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2017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经典需要认真阅读文本。经典是不可重复的创造,包含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性 阅读它可以借我们一双慧眼, 人间真情百态;可以让我们渺小的 心灵与伟大的心灵产生共鸣,让我们的精神同作家的精神 让我们的 心灵得到诗性的滋润,变得丰满而细腻。 A.内涵洞察浑然一体B.内含洞见水乳交融 C.内涵洞见水乳交融D.内含洞察浑然一体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由33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专业运动员和滑雪爱好者在白雪塑造的童话 世界里一决雌雄。 B.在地广人稀、遗迹分散的锡林郭勒草原和阿拉善沙漠戈壁上,活跃着一支支 由当地牧民组成的马背文物保护队和驼峰文物保护队。 C.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大洋队在南极半岛海域日前展开多学科海洋环境 综合考察。 D.1月5日,备受瞩目的高分四号卫星为期一周的太空旅行,在距地球36000 公里的太空为祖国发来了亲自拍摄的第一张“明信片”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C.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D.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语言学家郝铭鉴指出,当下社会处于急剧变革期,各种流行语层出不穷,不计其 ①另一方面是社会上的汉语语言文字“守门人”越来越力不从心 ②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 ③一方面是互联网为汉语造词的功能越来越发达 ④令人担忧的是 ⑤任凭不规范的各种流行语“入侵”原本应该严谨的各种语言使用环境之中 ⑥汉语如何在网络流行语的嬉笑怒骂中保持“本色” A.④①③⑥②⑤B.④③①⑤⑥② C.⑤③④①②⑥ D.⑤④③①⑥② 5.下列对“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标志的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同时也是英文“青年”的第一个字母Y B.标志由心、手、鸽子构成。“心”象征着爱心,“手”象征着援助,“鸽子” 象征着美好。 C.标志整个图案寓意为:伸出援助之手,把爱心献给世界,将美好撒满人间。 D.标志象征着爱心团体或个人对困难群体的关爱和帮扶;表现志愿者“奉献精 神”的主题。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苏教 2017 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经典需要认真阅读文本。经典是不可重复的创造,包含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性 ______,阅读它可以借我们一双慧眼,_____人间真情百态;可以让我们渺小的 心灵与伟大的心灵产生共鸣,让我们的精神同作家的精神__________,让我们的 心灵得到诗性的滋润,变得丰满而细腻。 A.内涵 洞察 浑然一体 B.内含 洞见 水乳交融 C.内涵 洞见 水乳交融 D.内含 洞察 浑然一体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由 33 个国家和地区的 2000 多名专业运动员和滑雪爱好者在白雪塑造的童话 世界里一决雌雄。 B.在地广人稀、遗迹分散的锡林郭勒草原和阿拉善沙漠戈壁上,活跃着一支支 由当地牧民组成的马背文物保护队和驼峰文物保护队。 C.中国第 32 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大洋队在南极半岛海域日前展开多学科海洋环境 综合考察。 D.1 月 5 日,备受瞩目的高分四号卫星为期一周的太空旅行,在距地球 36000 公里的太空为祖国发来了亲自拍摄的第一张“明信片”。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C.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D.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语言学家郝铭鉴指出,当下社会处于急剧变革期,各种流行语层出不穷,不计其 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另一方面是社会上的汉语语言文字“守门人”越来越力不从心 ②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 ③一方面是互联网为汉语造词的功能越来越发达 ④令人担忧的是 ⑤任凭不规范的各种流行语“入侵”原本应该严谨的各种语言使用环境之中 ⑥汉语如何在网络流行语的嬉笑怒骂中保持“本色” A.④①③⑥②⑤ B.④③①⑤⑥② C.⑤③④①②⑥ D.⑤④③①⑥② 5.