译者弁言 名尽量采用已有译法,除非与音译原则差得太远(如今没有必要把“叔本 华”改为“索盆豪尔”)。人名、地名以及关键语词均附出原文—一商务出 版的柏拉图《理想因》和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汉译本将人名、地名和关 键词原文放在书末索引,检索起来不大方便。本稿采用随文附出希腊词原 文的方式,但希腊文不采用拉丁化写法—因此也不采用有学者建议的汉 语拼音写法。用拉丁化写法标出希腊语词,对于不识希腊文的中文读者仍 然无济于事,对于识希腊文的中文读者,则属多此一举。再说,希腊人名 的英德法意诸文的拉丁化写法并不统一(德语使用希腊词语时根据拉丁语 的重音规则),采用哪一个都不尽方便:何况,希腊语字母的原型多么美妙! “会饮”可以说是古希腊的一种“文化”古风,荷马时代就有了,描 写“会饮”后来逐渐成了一种文学和艺术的类型——古典时代晚期,以“会 饮”为题的作品并非仪柏拉图的一种,但大多没有流传下来(业里士多德 著作目录中也著录了一篇题为“会饮”的作品,已佚),2色诺芬的《会饮》 是个例外。虽然没有人能从考据学角度说得清楚色诺芬的《会饮》与柏拉 图的《会饮》的具体关系,古典语文学界基本上认定,柏拉图的《会饮》 写在前面,色诺芬是在读到柏拉图的《会饮》后才着手写自己的《会饮》 的,尽管其意图迄今是个谜。2无论如何,对观色诺芬的《会饮》,2对理 2据说柏拉图给外人写的作品都流传下来,亚里士多德则相反,给外人写的都没有 流传下来。参见S. Usener, Sokrates, Platon und ihr Publiku; Horer und Leser von Literatur im4. Jahrhundert v ch(《伊索克拉底、柏拉图及其受众:公元前4世纪的 听者和读者》), Tubingen1994 2色诺芬《会饮》开篇句与柏拉图《会饮》开篇句儿乎一样(前者仅多一↑副词), 似乎有意针对柏拉图。有少数学者认为,色诺芬的《会饮》有两个版本,前一个版 本仅7章,早于柏拉图的《会饮》,后一个版本晚于柏拉图的《会饮》,补充了7—8 两章。这一说法事实上承认,色诺芬《会饮》的定本晚于柏拉图的《会饮》 柏拉图与色诺芬之间的个人关系仍然不清楚,据说两人相互看不起—色诺芬 仅仅似乎故意不经意地提到柏拉图,似承认他与苏格拉底的关系不同一般(参见《回 忆录》,卷三,6、1):柏拉图则在《礼法》(694c-695b)中不点名地批评色诺芬的 《居鲁士劝学录》对居鲁士的描写 23文艾复兴时期,便仃学者( Comatus)对观柏拉图和色诺芬的《会饮》。晚近的研 10
译者弁言 解柏拉图的《会饮》多少会有点帮助(反之亦然)一尼采有言:苏格拉 底的阴魂有三个,一个躺在色诺芬怀里,另外两个躺在柏拉图怀里。本稿 依据 Bernhard huss所著《色诺芬〔会饮)笺注》( Xenophon Symposion;:Ein Kommentar, Stuttgart und Leibzig 199提供的材料,在注释中反映对观研 究成果。 今译柏拉图作品,困难不仅在掌握原文,也在如何用现代语言来传达 柏拉图——诸多西文译本攀比的其实是译笔。一些语词的含义尤其难以今 译,即便我们已经掌握了其希腊文的原义。在注疏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中著名的“赫拉克勒斯的选择”一段时,德国十八世纪的大文豪维兰曾经 说,德语中找不岀一个与希腊语词kαkia(坏、邪门)的词义完全相同的语 词。2在解释《泰阿泰德》时,海德格尔提到尼采的朋友、古典语文学家 Erwin rohde在日记中写下的这样一个看法:德语之贫乏,实在恼人,比如 说只能用一个词Iibe(爱)来翻详ps和dyam这两个希腊语词,好多对 epus的错误解释,都由此而来,甚至用那个希奇古怪的伤感德语 Selbsttauschung(自我蒙骗)来解释 DWTLKOV Trados【爱欲的激情】。海德 格尔由此引申说:不应该用如今通常说的“爱欲”( erotisch/erotic)来理解 柏拉图笔下和希腊文的p,但也不能认为,希腊词pos适用于脑筋不开 化的老大妈们。2而对古希腊语词,近代形成的现代西文感到如此贫乏, 难以找到对应译法,显明了西方文明的历史断裂性。汉语虽然可以随时动 用古典语汇资源,古代中国与古希腊文明毕竟不是一家。