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绪论 目的 了解动物学的基本分类知识,掌握双名法的命名规则 要求 重点分类的基本概述,掌握种的定义和双名法 难点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第一节动物学的基本概述 讲授法 10分 一什么是动物学? 动物学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生物科学,它的 研究范围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生化、行为、分类、胚胎发 育、起源进化等。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学和脊椎动物学 脊椎动物:就是身体背侧都有一条由脊椎连接起来,纵贯身体背 侧,起到支持作用的脊柱的动物 5分二.生物的分界 启发式 (一)生物的分界 动物界 两界说(BC.200亚里士多德 植物界 界说(1860霍格1866年海克尔) 原生生物 四界说(1938年考柏兰) 原核生物 五界说(1959年魏泰克) 真菌界 病毒界 六界说(1979年陈世骧) (二)动物在自然界的地位 植物 一生产者 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动物 消费者 及取有机物,利用能量 微生物 分解者 分解有机物,回归自然 5分|三生物学的基本分类知识 讲授法 ).分类方法 1.人为分类法:生活习性和形态 2.自然分类法:形态、结构、亲缘关系、遗传特征等
1 名称 绪 论 目的 要求 了解动物学的基本分类知识,掌握双名法的命名规则。 重点 难点 分类的基本概述,掌握种的定义和双名法。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10 分 15 分 25 分 第一节 动物学的基本概述 一.什么是动物学? 动物学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生物科学,它的 研究范围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生化、行为、分类、胚胎发 育、起源进化等。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学和脊椎动物学 脊椎动物:就是身体背侧都有一条由脊椎连接起来,纵贯身体背 侧,起到支持作用的脊柱的动物。 二.生物的分界 (一).生物的分界 动物界 两界说(BC.200 亚里士多德) 植物界 三界说(1860 霍格 1866 年海克尔) 原生生物界 四界说(1938 年考柏兰) 原核生物界 五界说(1959 年魏泰克) 真菌界 病毒界 六界说(1979 年陈世骧) (二).动物在自然界的地位 植物 生产者 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动物 消费者 汲取有机物,利用能量 微生物 分解者 分解有机物,回归自然 三.生物学的基本分类知识 (一).分类方法 1.人为分类法:生活习性和形态 2.自然分类法:形态、结构、亲缘关系、遗传特征等 讲授法 启发式 讲授法
(二).分类依据 形态、结构、亲缘关系、遗传特征。同时借助比较胚胎学、古 生物学、比较解剖学等。 (三).分类阶元 界( Kingdom)门( Phylum)纲(Clas)目( Order)科( Family) 属( Genas)种(S (四)种的定义:是分类的最基本阶元 群具有相同的祖先,在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特征上彼此相似 并占据一定自然分布区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 (五)种的命名——双名法 瑞典的分类学家一一林奈 属名(单数主格名词)+种名(形容词)+命名人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 5分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指一个地区内的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0分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1人口爆炸2资源枯竭 3.粮食短缺 4能源消耗5战争 6环境污染 总体上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人祸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一).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法规 (二).确定保护原则,明确保护对象和目的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1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1)自然保护区 (2)国家公园 (3)自然遗迹保护区(4)野生生物管理区 5景观保护区 (6)自然资源保护区 2.生物多样性移地保护 (1)基因库 (2)收集库 (3).人工繁殖种群(4)动物园 (5)植物园 (6)水族馆 2
2 5 分 10 分 25 分 (二).分类依据 形态、结构、亲缘关系、遗传特征。同时借助比较胚胎学、古 生物学、比较解剖学等。 (三).分类阶元 界(Kingdom) 门(Phylum) 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as) 种(Species) (四).种的定义:是分类的最基本阶元 一群具有相同的祖先,在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特征上彼此相似, 并占据一定自然分布区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 (五).种的命名——双名法 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 属名(单数主格名词)+种名(形容词)+命名人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 一.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指一个地区内的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1.人口爆炸 2.资源枯竭 3.粮食短缺 4.能源消耗 5.战争 6.环境污染 总体上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人祸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一).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法规 (二).确定保护原则,明确保护对象和目的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1.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1).自然保护区 (2).国家公园 (3).自然遗迹保护区 (4).野生生物管理区 (5).景观保护区 (6).自然资源保护区 2.生物多样性移地保护 (1).基因库 (2).收集库 (3).人工繁殖种群 (4).动物园 (5).植物园 (6).水族馆
