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架构 T决策的依据 与西方发达国家比,国内的信息化建设在硬件方面已经不相上下,在软件方面有5 年的差距,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有大概10年的差距,在架构方面则有20年的差距。 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有明确的计划,然后按部就班进 行才能应付自如。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企业要获得成功,首要的是制定战略,明确了方 向再出发。 随着我国政府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我们也面临许多问题:业务不断发展变化、 软件不断修改升级、硬件年年扩容更新、各种系统五花八门、管理信息流程不畅,T系 统投入巨大效益却不明显。同时,系统越来越庞大,T部门运行维护工作艰巨,仍然无 法满足业务发展需要,新老业务衔接面临的整合。如何合理规划小业务与T,合理安排信 息化建设的管理控制,保持业务与技术的平衡发展,稳步提高信息化水平,根本问题在 于T战略规划。 关于规划,有人戏言“规划规划,墙上挂挂,半年不用,变成鬼话”。经过多年的 实践,国内企业对T规划已经不再陌生,但很多企业的T规划仍然是“八股文”、“鬼 话”,并不能真正指导实践,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科学方法论的缺乏,即企业不知道 利用什么方法来科学地指导规划的制定。 企业架构(enterprise architecture)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连接 T战略和T项目组合的桥梁,也是制定T决策的基础。但令人遗憾的是,企业架构这 套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的方法在国内还躲在深闺,不为多少人所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 部长杨学山在一次内部座谈时提到,“与西方发达国家比,国内的信息化建设在硬件方 面已经不相上下,在软件方面有5年的差距,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有大概10年的差距,在 架构方面则有20年的差距”。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因此,我们本部分就重点 介绍一些企业架构方面的知识,为后面章节讲述T决策提供基础
与西方发达国家比,国内的信息化建设在硬件方面已经不相上下,在软件方面有 5 年的差距,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有大概 10 年的差距,在架构方面则有 20 年的差距。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有明确的计划,然后按部就班进 行才能应付自如。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企业要获得成功,首要的是制定战略,明确了方 向再出发。 随着我国政府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我们也面临许多问题:业务不断发展变化、 软件不断修改升级、硬件年年扩容更新、各种系统五花八门、管理信息流程不畅,IT 系 统投入巨大效益却不明显。同时,系统越来越庞大,IT 部门运行维护工作艰巨,仍然无 法满足业务发展需要,新老业务衔接面临的整合。如何合理规划业务与 IT,合理安排信 息化建设的管理控制,保持业务与技术的平衡发展,稳步提高信息化水平,根本问题在 于 IT 战略规划。 关于规划,有人戏言“规划规划,墙上挂挂,半年不用,变成鬼话”。经过多年的 实践,国内企业对 IT 规划已经不再陌生,但很多企业的 IT 规划仍然是“八股文”、“鬼 话”,并不能真正指导实践,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科学方法论的缺乏,即企业不知道 利用什么方法来科学地指导规划的制定。 企业架构(enterprise architecture)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连接 IT 战略和 IT 项目组合的桥梁,也是制定 IT 决策的基础。但令人遗憾的是,企业架构这 套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的方法在国内还躲在深闺,不为多少人所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 部长杨学山在一次内部座谈时提到,“与西方发达国家比,国内的信息化建设在硬件方 面已经不相上下,在软件方面有 5 年的差距,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有大概 10 年的差距,在 架构方面则有 20 年的差距”。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因此,我们本部分就重点 介绍一些企业架构方面的知识,为后面章节讲述 IT 决策提供基础。 4 企业架构——IT决策的依据
