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报亭前,从窗口递过去两块钱,从那姑娘手里接过一本崭新的、散发着油墨 香的杂志,有时甚至来不及回家,就在街角把整本杂志从头到尾翻了一个遍 ⑧我仔细回忆了一下,除了有人来买杂志,其余的时间她都是埋头在一本杂 志或书里,仿佛阅读才是她的工作,看守书报亭是额外的事情。我也不晓得她记 不记得我。我清楚地记得,在我离开家乡数年后,重新再看到她时,她的眼睛 亮,似乎想和我说句什么话,但最终什么都没说 ⑨作为我在家乡的牵绊之一,这个书报亭寄托着我的某些感情,这些感情和 梦想有关,和未来有关。因此,在离开县城的前一天,我像往常那样去了那个书 报亭。这次我没有买书,只是静静地在那儿看了一会儿。她也一直静静地读着书 这样的情景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我不记得当时是什么心境,也许什么情绪也没有, 只是前来完成一个简单的告别。 ⑩在离开家乡的最初五六年,我每次春节回家都会到书报亭那里去待一会儿 后来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小书店,我在书店里翻几本书,消磨上一小段时光然 后离开。在书店门口收钱的有时还是那个姑娘,有时则是一位老大爷。我是一个 陌生的客人,没人知道我内心静静流淌的情感 2012年秋天,我牵着小侄子的手离开那家书店,手里拎着厚厚的一摞新 书。《星星诗刊》等已经买不到了,文学类书籍也被教辅类书籍挤到了一个角落 里。离开书店的时候,心情仍然是平静的,曾经的一点点惆怅也消失了。书店在 我心里,已经只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存在,那个曾驻在我心里的书报亭,已经成 为永远而恒定的过去式。 (选自《作文通讯·锦瑟》2013年第2期,有删改) 1.请根据提示,梳理文章内容 2012年秋天,“我”带小侄子去买书→少年的时候, 离开县城的前一天, 离开家乡最初五六年, 2012年秋天,带小侄子离开书店 2.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②段划线句子中,作者“犹豫”的原因是什么? 2)二十年的时光,人们对待文学阅读的态度已发生巨大的变化。请从文中找
来到报亭前,从窗口递过去两块钱,从那姑娘手里接过一本崭新的、散发着油墨 香的杂志,有时甚至来不及回家,就在街角把整本杂志从头到尾翻了一个遍。 ⑧我仔细回忆了一下,除了有人来买杂志,其余的时间她都是埋头在一本杂 志或书里,仿佛阅读才是她的工作,看守书报亭是额外的事情。我也不晓得她记 不记得我。我清楚地记得,在我离开家乡数年后,重新再看到她时,她的眼睛一 亮,似乎想和我说句什么话,但最终什么都没说。 ⑨作为我在家乡的牵绊之一,这个书报亭寄托着我的某些感情,这些感情和 梦想有关,和未来有关。因此,在离开县城的前一天,我像往常那样去了那个书 报亭。这次我没有买书,只是静静地在那儿看了一会儿。她也一直静静地读着书。 这样的情景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我不记得当时是什么心境,也许什么情绪也没有, 只是前来完成一个简单的告别。 ⑩在离开家乡的最初五六年,我每次春节回家都会到书报亭那里去待一会儿 ——后来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小书店,我在书店里翻几本书,消磨上一小段时光然 后离开。在书店门口收钱的有时还是那个姑娘,有时则是一位老大爷。我是一个 陌生的客人,没人知道我内心静静流淌的情感。 ○112012 年秋天,我牵着小侄子的手离开那家书店,手里拎着厚厚的一摞新 书。《星星诗刊》等已经买不到了,文学类书籍也被教辅类书籍挤到了一个角落 里。离开书店的时候,心情仍然是平静的,曾经的一点点惆怅也消失了。书店在 我心里,已经只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存在,那个曾驻在我心里的书报亭,已经成 为永远而恒定的过去式。 (选自《作文通讯·锦瑟》2013 年第 2 期,有删改) 1. 请根据提示,梳理文章内容。 2012 年秋天, “我” 带小侄子去买书 →少年的时候, →离开县城的前一天, →离开家乡最初五六年, → 2012 年秋天,带小侄子离开书店。 2.按要求回答问题。 ⑴第②段划线句子中,作者“犹豫”的原因是什么? ⑵二十年的时光,人们对待文学阅读的态度已发生巨大的变化。请从文中找
