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类别的抑制细菌 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糖肽类抗生素是临床 上非常重要的抗细菌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除此之外,像磷霉素、杆菌肽和环丝氨酸等 也是作用于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但尽 管如此,其作用位点和机制是不尽相同的, 图所示为这些抗生素的作用位点
其他类别的抑制细菌 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糖肽类抗生素是临床 上非常重要的抗细菌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 除此之外,像磷霉素、杆菌肽和环丝氨酸等 也是作用于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但尽 管如此,其作用位点和机制是不尽相同的, 图所示为这些抗生素的作用位点
NAC磷酸烯醇丙酮酸 L磷霉素 NAMA 氨基酸 NAMA-五肽 2分子D丙酮酸 环丝氨酸 NAMA-五肽 脂质(细胞膜 NAG 细菌细胞 NAG-NAMA-五肽-磷酸脂 壁合成及 氨基酸(形成肽间桥) 抗生素作 杆菌肽 万古霉素 用位点示 磷脂 意图 至细胞壁 , B内酰氨类抗生素 粘肽束交叉连接 NAG=N- acetyl- aminoglucose,N-乙酰氨基葡萄糖 NAMA=N- acetyl- muramic acid,N-乙酰胞壁酸
NAC 磷酸烯醇丙酮酸 磷霉素 NAMA 氨基酸 NAMA-五肽 2分子D-丙酮酸 NAMA-五肽 脂质(细胞膜) NAG NAG-NAMA-五肽-磷酸脂 氨基酸(形成肽间桥) 杆菌肽 万古霉素 磷脂 至细胞壁 粘肽束交叉连接 β内酰氨类抗生素 NAG=N-acetyl-aminoglucose, N-乙酰氨基葡萄糖 NAMA=N-acetyl-muramic acid, N-乙酰胞壁酸 环丝氨酸 细菌细胞 壁合成及 抗生素作 用位点示 意图
磷霉素-来源 磷霉素是由西班牙CEPA公司的 Hend in等从费氏链 霉菌( Streptomyces fradi a)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 种分子量较小的(M=138.06)广谱抗生素; 其它链霉菌如绿色产色链霉菌( Streptomyces viridochromogenes.)和威德摩尔链霉菌 ( Streptomyces wedmorems)等也能产生该物质 1969年美国默克公司 Christensen等首先作了结构 测定并合成了该化合物;由于该化合物的合成工艺 比较简单,故很快代替了发酵法用于生产 该产品于1975年开始投入生产并应用于临床
一、磷霉素------来源 ◼ 磷霉素是由西班牙CEPA公司的Hendin等从费氏链 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 一种分子量较小的(MW=138.06)广谱抗生素; ◼ 其它链霉菌如绿色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uiridochromogenes)和威德摩尔链霉菌 (Streptomyces wedmorems)等也能产生该物质; ◼ 1969年美国默克公司Christensen等首先作了结构 测定并合成了该化合物;由于该化合物的合成工艺 比较简单,故很快代替了发酵法用于生产; ◼ 该产品于1975年开始投入生产并应用于临床
磷霉素-作用机制 磷霉素的作用部位目前尚有争议,可能与磷 酸烯醇丙酮酸竞争UDP( ur idine di phosphate)-NAG(二磷酸尿喧啶核苷N 乙酰葡糖胺)转移酶,抑制了粘肽合成的第 步,使 UDP-NAG不能转化为 UDP-NAMA 由于磷霉素与 UDP-NAG转移酶的亲和力较小, 故必须使用高浓度的磷霉素才能起抑制作 用
一、磷霉素----作用机制 ◼ 磷霉素的作用部位目前尚有争议,可能与磷 酸烯醇丙酮酸竞争UDP(uridine diphosphate)-NAG(二磷酸尿喧啶核苷-N- 乙酰葡糖胺)转移酶,抑制了粘肽合成的第 一步,使UDP-NAG不能转化为UDP-NAMA; ◼ 由于磷霉素与UDP-NAG转移酶的亲和力较小, 故必须使用高浓度的磷霉素才能起抑制作 用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与磷霉素的化学结构 Hsc H COOH C 0 0—P—0H C—P—0H H OH OH 磷酸醇式丙酮酸 磷霉素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与磷霉素的化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