中国企业的 T治理辶道 4.1企业架构为企业“画骨” 古人说“画龙画虎难画骨”。不同人对这句话有不同的解读:善于识人者将这句话 解读为了解人的表面十分容易,但是要深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非常困难,所以这句话 后面往往跟上一句“知人知面难知心”以示识人之难:绘画者则有不同的理解,对美术 来说,画龙与虎都有一个外在的特征,行外的人可以判断你画的像不像,而“画骨”是 指内在的结构、内在的规律,只有掌握了内在的结构和规律画起来才更严谨、更结实, 不会出现形松散的现象。 这里我们既不去讨论如何识人,也不去讨论如何绘画,我们今天要说的企业架构既 是企业的“骨架”,更是搞好T的筋骨。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来说,如何画好企业的“骨” 不仅是一件难事,更是从根本上治理好T的关键。 4.1.1企业架构在信息化中的作用与地位 长期以来,中国的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有一种习以为常的看法,即把“信息化”当作 若干“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总和。但这种“项目导向”的信息化建设方法,总是在日趋 复杂的技术变化和业务需求面前落入尴尬的境地。一旦需要整合新的业务种类、扩展系 统功能的时候,解决这个难题的出路,似乎只有一条:提出新的开发建设项目。 信息化是一个演进的过程,是量的不断积累的过程。然而,这个积累中最重要的是 “合理内核”。有没有一种驾驭全局的方法,让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围绕这个“合理内 核”逐步发展、日益丰富呢?这就是信息化“软”的部分,即结构问题。发现信息化建 设的合理结构,如同发现“基因”一样,是探索可持续发展信息化的关键问题。 从结构的角度理解信息化,可以发现三个新特点:第一,结构是超技术层面的,要 建立完整的企业信息化结构,必须从企业战略高度看待信息化:第二,结构可以很好地 把握组织动态发展的脉络,为组织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结构具有丰富的层次性, 可以有效体现组织的柔性。这一“结构”在国外称为企业架构(enterprise architecture,EA),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套比较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 从最简单的概念上来讲,企业架构是对企业多层面、多角度的建模与描绘。“架构” 一词最初来源于建筑,其核心是通过一系列构件的组合来承载上层传递的压力。从T治 理的角度来说,它可以将治理的目标有效地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层面,从而实现企业T治 理的总体战略目标,它是保证T与业务一致性的关键所在。企业架构在信息化中的地位 如图4-1所示。 52
52 4.1 企业架构为企业“ 画骨” 古人说“画龙画虎难画骨”。不同人对这句话有不同的解读:善于识人者将这句话 解读为了解人的表面十分容易,但是要深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非常困难,所以这句话 后面往往跟上一句“知人知面难知心”以示识人之难;绘画者则有不同的理解,对美术 来说,画龙与虎都有一个外在的特征,行外的人可以判断你画的像不像,而“画骨”是 指内在的结构、内在的规律,只有掌握了内在的结构和规律画起来才更严谨、更结实, 不会出现形松散的现象。 这里我们既不去讨论如何识人,也不去讨论如何绘画,我们今天要说的企业架构既 是企业的“骨架”,更是搞好 IT 的筋骨。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来说,如何画好企业的“骨” 不仅是一件难事,更是从根本上治理好 IT 的关键。 4.1.1 企业架构在信息化中的作用与地位 长期以来,中国的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有一种习以为常的看法,即把“信息化”当作 若干“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总和。但这种“项目导向”的信息化建设方法,总是在日趋 复杂的技术变化和业务需求面前落入尴尬的境地。一旦需要整合新的业务种类、扩展系 统功能的时候,解决这个难题的出路,似乎只有一条:提出新的开发建设项目。 信息化是一个演进的过程,是量的不断积累的过程。然而,这个积累中最重要的是 “合理内核”。有没有一种驾驭全局的方法,让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围绕这个“合理内 核”逐步发展、日益丰富呢?这就是信息化“软”的部分,即结构问题。发现信息化建 设的合理结构,如同发现“基因”一样,是探索可持续发展信息化的关键问题。 从结构的角度理解信息化,可以发现三个新特点:第一,结构是超技术层面的,要 建立完整的企业信息化结构,必须从企业战略高度看待信息化;第二,结构可以很好地 把握组织动态发展的脉络,为组织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结构具有丰富的层次性, 可以有效体现组织的柔性。这一“结构”在国外称为企业架构(enterprise architecture,EA),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套比较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 从最简单的概念上来讲,企业架构是对企业多层面、多角度的建模与描绘。“架构” 一词最初来源于建筑,其核心是通过一系列构件的组合来承载上层传递的压力。从 IT 治 理的角度来说,它可以将治理的目标有效地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层面,从而实现企业 IT 治 理的总体战略目标,它是保证 IT 与业务一致性的关键所在。企业架构在信息化中的地位 如图 4-1 所示