10分五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 知识点:1分类的基本知识。 2种的定义、双命名法
3 10 分 五.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一).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 知识点:1.分类的基本知识。 2.种的定义、双命名法
名称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1) 目的了解原生动物的基本形态,掌握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 要求 重点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各纲的特征及代表动物 难点 教学 时间 教学组织 方法 第一节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5分原生动物:一类体型微小、结构简单,动物性的原始单细胞的真核生讲授法 物。如变形虫、草履虫等。 5分一形态结构 1大小:10-200微米 2形态:多种多样 固定形态:眼虫、草履虫、钟虫等 不固定形态:变形虫 3结构: 细胞膜: (1)质膜:极薄,不能使动物保持固定的形态,变形虫 (2)表膜:较厚而有弹性,可使动物身体保持固定的形态。 细胞质:(1)外质:均匀透明,致密无颗粒 (2)内质:富有颗粒而易流动 在细胞质内还有一些细胞器:叶绿体、伸缩泡、副淀粉体等 细胞核:(1)泡状核:染色质少,分布不均匀 (2)致密核:染色质较多,均匀而致密 5分二营养方式 (一).自养型—植物性营养 光合营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如有色素体的鞭毛虫 (二).异养型 吞噬营养—一—动物性营养 借助不同的细胞器吞食其他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 2.渗透营养一一腐生营养 借体表的渗透作用吸收周围可溶性的有机质 (三).混合性营养 具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方式,称之谓混合性营养,绿眼
4 名称 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1) 目的 要求 了解原生动物的基本形态,掌握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 重点 难点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各纲的特征及代表动物。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 方法 5 分 15 分 15 分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原生动物:一类体型微小、结构简单,动物性的原始单细胞的真核生 物。如变形虫、草履虫等。 一.形态结构 1.大小:10—200 微米 2.形态:多种多样 固定形态:眼虫、草履虫、钟虫等 不固定形态:变形虫 3.结构: 细胞膜: (1)质膜:极薄,不能使动物保持固定的形态,变形虫 (2)表膜:较厚而有弹性,可使动物身体保持固定的形态。 细胞质:(1)外质:均匀透明,致密无颗粒 (2)内质:富有颗粒而易流动 在细胞质内还有一些细胞器:叶绿体、伸缩泡、副淀粉体等 细胞核:(1)泡状核:染色质少,分布不均匀 (2)致密核:染色质较多,均匀而致密 二.营养方式 (一).自养型——植物性营养 光合营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如有色素体的鞭毛虫 (二).异养型 1. 吞噬营养——动物性营养 借助不同的细胞器吞食其他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 2. 渗透营养——腐生营养 借体表的渗透作用吸收周围可溶性的有机质 (三).混合性营养 具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方式,称之谓混合性营养,绿眼 讲授法
虫、金黄滴虫 三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15分(一)无性生殖 二分裂:横二分裂、纵二分裂和不规则二分裂 2芽殖:由母体产生芽体,夜光虫 3复分裂:核反复分裂,孢子虫 4质裂:用于多核原生动物 (二)有性生殖 1.两性生殖:配子生殖(同配生殖和异配生殖) 接合生殖:为纤毛虫所特有 2.单性生殖:少数纤毛虫 四包囊:多数原生动物在环境恶化时,身体发生变化,体表的细 胞器(鞭毛、纤毛、伪足)缩入体内或消失,体表分泌胶 状物质形成厚壳包住身体,形成卵圆形的包囊。 第二节原生动物门分类 25分 鞭毛纲 (一).代表动物——绿眼虫 形态:梭形 2.大小:约60微米 3.结构:略 4.生殖:一般是纵二分裂 5.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可普遍形成包囊 (二)鞭毛纲的主要特征 1.具有鞭毛,为运动胞器,还有捕食、附着和感觉的功能 2.营养方式多样化 3.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二分裂和芽殖 有性生殖:同配生殖和异配生殖 4.普遍具有包囊 (三)鞭毛纲的重要类群 植鞭亚纲:多数具有色素体的种类 赤潮:由于有些微小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 而造成自身缺氧而死亡,并分解放出有机物,使海面呈 暗红色,并发出臭味。 2.动鞭亚纲:异养,无色素体,无坚硬的表膜和副淀粉体。 利什曼原虫 五大寄生虫:利什曼原虫、钩虫、丝虫、一一原虫、日本血吸虫 二肉足纲
5 15 分 25 分 虫、金黄滴虫 三.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一).无性生殖 1.二分裂:横二分裂、纵二分裂和不规则二分裂 2.芽殖:由母体产生芽体,夜光虫 3.复分裂:核反复分裂,孢子虫 4.质裂:用于多核原生动物 (二).有性生殖 1. 两性生殖:配子生殖(同配生殖和异配生殖) 接合生殖:为纤毛虫所特有 2. 单性生殖:少数纤毛虫 四.包囊:多数原生动物在环境恶化时,身体发生变化,体表的细 胞器(鞭毛、纤毛、伪足)缩入体内或消失,体表分泌胶 状物质形成厚壳包住身体,形成卵圆形的包囊。 第二节 原生动物门分类 一.鞭毛纲 (一).代表动物——绿眼虫 1. 形态:梭形 2. 大小:约 60 微米 3. 结构:略 4. 生殖:一般是纵二分裂 5. 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可普遍形成包囊 (二).鞭毛纲的主要特征 1. 具有鞭毛,为运动胞器,还有捕食、附着和感觉的功能 2. 营养方式多样化 3. 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二分裂和芽殖 有性生殖:同配生殖和异配生殖 4. 普遍具有包囊 (三).鞭毛纲的重要类群 1. 植鞭亚纲:多数具有色素体的种类 赤潮:由于有些微小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 而造成自身缺氧而死亡,并分解放出有机物,使海面呈 暗红色,并发出臭味。 2. 动鞭亚纲:异养,无色素体,无坚硬的表膜和副淀粉体。 利什曼原虫 五大寄生虫:利什曼原虫、钩虫、丝虫、——原虫、日本血吸虫 二.肉足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