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分类特征 3.翅脉与翅室、翅痣: 翅退化或变短:某些姬蜂、小蜂、细蜂。 翅痣的有无:前翅前缘上的深厚色点,位于C上,柄翅卵蜂科无 翅痣,而有长缘毛;后翅狭长,有长柄及长缘毛。 膜翅目脉序图:两种命名法→老系统命名法(1) 康氏Comstocki命名法(2) 4.胸足 ①基节大小及有无隆突。 ②转节:1或2节,细腰亚目锥尾组2节,针尾组1节。 ③腿节发达程度:前足腿节膨大(肿腿蜂);后足腿节特别膨大小 蜂科、褶翅 ④胫节:a.端距数目:1~2个;b.是否转化成携粉足。 ⑤跗节 :2~5节。 Insect Department,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GAU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常用的分类特征 ◼ 3. 翅脉与翅室、翅痣: ◼ 翅退化或变短:某些姬蜂、小蜂、细蜂。 ◼ 翅痣的有无:前翅前缘上的深厚色点,位于C上,柄翅卵蜂科无 翅痣,而有长缘毛;后翅狭长,有长柄及长缘毛。 ◼ 膜翅目脉序图:两种命名法 → 老系统命名法(1) ◼ ↘康氏Comstock命名法(2) ◼ 4. 胸足 ◼ ①基节大小及有无隆突。 ◼ ②转节:1或2节,细腰亚目锥尾组2节,针尾组1节。 ◼ ③腿节发达程度:前足腿节膨大(肿腿蜂);后足腿节特别膨大(小 蜂科、褶翅小蜂科)。 ◼ ④胫节:a. 端距数目:1~2个;b. 是否转化成携粉足。 ◼ ⑤跗节数:2~5节
常用的分类特征 5.腹部 ①形状及大小:柱形或卵圆形等,腹部一般10节,少3~4节(青蜂 科)。 ②并胸腹节的有无等:细腰亚目第1节并入胸部 并胸腹节,第 2节很小成细柄一腹柄(何见的第一腹节实为真正的第3腹节),有 的第2、3节紧束成结状或片状突起(蚁类)。 ③外生殖器:♂可见腹节7~8节,所有腹节背板及腹板均保存完整 ♂外生殖器隐蔽在体内,主要包括由第9腹节的:a.生殖突基节 gonocoxites:或铗子clasper与b.阳茎端(由阳茎与阳茎基侧突构 成)组成;♂性外生殖器官除小蜂外,种间差异显著,故作为分类 的重要特征。♀第6、7腹板变形,形成产卵器,极度特化,适于 钻孔、穿刺、锯,同时有产卵、刺螫、杀死、麻痹及保存活的昆 虫食物的功能。由3对附器即生殖突构成:a.螫针、b.针鞘及c. 突起。 Insect Department,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GAU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常用的分类特征 ◼ 5. 腹部 ◼ ①形状及大小:柱形或卵圆形等,腹部一般10节,少3~4节(青蜂 科)。 ◼ ②并胸腹节的有无等:细腰亚目第1节并入胸部——并胸腹节,第 2节很小成细柄——腹柄(可见的第一腹节实为真正的第3腹节),有 的第2、3节紧束成结状或片状突起(蚁类)。 ◼ ③外生殖器:♂可见腹节7~8节,所有腹节背板及腹板均保存完整, ♂外生殖器隐蔽在体内,主要包括由第9腹节的:a. 生殖突基节 gonocoxites或铗子clasper与b. 阳茎端(由阳茎与阳茎基侧突构 成)组成;♂性外生殖器官除小蜂外,种间差异显著,故作为分类 的重要特征。 ♀第6、7腹板变形,形成产卵器,极度特化,适于 钻孔、穿刺、锯,同时有产卵、刺螫、杀死、麻痹及保存活的昆 虫食物的功能。由3对附器即生殖突构成:a. 螫针、b. 针鞘及c. 突起
R小室 M 第二回脉 腹节 前胸背板 前胸背板 Cu 血 肩板 肩板、 中胸盾片 中胸盾片 翅痣 Sc+ 2 触角 R+M 小盾片 产卵器 小盾片 后胸背板 后胸背板 T 并胸腹片 单眼 并胸腹节 复眼 产卵器鞘 并胸腹节 腰 腰 4 2 基节 腰 第转节 第二转 腹节 腿节 3 胫节 团 V 距 跗节 人产卵器 I 山44 b a 6 461998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翅患 缘室 V亚缘室 Ⅲ I 翅室及 中室 Ⅲ盘室 端室 名称 亚中室 臀室 矛室 端室 B: Rs R+M M1+2 M1+R,+5 品3+ Cu: 翅脉及 3 名称 R+M R: 2A A M3 RS+耐 m-Cu+M 49 Insect Department,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GAU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翅室及 名称 翅脉及 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