第4章企业架构一T决策的依据 业务机会 业务战略 T战略 技术可行性 业务架构 IT架构 ·运营模式 ·数据 ·流程 融合 ·应用 业架 ·组织 ·技术 ·地域 T项目组合 T T项目 T项目 T项目 T项目 图4」企业架构的构成及在信息化中的地位 从上图可以看出,企业架构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业务架构和T架构。其中业务架构 是把企业的业务战略转化为日常运作的渠道,业务战略决定业务架构,它包括业务的运 营模式、流程体系、组织结构、地域分布等内容:T架构是指导T投资和设计决策的 T框架,是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综合蓝图,包括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三部分。 4.1.2目前主流的架构框架对比 企业架构(EA)是国际上先进的T架构规划框架模型。目前,国际上已经有几个总体 架构框架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可,我们下面将对几个主要的架构框架加以概述和对比。 1、Zachman框架 美国架构规划专家Zachman在1987年就建立了企事业架构标准框架(Zachman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Zachman的架构规划框架模型是国际上最为权威的企 事业T架构规划模型,美国国防部、财政部等政府部门,在上个世纪90年代,率先基 于这个框架进行了T架构的规划工作,并结合本部门的特点,制定指导本部门信息化建 设的架构框架标准。Zachman开发了信息、流程、网络、人员、时间、基本原理等6个 视角来分析企业,也提供了与每个视角相对应的6个模型,包括语义、概念、逻辑、物 理、组件和功能等模型。 2、联邦总体架构框架FEAF 美国联邦政府CIO委员会在1999年提出了“联邦政府组织架构框架(federal enterprise 53
53 第 4 章 企业架构——IT 决策的依据 图 4-1 企业架构的构成及在信息化中的地位 从上图可以看出,企业架构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业务架构和 IT 架构。其中业务架构 是把企业的业务战略转化为日常运作的渠道,业务战略决定业务架构,它包括业务的运 营模式、流程体系、组织结构、地域分布等内容;IT 架构是指导 IT 投资和设计决策的 IT 框架,是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综合蓝图,包括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三部分。 4.1.2 目前主流的架构框架对比 企业架构(EA)是国际上先进的 IT 架构规划框架模型。目前,国际上已经有几个总体 架构框架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可,我们下面将对几个主要的架构框架加以概述和对比。 1、Zachman 框架 美国架构规划专家 Zachman 在 1987 年就建立了企事业架构标准框架(Zachman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Zachman 的架构规划框架模型是国际上最为权威的企 事业 IT 架构规划模型,美国国防部、财政部等政府部门,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率先基 于这个框架进行了 IT 架构的规划工作,并结合本部门的特点,制定指导本部门信息化建 设的架构框架标准。Zachman 开发了信息、流程、网络、人员、时间、基本原理等 6 个 视角来分析企业,也提供了与每个视角相对应的 6 个模型,包括语义、概念、逻辑、物 理、组件和功能等模型。 2、联邦总体架构框架 FEAF 美国联邦政府CIO委员会在1999年提出了“联邦政府组织架构框架(federal enterprise
中国企业的 IT治理文道 architecture framework,FEAF)”的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美国联邦政府预算管理办公 室(OMB)于2OO2年提出了联邦政府组织架构(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FEA),并为 此成立了FEA项目管理办公室(FEAPMO),指导美国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 联邦总体架构是一个战略信息资产,它定义了业务、支持业务运作的必要信息和数 据、支持业务展开的必要技术,以及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业务和新的技术而需要的迁移 流程。联邦总体架构框架是一个概念模型,以在跨政府部门的业务和技术设计间定义归 一化和协调的结构。在各个政府部门和机构间的协调合作导致了更高的效率和节省,每 一个部门都要用架构框架来描述起地位作用和一切的业务流程。 FEAF的核心是由业务架构、数据架构(信息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组成的,对 应于Zachman架构的30个元素。