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一般均衡与经济福利 第十四章经济体的一般均衡 第一节二般均衡的经典理论 第二节两部门的一般均衡 第十五章_经济福利 第十六章市场失灵与政府管制 第一节垄断与反垄断政策 第二节外部效应 第三节公共产品 第六篇一般均衡与经济福利 第十四章经济体的一般均衡 第一节一般均衡的经典理论 经济体系中的普遍联系 局部均衡局部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一般均衡分析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略) 第二节两部门的一般均衡 、两部门的一般均衡一一艾奇沃思盒式图 假定条件与效率含义 (一)假定条件: 1、完全竞争假定 经济体系中全部是完全竞争部门:不存在外部影响;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
第六篇 一般均衡与经济福利 第十四章 经济体的一般均衡 第一节 一般均衡的经典理论 第二节 两部门的一般均衡 第十五章 经济福利 第十六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管制 第一节 垄断与反垄断政策 第二节 外部效应 第三节 公共产品 第六篇 一般均衡与经济福利 第十四章 经济体的一般均衡 第一节 一般均衡的经典理论 一、经济体系中的普遍联系 局部均衡 局部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分析 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略) 第二节 两部门的一般均衡 一、两部门的一般均衡——艾奇沃思盒式图 假定条件与效率含义 (一)假定条件: 1、完全竞争假定 经济体系中全部是完全竞争部门;不存在外部影响;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
2、假定经济体系中仅存在: 两个消费者A和B,他们同时又是要素的所有者 两个生产者,他们分别生产两种产品 两种要素K和L 两种产品X和Y 3、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既定,不使用货币 (二)配置效率: 帕累托最优 资源配置的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 况变坏。 帕累托最优表明,在技术、消费者偏好、收入分配等既定条件下,资源配置 的效率最高。 1、交换领域的一般均衡 产品已经生产出来,数量分别是X0和Y 两个消费者A和B各自拥有的一部分产品X和Y, (图14-5) A、B两个人个由自己的的无差异曲线图,B的旋转了180度。 方盒中每一点都表示既定产品在两个人中的分配 初始点在Q点,A的Y太多,而X太少;B相反。交换可以使满足提高 双方都愿意的交换区域为阴影部分,E点最佳 在E点 MRS Y MRS这时达到交换领域一般均衡,也就是帕累托最优 进一步交换,一方或双方满足程度会下降
2、假定经济体系中仅存在: 两个消费者 A 和 B,他们同时又是要素的所有者 两个生产者,他们分别生产两种产品 两种要素 K 和 L 两种产品 X 和 Y 3、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既定,不使用货币 (二)配置效率: 帕累托最优 资源配置的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 况变坏。 帕累托最优表明,在技术、消费者偏好、收入分配等既定条件下,资源配置 的效率最高。 1、 交换领域的一般均衡 产品已经生产出来,数量分别是 X0和 Y0 两个消费者 A 和 B 各自拥有的一部分产品 X 和 Y, (图 14-5) A、B 两个人个由自己的的无差异曲线图,B 的旋转了 180 度。 方盒中每一点都表示既定产品在两个人中的分配 初始点在 Q 点,A 的 Y 太多,而 X 太少;B 相反。交换可以使满足提高 双方都愿意的交换区域为阴影部分,E 点最佳。 在 E 点 MRSA XY=MRSB XY,这时达到交换领域一般均衡,也就是帕累托最优 进一步交换,一方或双方满足程度会下降
在盒内x的一组无差异曲线与y组的一组无差异曲线有多个切点,如E1、E2、 E3。各切点的连线称为契约曲线。由上面的讨论可以推知;A、B两人的交换一旦 达到契约曲线上任一点,则交换不再继续下去,即达到了消费领域的一般均衡 均衡点的位置取决于初始点的位置。 2、生产领域的一般均衡 (图14-4) 资源总量既定L和K 初始点在Q点,X产品生产者占有L1和K1 Y产品生产者占有L2和K2 两人各自的等产量线分别为X1、X2、X3和Y1、Y2、Y3 E点为最佳点,达到一般均衡、帕氏最优,其条件为 MRTS KI= MRTS KL 在盒中,一组产品X的等产量曲线与一组产品y的等产量曲线有许多切点, 如图14-4中的E、E1、E2、E3等。这些切点的连线称为效率曲线。由上面的讨论 可以推知:当交换从而资源配置的调整达到效率曲线上任何一点时,就实现了生 产领域的一般均衡 均衡点位置取决于初始资源拥有 3、消费和生产领域的一般均衡 (图14-6) 效率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资源被最有效率地使用的一个产品组合,例如 E、E2、E3是效率曲线上的三个点,EI=(x=30,y=100)、E2=(x=40,y=50)、 E3=(x=80,y=20) 根据这些数据,就可以在x-y平面上得到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该曲线在第
