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高考习题汇编 1.(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3)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表1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896~1900 比例 74% 72%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从表1可以看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虽然是下降的 但幅度不大,仍占据垄断地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与表1不符,故A项错误;英、美、 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下降,反映出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和上涨,即世界 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从表1四国工业生产总和的比例无法得出各国工业发展程 度,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但与表1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15·上海单科·17)观察右侧图表,其中乙国是() 欧洲三国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比重 40 30 甲国 :: 09 1870 1890 1910 年份 A.英国 法国 C.俄国 D.德国 【考点】现代化在欧洲的扩展—德国统一与现代化 【解析】1870年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乙国发展呈现上升趋势。英国技术革新落后,逐渐失去领先 优势,在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中的比重下降,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法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远远 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中的比重下降,故B项错误;俄国是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
第 8 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高考习题汇编 1.(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3)由表 1 可以推知,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 ) 表 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从表 1 可以看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虽然是下降的, 但幅度不大,仍占据垄断地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与表 1 不符,故 A 项错误;英、美、 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下降,反映出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和上涨,即世界 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有所发展,故 B 项正确;从表 1 四国工业生产总和的比例无法得出各国工业发展程 度,故 C 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但与表 1 内容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B 2.(2015·上海单科·17)观察右侧图表,其中乙国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 【考点】现代化在欧洲的扩展——德国统一与现代化 【解析】1870 年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乙国发展呈现上升趋势。英国技术革新落后,逐渐失去领先 优势,在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中的比重下降,故 A 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法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远远 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中的比重下降,故 B 项错误;俄国是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
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故C项错误;1871年德国统一,工业发展速度仅次于美 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呈现上升趋势,故D项正确。 【答案】D 3.(2015·上海单科·22)在19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 商业繁盛的地区 B.盛产煤炭的地区 C.邻近河流的地区 D.电力充足的地区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时代的来临 【解析】资本家为新建纺织厂选址,接近市场是重要因素,不是优先考虑的因素,故A项错误;19世 纪末的西欧内燃机逐渐取代軏,因此接近盛产煤炭的地区不是优先考虑的因素,故B项错误;19 世纪末的西欧已经摆脱对自然力的依赖,邻近河流的地区不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故C项错误;19世 纪末的西欧电力成为一种新的动力,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因此应该优先选址在电力充足的地区,故D 项正确。 【答案】D 4.(2015·海南单科·12)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 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政府鼓励发明专利 【解析】海外市场主导着科技发明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叙述德国的科技专利,未涉及 其他国家,因此不能得出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从1850年到1870年 德国统—,到1900专利授予书目激增,说明统一的政府有利于推动科技的发展,故C项正确;引进 技术发明不属于专利,故D项错误。 【答案】C 5.(2015·海南单科·18)20世纪20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 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这一现象反映出( 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
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故 C 项错误;1871 年德国统一,工业发展速度仅次于美 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呈现上升趋势,故 D 项正确。 【答案】D 3.(2015·上海单科·22)在 19 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 址在( ) A.商业繁盛的地区 B.盛产煤炭的地区 C.邻近河流的地区 D.电力充足的地区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时代的来临 【解析】资本家为新建纺织厂选址,接近市场是重要因素,不是优先考虑的因素,故 A 项错误;19 世 纪末的西欧内燃机逐渐取代蒸汽机,因此接近盛产煤炭的地区不是优先考虑的因素,故 B 项错误;19 世纪末的西欧已经摆脱对自然力的依赖,邻近河流的地区不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故 C 项错误;19 世 纪末的西欧电力成为一种新的动力,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因此应该优先选址在电力充足的地区,故 D 项正确。 【答案】D 4.(2015·海南单科·12)据统计,1850 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 243 项,1870 年为 4132 项,1900 年达 到 8784 项。这反映出德国( )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政府鼓励发明专利) 【解析】海外市场主导着科技发明的说法错误,故 A 项错误;材料只是叙述德国的科技专利,未涉及 其他国家,因此不能得出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从 1850 年到 1870 年 德国统一,到 1900 专利授予书目激增,说明统一的政府有利于推动科技的发展,故 C 项正确;引进 技术发明不属于专利,故 D 项错误。 【答案】C 5.(2015·海南单科·18)20 世纪 20 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 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这一现象反映出( ) A.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
B.民主体制的普遍建立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人们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D.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解析】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对科技的大力支持 与民主政体的建立无关,故B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生 产力的发展,据材料中“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 资助”可见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的作用,故¢项正确;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増长模式岀现于 20世纪90年代,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6.(2015·上海单科·35)某同学为写历史小论文设计了右侧提纲,据此判断这篇论文的主题是( 1.动力来源与基础材料的革新 2.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转变 3.科技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4.人类面对环境危机的应对之道 A.能源革命与人类生活 B.物质文明与环境问题 C.科学进步与征服自然 D.