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糕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字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10千人糕 米粉米稻子农民 米糕锅、煤.工人 布农民、工人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抄写字词、扩词、填空、照样子写词语。 课外:读背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1页
第 1 页 千人糕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字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10 千人糕 米粉 米 稻子 农民 米糕 锅、煤 .工人 布 农民、工人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抄写字词、扩词、填空、照样子写词语。 课外:读背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0千人糕 2、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读后讨论: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阳糕)为什么称重阳糕 为千人糕? 2、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试读课文 (1)试读第一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重、米、普、吗 指名认读,注意:“重”是后鼻音,“吗”是轻声。 B出示句子: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 领读句子,指名读句子。 C指名试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2)试读第二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碾、磨 指名认读生字,注意:“碾”是鼻音 第2页
第 2 页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0 千人糕 2、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读后讨论: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阳糕)为什么称重阳糕 为千人糕? 2、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试读课文 (1)试读第一自然段。 A 出示生字卡片:重、米、普、吗 指名认读,注意:“重”是后鼻音,“吗”是轻声。 B 出示句子: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 领读句子,指名读句子。 C 指名试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2)试读第二自然段。 A 出示生字卡片:碾、磨 指名认读生字,注意:“碾”是鼻音
B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3)试读第三自然段。 A抽读生字卡片:接、需、厂、纺、纱、制、加、锅。 提醒学生读准下列字音:厂、纱、制。 B出示句子 一说起布,就会想到种棉花的,摘棉花的,纺纱的,织布的, 还有制造纺织机的 这句话读时要注意停顿。 C指名试读课文。 (4)试读第四自然段。 A提醒读准边音“劳” B指名读课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4、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 么? (2)读后讨论。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给下列生字加上音节。 第3页
第 3 页 B 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3)试读第三自然段。 A 抽读生字卡片:接、需、厂、纺、纱、制、加、锅。 提醒学生读准下列字音:厂、纱、制。 B 出示句子: 一说起布,就会想到种棉花的,摘棉花的,纺纱的,织布的, 还有制造纺织机的…… 这句话读时要注意停顿。 C 指名试读课文。 (4)试读第四自然段。 A 提醒读准边音“劳”。 B 指名读课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4、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 么? (2)读后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给下列生字加上音节
锅重吗厂 制劳碾 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师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和有关知识。 (3)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A出示: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怎么说是千人糕呢? B讨论:这两句话是什么句式?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 同?谁能把第一句话换个说法? (两句话后面都是问好,但第一句话并不表示疑问,它可以 改说成:这是普通的糕。第二句话表示的是疑问。) C指导读句子。 第一句要用肯定的语气读,第二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D指名试读,齐读。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2、3两个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A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 β指名读妈妈说的第二句话,妈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C指导读妈妈说的第一句话。 第4页
第 4 页 锅 重 吗 厂 制 劳 碾 二、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 1 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师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和有关知识。 (3)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A 出示: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怎么说是千人糕呢? B 讨论:这两句话是什么句式?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 同?谁能把第一句话换个说法? (两句话后面都是问好,但第一句话并不表示疑问,它可以 改说成:这是普通的糕。第二句话表示的是疑问。) C 指导读句子。 第一句要用肯定的语气读,第二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D 指名试读,齐读。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3 两个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A 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 B 指名读妈妈说的第二句话,妈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C 指导读妈妈说的第一句话
怎么不是?”什么意思?我们应该怎样读?(用肯定的语 气) 教师范读,指名读。 D指名读妈妈说的第三句话。 指名读句子,这句话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我们应该怎 样读? (这句话后面是感叹号,要读出感叹的语气 e小结第2自然段。 这段话告诉我们,做糕需要米粉,米粉来得不容易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A我们蒸糕需要哪些东西? (板书:锅、煤、布) B锅、煤、布是怎么来的? C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人外,还有哪些人的劳动? D指导朗读 提醒学生要用谈心的语气读,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话 要读出感叹的语调,“还”要重读。 齐读第三自然段。 E小结第三自然段。 3、精读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四自然段 (2)出示句子: 第5页
第 5 页 “怎么不是?”什么意思?我们应该怎样读?(用肯定的语 气) 教师范读,指名读。 D 指名读妈妈说的第三句话。 指名读句子,这句话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我们应该怎 样读? (这句话后面是感叹号,要读出感叹的语气) e 小结第 2 自然段。 这段话告诉我们,做糕需要米粉,米粉来得不容易。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A 我们蒸糕需要哪些东西? (板书:锅、煤、布) B 锅、煤、布是怎么来的? C 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人外,还有哪些人的劳动? D 指导朗读. 提醒学生要用谈心的语气读,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话 要读出感叹的语调,“还”要重读。 齐读第三自然段。 E 小结第三自然段。 3、精读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四自然段。 (2)出示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