在盒内 x 的一组无差异曲线与 y 组的一组无差异曲线有多个切点,如 E1、E2、 E3。各切点的连线称为契约曲线。由上面的讨论可以推知;A、B 两人的交换一旦 达到契约曲线上任一点,则交换不再继续下去,即达到了消费领域的一般均衡。 均衡点的位置取决于初始点的位置。 2、 生产领域的一般均衡 (图 14-4) 资源总量既定 L0和 K0 初始点在 Q 点,X 产品生产者占有 L1和 K1 Y 产品生产者占有 L2 和 K2 两人各自的等产量线分别为 X1 、X2 、X3 和 Y1、Y2、Y3 E 点为最佳点,达到一般均衡、帕氏最优,其条件为 MRTSX KL=MRTSY KL 在盒中,一组产品 X 的等产量曲线与一组产品 y 的等产量曲线有许多切点, 如图 14-4 中的 E、E1、E2、E3等。这些切点的连线称为效率曲线。由上面的讨论 可以推知:当交换从而资源配置的调整达到效率曲线上任何一点时,就实现了生 产领域的一般均衡。 均衡点位置取决于初始资源拥有 3、消费和生产领域的一般均衡 (图 14-6) 效率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资源被最有效率地使用的一个产品组合,例如, E1、E2、E3是效率曲线上的三个点,EⅠ=(x=30,y=100)、E2=(x=40,y=50)、 E3=(x=8O,y=20), 根据这些数据,就可以在 x-y 平面上得到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该曲线在第
章就出现过)。见图14-6。生产可能曲线表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现有资源得 到充分动员,所得到的各种可能的产品组合。因此,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各点与生 产盒式图中效率曲线上的各点是一一对应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线斜率的负数定义为边际转换率MRT(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即 dy MRt= dx x对y的边际转换率表示在技术不变、资源充分动员条件下,增加1单位产 品x必须放弃几单位产品y。 若不把资源区别为资本K和劳动L,而看成一个总,即ωa=K0十L则生产可 能性曲线的函数表示式可以写成: 0=g(x,y) 它表示在技术一定条件下,用一定量的资源生产两种产品x、y,若要增加ⅹ产 量,就必须减少y产量。当产品组合改变时,资源量是不变的,即: dω=ax·dxt+oy·dy=0 所以,边际转换率 do mrt dx= ax表示x产量增加一点时,资源o耗费增加多少,即x的资源边际耗费量。O 表示y产量增加一点时,资源ω耗费増加多少,即y的资源边际耗费量。因此, 边际转换率是两种产品资源边际耗费量之比
一章就出现过)。见图 14-6。生产可能曲线表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现有资源得 到充分动员,所得到的各种可能的产品组合。因此,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各点与生 产盒式图中效率曲线上的各点是一一对应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线斜率的负数定义为边际转换率 MRT(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即: MRTxy= dx dy − x 对 y 的边际转换率表示在技术不变、资源充分动员条件下,增加 1 单位产 品 x 必须放弃几单位产品 y。 若不把资源区别为资本 K 和劳动 L,而看成一个总ω,即ω0=K0十 L0则生产可 能性曲线的函数表示式可以写成: ω0=g(x,y) 它表示在技术一定条件下,用一定量的资源生产两种产品 x、y,若要增加 x 产 量,就必须减少 y 产量。当产品组合改变时,资源量是不变的,即: dω= x ·dx+ y ·dy=0 所以,边际转换率 MRTxy= dx dy − = y x x 表示 x 产量增加一点时,资源ω耗费增加多少,即 x 的资源边际耗费量。 y 表示 y 产量增加一点时,资源ω耗费增加多少,即 y 的资源边际耗费量。因此, 边际转换率是两种产品资源边际耗费量之比
