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下期九年级“二调”考试 语文试题 题号 总分总分人 (三) 得分 【说明】本试卷共10页,3道大题,21道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得分评卷人 、语文素养(42分) 1.在下列横线上直接填写诗句,或按提示写出相应诗句。(12分) ①无限山河泪, 。(夏完淳《别云间》)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水是眼波横,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写塞外壮美风光的两句诗是: ⑥曹操在《观沧海》最能体现他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2.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庖(pao)代重蹈覆辙陷阱即物起兴(xing) B.亵(xie)读有例可原船蓬中流砥(di)柱 C.深邃(sui)顶礼漠拜室息 恪(ke)尽职守 D.阎nidn)王折中是非沉缅断璧残垣(yuan) 3.依次在横线上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①科学家往往要评判和过去的理论,这样才能产生更新更完善的学说
1 2008 年下期九年级“二调”考试 语 文 试 题 题 号 一 二 (一) 二 (二) 二 (三) 三 总 分 总分人 得 分 【说明】本试卷共 10 页,3 道大题,21 道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一、语文素养(42 分) 1.在下列横线上直接填写诗句,或按提示写出相应诗句。(12 分) ①无限山河泪, 。(夏完淳《别云间》)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水是眼波横,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写塞外壮美风光的两句诗是: , 。 ⑥曹操在《观沧海》最能体现他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 , 。 2.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庖.(páo)代 重蹈覆辙 陷阱 即物起兴.(xìnɡ) B.亵.(xiè)读 有例可原 船蓬 中流砥.(dǐ)柱 C.深邃.(suì) 顶礼漠拜 窒息 恪.(kè)尽职守 D.阎.(nián)王 折中是非 沉缅 断璧残垣.(yuán) 3.依次在横线上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4 分) ①科学家往往要评判和 过去的理论,这样才能产生更新更完善的学说。 得 分 评卷人
②本届政府工作会议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为民办实事等工作作了 ③把辩论引入课堂教学中,这种 的教学方式很受学生欢迎 A.修正布置新鲜 B.修改部署新颖 C.修正部署新颖 D.修改布置新鲜 4.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这首诗紧扣“望”字,由远到近,从多个角度望写泰山。另一方面运用了不同的修辞 手法,例如:第二联运用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泰山 的特点。 (2分) ②你怎样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深刻含义?(2分 答 5.下列关于课外名著阅读和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诗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水浒》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作品塑造了一批英雄群像,他们性格各异,但在“义” 上却是相同的 C.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作品有《哈姆雷特》、《童年》、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 D.《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苦难、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 尚品质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6.仿照下面这个句子,以“理想”为话题,写一个与之结构近似意思关联的句子。(4分)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7.综合性学习(6分)
2 ②本届政府工作会议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为民办实事等工作作了 。 ③把辩论引入课堂教学中,这种 的教学方式很受学生欢迎。 A.修正 布置 新鲜 B. 修改 部署 新颖 C.修正 部署 新颖 D. 修改 布置 新鲜 4.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 分) 望 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这首诗紧扣“望”字,由远到近,从多个角度望写泰山。另一方面运用了不同的修辞 手法,例如:第二联运用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泰山 的特点。 (2 分) ②你怎样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深刻含义? (2 分) 答: 5.下列关于课外名著阅读和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诗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水浒》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作品塑造了一批英雄群像,他们性格各异,但在“义” 上却是相同的。 C.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作品有《哈姆雷特》、《童年》、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 D.《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苦难、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 尚品质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6.仿照下面这个句子,以“理想”为话题,写一个与之结构近似意思关联的句子。(4 分)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答: , , 。 7.综合性学习(6 分)
