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综合测试卷(二)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内有一些批评家把“现代性”作为一个标尺,以衡量当前中国产生的艺术现 象,认为凡是接近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都具有现代性,否则与现代性无缘。 我们怎样理解“现代性”这个概念?要不要根据我们的认识赋予它某些新的内 容?既然我们正在建设现代社会和走现代化的道路,我们就无法回避现代性的问 题。只是必须明确中国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现代性。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现代性的标 准,“现代性”是与现代社会物质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精神追求,一种艺术的审美 追求。对各民族来说,它既有共同的一面,也有差异的一面,没有什么统一的国 际标准 我们在研究各国对社会和文化艺术“现代性”有关认识的同时,必须从中国的实 际情况出发,阐发现代性的理论。除了作为推动现代性产生的客观环境和给个人 提供充足的自由创造精神外,还必须考虑:中国的文化背景,20世纪中国走过 的道路,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 部20世纪的中国画史,基本上贯穿着传统派与中西融合派之间的争论,且两 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坚持传统路线的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和 坚持以西润中路线的融合派大师徐悲鸿、蒋兆和等,都在自己的创作中展现出独 特的民族气派。至于稍后出现的“前卫艺术”,在其开始阶段很大程度上是出自 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和样式的模仿,表面上看它很有“现代意识”,很有 “现代性”,但是在精神气质上却距离中国现实很远。这种“前卫艺术”只有扎 根于中国土壤,反映中国当代人的感情,适当吸收本土营养,方能有真正的“现 代性 20世纪中国艺术的发展充分说明,艺术中的现代性并不等于只追求形式的变化, 只追求表现语言的新,也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抛弃艺术中那些珍贵的恒定性因 素一一如属于内容范畴的人性、爱、和谐等,属于形式范畴的经过历史冶炼的表 现语言。新,关键在于要求作品有时代的感觉和气度,有新的意义。 传统艺术内容中含有的人性、人情等,具有持久的价值,在形式上的创造也有永 恒的意义,并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有所变革以适应新时代的审美需求。今天我 们说的“现代性”无非就是当今社会的时代性,历史上每个时代的人们都要求艺 术和时代合拍,反映时代的精神。只是人类进入工业化、后工业化时代之后,时 代变化的节奏加速,人的异化进程也随之变快,艺术语言发生激烈的变革在所难 免。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和研究历史,包括现代艺术史,研究艺术创作原理,自觉 地遵循艺术创作规律,才能为真正有创新意义艺术之出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节选自邵大箴《艺术中的现代性不是只追求形式变化》,有删改) 1.下列对艺术中的“现代性”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凡是接近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作品,都具有“现代性”,否则与“现代性 无缘 B.“现代性”是与现代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精神追求,一种艺术的审美追求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综合测试卷(二)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国内有一些批评家把“现代性”作为一个标尺,以衡量当前中国产生的艺术现 象,认为凡是接近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都具有现代性,否则与现代性无缘。 我们怎样理解“现代性”这个概念?要不要根据我们的认识赋予它某些新的内 容?既然我们正在建设现代社会和走现代化的道路,我们就无法回避现代性的问 题。只是必须明确中国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现代性。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现代性的标 准,“现代性”是与现代社会物质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精神追求,一种艺术的审美 追求。对各民族来说,它既有共同的一面,也有差异的一面,没有什么统一的国 际标准。 我们在研究各国对社会和文化艺术“现代性”有关认识的同时,必须从中国的实 际情况出发,阐发现代性的理论。除了作为推动现代性产生的客观环境和给个人 提供充足的自由创造精神外,还必须考虑:中国的文化背景,20 世纪中国走过 的道路,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 一部 20 世纪的中国画史,基本上贯穿着传统派与中西融合派之间的争论,且两 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坚持传统路线的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和 坚持以西润中路线的融合派大师徐悲鸿、蒋兆和等,都在自己的创作中展现出独 特的民族气派。至于稍后出现的“前卫艺术”,在其开始阶段很大程度上是出自 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和样式的模仿,表面上看它很有“现代意识”,很有 “现代性”,但是在精神气质上却距离中国现实很远。这种“前卫艺术”只有扎 根于中国土壤,反映中国当代人的感情,适当吸收本土营养,方能有真正的“现 代性”。 20 世纪中国艺术的发展充分说明,艺术中的现代性并不等于只追求形式的变化, 只追求表现语言的新,也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抛弃艺术中那些珍贵的恒定性因 素——如属于内容范畴的人性、爱、和谐等,属于形式范畴的经过历史冶炼的表 现语言。新,关键在于要求作品有时代的感觉和气度,有新的意义。 传统艺术内容中含有的人性、人情等,具有持久的价值,在形式上的创造也有永 恒的意义,并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有所变革以适应新时代的审美需求。今天我 们说的“现代性”无非就是当今社会的时代性,历史上每个时代的人们都要求艺 术和时代合拍,反映时代的精神。只是人类进入工业化、后工业化时代之后,时 代变化的节奏加速,人的异化进程也随之变快,艺术语言发生激烈的变革在所难 免。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和研究历史,包括现代艺术史,研究艺术创作原理,自觉 地遵循艺术创作规律,才能为真正有创新意义艺术之出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节选自邵大箴《艺术中的现代性不是只追求形式变化》,有删改) 1.下列对艺术中的“现代性”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凡是接近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作品,都具有“现代性”,否则与“现代性” 无缘。 B.“现代性”是与现代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精神追求,一种艺术的审美追求
C.由于各民族的社会情况不同,所以它们的“现代性”也就各不相同,呈现出 各自不同的特点 D.“现代性”要求作品有时代的感觉和气度,有新的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抛 弃传统。 2.下列对中国艺术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派与中西融合派之间的争论,基本上贯穿于20世纪中国画史之中,而这 两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4 B.徐悲鸿、蒋兆和等大师,虽然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但都在自己的创作中展 现出独特的民族气派。B C.“前卫艺术”,表面上看很有“现代意识”,很有“现代性”,但是在精神 气质上却距离中国现实很远。Y D.20世纪中国艺术的发展说明,艺术中的“现代性”不能追求形式的变化,而 是要追求内在精神的创新。e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0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本文以之为例来谈论艺术的“现代性”与文 化背景、社会现状等的关系。2 B.中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有自己特定的社会现实状况,因此在艺术的“现代 性”方面不能参考西方的标准。h C.传统艺术内容中含有的人性、人情等,具有持久的价值,所以我们在所有的 艺术作品中都要保留这些因素。W D.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历史,研究艺术创作原理,就能够自觉地遵循艺术 创作规律,从而在艺术的“现代性”方面有所突破。