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屏:摒弃 B.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 容:容纳 C.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 恚:怨恨 D.其治以脉,不以证 证:症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査实词。“容”结合语境翻译为“面容,容貌”,而B选项也可采用词性进 行判别,“容”为名词,故“容纳”不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主要考查对教材知识的迁移,如“恚”见于“忿恚尉”(《陈 涉世家》)。能力层级为B。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 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B.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催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 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C.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 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D.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里 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答案】C 【解析】通过“无富贵贫贱”可以排除B、D两个选项,“贲”“信”均为动词,故A选项 中“不责其报信”不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难度适中,解答此类题型时要在文言文原文的理解上结合 文言文断句知识来解答,可采用排除法快速解题。能力层级为B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屏:摒弃 B. 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 容:容纳 C. 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 恚:怨恨 D. 其治以脉,不以证. 证:症状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容”结合语境翻译为“面容,容貌”,而 B 选项也可采用词性进 行判别,“容”为名词,故“容纳”不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主要考查对教材知识的迁移,如“恚”见于“忿恚尉”(《陈 涉世家》)。能力层级为 B。 8.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 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B. 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 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C. 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 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D. 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 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答案】C 【解析】通过“无富贵贫贱”可以排除 B、D 两个选项,“责”“信”均为动词,故 A 选项 中“不责其报信”不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难度适中,解答此类题型时要在文言文原文的理解上结合 文言文断句知识来解答,可采用排除法快速解题。能力层级为 B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 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B.徐若虚先生举进士后,不愿做官,回乡行医。他虚心好学,努力钻研,写成了学术 价值很高的专著:他医术高明,治病效果显著,其影响逐渐改变了当地信巫的风俗 C.旴江的汤伯高先生和徐若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全面而精湛,但他为人谦逊 从不自我夸耀,其医风受到作者的赞赏。 D.作者写这篇序是因为担忧巫祸不除,医道不明,无人挽救百姓的生命。希望世上的 医生都像若虚、伯高,民众都像“吾里之人”信医不信巫。 【答案】A 【解析】“学者”为学医的人,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学者”而原句中为“故或旷数郡”后 求良医而不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信息的理解及筛选,题目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把握文章大 致内容,还要理解原句中关键词语。能力层级为C。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10.把第三大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5分) 【答案】(1)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 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 【解析】本题注意“是”古今异义,这里为“这”,“且”译为“将要”,“卒”译为“最 终”。此外注意直译。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主要考查对教材知识的迁移。能力层级为B ②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5分)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 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B. 徐若虚先生举进士后,不愿做官,回乡行医。他虚心好学,努力钻研,写成了学术 价值很高的专著;他医术高明,治病效果显著,其影响逐渐改变了当地信巫的风俗。 C. 旴江的汤伯高先生和徐若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全面而精湛,但他为人谦逊, 从不自我夸耀,其医风受到作者的赞赏。 D. 作者写这篇序是因为担忧巫祸不除,医道不明,无人挽救百姓的生命。希望世上的 医生都像若虚、伯高,民众都像“吾里之人”信医不信巫。 【答案】A 【解析】“学者”为学医的人,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学者” 而原句中为“故或旷数郡”后 求良医而不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信息的理解及筛选,题目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把握文章大 致内容,还要理解原句中关键词语。能力层级为 C。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4 分) 10. 把第三大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5 分) 【答案】(1)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 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 【解析】本题注意 “是”古今异义,这里为“这”,“且”译为“将要”, “卒”译为“最 终”。此外注意直译。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主要考查对教材知识的迁移。能力层级为 B。 ②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