下列对“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标志的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同时也是英文“青年”的第一个字母 Y。 B.标志由心、手、鸽子构成。“心”象征着爱心,“手”象征着援助,“鸽子” 象征着美好。 C.标志整个图案寓意为:伸出援助之手,把爱心献给世界,将美好撒满人间。 D.标志象征着爱心团体或个人对困难群体的关爱和帮扶;表现志愿者“奉献精 神”的主题。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多所贯综,美谈论, 善属文。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遇太宗行藉田之礼,文本上《藉田 颂》。及元日临轩宴百僚,文本复上《三元颂》,其辞甚美。文本才名既著,李 靖复称荐之,于是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文本自以出自书生,每怀谦虚。 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事母以孝闻,抚 弟侄恩义甚笃。太宗每言其“弘厚忠谨,吾亲之信之”。是时,新立晋王为皇太 子,名士多兼领宫官,太宗欲令文本兼摄。文本再拜曰:“臣以庸才,久逾涯分 守此一职,忧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臣请一心以侍陛下,不愿更希 东宫恩泽。”太宗乃止,仍令五日一参东宫,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答辩,其 见待如此。俄拜中书令,归家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曰:“非勋非旧,滥 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亲宾有来庆贺,辄曰:“今受吊,不受贺也。” 又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 郎、一县令耳。而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 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言者叹息而退。 (节选自《旧唐书·岑文本传》)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元年,除秘书郎除:任命官职。 B.抚弟侄恩义甚笃笃:深厚,真诚 C.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速:招致 D.非勋非旧,滥荷宠荣荷:背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岑文本学识广博,能融会贯通,善于写文章。他因作《藉田颂》、《三元颂》 深受唐太宗器重,让他担任秘书郎,掌管国家的机密。 B.岑文本任中书郎,专门掌管朝中的机密文件。但他总是谦逊待人。就是对待 出身微贱的旧友,也一定行对等的礼。 C.岑文本他孝谨仁厚,侍奉老母以孝顺闻名,抚养弟侄们情深义重,深得唐太 宗信任。 D.岑文本虽居高官,他却住在地势简陋的地方,屋里连褥垫、账幔之类的装饰 都没有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 (2)臣以庸才,久逾涯分,守此一职,忧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 9.岑文本的性格、学识、做人等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陈氏秋容轩 高启 西郊莽迢递,川树凝烟景
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多所贯综,美谈论, 善属文。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遇太宗行藉田之礼,文本上《藉田 颂》。及元日临轩宴百僚,文本复上《三元颂》,其辞甚美。文本才名既著,李 靖复称荐之,于是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文本自以出自书生,每怀谦虚。 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事母以孝闻,抚 弟侄恩义甚笃。太宗每言其“弘厚忠谨,吾亲之信之”。是时,新立晋王为皇太 子,名士多兼领宫官,太宗欲令文本兼摄。文本再拜曰:“臣以庸才,久逾涯分, 守此一职,忧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臣请一心以侍陛下,不愿更希 东宫恩泽。”太宗乃止,仍令五日一参东宫,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答辩,其 见待如此。俄拜中书令,归家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曰:“非勋非旧,滥 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亲宾有来庆贺,辄曰:“今受吊,不受贺也。” 又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 郎、一县令耳。