W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Z (一)文言文阅读(19分)M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E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 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 恂奇融才,以女妻之。1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 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嫤相望。融既饥困, 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 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 所谓也。”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注]典校秘书。是时邓太 后临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 息战陈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 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 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 锢之。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 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 诸生,常有千数。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 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 者。尝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 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但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 等,所著赋、颂、碑、诔……凡二十一篇。初,融惩于邓氏,不敢复违忤势家
C.由于各民族的社会情况不同,所以它们的“现代性”也就各不相同,呈现出 各自不同的特点。 D.“现代性”要求作品有时代的感觉和气度,有新的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抛 弃传统。 2.下列对中国艺术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派与中西融合派之间的争论,基本上贯穿于 20 世纪中国画史之中,而这 两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4 B.徐悲鸿、蒋兆和等大师,虽然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但都在自己的创作中展 现出独特的民族气派。B C.“前卫艺术”,表面上看很有“现代意识”,很有“现代性”,但是在精神 气质上却距离中国现实很远。Y D.20 世纪中国艺术的发展说明,艺术中的“现代性”不能追求形式的变化,而 是要追求内在精神的创新。e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0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本文以之为例来谈论艺术的“现代性”与文 化背景、社会现状等的关系。2 B.中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有自己特定的社会现实状况,因此在艺术的“现代 性”方面不能参考西方的标准。h C.传统艺术内容中含有的人性、人情等,具有持久的价值,所以我们在所有的 艺术作品中都要保留这些因素。W D.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历史,研究艺术创作原理,就能够自觉地遵循艺术 创作规律,从而在艺术的“现代性”方面有所突破。W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Z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M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E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 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 恂奇融才,以女妻之。l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 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融既饥困, 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 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 所谓也。”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注]典校秘书。是时邓太 后临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 息战陈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 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 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 锢之。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 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 诸生,常有千数。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 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 者。尝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 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但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 等,所著赋、颂、碑、诔……凡二十一篇。初,融惩于邓氏,不敢复违忤势家
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年八十八,延 熹九年卒于家。遗令薄葬。d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 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 存之虑深。登髙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归 于所安而已矣 (选自《后汉书·马融传》,有删改)h 【注】东观:东汉宫中藏书、著书的地方。j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k A.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 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H B.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 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k C.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 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c 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 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u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g A.京兆,地名,汉置,为京师三辅之一。= B.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 静无为”“顺应天道”“人性本善”“逍遥齐物”等。 C.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 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 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融年轻时长相英俊,擅长辞令,颇有才气,拜隐居的挚恂为师,学业大有 长进。挚恂认为马融是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了他 B.马融起初拒绝了大将军邓骘的征召,客居在武都、汉阳一带,后边境不安定, 物价飞涨,马融生活陷入困顿,最终接受了邓骘之聘。 C.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得罪了当权的邓氏,被滞留在东观,十年 得不到升迁,还遭到禁锢,不被允许做官。 D.马融门下学生数以千计。