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这首词上片主要是写景描写了一幅 什么画面? 湘江秋景图。 3、通过这画面,你觉得词人(作者) 写作时的情绪是怎样的?为什么? 慷慨激昂、积极进取。 景色明丽,万物竞争,其实正是词人 内心世界的反映
2、这首词上片主要是写景,描写了一幅 什么画面? 3、通过这画面,你觉得词人(作者) 写作时的情绪是怎样的?为什么? 湘江秋景图。 慷慨激昂、积极进取。 景色明丽,万物竞争,其实正是词人 内心世界的反映
研读重要语句 集体朗读410句: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4、讨论:这七句话由一个字统领,这 个字是哪个字?其中,还有几个词用 得非常传神、有表现力,是哪几个字?
集体朗读4—10句: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4、讨论:这七句话由一个字统领,这 个字是哪个字?其中,还有几个词用 得非常传神、有表现力,是哪几个字? 研读重要语句
万→山之多遍→红之广 层→林之密尽→染之透(化静为动, 写出了变红的动态过程) 漫→水之满透→水之清 争→争先恐后、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击→飞之矫健、有气势 翔→游之轻快、自在 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 力
万 → 山之多 遍 → 红之广 层 → 林之密 尽 → 染之透(化静为动, 写出了变红的动态过程) 漫 → 水之满 透 → 水之清 争 → 争先恐后、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击 → 飞之矫健、有气势 翔 → 游之轻快、自在 竞 → 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 力
5、作者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来写? 山、林、江、舸、鹰、鱼→万物 6、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 远眺:群山→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远) 近观: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近) 仰视:长空→鹰击长空(动、高、远) 俯视:水底→鱼翔浅底(动、低、近) 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看”字总领七句使之远近结合、总分有序、 动静交错、色彩鲜明)
5、作者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来写? 山、林、江、舸、鹰、鱼 → 万物 6、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 远眺:群山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静、远) 近观:江中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静、动、近) 仰视:长空 →鹰击长空 (动、高、远) 俯视:水底 →鱼翔浅底 (动、低、近) 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看”字总领七句使之远近结合、总分有序、 动静交错、色彩鲜明 )
7、面对賬前的秋景,词人突然“怅寥廓,闷苍 茫大地,谁主沉浮?”,“怅”是失意伤感的 意思吗?突兀吗? 谁怅 并非失意伤感, 主寥 而是由眼前之景 引发的感慨之词 1925年 独立寒秋(深思的 苍茫大地 形象)
7、面对眼前的秋景,词人突然“怅寥廓,问苍 茫大地,谁主沉浮?”,“怅”是失意伤感的 意思吗?突兀吗? 并非失意伤感, 而是由眼前之景 引发的感慨之词 • 1925年 • 独立寒秋(深思的 形象) 怅 寥 廓 , 问 苍 茫 大 地 , 谁 主 沉 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