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是什么意思?“人应该成为的 人”又是什么意思?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自然的产物。没有受过道德 教育、晢学教育的人,就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所谓“自 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意思就是没有 受过教育就如此的人。所谓“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 应该成为的人”,意思就是应该把成为贤人、圣人作为自我修 养的目标,应该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成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 境界的人。 9.“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何谓“超道德价值”? 天地境界的人,“他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的行 为不仅于社会有利,而且于宇宙有利。他的精神境界最高,他 生活于最高的人生境界,取得了“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 样的价值比道德价值又高出一个层次,是“超道德价值” 10.为什么说“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研究道德 现象、揭示道德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叫做“伦理学”,为 什么把伦理学也说成哲学 注意下文:“道德行为,并不单纯是遵循道德律的行为 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他行动和生 活,都必须觉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给予他这种 觉解。”这种道德原理,则是哲学的一部分。并不是把伦理学 说成哲学,只是说道德原理也是哲学。 11.“道德行为”“道德习惯”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道德行为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能 够进行道德评价的行为。是行为主体自由选择的结果。有益于 他人或社会的行为,是有道德行为;反之,是不道德的行为 不涉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没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或不是在道 德意识支配下的行为,称为非道德行为
g5 8.“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是什么意思?“人应该成为的 人”又是什么意思?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自然的产物。没有受过道德 教育、哲学教育的人,就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所谓“自 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意思就是没有 受过教育就如此的人。所谓“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 应该成为的人”,意思就是应该把成为贤人、圣人作为自我修 养的目标,应该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成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 境界的人。 9.“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何谓“超道德价值”? 天地境界的人,“他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的行 为不仅于社会有利,而且于宇宙有利。他的精神境界最高,他 生活于最高的人生境界,取得了“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 样的价值比道德价值又高出一个层次,是“超道德价值”。 10.为什么说“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研究道德 现象、揭示道德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叫做“伦理学”,为 什么把伦理学也说成哲学? 注意下文:“道德行为,并不单纯是遵循道德律的行为; 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他行动和生 活,都必须觉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给予他这种 觉解。”这种道德原理,则是哲学的一部分。并不是把伦理学 说成哲学,只是说道德原理也是哲学。 11.“道德行为”“道德习惯”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道德行为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能 够进行道德评价的行为。是行为主体自由选择的结果。有益于 他人或社会的行为,是有道德行为;反之,是不道德的行为。 不涉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没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或不是在道 德意识支配下的行为,称为非道德行为
道德习惯,也称“道德行为习惯”,是个体稳定的道德行 为方式。指个人的某种道德行为已经不需要意志努力,可以自 然而然地完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下,经过长期的训练、培养而形成的。具有一贯性、稳定性等 特点。 12.什么是人与宇宙同一?为什么说在人与宇宙的同 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智? 天地境界的人,他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也就是他到 了理智世界,他的行为完全符合宇宙规律,达到“人道与天道” 合一,人与宇宙合一,也就是中国哲学所说的“天人合一” 宇宙是物质的,人与宇宙同一,也就超越了理智。庄子认 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合一,只 是由于人的主观区分才破坏了统一。达到天人合一,也就超越 了主观,超越了理智。 13.冯友兰先生认为,天地境界的人,“他做的都只是平 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 有不同的意义”。这样说来,人生境界不同的人,实际上还不 是那么一回事,那有什么意义呢? 人不但有物质生活的要求,而且有精神生活的要求,人有 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生活在天地境界的人,精神上达到了最 高境界,人生有了最崇高的意义。另一方面,人生境界高,他 做事,当然比别人做得好,更有利于社会,更有利于宇宙。 14.怎样理解中国的圣人,中国的哲学“既入世而又出 世”?既然向来如此,为什么说未来的哲学才可能是既入世而 又出世的? 既入世而又出世,意思是,既投身到社会里,又能超越人 世。这跟宗教不一样,宗教是一味追求出世,而逃避现实。也 不像西方哲学那样,讲究入世而不能超脱人世。中国的圣人, 如孔子孟子,都置身于社会斗争之中,又以天地境界为自己的
g5 道德习惯,也称“道德行为习惯”,是个体稳定的道德行 为方式。指个人的某种道德行为已经不需要意志努力,可以自 然而然地完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下,经过长期的训练、培养而形成的。具有一贯性、稳定性等 特点。 12.什么是人与宇宙同一?为什么说在人与宇宙的同一 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智? 天地境界的人,他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也就是他到 了理智世界,他的行为完全符合宇宙规律,达到“人道与天道” 合一,人与宇宙合一,也就是中国哲学所说的“天人合一”。 宇宙是物质的,人与宇宙同一,也就超越了理智。庄子认 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合一,只 是由于人的主观区分才破坏了统一。达到天人合一,也就超越 了主观,超越了理智。 13.冯友兰先生认为,天地境界的人,“他做的都只是平 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 有不同的意义”。这样说来,人生境界不同的人,实际上还不 是那么一回事,那有什么意义呢? 人不但有物质生活的要求,而且有精神生活的要求,人有 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生活在天地境界的人,精神上达到了最 高境界,人生有了最崇高的意义。另一方面,人生境界高,他 做事,当然比别人做得好,更有利于社会,更有利于宇宙。 14.怎样理解中国的圣人,中国的哲学“既入世而又出 世”?既然向来如此,为什么说未来的哲学才可能是既入世而 又出世的? 既入世而又出世,意思是,既投身到社会里,又能超越人 世。这跟宗教不一样,宗教是一味追求出世,而逃避现实。也 不像西方哲学那样,讲究入世而不能超脱人世。中国的圣人, 如孔子孟子,都置身于社会斗争之中,又以天地境界为自己的