教授学生时,他坐在高堂上,堂上设置绛色纱帐 纱帐后安排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互相传授,能进入他居室的很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 于天下也。 译文: (2)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陈之法,故猾 贼从横,乘此无备。0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年八十八,延 熹九年卒于家。遗令薄葬。d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 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 存之虑深。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归 于所安而已矣。R (选自《后汉书•马融传》,有删改)h 【注】 东观:东汉宫中藏书、著书的地方。j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k A.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 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H B.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 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k C.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 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c 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 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u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g A.京兆,地名,汉置,为京师三辅之一。= B.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 静无为”“顺应天道”“人性本善”“逍遥齐物”等。= C.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 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 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马融年轻时长相英俊,擅长辞令,颇有才气,拜隐居的挚恂为师,学业大有 长进。挚恂认为马融是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了他。 B.马融起初拒绝了大将军邓骘的征召,客居在武都、汉阳一带,后边境不安定, 物价飞涨,马融生活陷入困顿,最终接受了邓骘之聘。 C.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得罪了当权的邓氏,被滞留在东观,十年 得不到升迁,还遭到禁锢,不被允许做官。 D.马融门下学生数以千计。教授学生时,他坐在高堂上,堂上设置绛色纱帐, 纱帐后安排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互相传授,能进入他居室的很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 于天下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陈之法,故猾 贼从横,乘此无备。0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建业[注] 丁开 谁遗凄凉满眼中,花渺渺又秋风。 龙蹲虎踞江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 纵有千人惟诺诺,本无百岁更匆匆 乾坤颠倒孤舟在,聊复残生伴钓翁。 【注】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后。诗人途经建业(今南京),有感于它的残破荒 无 8.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答: 9.诗的颔联主要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山居秋暝》中“ 这两句写景,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意境优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杜甫《登高》一诗“ 两句道尽诗人一生漂 泊无定的际遇,凝聚了无限悲怆之情。 (3)李白《蜀道难》中写山高不可攀,连鸟兽也无法越过的两句诗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下坡或者上坡 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 是一条长长的上坡路。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人间的勾当就是这样,同 个事物,至少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乍一听,好像是矛盾的,是相反的,仔细 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从县政 府到国税局之间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把我和我的朋 友老周都牵扯进去了 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切。十几年 前“下海”热的时候,老周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如今 老周的事业红红火火,连奥迪都开上了。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当然也 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我的“进步”可以忽略不计。0 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去的是老地方,农家 菜馆。 那个黄昏跟往常一样,老周亲自开车来接我。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 的中间地段,我们发现前面路边上围了一群人。老周把车停下了。 老周说:“肯定是交通事故。”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我坐着没动。我 不想管这种闲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 更多。原本是一种美德,可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 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
建 业[注] 丁 开 谁遗凄凉满眼中, 花渺渺又秋风。 龙蹲虎踞江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 纵有千人惟诺诺,本无百岁更匆匆。 乾坤颠倒孤舟在,聊复残生伴钓翁。 【注】 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后。诗人途经建业(今南京),有感于它的残破荒 芜。 8.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诗的颔联主要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山居秋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景,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意境优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杜甫《登高》一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尽诗人一生漂 泊无定的际遇,凝聚了无限悲怆之情。 (3)李白《蜀道难》中写山高不可攀,连鸟兽也无法越过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下坡或者上坡 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 是一条长长的上坡路。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人间的勾当就是这样,同 一个事物,至少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乍一听,好像是矛盾的,是相反的,仔细 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从县政 府到国税局之间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把我和我的朋 友老周都牵扯进去了。 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切。十几年 前“下海”热的时候,老周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如今, 老周的事业红红火火,连奥迪都开上了。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当然也 “`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我的“进步”可以忽略不计。0 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去的是老地方,农家 菜馆。 那个黄昏跟往常一样,老周亲自开车来接我。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 的中间地段,我们发现前面路边上围了一群人。老周把车停下了。 老周说:“肯定是交通事故。”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我坐着没动。我 不想管这种闲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 更多。原本是一种美德,可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 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
