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出信息,但通常还是希望按一定时间间隔提供信息。原因有二:一是管理决策活动对 于短期间隔是不敏感的;二是尚缺乏实现不定期信息报表的能力;三是管理人员的经验 表明,定期信息报表对决策活动更为有力。信息生命期描述从信息产生起到能对管理决 策活动起作用所经历的时间期间。 4.信息的编码及信息量: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采用不同编码形式表示各种信息,把 只考虑信息交换的系统称信息系统。最基本的信息系统是由信源、发信机、信道、收信 机、收信者、噪声源组成,见图1-5。 信源 收信 发送消息 加工处理 接受消息 发信机 倍道 息反馈 噪声源 图1-5信息传输示意图 有关信息属性的一些理论问题已形成一门专门学科——信息论。环境监测是最注重 信息流通的,因为环境监测站本身就是提供和反馈信息的部门,可以说信息是环境监测 的灵魂。首先,环境监测的首要任务就是捕获有关环境质量的代表性信息,紧接着的是 加工信息,最终是向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信息及反馈信息。“捕获→加工→反馈”是环境监 测的全过程,这是监测工作的特性所决定的。另外是要取得环境监测的效果和效率,还 必须讲究内外信息的流通性。内外信息不通的监测很难是有效的监测,如果将环境监测 工作分成室内室外两大部分。如若内外互不通气,不栢往来、不通信息,监测结果是很 难满意的。为了提高监测效率,在内部信息的管理上应做到跟踪管理。其流程见图1-6。 信息源 环境接要)L受者 输人!环境信息一信息加丁处理一决策依据 输出 何处取 怎样取结果如何特征如何 信息反馈 图1-6环境监测信息传输图 综合分析人员应经常分析每个具体信息的流通过程及其所起的作用,以决定下-循 环要不要获取这一信息。对于外部信息也应进行跟踪管理,多次跟踪反馈精选,信息的 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在因素复杂的监测管理倍息系统中,“信息论”的应用尚有一定局限 性,但它的意义在于: (1)信息的获得需要付出代价,但信息在辅助决策活动中又具有使用价值。通过对
决策活动的改善而获得更大的价值 (2)信息可以用来减少认识过程中的不定因素。因此,只有存在抉择和选择的情况 下,才需要用信息对决策活动予以辅助 (3)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于反馈数据对其进行控制。反馈数据本身 不存在信息价值,需加工处理。 不向管理层次的监测管理部门所担负的任务不同,与完成其任务所需要的信息特征 不同,监测站不同职能部门业务活动持点不同与完成其任务所需要的信息特征也有所不 同。一般说,作业处理级需要信息主要由监测站内常规监测活动的数据处理之后得到,而 较少地考虑监测站外部环境情况,越是上级监测站(中心站)或监测管理部门越是要更 多地考虑监测站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更多的外部信息。一线监测业务组所涉及到的倍 息大部分是结构化的,可以通过较为简单的程序化方法予以处理,越是上层管理部门,所 需要的信息越缺乏结构性。因此不能釆用简单化方法进行处理。更多的需要通过模型与 模拟等复杂的处理方法,以及管理人员的经验、艺术予以处理,综合考虑管理的纵向和 横向关系。上层又可分为战术管理级及战略决策级(见图1-7)。 中心站 5,科学化 t.涉及较多外部信息 (战略决策 2.结构性较差 4,程序北方法 信总量大、精确\、3数据概慨括性强 技术管埋 2.结构性较强 模拟法 信息多来自内部 5经验 作业处理 艺术 水质大气土壤噪声污染源 信息及其处特点 图17监测管理层次图 计算机信息系统故有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数据处理系统 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自动化计算能力代替原米机械数据处理系统,形成电子数据处理系 统;管理信息系统是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数据库技术和管理数学模 型而建立起的一个综合系统,在功能和结构更加复杂的系统。它更加强调了信息对监测 的预测和管理能力,以及对各级监测管理部门的决策活动的辅助作用。一般来说,一个 具有数据库的普通数据处理系统加上一个信息查询功能,以及一二个计划或决策模型就 成了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了。而以通过相应的智能软件来实现像人那样,特别是像具有专 门知识的专家那样,能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做专家能做的事的计算机系统叫专家系统 以专家系统为基础用以解决非结构性、非程序化的管理决策问题的人一机交换系统,是 当今监測管理中应用的新课题——决策支持系统(DSS)。 总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三者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相类同、相沟通,控制论 和系统论的发展趋统一,信息论是他们的基础。系统=单元十控制+信息,三者又是不 可分的,是研究监测管理的理论基础