出表明人们二十年前后不同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二十年前: 二十年后: 3.请结合描写的相关知识,品析第⑦段“我会用水和香皂把自己洗得干干 净净,……就在街角把整本杂志把从头到尾翻了一个遍”。 4.二十年,书报亭变成了书店。“我”对现在的书店和曾经的书报亭怀有 怎样的情感,请分别简析。 5.“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我”的两个特点 【答案】 1.“我”读书买书的经历简单告别书报亭和姑娘每次春节回家都到小 书店消磨一小段时光(每空2分) 2.(1)①觉得书报太贵。②觉得报亭的姑娘很有文化,而“我”是个杀猪 的帮工,与她的世界相隔得太远(或“觉得报亭的那个玻璃橱窗,足以把‘我 与报亭姑娘远远隔开”) ()如果稍稍去晚了几天,这两本文学杂志就卖光 了 《星星诗刊》等已经买不到了,文学类书籍也被教辅类书籍挤到了一个 角落里。 3.通过“洗”“换”“递”“接”“翻”等动作的细致描写,生动传神地表 现了“我”对阅读的虔诚和痴迷。(答“热爱”“如饥如渴”“急切”也可) 4现在的书店,只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存在,“我”的情感是平静的:而书 报亭成为了“永远而恒定的过去式”,“我”对其充满惆怅和眷念(答“热爱” 也可)。(意思对即可) 5示例:①“我”是个热爱读书的人,因为“我”在“没东西可读的日子” 会觉得难过。②“我”是个情感细腻的人,因为“我”在书店“消磨”时,内 心情感会静静流淌情感。(或“喜欢怀旧”“眷念家乡”“内心丰富”“勤劳懂 事”也可) 【例2】
出表明人们二十年前后不同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二十年前: 二十年后: 3. 请结合描写..的相关知识,品析第⑦段“我会用水和香皂把自己洗得干干 净净,……就在街角把整本杂志把从头到尾翻了一个遍”。 4. 二十年,书报亭变成了书店。“我”对现在的书店和曾经的书报亭怀有 怎样的情感,请分别..简析。 5.“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我”的两个特点。 【答案】 1.“我”读书买书的经历 简单告别书报亭和姑娘 每次春节回家都到小 书店消磨一小段时光(每空 2 分) 2.⑴①觉得书报太贵。 ②觉得报亭的姑娘很有文化,而“我”是个杀猪 的帮工,与她的世界相隔得太远(或“觉得报亭的那个玻璃橱窗,足以把‘我’ 与报亭姑娘远远隔开”)。 ⑵如果稍稍去晚了几天,这两本文学杂志就卖光 了。 《星星诗刊》等已经买不到了,文学类书籍也被教辅类书籍挤到了一个 角落里。 3.通过“洗”“换”“递”“接”“翻”等动作的细致描写,生动传神地表 现了“我”对阅读的虔诚和痴迷。(答“热爱”“如饥如渴”“急切”也可) 4.现在的书店,只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存在,“我”的情感是平静的;而书 报亭成为了“永远而恒定的过去式”,“我”对其充满惆怅和眷念(答“热爱” 也可)。(意思对即可) 5.示例:①“我”是个热爱读书的人,因为“我”在“没东西可读的日子” 会觉得难过。② “我”是个情感细腻的人,因为“我”在书店“消磨”时,内 心情感会静静流淌情感。(或“喜欢怀旧”“眷念家乡”“内心丰富”“勤劳懂 事”也可) 【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