我说:“老周,别管闲事。”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不管不行,弄不好有 生命危险。”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反对都不行 他当年“下海”的时候就是这样 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跟老周一起下了车。我看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 脑袋上有血,手上也有。跟我想象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没逃走的是一群围 观的看客。事不关己,看看又何妨呢?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一个话 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以发几声感慨,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 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老人家, 你签个字,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老人的神志还算 清醒,他看了老周一眼,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注意到, 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 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个声音说:“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又一个声音说:“快点吧,出了人 命谁负责?”还有一个声音说:“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哇。”老周一声不吭。我 不知道他在心里想什么。我倒是有些愤愤不平。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 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 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还好,伤势不算太重。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恰 好,老人的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 老人的儿子是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脸色很阴,似乎有些愤怒。他没去安排住 院的事,而是瞪着眼睛走到我们身边,说:“怎么回事儿?”老周把前后的经过 跟他说了一遍。皮夹克沉默不语,他的表情很怪,似乎不相信老周的话,又似乎 是将信将疑。屋子里的空气僵硬了。老周轻轻叹了口气,把“证明”拿出来给他 看。皮夹克低着头看“证明”,看了很久很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冷冰冰的 字:“那就,谢谢啦。”说完,一转身走了,连老周的姓名都没想起问一下。老 周不是肇事司机,他心里是不是特别失望呢? 我对皮夹克非常不满。什么人呀?人家帮了你父亲,你就用这种态度来对人家 老周长长吁了一口气,突然在我的胸脯上擂了一拳,大声说:“走,我们到富丽 华大酒店,一醉方休!”富丽华是本地最高档的酒店,我和老周还从来没有一起 去过呢。 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说去农家菜馆聚会,为结尾老周决定改去最高档的富丽华酒店“ 醉方休”埋下伏笔,以突出老周做成好事后的兴奋之情。 B.小说中的“我”反对老周救人,反映了“我”的世故与冷漠,说明本质上 “我”与车祸现场的“看客”没有什么区别。 C.小说描写老人在“证明”上签字时的情形,说明老人可能伤得很重,突出抢 救老人的紧迫性,也自然引出了围观者的一番议论。 D.小说没有明确表明“我”的身份,而是通过对“我”的言行及处事方式的描 写,暗示“我”是县政府机关的干部。 E.小说描写“皮夹克”的行为,既验证了老周坚持让老人签“证明”行为的正 确性,也批评了国人的某种阴暗心理的劣根性。 (2)小说中的老周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我说:“老周,别管闲事。”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不管不行,弄不好有 生命危险。”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反对都不行。 他当年“下海”的时候就是这样。 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跟老周一起下了车。我看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 脑袋上有血,手上也有。跟我想象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没逃走的是一群围 观的看客。事不关己,看看又何妨呢?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一个话 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以发几声感慨,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 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老人家, 你签个字,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老人的神志还算 清醒,他看了老周一眼,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注意到, 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 去了。 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一个声音说:“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又一个声音说:“快点吧,出了人 命谁负责?”还有一个声音说:“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哇。”老周一声不吭。我 不知道他在心里想什么。我倒是有些愤愤不平。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 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 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还好,伤势不算太重。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恰 好,老人的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 老人的儿子是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脸色很阴,似乎有些愤怒。他没去安排住 院的事,而是瞪着眼睛走到我们身边,说:“怎么回事儿?”老周把前后的经过 跟他说了一遍。皮夹克沉默不语,他的表情很怪,似乎不相信老周的话,又似乎 是将信将疑。屋子里的空气僵硬了。老周轻轻叹了口气,把“证明”拿出来给他 看。皮夹克低着头看“证明”,看了很久很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冷冰冰的 字:“那就,谢谢啦。”说完,一转身走了,连老周的姓名都没想起问一下。老 周不是肇事司机,他心里是不是特别失望呢? 我对皮夹克非常不满。什么人呀?人家帮了你父亲,你就用这种态度来对人家? 老周长长吁了一口气,突然在我的胸脯上擂了一拳,大声说:“走,我们到富丽 华大酒店,一醉方休!”富丽华是本地最高档的酒店,我和老周还从来没有一起 去过呢。 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小说开头说去农家菜馆聚会,为结尾老周决定改去最高档的富丽华酒店“一 醉方休”埋下伏笔,以突出老周做成好事后的兴奋之情。 B.小说中的“我”反对老周救人,反映了 “我”的世故与冷漠,说明本质上 “我”与车祸现场的“看客”没有什么区别。 C.小说描写老人在“证明”上签字时的情形,说明老人可能伤得很重,突出抢 救老人的紧迫性,也自然引出了围观者的一番议论。 D.小说没有明确表明“我”的身份,而是通过对“我”的言行及处事方式的描 写,暗示“我”是县政府机关的干部。 E.小说描写“皮夹克”的行为,既验证了老周坚持让老人签“证明”行为的正 确性,也批评了国人的某种阴暗心理的劣根性。 (2)小说中的老周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