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世界主要产稻国的水稻生产情况 国别播种面积单位面积总产量播种面积占单产与世总产占世 (千公顷) 斤公顷)(千吨)世界播种面界平均单 量(公 界总产的 积的(%)产比较(%)(%) 「全世界15494385275971547100 100 503 6232519011219 印度4460003007.8134150028.8 21.9 22.5 印尼11523.14425951000074 14.9 8.5 孟加拉100312792 280096.5 -27.5 4.7 越南7299 3603 263004.7 4.4 泰国100480232912340296.5 39.5 3.9 缅甸600003333.32000003.9 -13.5 3.3 菲律宾390003205.11250002.5 16.8 2.1 日本180006527.811750.01.2 694 2.0 巴西3672.13041411168324 -21.1 1.9 美国1232.070365866900.8 82.6
2000年世界主要产稻国的水稻生产情况 国 别 播种面积 (千公顷) 单位面积 产量(公 斤/公顷) 总产量 (千吨) 播种面积占 世界播种面 积的(%) 单产与世 界平均单 产比较(%) 总产占世 界总产的 (%) 全世界 154996.4 3852.7 597154.7 100 0 100 中国 30503.1 6232.5 190111.2 19.7 61.8 31.8 印度 44600.0 3007.8 134150.0 28.8 -21.9 22.5 印尼 11523.1 4425.9 51000.0 7.4 14.9 8.5 孟加拉 10031 2792 28009 6.5 -27.5 4.7 越南 7299 3603 26300 4.7 -6.5 4.4 泰国 10048.0 2329.1 23402.9 6.5 -39.5 3.9 缅甸 6000.0 3333.3 20000.0 3.9 -13.5 3.3 菲律宾 3900.0 3205.1 12500.0 2.5 -16.8 2.1 日本 1800.0 6527.8 11750.0 1.2 69.4 2.0 巴西 3672.1 3041.4 11168.3 2.4 -21.1 1.9 美国 1232.0 7036.5 8669.0 0.8 82.6 1.5 二、水稻生产概况
我国水稻生产的发展过程 20000 18933.118790.8 15000 13991 总产(万t) 10999 10000 单产 5973 57266272 (kg/ha) 5000 3399 播种面积 269250073235.83387.93306.42996.2 (万ha) 0 50年60年70年80年90年00年
我国水稻生产的发展过程 5510 5973 10999 13991 18933.1 18790.8 2107 2017 3399 4130 5726 6272 2614.9 2960.7 3235.8 3387.9 3306.4 2996.2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50年 60年 70年 80年 90年 00年 总产(万t) 单产 (kg/ha) 播种面积 (万ha)
四川水稻生产的发展历程图 17008 16343 2074 总 (1000t) 9377 7395 7695 单产 5728 (kg/ha) 4012 2820 播种面积 (1000ha 2124 52年62年70年80年90年00年
四川水稻生产的发展历程图 7692 5728 9377 12074 17008 16343 3039 2820 4012 5354 7395 7695 2531 2031 2337 2255 2300 2124 52年 62年 70年 80年 90年 00年 总产 (1000t) 单产 (kg/ha) 播种面积 (1000ha)
发展水稻生产 确保水稻种植面积 水稻种植面积下降趋势非常明显,1978年 种植水稻51632万亩,2003年降到40000 万亩以下,主要是南方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 了大量的水稻田,北方因缺水而不种植水稻 要保证水稻面积,主要任务在南方,北方选 择的余地很小
三、发展水稻生产 ❖确保水稻种植面积 ➢水稻种植面积下降趋势非常明显,1978年 种植水稻51632万亩,2003年降到40000 万亩以下,主要是南方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 了大量的水稻田,北方因缺水而不种植水稻 ➢要保证水稻面积,主要任务在南方,北方选 择的余地很小
今加强科研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克服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气候 变化异常、国际贸易影响等不利因素 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技是粮食综合 生产力的核心,加大品种改良,高产优质、 节本增效、水土可持续利用、防灾减灾等 技术攻关和集成,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储备研究
❖加强科研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克服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气候 变化异常、国际贸易影响等不利因素 ➢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技是粮食综合 生产力的核心,加大品种改良,高产优质、 节本增效、水土可持续利用、防灾减灾等 技术攻关和集成,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储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