现在把生产领域与消费领域结合起来考察交换过程。假定生产者通过充分调 整,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使用,即资源配置或产品组合已经达到效率曲线上某 点。这一产量组合同时反映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设该点为图14-6中的E。E1 点实现了生产领域的一般均衡。均衡产量为y1、x。由OEY组成一个交换的埃奇 沃思盒式图。这表明产品y、x1已经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由消费者A、B分别占 有。A、B希望通过交换,增加各自的效用。最后在契约曲线上的C点达到消费 领域的一般均衡。 若该社会生产的目标是消费者的满足程度尽可能地大,则整个社会的一般均 衡在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的一般均衡已经分别达到以后,还要取决于E1点的边 际转换率与C点的边际替代率是否相等。假设E1点的边际转换率MRTx=1,C点 的边际替代率MT=2,即MRT<MS,MRTx=1表明在资源量不变的条件下,在 产品组合y、x1的基础上,增加生产1单位x,就必须减少生产1单位 yo mRS =2表明消费者在消费量为y1、x1时,若多消费1单位x,则需同时减少消费 单位y,才能维持满足程度不变。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改变产品组合,多生产 1单位x,少生产1单位y。随后,消费者多消费1单位x,少消费1单位y。消 费者多消费1单位x,少消费2单位y时满足程度不变。现在多消费1单位x 只少消费1单位y,所以满足程度提高了。这说明,若x对y的边际转换率小于 边际替代率,则减少y产量、增加x产量,就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满足程度。由此 推知;若ⅹ对y的边际转换率大于边际替代率,则减少x产量,增加y产量,可 以提高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若ⅹ对y的边际转换率等于边际替代率,即MRT=MRS, 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不可能继续提高了,从而生产领域与消费领域同时达到了一 般均衡
现在把生产领域与消费领域结合起来考察交换过程。假定生产者通过充分调 整,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使用,即资源配置或产品组合已经达到效率曲线上某一 点。这一产量组合同时反映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设该点为图 14-6 中的 E1。E1 点实现了生产领域的一般均衡。均衡产量为 y1、x1。由 OEY 组成一个交换的埃奇 沃思盒式图。这表明产品 y1、x1已经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由消费者 A、B 分别占 有。A、B 希望通过交换,增加各自的效用。最后在契约曲线上的 C 点达到消费 领域的一般均衡。 若该社会生产的目标是消费者的满足程度尽可能地大,则整个社会的一般均 衡在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的一般均衡已经分别达到以后,还要取决于 E1 点的边 际转换率与 C 点的边际替代率是否相等。假设 E1点的边际转换率 MRTxy=1,C 点 的边际替代率 MRTxy=2,即 MRT<MRS,MRTxy=1 表明在资源量不变的条件下,在 产品组合 y1、x1的基础上,增加生产 1 单位 x,就必须减少生产 1 单位 y。MRSxy =2 表明消费者在消费量为 y1、x1时,若多消费 1 单位 x,则需同时减少消费 2 单位 y,才能维持满足程度不变。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改变产品组合,多生产 1 单位 x,少生产 1 单位 y。随后,消费者多消费 1 单位 x,少消费 1 单位 y。消 费者多消费 1 单位 x,少消费 2 单位 y 时满足程度不变。现在多消费 1 单位 x, 只少消费 1 单位 y,所以满足程度提高了。这说明,若 x 对 y 的边际转换率小于 边际替代率,则减少 y 产量、增加 x 产量,就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满足程度。由此 推知;若 x 对 y 的边际转换率大于边际替代率,则减少 x 产量,增加 y 产量,可 以提高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若 x 对 y 的边际转换率等于边际替代率,即 MRT=MRS, 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不可能继续提高了,从而生产领域与消费领域同时达到了一 般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