而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 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言者叹息而退。 (节选自《旧唐书•岑文本传》)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贞观元年,除秘书郎 除:任命官职。 B.抚弟侄恩义甚笃 笃:深厚,真诚。 C.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 速:招致。 D.非勋非旧,滥荷宠荣 荷:背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岑文本学识广博,能融会贯通,善于写文章。他因作《藉田颂》、《三元颂》 深受唐太宗器重,让他担任秘书郎,掌管国家的机密。 B.岑文本任中书郎,专门掌管朝中的机密文件。但他总是谦逊待人。就是对待 出身微贱的旧友,也一定行对等的礼。 C.岑文本他孝谨仁厚,侍奉老母以孝顺闻名,抚养弟侄们情深义重,深得唐太 宗信任。 D.岑文本虽居高官,他却住在地势简陋的地方,屋里连褥垫、账幔之类的装饰 都没有。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臣以庸才,久逾涯分,守此一职,忧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9.岑文本的性格、学识、做人等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陈氏秋容轩 高 启 西郊莽迢递,川树凝烟景
雨过落红蕖,斜阳半江冷。 蝉鸣山欲暗,雁去天逾永。 孤客对萧条,应知镜中影 (1)本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情景呢?(3分) 2)结合整首诗作,简要赏析一下颔联“落”、“冷”两字的艺术效果 (分) (3)最后一联中,“对”字可否改成“在”字?两者有何区别?请加以分析。(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 (3) 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5)少焉, 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7)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氓》) (8)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风景 墨白 叶坐在雪地上,回头望望她刚刚走出的医院,她想,要是能堆一个大雪人 该有多好呀!可是到哪里去堆呢?回家吗?和爸爸离了婚的妈妈已经到南方的一个 城市里去了,爸爸也到南方去做一笔大生意去了,现在,家里同这个季节一样的 寒冷。她扬起脸,痴痴地想,到哪里去堆个雪人呢?她伸出舌头舔舔化成了水的 雪,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她仿佛看到了空旷洁白的原野,看到了奶奶拄着拐杖立 在村头的家门前向远方眺望。她感到有两行热乎乎的泪水从眼角里溢出来,她没 有去擦,仍旧那样扬着脸,感觉着雪的飘落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一个名叫叶的女孩在城市的街道里乘上了开往乡村 的客车。她的面色苍白,身穿红色羽绒服的售票员很同情这个瘦小的女孩,她没 有让她买车票,一直把她送到她要去的那个名叫楸树庄的地方。叶看着那辆客车 随着公路远去,然后才转身走进村子。飘扬着雪花的村道上很少有人走动。叶的 身影在寂静的村道里显得很单薄,她很费力地穿过村道来到村边的一所被许多干 枯的树枝围成的院子前。叶站在柴门前,目光越过院子看到了院子深处的房屋
雨过落红蕖,斜阳半江冷。 蝉鸣山欲暗,雁去天逾永。 孤客对萧条,应知镜中影。 (1)本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情景呢?(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结合整首诗作,简要赏析一下颔联“落”、“冷”两字的艺术效果。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最后一联中,“对”字可否改成“在”字?两者有何区别?请加以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劝学》)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 (3)_________________,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少焉,_______________,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6)____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7)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_,靡有朝矣。