在“家乡素描”的语文活动中,一位同学收集了家乡峨眉山的一些资料: ①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距城区西南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景区 面积154平方公里 ②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相传佛教于公元1世纪传入峨眉山。东晋时期, 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全山由道教改佛教。 ③峨眉山巍峨俊秀,有“雄秀”之称。在金顶可欣赏“日出”、“云海”、“佛光” 和“圣灯”四大绝景。“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描绘了云上金顶旭 日东升时的壮景。 ④唐代诗人李白以“峨眉高出西极天”、“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的诗句,赞其 陡峭险峻、横空岀世的雄伟气势。当代文豪郭沫若题书峨眉山为“天下名山”。 ⑤峨眉山植被茂盛,植物多达3700余种,终年常绿,享有“古老的植物王国”之美 称。峨眉山野生自然生态猴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野生自然生态猴区 ⑥雪魔芋是峨眉山一大土特产品,峨眉茶叶早在晋代就很有名,万年寺觉空和尚创 造了形如竹叶的新品种——竹叶青。 (1)请选用上面的材料,写一段话具体介绍峨眉山的历史文化。(4分) (2)尽量运用上面的材料,为宣传峨眉山拟一条广告语。(2分) 答 8.根据下面的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4分) 材料一:新《土地管理法》实施7年来,全国共发现100多个土地违法案件,涉及土地 面积近500多万亩。与此相关的是,“十五”期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9240万亩 截至2005年10月,全国耕地面积1831亿亩,离“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未来5 年耕地保有量18亿亩的约束性指标仅剩3100万亩。(“十五”期间指2001年~ 2005年;“十一五”期间指2006年~2010年。) 材料二:2006年3月11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面对中外记者时说:“保有18亿亩耕地 是约束性的指标,坚决不允许突破。 材料三:206年4月15日,国土资源部通报了两起严重土地违法案件:安徽省休宁县 政府非法批准占用土地:河北省赞皇县非法圈占耕地新建炼铁厂,共涉及土地 400亩
3 在“家乡素描”的语文活动中,一位同学收集了家乡峨眉山的一些资料: ①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距城区西南 7 公里,东距乐山市 37 公里,景区 面积 154 平方公里。 ②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相传佛教于公元 1 世纪传入峨眉山。东晋时期, 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全山由道教改佛教。 ③峨眉山巍峨俊秀,有“雄秀”之称。在金顶可欣赏“日出”、“云海”、“佛光” 和“圣灯”四大绝景。“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描绘了云上金顶旭 日东升时的壮景。 ④唐代诗人李白以“峨眉高出西极天”、“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的诗句,赞其 陡峭险峻、横空出世的雄伟气势。当代文豪郭沫若题书峨眉山为“天下名山”。 ⑤峨眉山植被茂盛,植物多达 3700 余种,终年常绿,享有“古老的植物王国 ”之美 称。峨眉山野生自然生态猴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野生自然生态猴区。 ⑥雪魔芋是峨眉山一大土特产品,峨眉茶叶早在晋代就很有名,万年寺觉空和尚创 造了形如竹叶的新品种——竹叶青。 ⑴请选用上面的材料,写一段话具体介绍峨眉山的历史文化。 (4 分) 答: ⑵尽量运用上面的材料,为宣传峨眉山拟一条广告语。 (2 分) 答: 。 8. 根据下面的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4 分) 材料一:新《土地管理法》实施 7 年来,全国共发现 100 多个土地违法案件,涉及土地 面积近 500 多万亩。与此相关的是,“十五”期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 9240 万亩。 截至 2005 年 10 月,全国耕地面积 18.31 亿亩,离“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未来 5 年耕地保有量 18 亿亩的约束性指标仅剩 3100 万亩。(“十五”期间指 2001 年~ 2005 年;“十一五”期间指 2006 年~2010 年。) 材料二:2006 年 3 月 11 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面对中外记者时说:“保有 18 亿亩耕地 是约束性的指标,坚决不允许突破。” 材料三:2006 年 4 月 15 日,国土资源部通报了两起严重土地违法案件:安徽省休宁县 政府非法批准占用土地;河北省赞皇县非法圈占耕地新建炼铁厂,共涉及土地 400 亩