面对古希腊语词 B3 /EH. Thesleff, The interrelation and date of the Symposia of Plato and Xenophon, 刊于BCS,25(1978),页157-170 a4 Xenophon, Sokratische Denkwiirdigkeiten, Christoph Martin Wieland iF.t:, Jan Philipp Reemtsma编辑并导言, Frankfurt am main1998,页34 25 Martin Heidegger, Vom Wesen derWahrheit: Zu Platons Hohlengleichnis und Theater 《论真理的本质:柏拉图的洞喻和〈泰阿泰德义疏》),全集卷34, Frankfurt/Main 1988,页216。按海德格尔的解释,tps指作为在之奋求( Seinserstrebnis)的在之 理解( das seinsverstandnis),它不仅是最本已的奋求( Streben,其含义为 Er-streben), 也就是人的亲在所得以承载的东西,而且同时是最本己的拥有( Haben)
译者升言 我们也许不必非找出对应的汉语语词不可,实在找不到贴切的对应词,宁 可釆用解释性译法或音译 柏拉图的作品具有当前性,没有什么时代限制。如今,只要是男人 —无论学者、文人还是其他职业——聚在一起,十有八九会闲批到性爱 —谈情说爱的“会饮”迄今几乎每天都有,只不过再见不到柏拉图的苏 格拉底。“像柏拉图的大多数作品样,《会饮》说的是人应该如何生活, 并非仅仅是古代雅典人的生活,也是你我的生活”( Dover,《〈会饮〉笺注》, 前揭,序言)。何况,虽然《会饮》中出场的人物在历史上都真有其人(第 俄提玛除外),《会饮》并非是在如实记述一场历史事件——必须记住,《会 饮》是文学作品(仿喜剧),而非一篇哲学论文。26因此,翻译时,笔者 力求体现柏拉图笔法的生活色彩,尽量紧贴字面含义,在不损及原文风格 的前提下,汉语表达贴近现代汉语的口语(有时刻意带点“流俗”色彩), 以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 Dover在其《阿里斯托芬〈云〉笺注》的序文中一开始就说,箋注古 典作品,不可能当个“完美主义者”,重要的是为修习古希腊文学的师生提 供方便。笔者个揣谫陋,勉为其难来翻译《会饮》,首先为了自己尽可能细 致地读书。本打算再吸纳几个注本的注释(搞集注笔者力所不逮),这自然 需费时经年——为不耽误这个汉译本出版,暂且试译如此。搞经学的虽然 得有追求完美的意念,但学人自己心里明白清楚,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一 一国朝学界的古典西学研究,值得承继清代学人编修古代经典的心志和方 法(参见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华书局陆续出版的清人注疏“十三经”和 “新编诸子集成”),不然的话,即便再有一个百年,西学研究恐怕仍然不 会有大的长进。西学经典的翻译,非靠好几代学人不断磨砺的历史积累不 能有成,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丰富读者在阅读时的想像力,笔者收集了一些与柏拉图的《会饮》 20mau8a【游戏、玩耍、闹着玩】是《会饮》的基本情调(色诺芬的《会饮》同样 如此,参见 Bernhard hus前揭书,萸34-37)格劳孔-开始的“打趣”( mai sELv) 也给整个以后的叙述定卜了基调(参见R本注)
译者升言 中的人物和场景相关的古希腊艺术品照片,安排在相关段落;各西文注本 的旁训,仅提到古希腊典籍的段落,大多没有附出原文,特请我系博士生 程志敏从现有中译本查找出部分相关段落并录入;译稿承蒙北京人学比较 文学所张辉救授在研讨课上试用,征得一些宝贵意见,一并致谢——有待 修订的地方肯定还不少,盼方家不吝指教。 刘小枫 2002年12月于中山大学哲学系 2003年5月订于波恩大学汉学系 13
目录 中译本前言:一部戏剧的七个问题张辉…-15 会饮柏拉图⊙著刘小枫⊙译 译者弁言……1-13 道听途说 开场的情境…8 斐德荇的讲辞…20 泡赛尼阿斯的讲碎…27 阿里斯托芬打嗝…37 厄里克希马库斯的讲辞…39 厄里克希马库斯与阿里斯托芬抬杠…16 阿里斯托芬的讲辞.47 苏格拉底与阿伽通斗嘴.….55 阿伽通的讲辞…57 苏格拉底盘诂阿伽通…64 苏格拉底忆述第俄提玛的教诲71 阿尔喀比亚德“突然”到来…95 阿尔喀比亚德颂扬苏格拉底……101 尾声…17 柏拉图生平及相关事件年表.…,120 附录 爱的阶梯市鲁姆◎著秦露⊙译.125 柏拉图的《会饮》义疏伯纳德特0著何子健⊙译.241 弗尔巴赫的“会饮图”迈尔。著宁如¤译、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