联邦总体架构包括了美国的联邦政府和所有业务伙伴, 从联邦中央政府到各部委再到各个机构和系统。联邦总体架构的中心就是所有这些机构 共同的问题和挑战,各个联邦的机构和公众都将受益。 总之,联邦总体架构框架可以促进联邦的内部运行能力,促进各个机构的资源共享, 给联邦和各机构提供了减少成本的机会,改善了共享信息的能力,支持了联邦和各个机 构T的投资计划。 3、TOGAF架构 政府、企事业、咨询和研究机构、厂商广泛参与,企事业架构标准化的工作越来越 重要,也产生了一些研究团体和标准框架。TOGAF,即Open Group架构框架(the open group architecture framework)是其中影响最大的。 这是一个欧洲供同体的IT协会Open Group开发的一个总体架构框架理论。在这之 下的总体架构分会由欧洲和北美的很多专业组织例如NASA、计算机协会、VISA、英国 国防部、美国国防部、NATO等研究和政府机构,还有世界重要的企业例如BM、NEC、 摩托罗拉、波音、惠普、日立、Sun、富士等组成。以Open Group协会的会员国为基础, 从1995年开始,开发了一个X/Open Architecture Framework vI.0总体架构框架理论模型。 之后,1996年推出了TOGAF v2.0,1997年推出TOGAF v3.0,一直到2009年的TOGAF v9.0,逐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体系。 4、各种架构比较 企业架构演进的两条主线:一条是以Zachman框架为基础,开发出的主流架构框架 与方法,有EAP、FEAF、TEAF等;另一条是以ISO/IEC14252为基础开发出的美国国 防部的信息管理技术架构框架TAFM,TOGAF就是基于TAFM开发的,并基于此框架, 美国国防部又进一步开发出了DoDTRM、C4ISR,以及最新的DoDAF。目前,两条企业
54 architecture framework,FEAF)”的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美国联邦政府预算管理办公 室(OMB)于 2002 年提出了联邦政府组织架构(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FEA),并为 此成立了 FEA 项目管理办公室(FEAPMO),指导美国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 联邦总体架构是一个战略信息资产,它定义了业务、支持业务运作的必要信息和数 据、支持业务展开的必要技术,以及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业务和新的技术而需要的迁移 流程。联邦总体架构框架是一个概念模型,以在跨政府部门的业务和技术设计间定义归 一化和协调的结构。在各个政府部门和机构间的协调合作导致了更高的效率和节省,每 一个部门都要用架构框架来描述起地位作用和一切的业务流程。 FEAF 的核心是由业务架构、数据架构(信息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组成的,对 应于 Zachman 架构的 30 个元素。联邦总体架构包括了美国的联邦政府和所有业务伙伴, 从联邦中央政府到各部委再到各个机构和系统。联邦总体架构的中心就是所有这些机构 共同的问题和挑战,各个联邦的机构和公众都将受益。 总之,联邦总体架构框架可以促进联邦的内部运行能力,促进各个机构的资源共享, 给联邦和各机构提供了减少成本的机会,改善了共享信息的能力,支持了联邦和各个机 构 IT 的投资计划。 3、TOGAF 架构 政府、企事业、咨询和研究机构、厂商广泛参与,企事业架构标准化的工作越来越 重要,也产生了一些研究团体和标准框架。TOGAF,即 Open Group 架构框架(the open group architecture framework)是其中影响最大的。 这是一个欧洲共同体的 IT 协会 Open Group 开发的一个总体架构框架理论。在这之 下的总体架构分会由欧洲和北美的很多专业组织例如 NASA、计算机协会、VISA、英国 国防部、美国国防部、NATO 等研究和政府机构,还有世界重要的企业例如 IBM、NEC、 摩托罗拉、波音、惠普、日立、Sun、富士等组成。以 Open Group 协会的会员国为基础, 从1995年开始,开发了一个X/Open Architecture Framework v1.0 总体架构框架理论模型。 之后,1996 年推出了 TOGAF v2.0, 1997 年推出 TOGAF v3.0,一直到 2009 年的 TOGAF v9.0,逐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体系。 4、各种架构比较 企业架构演进的两条主线:一条是以 Zachman 框架为基础,开发出的主流架构框架 与方法,有 EAP、FEAF、TEAF 等;另一条是以 ISO/IEC 14252 为基础开发出的美国国 防部的信息管理技术架构框架 TAFIM,TOGAF 就是基于 TAFIM 开发的,并基于此框架, 美国国防部又进一步开发出了 DoDTRM、C4ISR,以及最新的 DoDAF。目前,两条企业
