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臣少仕伪朝。(省略句,“仕”与“伪朝”之间省略介词“于”) 译文: 5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语后置句,状语“于陛下”置于动词“尽 节”之后) 译文 6.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无标志判断) 译文 7,距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固定句式“无以”,意思是“没有用来… 的办法 泽文
4.臣少仕伪朝。(省略句,“仕”与“伪朝”之间省略介词“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状语后置句,状语“于陛下”置于动词“尽 节”之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无标志判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固定句式,“无以”,意思是“没有用来…… 的办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而祖母刘氏多年被疾病缠绕。 2.州官登门催赶,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 *3.因此,我怀着一点私心不能废止奉养祖母而远地离开她。 4.我年轻时作伪朝的官。 5.(这样看来,)我对陛下尽忠的日子还长。 6,现在我是亡国的卑贱的俘虏。 7./我没有祖母,没有办法活到今日
【答案】 1.而祖母刘氏多年被疾病缠绕。 2.州官登门催赶,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 3.因此,我怀着一点私心不能废止奉养祖母而远远地离开她。 4.我年轻时作伪朝的官。 5.(这样看来,)我对陛下尽忠的日子还长。 6.现在我是亡国的卑贱的俘虏。 7.我没有祖母,没有办法活到今日
常识速览] 订识作者]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西晋犍为武阳 (今四川彭山)。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 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著 队 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 尚书邮蜀叔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 、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 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
[常识·速览] 李密(224 年-287 年),字令伯,一名虔,西晋犍为武阳 (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 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著 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 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 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 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
探背景]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 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 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釆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屿此同时,当时李密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 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 侒定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 俩难’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 本意,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
公元 263 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 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 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与此同时,当时李密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 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 安定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 两难。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 本意,于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
知常识] 1.文学常识 表 ★表,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 炆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 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 来弹刻的:“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此外还 一种有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作“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类文章又统称 为“表”诸葛亮的《出师表》与李密的《陈情表》都是散文表文的代表作品
1.文学常识 表 表,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 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 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 来弹劾的;“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此外还 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作“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类文章又统称 为“表”。诸葛亮的《出师表》与李密的《陈情表》都是散文表文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