1.什么叫环境监测?环境监测过程应包括哪些? 2.环境监测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3.环境监测分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你局、站开展了哪些监测工作? 4.何谓环境监测管理?为什么要实行监测管理? 5环境监测管理的基本特点和内容有哪些? 6.简述环境监测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监测标准管理 监测管理的龙头是标准管理。因为科学管理的关键是规划(计划)。规划是首先提出 合适的目标集,以及达到目标的策路、途径、对策和方法。即制定发展战略。它涉及到 目标的结构,目标优先的次序、衡量的标准,标准是目标的体现,规划的目标可用标准 表示。环境监测的对象是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环境标准就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标 准,所以监测标准依据环境标准 第一节环境标准综述 环境标准的意义、作用 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它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人群健康及其利益有密切关系的生态系统和社会财产不受损害的环境适宜条件 是什么? 2.为了实现上述环境条件,又能促进生产的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对环境的 影响和干扰控制的限度和数量界限是什么? 前者是环境质量标准的任务,后者是污染排放标准的任务。此外,还包括为实现以 上两者标准规定的环境基础标准、方法标准、标样标准和环保其它标准等等。因此,环 境标准可定义为:为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产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环境中有害成分 水平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和技术规范 环境标准在环境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在控制污染、保护环境中的作用主要表现 l.环境标准是制订环境规划、计划的重要手段:大家知道,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 康,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和保护财富不受损害,都需要使环境质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这 种环境质量水平就是环境质量标准。我们在制订环境规划时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 环境目标就是根据环境质量标准提出来的。如同制订经济计划需要生产指标一样,制订 保护环境的计划也需要一系列的环境指标,环境质量标准和按行业制订的与生产工艺、产 品产量相联系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正是能起到这种作用的指标。有了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 标准,国家和地方就可以较为容易地根据它们来制订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的规划、计划, 也就便于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环境标准对制订规划、计 划的作用如图2-1所示 2.环境标准是环境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法》颁布后,一系列法规正在制订中 萁中有大气、水质、噪声、废弃物等法令和条例。环境标准是用具体数字来体现环境质 量和污染物排放应控制的界限、尺度。违背这些界限,污染了环境,即违背了环保法,环 境法规的执行过程与实施环境标准的过程紧密联系着。如果没有各类标准,这些法规将
难以具体执行。其在环境法中的地位,如图2-2所示。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不宽于最低标准的反馈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地方坏境质量标准(或规定 不宽于最低标准的反馈 环境污染控制总体规划 污染控制减方案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城市改造和工业调整规划环境区划和土地合理利用 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 区域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 图21环境标准材地区制订有关规划,计划的作用 海洋环境保护法 矿户资源保护法 森林保护法 水资源保护法 组纸法 保护自訟环境法规 草原保护法 动柏物保护法 地资源保护法 文物古迹保护法 环境质量标准 ][ 环境标准 物质b准 实体法 环境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其它标准 大气污染防治法 固体废弃物管理法 程序法 防治污集法 水污染防治法 有毒有害物管理法 燥内污染防治法 核污染管谭法 图22环保法相互作用性质及其法律效应关系 据统计,世界上制定环境标准的87个国家,其中有一半以上国家的标准是法制性标 准 我国环境标准具有法规约束性,是我国环境保护法所赋予的。它单列出来并在《大 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规中都 规定了实施环境标准的条款,使环境标准成为环保执法必不可少的依据和环境保护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