(《氓》) (8)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风 景 墨 白 叶坐在雪地上,回头望望她刚刚走出的医院,她想,要是能堆一个大雪人 该有多好呀!可是到哪里去堆呢?回家吗?和爸爸离了婚的妈妈已经到南方的一个 城市里去了,爸爸也到南方去做一笔大生意去了,现在,家里同这个季节一样的 寒冷。她扬起脸,痴痴地想,到哪里去堆个雪人呢?她伸出舌头舔舔化成了水的 雪,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她仿佛看到了空旷洁白的原野,看到了奶奶拄着拐杖立 在村头的家门前向远方眺望。她感到有两行热乎乎的泪水从眼角里溢出来,她没 有去擦,仍旧那样扬着脸,感觉着雪的飘落。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一个名叫叶的女孩在城市的街道里乘上了开往乡村 的客车。她的面色苍白,身穿红色羽绒服的售票员很同情这个瘦小的女孩,她没 有让她买车票,一直把她送到她要去的那个名叫楸树庄的地方。叶看着那辆客车 随着公路远去,然后才转身走进村子。飘扬着雪花的村道上很少有人走动。叶的 身影在寂静的村道里显得很单薄,她很费力地穿过村道来到村边的一所被许多干 枯的树枝围成的院子前。叶站在柴门前,目光越过院子看到了院子深处的房屋
就忍不住叫一声:奶奶—一她一边叫着奶奶一边朝房子奔跑,叶在奔向房子的过 程中看到了那扇黑赭色的门开了,她看到奶奶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出现在门口。 奶奶说,叶,是叶吗?叶不顾一切地扑到奶奶的怀抱里。奶奶用苍老的手抚 摸着叶冻得冰凉的小脸,她连声地叫着:乖,是你吗?乖,真是你吗?奶就要去看 你哩,鸡蛋都弄好了,可奶走不动,奶又晕车……你爸哩? 泪水从叶的眼眶里涌出来。奶奶说:他把你一个人丢在医院里了?这个懒种 乖,别哭,给奶说,你好点了吗?叶说:我老觉得没劲,奶,啥是白血病?我听他 们偷偷地说我是白血病,白血病好治吗? 老人把叶紧紧地搂在怀里,苍老的泪水从她的眼里流出来。她说:好治,好 治,我苦命的孩子……叶慢慢地推开奶奶,说:我想堆个大雪人。奶奶说:乖, 你歇着,奶去给你堆。 叶说:不,奶,我自己堆。奶说,中,你自己堆,奶去给你做饭好吗? 在冬季里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一个名叫叶的女孩在奶奶苍老的视线下吃力 地堆着雪人,她的脸色越来越苍白,在天色暗淡下来的时候,那把铁锹从她的手 中滑落,她无力地坐在地上。奶奶走过来扶起自己的孙女。奶奶说:乖,回去歇 会儿,等明天再堆。叶在奶奶的帮助下回到了屋里,她在奶奶温暖的地铺上很快 就睡着了。 叶醒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她在地铺上和屋子里没有看到奶奶的身影。她拉开 门,眼前出现的情景使她愣住了。她看到了一个老大老大的雪人坐在院子里向她 微笑,在雪人的旁边,她看到了奶奶。奶奶盘腿坐在那里,好像好累好累,奶奶 的身上和四周落满了厚厚的白雪。叶叫着跑过去,可是奶奶没有说话,奶奶一动 不动地坐在那里,好像睡着了。叶不敢惊动奶奶,她悄悄地在奶奶身边坐下来 直坐了很久很久,冬季白雪的风景在她幼小的脑海里化成一幅永恒的图片 《小小说选刊》 1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分) 13.试分析对雪的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14.小说故事的背后,其实隐含着一个社会问题。请你简要分析。(6分) 15.小说写得是一个遭到爸妈遗弃的叫叶的小女孩的故事,可本文却以“风景” 为标题,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的内涵 田青李韵 目前,很多人把中华传统文化等同于儒学,而且只讲典籍,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 的窄化和不全面的认识。我曾经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概括为“三根柱子两层 楼
就忍不住叫一声:奶奶——她一边叫着奶奶一边朝房子奔跑,叶在奔向房子的过 程中看到了那扇黑赭色的门开了,她看到奶奶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出现在门口。 奶奶说,叶,是叶吗?叶不顾一切地扑到奶奶的怀抱里。奶奶用苍老的手抚 摸着叶冻得冰凉的小脸,她连声地叫着:乖,是你吗?乖,真是你吗?奶就要去看 你哩,鸡蛋都弄好了,可奶走不动,奶又晕车……你爸哩? 泪水从叶的眼眶里涌出来。奶奶说:他把你一个人丢在医院里了?这个懒种! 乖,别哭,给奶说,你好点了吗?叶说:我老觉得没劲,奶,啥是白血病?我听他 们偷偷地说我是白血病,白血病好治吗? 老人把叶紧紧地搂在怀里,苍老的泪水从她的眼里流出来。她说:好治,好 治,我苦命的孩子……叶慢慢地推开奶奶,说:我想堆个大雪人。奶奶说:乖, 你歇着,奶去给你堆。 叶说:不,奶,我自己堆。奶说,中,你自己堆,奶去给你做饭好吗? 在冬季里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一个名叫叶的女孩在奶奶苍老的视线下吃力 地堆着雪人,她的脸色越来越苍白,在天色暗淡下来的时候,那把铁锹从她的手 中滑落,她无力地坐在地上。奶奶走过来扶起自己的孙女。奶奶说:乖,回去歇 会儿,等明天再堆。叶在奶奶的帮助下回到了屋里,她在奶奶温暖的地铺上很快 就睡着了。 