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 【考点】工业社会的来临—工业革命的后果及影响(环境问题) 【解析】这篇论文的提纲1反映出能源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但没有完整体现论文的主题,故A项 是可选非最佳选项;总体看这篇论文的提纲,一方面是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是随之而来的 环境问题,以及人类的应对措施,反映出物质文明与环境问题的关系,最为全面,故B项是最佳选项 征服自然”是人类对待自然的错误态度,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只是人类物质文明进步的一部分, 人类应对环境问题只是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之一,故D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 【答案】B项3分,A、D项1分,C项0分 7.(2015·海南单科·11)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B.民主体制的普遍建立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人们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D.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解析】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对科技的大力支持, 与民主政体的建立无关,故 B 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生 产力的发展,据材料中“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 资助”可见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的作用,故 C 项正确;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出现于 20 世纪 90 年代,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C 6.(2015·上海单科·35)某同学为写历史小论文设计了右侧提纲,据此判断这篇论文的主题是( ) A.能源革命与人类生活 B.物质文明与环境问题 C.科学进步与征服自然 D.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 【考点】工业社会的来临——工业革命的后果及影响(环境问题) 【解析】这篇论文的提纲 1 反映出能源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但没有完整体现论文的主题,故 A 项 是可选非最佳选项;总体看这篇论文的提纲,一方面是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是随之而来的 环境问题,以及人类的应对措施,反映出物质文明与环境问题的关系,最为全面,故 B 项是最佳选项; “征服自然”是人类对待自然的错误态度,故 C 项错误;工业革命只是人类物质文明进步的一部分, 人类应对环境问题只是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之一,故 D 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 【答案】 B 项 3 分,A、D 项 1 分,C 项 0 分 7.(2015·海南单科·11)下表为 1800~1900 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34.1 53.6 63.0 中国 33.3 29819.72s 据此可知()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考点】工业革命 【解析】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因此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的说法 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中国所占份额减少主要在于欧洲工业革命后,制造业迅速发展,而非中国 制造业衰退,故B项错误;工厂的出现是工业化发展的表现,不是推动欧洲工业化发展的原因,故C 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欧洲明显多于中 国,这主要是因为欧洲完成了工业革命,故D项正确。 【答案】D 8.(2014·四川文综·14)图2形象地刻画了1936年美国电影《摩登时代》的主题。该电影() A.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 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 【考点】工业革命;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电影艺术 【解析】图片寓意主要折射工业革命负面影响而非其积极方面,故A项错误;图画中将人的部分身体异 化为钢铁构件及工具,寓意人被视为没有感情的工具,人性被忽略,反映了工业革命下工人的处境 故B项正确;图片寓意与应对大危机无关,故C项错误;卓别林《摩登时代》主要是用喜剧的手法描 绘工人的工作生活,故D项错误。 【答案】B 9.(2014·海南单科·20)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 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8.0 34.1 53.6 62.0 63.0 中国 33.3 29.8 19.7 12.5 6.2 据此可知( )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考点】工业革命 【解析】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因此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的说法 不符合史实,故 A 项错误;中国所占份额减少主要在于欧洲工业革命后,制造业迅速发展,而非中国 制造业衰退,故 B 项错误;工厂的出现是工业化发展的表现,不是推动欧洲工业化发展的原因,故 C 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1800~1900 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欧洲明显多于中 国,这主要是因为欧洲完成了工业革命,故 D 项正确。 【答案】D 8.(2014·四川文综·14)图 2 形象地刻画了 1936 年美国电影《摩登时代》的主题。该电影( ) A.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 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 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 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 【考点】工业革命;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电影艺术 【解析】图片寓意主要折射工业革命负面影响而非其积极方面,故 A 项错误;图画中将人的部分身体异 化为钢铁构件及工具,寓意人被视为没有感情的工具,人性被忽略,反映了工业革命下工人的处境, 故 B 项正确;图片寓意与应对大危机无关,故 C 项错误;卓别林《摩登时代》主要是用喜剧的手法描 绘工人的工作生活,故 D 项错误。 【答案】B 9.(2014·海南单科·20)1923~1929 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 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解析】题干材料中“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说明工人从经济发展成果中获 取很少,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中“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 产率”说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1929年以前,供给与需求已经出现了矛 盾,故C项错误;“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是在罗斯福新政才开始实施,故D项错误。 【答案】A 10.(2013·上海单科·22)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 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活动,掠夺了大量财 富,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竟争时期,通过大规模的商品输出,进行 对外经济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出现,资本家开始以资本输出侵略为主要方式,对外扩张。 故选C。 【答案】C 11.(2012·福建文综卷·23)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 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③航线经过地中海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看准时间1912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第二航程从英国到美国,这是一 个历史地理综合题目,电视是20实际20年代才出现的排除②。从英国到美国不需要经过地中海,排 除自,所以答案 【答案】B 12.(2012·海南单科卷·2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 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解析】题干材料中“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说明工人从经济发展成果中获 取很少,故 A 项正确;依据题干中“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 产率”说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故 B 项错误;依据所学,1929 年以前,供给与需求已经出现了矛 盾,故 C 项错误;“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是在罗斯福新政才开始实施,故 D 项错误。 【答案】A 10.(2013·上海单科·22)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 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活动,掠夺了大量财 富,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时期,通过大规模的商品输出,进行 对外经济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出现,资本家开始以资本输出侵略为主要方式,对外扩张。 故选 C。 【答案】C 11.(2012·福建文综卷·23)1912 年 4 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 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航线经过地 中海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看准时间 1912 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第二航程从英国到美国,这是一 个历史地理综合题目,电视是 20 实际 20 年代才出现的排除②。从英国到美国不需要经过地中海,排 除③,所以答案 B。 【答案】B 12.(2012·海南单科卷·2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 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