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花都2012年九年级语文综合测试题( (本试卷分三部分,共8页,22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尽量选用黑色字迹 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以适应中考的要求 2.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 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 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4分) 语文知识(19分)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弥留(m) 佯装(yang)陨落(yin)重蹈覆辙(che) B.天穹( qiong)千涸(he) 缄默(jan)面面相觑(q山) C.洗濯(zhu)狡黠(xid)阴重(mi)罄竹难书(xin) D.恻隐(ce) 喑哑(an) 豆蔻(kou)瞠目结舌( cheng) 下面语句中,加横线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3分 A.这腰鼓,使原本冷冰冰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芸,莫衷一是 C.搏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吗? D.当时,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下列句子中,画横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今年北京队能击败广东队首夺CBA总冠军,主要原因是马布里与莫里斯这两大核心 能力突出,配合天衣无缝 B.尽管伊朗多年来不断加大对海军的投入,但其军事实力与美国及其盟友强大的火力 相比,仍是相形 C.我的家乡植被被严重破坏,在人民群众的积极治理下,只不过几年,家乡就改头换 面,山清水绿,牛肥羊多。 D.金庸小说能够在文学史上取得相当的地位,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的武侠小说对传统文化 进行了苦心孤诣的梳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第1页 花都 2012 年九年级语文综合测试题(一) (本试卷分三部分,共 8 页,22 小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尽量选用黑色字迹 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以适应中考的要求。 2.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 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 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 34 分) 一、语文知识(19 分)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A.弥留(mí) 佯装(yánɡ) 陨落(yǔn) 重蹈覆辙(chè) B.天穹(qiónɡ) 干涸 (hé) 缄默(jiān) 面面相觑(qù) C.洗濯(zhuó) 狡黠(xiá) 阴霾(mái) 罄竹难书(xīn) D.恻隐(cè) 喑哑(àn) 豆蔻(kòu) 瞠目结舌(chēnɡ) 2.下面语句中,加横线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3 分) A.这腰鼓,使原本冷冰冰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了。 B.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芸,莫衷一是。 C.搏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吗? D.当时,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3.下列句子中,画横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 分) A.今年北京队能击败广东队首夺 CBA 总冠军,主要原因是马布里与莫里斯这两大核心 能力突出,配合天衣无缝。 B.尽管伊朗多年来不断加大对海军的投入,但其军事实力与美国及其盟友强大的火力 相比,仍是相形见绌。 C.我的家乡植被被严重破坏,在人民群众的积极治理下,只不过几年,家乡就改头换 面,山清水绿,牛肥羊多。 D.金庸小说能够在文学史上取得相当的地位,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的武侠小说对传统文化 进行了苦心孤诣的梳理。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第2页 A.最近美籍华裔篮球运动员林书豪“一赛成名”,身价不但暴涨,而且掀起一波波经济 商机。 B.神州七号升空,中国航天员实现太空漫步,使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 技术的国家。 C.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D.随着广州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具有广州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的青睐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美发达国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 业制高点 B.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世界盛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 美好。” C.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一一 你们走吧。” D.他家对面二、三十米处有一个网吧,每次放假他都会跑去玩一玩,对此他的父母非常 担忧 6.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依次填写恰当的语句。(4分) 青春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资本。凭着健壮的体魄,你可以支撑起一方蔚蓝的天空:凭 着坚强的意志,你可以攀登上一座魏峨的高 山l 。青春的你,奋 斗吧,成功就在努力后! 古诗文(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C.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壮有所用,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D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E.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F.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全答只按前四题 分,4分)
第2页 A.最近美籍华裔篮球运动员林书豪“一赛成名”,身价不但暴涨,而且掀起一波波经济 商机。 B.神州七号升空,中国航天员实现太空漫步,使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 技术的国家。 C.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D.随着广州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具有广州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的青睐。 5.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欧美发达国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 业制高点。 B.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世界盛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 美好。” C.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 你们走吧。” D.他家对面二、三十米处有一个网吧,每次放假他都会跑去玩一玩,对此他的父母非常 担忧。 6. 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依次填写恰当的语句。(4分) 青春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资本。凭着健壮的体魄,你可以支撑起一方蔚蓝的天空;凭 着坚强的意志,你可以攀登上一座魏峨的高 山; , 。青春的你,奋 斗吧,成功就在努力后! 二、古诗文(2 小题,15 分) 7. 古诗文默写(10 分) ⑴ 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C.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壮有所用,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D.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E.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F.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⑵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全答只按前四题 给分,4 分)
第3页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②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③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④不宜妄自菲薄 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⑤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前两空为必答题,2分:后两空为加分题,2分。 加分后第7小题不能超过10分) 小张经商失败,举步维艰,面对好朋友小王,他不无感慨地引用了李白《行路难(其 )》中的句子“ ”来形容生意之路的千难 万阻。作为好朋友的小王也引用了该诗中的 ”名句来鼓励小张,只要乐观、执着追 求,一定能取得成功的 8.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下横线的字的意义。(5分) 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 ④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⑤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56分) 、(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回答9~11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 心亭看雪》)