人生境界,意识到自己是宇宙的一员,是“天民”,为宇宙的 利益而做各种事,正是既入世又出世的表现 这里所说的“未来的哲学”是指世界未来的哲学。作者认 为,世界未来的哲学很可能走中国哲学的方向,这样,中国哲 学就可能对世界哲学的重构有所贡献。 15.冯友兰先生把哲学的任务单纯地界定为“提高人的精 神境界”,“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是不是过于简单 了 冯友兰先生一再提到“中国哲学的传统”,确实,“照中 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 界”,用世界眼光来看,中国哲学的内容也不能说不偏狭。拿 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 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冯友兰先生所说 的提高人生境界确实是哲学的一个任务,但是把哲学的全部任 务说成惟此而已,恐怕也不行。所以,说“哲学的任务之一是 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似乎才适当。 ●解题指导 阅读课文,探讨下列问题。 1.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用自己的 话说说四种境界的内涵。 2.作者认为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种 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本题对课文内容作整体性探讨,以便整体把握主要观点。 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四种境界的内涵,目的是求消化,各 人可以有各人的表述 1.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 度来划分的
g5 人生境界,意识到自己是宇宙的一员,是“天民”,为宇宙的 利益而做各种事,正是既入世又出世的表现。 这里所说的“未来的哲学”是指世界未来的哲学。作者认 为,世界未来的哲学很可能走中国哲学的方向,这样,中国哲 学就可能对世界哲学的重构有所贡献。 15.冯友兰先生把哲学的任务单纯地界定为“提高人的精 神境界”,“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是不是过于简单 了? 冯友兰先生一再提到“中国哲学的传统”,确实,“照中 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 界”,用世界眼光来看,中国哲学的内容也不能说不偏狭。拿 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 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冯友兰先生所说 的提高人生境界确实是哲学的一个任务,但是把哲学的全部任 务说成惟此而已,恐怕也不行。所以,说“哲学的任务之一是 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似乎才适当。 ●解题指导 一、阅读课文,探讨下列问题。 1.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用自己的 话说说四种境界的内涵。 2.作者认为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种 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本题对课文内容作整体性探讨,以便整体把握主要观点。 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四种境界的内涵,目的是求消化,各 人可以有各人的表述。 1.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 度来划分的
自然境界,是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 做的事有什么意义。 功利境界,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意义。 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事, 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 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 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人,他与宇宙同一。 2.这种任务的具体内容,就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 地境界。哲学要使人觉解道德原理,从而达到道德境界。哲学 要使人了解宇宙,从而达到天地境界。 二、研读下列语句,思考问题。 1.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 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联系全文看,作者所说的“觉解”是什么意思?禅宗所 说的“觉”有什么特定的含义?) 2.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 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 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是人现在就是的人”一句是什么意思?“后两者是精 神的创造”又是什么意思?) 3.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 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你怎样理解“既入世而又出世”?)
g5 自然境界,是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 做的事有什么意义。 功利境界,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意义。 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事, 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 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 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人,他与宇宙同一。 2.这种任务的具体内容,就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 地境界。哲学要使人觉解道德原理,从而达到道德境界。哲学 要使人了解宇宙,从而达到天地境界。 二、研读下列语句,思考问题。 1.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 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联系全文看,作者所说的“觉解”是什么意思?禅宗所 说的“觉”有什么特定的含义?) 2.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 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 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是人现在就是的人”一句是什么意思?“后两者是精 神的创造”又是什么意思?) 3.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 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你怎样理解“既入世而又出世”?)
本题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硏读文句,培养质疑思辨的能 力 1.“觉解”是觉悟了解的意思。禅宗所说的“觉”,有 其特定的含义,就是觉解到宇宙,觉解到天地,觉解到出世之 途 2.“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意思是没有受过教育就如此 的人,是自然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意思是应该成为贤 人、圣人,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才能成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 境界的人。 3.“既入世而又出世”,就是既能投身社会又能超越人 世,有超越人世的渴望又不逃避现实。踏踏实实地做事又不囿 于人世。 三、你认为作者的见解有没有道理?你的看法如何?哪些 地方你表示赞同?哪些地方你有所质疑?联系自己的知识和 经验,写一则读书笔记,不少于300字。 本题引导学生就课文整体质疑思辨。要求学生深入钻研, 独立思考,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必要的时候要找一些参 考资料,从比较中发现问题 ●教学建议 、板书设计 人生境 哲学任务 宇宙 宇宙意义 天地境界 人 教人了解宇宙 多y 道德意义 道德境界 贤 授人道德原理
g5 本题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研读文句,培养质疑思辨的能 力。 1.“觉解”是觉悟了解的意思。禅宗所说的“觉”,有 其特定的含义,就是觉解到宇宙,觉解到天地,觉解到出世之 途。 2.“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意思是没有受过教育就如此 的人,是自然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意思是应该成为贤 人、圣人,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才能成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 境界的人。 3.“既入世而又出世”,就是既能投身社会又能超越人 世,有超越人世的渴望又不逃避现实。踏踏实实地做事又不囿 于人世。 三、你认为作者的见解有没有道理?你的看法如何?哪些 地方你表示赞同?哪些地方你有所质疑?联系自己的知识和 经验,写一则读书笔记,不少于 300 字。 本题引导学生就课文整体质疑思辨。要求学生深入钻研, 独立思考,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必要的时候要找一些参 考资料,从比较中发现问题。 ●教学建议 一、板书设计 人 生 境 界 哲 学 任 务 宇宙 宇宙意义 天地境界 圣 人 教人了解宇宙 ↑ 社会 道德意义 道德境界 贤 人 授人道德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