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革命 《哥白尼革命( Copernican revolution)》,托马 斯库恩(1957) a主要事件(前后约100年) 哥白尼( 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天球运行 论》(1543) a第谷( Tycho Brache,1546-1601)发现新星(1572) 观测彗星(1577)、提出第谷体系(1588) 开普勒( Johanes Kepler,1571-1630)《宇宙的神秘》 596)、《新天文学》(1609)、《宇宙的和谐》 (1619) 伽利略( Galileo galilei,1564-1642)《星际使者》 1610)、《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1613)、《试 金者》(1623)、《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1632)、《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1638)
哥白尼革命 ◼ 《哥白尼革命(Copernican Revolution)》,托马 斯·库恩(1957) ◼ 主要事件(前后约100年) ◼ 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 1473-1543)《天球运行 论》(1543) ◼ 第谷(Tycho Brache, 1546-1601)发现新星(1572)、 观测彗星(1577)、提出第谷体系(1588) ◼ 开普勒(Johanes Kepler, 1571-1630)《宇宙的神秘》 (1596)、《新天文学》(1609)、《宇宙的和谐》 (1619) ◼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1564-1642)《星际使者》 (1610)、《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1613)、《试 金者》(1623)、《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1632)、《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1638)
哥白尼 其人(1473-1543) 生活在文明世界的边缘,波兰北部波罗的海边 口为人胆怯,保守,教士、教长 动机 最后一位古典天文学家,要恢复希腊古典天文 的传统。不满意偏心均速点( Equant )的设 置。“对于哲学家们不能对造物主为我们造成 的美好而有秩序的宇宙机构提出正确的理论而 感到气愤”—《天球运行论》序言 改历。1512年教皇询问哥白尼改历之事
哥白尼 ◼ 其人(1473-1543) ◼ 生活在文明世界的边缘,波兰北部波罗的海边 ◼ 为人胆怯,保守,教士、教长 ◼ 动机 ◼ 最后一位古典天文学家,要恢复希腊古典天文 学的传统。不满意偏心均速点(Equant)的设 置。“对于哲学家们不能对造物主为我们造成 的美好而有秩序的宇宙机构提出正确的理论而 感到气愤”——《天球运行论》序言 ◼ 改历。1512年教皇询问哥白尼改历之事
哥白尼所不满意的托勒密体系的问题: 地球只保持了静止,实际并不处在宇宙的中心 行星实际上并不做均匀圆周运动(只相对偏心 匀速点做匀速运动) ■哥白尼所害怕的 地心地静理论已经与基督教教义相结合,托勒 密宇宙论已经成了基督教地理学,挑战地心说 也就是在挑战基督教世界体系
◼ 哥白尼所不满意的托勒密体系的问题: ◼ 地球只保持了静止,实际并不处在宇宙的中心 ◼ 行星实际上并不做均匀圆周运动(只相对偏心 匀速点做匀速运动) ◼ 哥白尼所害怕的: ◼ 地心地静理论已经与基督教教义相结合,托勒 密宇宙论已经成了基督教地理学,挑战地心说 也就是在挑战基督教世界体系
哥白尼的革新 太阳中心。太阳崇拜 口地球的三重运动:公转、自转、轴转 ■行星的留、逆行均是由于地球与行星之间的相 对运动所引起。逆行只发生在最亮的时候 解释了水星和金星为什么总是不离开太阳(最 大距分别为28度和48度) ■给出了行星的确定的排列顺序
◼ 哥白尼的革新 ◼ 太阳中心。太阳崇拜 ◼ 地球的三重运动:公转、自转、轴转 ◼ 行星的留、逆行均是由于地球与行星之间的相 对运动所引起。逆行只发生在最亮的时候 ◼ 解释了水星和金星为什么总是不离开太阳(最 大距分别为28度和48度) ◼ 给出了行星的确定的排列顺序
哥白尼的保守和不足之处 基本上没有利用新的观测数据 口保留了天球体系 保留了正圆运动,因此也保留了本轮均轮体 系 保留了偏心圆装置,太阳实际上并不在宇宙的 ■■ ■实际上写成了一部技术性很强的数学著作,未 取得在第一卷定性描述中所给出的美学优势 实际上并不比托勒密体系更精确、更简单
◼ 哥白尼的保守和不足之处 ◼ 基本上没有利用新的观测数据 ◼ 保留了天球体系 ◼ 保留了正圆运动,因此也保留了本轮-均轮体 系 ◼ 保留了偏心圆装置,太阳实际上并不在宇宙的 中心 ◼ 实际上写成了一部技术性很强的数学著作,未 取得在第一卷定性描述中所给出的美学优势, 实际上并不比托勒密体系更精确、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