叶醒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她在地铺上和屋子里没有看到奶奶的身影。她拉开 门,眼前出现的情景使她愣住了。她看到了一个老大老大的雪人坐在院子里向她 微笑,在雪人的旁边,她看到了奶奶。奶奶盘腿坐在那里,好像好累好累,奶奶 的身上和四周落满了厚厚的白雪。叶叫着跑过去,可是奶奶没有说话,奶奶一动 不动地坐在那里,好像睡着了。叶不敢惊动奶奶,她悄悄地在奶奶身边坐下来, 一直坐了很久很久,冬季白雪的风景在她幼小的脑海里化成一幅永恒的图片。 《小小说选刊》 1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3. 试分析对雪的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4. 小说故事的背后,其实隐含着一个社会问题。请你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5. 小说写得是一个遭到爸妈遗弃的叫叶的小女孩的故事,可本文却以“风景” 为标题,请谈谈你的看法。(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8 题。 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的内涵 田青 李韵 目前,很多人把中华传统文化等同于儒学,而且只讲典籍,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 的窄化和不全面的认识。我曾经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概括为“三根柱子两层 楼
大家都知道最简单的物理原理,不能少于三根柱子才能撑起一个物体,所 谓三足鼎立。支撑起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根柱子就是儒、释、道。这三者构成了中 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所谓“以儒济世、以道修身、 以佛养心”,儒释道三者在构成中国人的人格方面是分工不同,各有侧重,但缺 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人要“为天地立命,为万 世开太平”,每个家长让孩子读书的时候都希望孩子有出息,在中国人看来,最 大的出息莫过于治国平天下。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绝大部分人所做的、能 做的都和当年自己所想的有很大距离。为什么现代的抑郁症这么多而传统的中国 人抑郁症没有这么多呢?就是靠着八个字:“儒道兼综,显隐皆可”。儒道两家 互相补充,天下有道则显,处逆境则隐。 中华传统文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佛教。佛教进入中国有2000年,对中 国文化的影响之大超过许多人的认识,如果从我们现存的汉语当中去掉佛教传来 的语言,我们恐怕就不能说话了。为什么?很多都是佛教中传来的词。比如我们 常常说的“世界”这个词就是佛教词汇,其他如“实际”“相对”“绝对”“因 果”“究竟”“导师”“功课”“作业”……包括很多成语:“头头是道”“心 心相印”……都来自佛教经典。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国古代雕塑,从敦煌、云岗 龙门,到乐山大佛,大部分来自佛教,如果不讲佛教雕塑的话,中国几乎就无法 撰写雕塑史。 儒、释、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三根柱子”,“两层楼”上面一层的文化 是由文人创造的精英文化,包括孔、孟、老庄,唐诗、宋词、元曲……其共同载 体是汉字,是借汉字传承的中华文化。一提传统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些,但 是很多人常常忽略了楼下还有一层。这个底层不是低下的意思,其广大,其高远 其丰富,其精彩,都超出许多人的想象。这部分文化的载体是语言,即主要由口 头传承的文化,其特点就是口口相传,与以文字为载体的精英文化不同,包括传 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手工技艺,民俗、节日等等都是。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而言,是“根与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 DNA,是我们民族的标识和符号。我曾经在一个大学讲课的时候请学生们设想 下:在传统社会,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子弟,不识字,甚至只有一个乳名,他是 传统社会中几亿人中的一个。但是,他不但知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知道勤俭持 家,还知道孝顺父母,知道“二十四孝”故事,甚至,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他会 挺身而出,知道“精忠报国”!他虽然一字不识,但是他会给你滔滔不绝地讲杨 家将,讲岳飞传,他知道赵子龙,知道关云长,也知道秦桧……他爱恨分明,有 强烈的道德感,邻居家有谁不孝顺父母他会谴责,会不齿!