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带与6°带间坐标换算 由于3°带的奇数带中央于午线与6 V=20 21 带的中央子午线相重合;而3°带的偶 数带中央子午线则与6°带的边缘子午6带 117 I23 线相重合(图12-1),所以坐标换带 有两种情况。(1)两者中央子午线重 图12-1中,带第20带中的p1点坐标要 换算为带的坐标,则无须作任何计算 只要将橫坐标前的带号由20改为39即 可,而x、y坐标值均不变 (2)两者中央子午线不重合 图12-1中,欲将带第20带中的p2点坐 际,换算为带第4带的坐标时先將3#n=3940n=41 p2点带坐标换算为带第39带的坐标 (第39带坐标与带坐标相一致);再 将39带坐标换算成邻带第40带坐标 (此处用带坐标换带表)。 图12—1
3.3°带与6°带间坐标换算 • 由于3°带的奇数带中央于午线与6° 带的中央子午线相重合;而3°带的偶 数带中央子午线则与6°带的边缘子午 线相重合(图12-1),所以坐标换带 有两种情况。(1)两者中央子午线重 合 • 图12-1中,带第20带中的p1点坐标要 换算为带的坐标,则无须作任何计算, 只要将横坐标前的带号由20改为39即 可,而x、y坐标值均不变。 • (2)两者中央子午线不重合 • 图12-1中,欲将带第20带中的p2点坐 标,换算为带第40带的坐标时,先将 p2点带坐标换算为带第39 带的坐标 (第39带坐标与带坐标相一致);再 将39带坐标换算成邻带第40带坐标 (此处用带坐标换带表)
三、高程测量 初测高程测量的任务有两个,一是沿线路设计水准点,作为线路的高程控制网;二是测定导 线点和加桩的高程,为地形测绘和专业调查使用。 (一)水准点高程测量 线路水准点一般每隔2km设置一个,重点工程地段应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水准点。水准点高程 按五等水准测量要求的精度施测;水准点高程测量应与国家水准点联测,其路线长度不远于 30km联测一次,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水准点高程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 量方法进行,高程取至于mm。 1.水准测量 水准仪的精度不应低于DS3级,水准尺宜用整体式;可采用一组往返测或两台水准仪并测。高 差较差在限差以内时采用平均值。限差要求见表12-4。表中R为测段长度,L为附合路线长度, F为环线长度,均以km为单位。 表12-4五等水准测量精度 每公甲高差中数 限 差 的误差 检验已测段 往返劐 附合路线 (mm) 不符值 环闭介差 高之 闭合差 ≤7 土30√ /k ±30√k 上30 士30√F 视线长度应不大于150m,跨越深沟、河流时可增至200m。前、后视距离应大致相等,其差 值不宜大于10m,视线离地面高度不应小于0.3m,并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当跨越大河、深沟,其视线长度超过200m时,应按五等跨河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
三、高程测量 • 初测高程测量的任务有两个,一是沿线路设计水准点,作为线路的高程控制网;二是测定导 线点和加桩的高程,为地形测绘和专业调查使用。 • (一)水准点高程测量 • 线路水准点一般每隔2 km设置一个,重点工程地段应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水准点。水准点高程 按五等水准测量要求的精度施测;水准点高程测量应与国家水准点联测,其路线长度不远于 30 km联测一次,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水准点高程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 量方法进行,高程取至于mm。 • 1.水准测量 • 水准仪的精度不应低于DS3级,水准尺宜用整体式;可采用一组往返测或两台水准仪并测。高 差较差在限差以内时采用平均值。限差要求见表12-4。表中R为测段长度,L为附合路线长度, F为环线长度,均以km为单位。 • 表12-4 五等水准测量精度 • 视线长度应不大于150 m,跨越深沟、河流时可增至200 m。前、后视距离应大致相等,其差 值不宜大于10 m,视线离地面高度不应小于0.3m,并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 当跨越大河、深沟,其视线长度超过200m时,应按五等跨河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
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可与平面导线测量合并进行。水准点的设置要求、闭合 差限差及检测限差应符合水准测量要求 导线点应作为高程转点。高程转点间的距离和竖直角必须往返观测;斜距应加气 象改正;高差可不加折光改正,采用往返观测取平均值;仪器高、棱镜高应在测 距前和测角后分别量测一次,取位至mm,两次量测的较差不大于2mm时,取其 平均值。测量的技术要求见表12-5。 表12-5水准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 竖直角 距离测回数 边长范围 测回数 最大角值 测回间较差 指标差互差 (") 往返各一测回往返各测两测回 200~500
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可与平面导线测量合并进行。水准点的设置要求、闭合 差限差及检测限差应符合水准测量要求。 • 导线点应作为高程转点。高程转点间的距离和竖直角必须往返观测;斜距应加气 象改正;高差可不加折光改正,采用往返观测取平均值;仪器高、棱镜高应在测 距前和测角后分别量测一次,取位至mm,两次量测的较差不大于2 mm时,取其 平均值。测量的技术要求见表12-5。 • 表12-5 水准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 竖 直 角 距离测回数 测回数 最大角值 (") 测回间较差 (") 指标差互差 (") 边长范围 (m) 往返各一测回 往返各测两测回 20 8 8 200~500
(二)加桩(中桩)高程测量 1.加桩水准测量 表12·6加桩高程测量限差mm) 2.加桩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般三角高程测量 「附合路线 项日 检测附 在困难地段和隧道顶加桩高程测量 闭合差 可采用一般三角高程测量。其三角 水准测量 士100 高程路线分段起闭于具有水准高程 光电角高程±50√L±100L—附合路 的导线点;转点间的竖直角往返观 测一测回,半测回间角值较差限差 般难地段±30士156线长度(km DJ2为30″;高程测量限差见表12 角高程隧道頂 ±800±400 表12-7加桩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 昏直角 类别离测同数 半测问或两次 最大竖直角() 测F数 半测回间较差)|高差较弟(m) 高程 中丝法往返 往返各…测回 转点 各测阿 单向两次 加}单向测网 单向测阿
(二)加桩(中桩)高程测量 • 1.加桩水准测量 • 2.加桩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 3.一般三角高程测量 • 在困难地段和隧道顶加桩高程测量 可采用一般三角高程测量。其三角 高程路线分段起闭于具有水准高程 的导线点;转点间的竖直角往返观 测一测回,半测回间角值较差限差 DJ2为30";高程测量限差见表12- 6。 表12-7 加桩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
§12-3铁路新线定测 一、线路平面组成和平面位置的标志 交点 0线缓和曲线阅 阅曲线 线 交点 献 图12 f m 7 9 主 漆 图12-3
§12-3 铁路新线定测 • 一、线路平面组成和平面位置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