第3页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②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③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④不宜妄自菲薄, ,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⑤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⑥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⑶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前两空为必答题,2 分;后两空为加分题,2 分。 加分后第 7 小题不能超过 10 分) 小张经商失败,举步维艰,面对好朋友小王,他不无感慨地引用了李白《行路难(其 一)》中的句子“ , ”来形容生意之路的千难 万阻。作为好朋友的小王也引用了该诗中的 “ , ”名句来鼓励小张,只要乐观、执着追 求,一定能取得成功的。 8. 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下横线的字的意义。(5 分) 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 ④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⑤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 56 分) 三、(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回答 9~11 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 心亭看雪》)
第4页 9.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从外来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宋无罪而攻之 C.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 D.问其姓氏/其真不知马邪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了作者的“痴” B.“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写出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表现了悠远脱俗的精神 C.两个赏雪人见到志趣相投的作者,惊喜劝酒,作者被迫喝下三大杯酒后赶紧离去 D.文尾舟子迷惑自语,画龙点睛,巧妙地突出了作者对山水之乐和雅情雅趣的痴迷。 2.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通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何怒!妇啼一何苦 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 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2分) (2)“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4分) 四、(9小题,4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4题。(共6分) 成语里的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 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干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 吭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
第4页 9.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3 分) A.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从外来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宋无罪而.攻之 C. 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 D.问其.姓氏/ 其.真不知马邪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了作者的“痴”。 B.“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写出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表现了悠远脱俗的精神。 C.两个赏雪人见到志趣相投的作者,惊喜劝酒,作者被迫喝下三大杯酒后赶紧离去。 D.文尾舟子迷惑自语,画龙点睛,巧妙地突出了作者对山水之乐和雅情雅趣的痴迷。 12.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 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 (2 分) (2)“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4 分) 四、(9 小题,40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3~14 题。(共 6 分) 成语里的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 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 吭高歌”来描述 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
第5页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囻润,以达 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囻”、“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 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髙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 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內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 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 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 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 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 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 荡漾 ⑤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 (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 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 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 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孑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孑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 摔琴绝弦,终身不操 ⑥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 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13.下面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用生动的语言,有趣的例子介绍有关歌唱的成语,说明我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B.许多成语飞扬着美妙歌声,蕴含着动人故事,让我们知晓许多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 C.“余音绕梁”指歌声停止后,余音好像还在屋梁周围回旋的心理效果,形容歌声美妙 D.第⑤段详细介绍成语“高山流水”,是为了说明俞伯牙与钟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 14.第②段“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一句中“相传” 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16题。(共10分) 谈美
第5页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 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 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 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 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 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 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 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 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 荡漾。 ⑤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 (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 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 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 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 摔琴绝弦,终身不操。 ⑥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 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13. 下面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中用生动的语言,有趣的例子介绍有关歌唱的成语,说明我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B.许多成语飞扬着美妙歌声,蕴含着动人故事,让我们知晓许多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 C.“余音绕梁”指歌声停止后,余音好像还在屋梁周围回旋的心理效果,形容歌声美妙 动听。 D.第⑤段详细介绍成语“高山流水”,是为了说明俞伯牙与钟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 音”。 14. 第②段“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一句中“相传” 一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5~16 题。(共 10 分) 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