请问:他从哪里知道 的忠孝廉耻?从哪里知道的仁义理智信?他听说书,他看戏,他过传统节日!他 在这些丰富的,和中国人的生活融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不但建立了深 层的道德感,有了生动的历史知识,还有了一个“中国人”的自我认知!就是这 些使每一个中国人保持着他的基本人格,他会健康地度过一生,他会用同样的方 式教育自己的子女,从而保持了中国社会千百年来基本的结构和文化的传承。 (2015年12月04日《光明日报》) 16.请简要概述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17.中华传统文化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大家都知道最简单的物理原理,不能少于三根柱子才能撑起一个物体,所 谓三足鼎立。支撑起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根柱子就是儒、释、道。这三者构成了中 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所谓“以儒济世、以道修身、 以佛养心”,儒释道三者在构成中国人的人格方面是分工不同,各有侧重,但缺 一不可。 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人要“为天地立命,为万 世开太平”,每个家长让孩子读书的时候都希望孩子有出息,在中国人看来,最 大的出息莫过于治国平天下。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绝大部分人所做的、能 做的都和当年自己所想的有很大距离。为什么现代的抑郁症这么多而传统的中国 人抑郁症没有这么多呢?就是靠着八个字:“儒道兼综,显隐皆可”。儒道两家 互相补充,天下有道则显,处逆境则隐。 中华传统文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佛教。佛教进入中国有 2000 年,对中 国文化的影响之大超过许多人的认识,如果从我们现存的汉语当中去掉佛教传来 的语言,我们恐怕就不能说话了。为什么?很多都是佛教中传来的词。比如我们 常常说的“世界”这个词就是佛教词汇,其他如“实际”“相对”“绝对”“因 果”“究竟”“导师”“功课”“作业”……包括很多成语:“头头是道”“心 心相印”……都来自佛教经典。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国古代雕塑,从敦煌、云岗、 龙门,到乐山大佛,大部分来自佛教,如果不讲佛教雕塑的话,中国几乎就无法 撰写雕塑史。 儒、释、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三根柱子”,“两层楼”上面一层的文化 是由文人创造的精英文化,包括孔、孟、老庄,唐诗、宋词、元曲……其共同载 体是汉字,是借汉字传承的中华文化。一提传统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些,但 是很多人常常忽略了楼下还有一层。这个底层不是低下的意思,其广大,其高远, 其丰富,其精彩,都超出许多人的想象。这部分文化的载体是语言,即主要由口 头传承的文化,其特点就是口口相传,与以文字为载体的精英文化不同,包括传 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手工技艺,民俗、节日等等都是。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而言,是“根与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 DNA,是我们民族的标识和符号。我曾经在一个大学讲课的时候请学生们设想一 下:在传统社会,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子弟,不识字,甚至只有一个乳名,他是 传统社会中几亿人中的一个。但是,他不但知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知道勤俭持 家,还知道孝顺父母,知道“二十四孝”故事,甚至,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他会 挺身而出,知道“精忠报国”!他虽然一字不识,但是他会给你滔滔不绝地讲杨 家将,讲岳飞传,他知道赵子龙,知道关云长,也知道秦桧……他爱恨分明,有 强烈的道德感,邻居家有谁不孝顺父母他会谴责,会不齿!请问:他从哪里知道 的忠孝廉耻?从哪里知道的仁义理智信?他听说书,他看戏,他过传统节日!他 在这些丰富的,和中国人的生活融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不但建立了深 层的道德感,有了生动的历史知识,还有了一个“中国人”的自我认知!就是这 些使每一个中国人保持着他的基本人格,他会健康地度过一生,他会用同样的方 式教育自己的子女,从而保持了中国社会千百年来基本的结构和文化的传承。 ( 2015 年 12 月 04 日《光明日报》) 16.请简要概述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中华传统文化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