二、阅读(48分) 得分评卷人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 及法令可更定者。上不听,然奇其才,迁为中大夫 景帝即位,迁为御史大夫。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 与错有隙。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错。错父闻之,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 吾不忍见祸及吾身『遂饮药而死。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 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还,谒见上。上问日:“道军所来,间晁错死,吴楚 罢不?”日:“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 土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 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然奇其才,迁为中大夫 ②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 ③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迁反衣恨 ④公言善,吾亦恨之 10.与“以文学为太常掌故”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
4 答: 二、阅读(48 分) (一)文言文阅读(16 分) 阅读下文,完成 9-12 题。 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 及法令可更定者。上不听,然奇其才,迁为中大夫。 景帝即位,迁为御史大夫。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 与错有隙。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错。错父闻之,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 吾不忍见祸及吾身!”遂饮药而死。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 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还,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 罢不?”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 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 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①然奇其才,迁.为中大夫 迁: ②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 反: ③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衣: ④公言善,吾亦恨.之 恨: 10.与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 分) 得 分 评卷人
A.皆以美于徐公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1.翻译下面这个句子(4分) 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1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晁错为人刚直刻薄,主政时变更了许多法令,打压诸侯势力。 B.汉景帝误信谣言以杀掉晁错来平乱,结果却事与愿违。 C.晁错善于见风使舵,而官运亨通:因独断专横,而众叛亲离,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D.邓公的谒见,揭示了七国叛乱的真相,也表达了对晁错忠心为国而横遭杀戮的惋惜。 得分评卷人 (二)议论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超女”是一剂精神蒙汗药 原文化部部长,现全国政协常委刘忠德先生,因为日前高调批评“超女'让年轻人受到 毒害”,并强烈主张作为政府文化艺术有关管理部门来讲,不应该允许超女这类东西存在” (《华夏时报》4月25日)而引起轩然大波。有评论者认为这只不过是刘先生没有被聘为超 女ˆ评委的酸葡萄心理而已,我觉得这种说法未免有点过于以己度人,刘先生闻听此言, 定会感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了 但刘先生的批评也确实存在盲点。他仅仅是笼统地指责‘超女超男玷污艺术”,呼吁ˆ要 让人民不断接触高雅艺术,提高审美层次”,可关键在于,何为“低俗”,何为“高雅”,这本 来就是一个因个人的审美偏好不同而见仁见智的问题。而他提出的让管理部门用行政手段 直接介入的主张,更违背了文化发展的规律,反映了他作为一个前高级行政官员的思维惯性 和惰性
5 A.皆以.美于徐公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1.翻译下面这个句子(4 分) 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答: 1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4 分) A. 晁错为人刚直刻薄,主政时变更了许多法令,打压诸侯势力。 B. 汉景帝误信谣言以杀掉晁错来平乱,结果却事与愿违。 C. 晁错善于见风使舵,而官运亨通;因独断专横,而众叛亲离,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D. 邓公的谒见,揭示了七国叛乱的真相,也表达了对晁错忠心为国而横遭杀戮的惋惜。 (二)议论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超女”是一剂精神蒙汗药 原文化部部长,现全国政协常委刘忠德先生,因为日前高调批评“‘超女’让年轻人受到 毒害”,并强烈主张“作为政府文化艺术有关管理部门来讲,不应该允许‘超女’这类东西存在” (《华夏时报》4 月 25 日),而引起轩然大波。有评论者认为这只不过是刘先生没有被聘为“超 女”评委的酸葡萄心理而已,我觉得这种说法未免有点过于以己度人,刘先生闻听此言,一 定会感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了。 但刘先生的批评也确实存在盲点。他仅仅是笼统地指责“超女超男玷污艺术”,呼吁“要 让人民不断接触高雅艺术,提高审美层次”,可关键在于,何为“低俗”,何为“高雅”,这本 来就是一个因个人的审美偏好不同而见仁见智的问题。而他提出的让“管理部门”用行政手段 直接介入的主张,更违背了文化发展的规律,反映了他作为一个前高级行政官员的思维惯性 和惰性。 得 分 评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