第4章企业架构一T决策的依据 架构框架的演进线路,逐渐相互融合,架构框架的构成要素与定义架构过程基本趋于相 同:同时,不同的行业,根据综合通用的企业架构框架,结合各自行业的特点,进一步 开发具有行业特点的架构标准框架与方法。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应用Zachman框架的企业或组织最多,其次是应用一些专业 的企业架构研究与咨询机构框架,再次是TOGAF、DoDAF、FEAF等。 4.2 企业架构的构成 前面我们说过,企业架构分为两大部分,业务架构和T架构,其中T架构又分为 数据、应用和技术架构三部分。所以,我们通常提到企业总体架构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 即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其中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可 以统称为T架构,具体如图41所示。 4.2.1业务架构是企业架构的基础 企业业务架构是企业关键业务战略以及他们对业务功能和流程的影响的表达。通常 包含企业业务模式、组织结构、重要的业务流程、地域等。业务架构是T战略和T体 系架构的基础,在开始一个清晰的T架构之前,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业务架构体系。 1、业务模式 所谓业务模式,指的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业务逻辑,包括核心业务的组合及相互 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企业是如何实现盈利的。企业的业务模式有很多种,这也就导 致了业务模式的大量衍生,即使在同一行业,企业可以采用完全不同的业务模式。 企业的业务模式可以由价值链来形象地表示出来。价值链理论最早由美国哈佛商学 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他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 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 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 值链。企业要保持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的优势。 2、业务流程体系 企业业务流程针对的是企业价值产出过程,是企业内部水平方向上的管理线路。从 价值创造(物品流)的角度来看,业务流程明确了企业内部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售出的产品 生产与销售水平过程:从价值实现的角度来看,业务流程明确了企业从发现顾客需求到
55 第 4 章 企业架构——IT 决策的依据 架构框架的演进线路,逐渐相互融合,架构框架的构成要素与定义架构过程基本趋于相 同;同时,不同的行业,根据综合通用的企业架构框架,结合各自行业的特点,进一步 开发具有行业特点的架构标准框架与方法。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应用 Zachman 框架的企业或组织最多,其次是应用一些专业 的企业架构研究与咨询机构框架,再次是 TOGAF、DoDAF、FEAF 等。 4.2 企业架构的构成 前面我们说过,企业架构分为两大部分,业务架构和 IT 架构,其中 IT 架构又分为 数据、应用和技术架构三部分。所以,我们通常提到企业总体架构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 即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其中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可 以统称为 IT 架构,具体如图 4-1 所示。 4.2.1 业务架构是企业架构的基础 企业业务架构是企业关键业务战略以及他们对业务功能和流程的影响的表达。通常 包含企业业务模式、组织结构、重要的业务流程、地域等。业务架构是 IT 战略和 IT 体 系架构的基础,在开始一个清晰的 IT 架构之前,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业务架构体系。 1、业务模式 所谓业务模式,指的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业务逻辑,包括核心业务的组合及相互 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企业是如何实现盈利的。企业的业务模式有很多种,这也就导 致了业务模式的大量衍生,即使在同一行业,企业可以采用完全不同的业务模式。 企业的业务模式可以由价值链来形象地表示出来。价值链理论最早由美国哈佛商学 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他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 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 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 值链。企业要保持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的优势。 2、业务流程体系 企业业务流程针对的是企业价值产出过程,是企业内部水平方向上的管理线路。从 价值创造(物品流)的角度来看,业务流程明确了企业内部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售出的产品 生产与销售水平过程;从价值实现的角度来看,业务流程明确了企业从发现顾客需求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