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课程教学大纲(小二、黑体,加粗,居中,段前0.5行,段后1行)一、课程基本信息(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段前0.5行,段后0.5行)(中文名称)课程名称(英文名称)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性质考核方式学分总学时课堂教学学时先修课程课内实践学时后续课程(学院全称,不能简第学期开课学期开课单位略)×x专业;×x专业;××专业;适用专业xx级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依据课程类别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类)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应用创新实践环节。课程性质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基础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组选课程-1、专业组选课程-2、专业组选课程-3、专业任选课程、集中实践、分类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践(与人才培养方案一致)考核方式包括:考试、考查。二、课程简介(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段前0.5行,段后0.5行)课程简介须包含以下要素:1.简要介绍课程性质、课程内容以及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所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2.简述该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其他课程的分工与联系;概述课程的内容要点;明确其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3.介绍课程主要特点。(课程简介宇数限定在300字左右为宜:正文守体为小四宋体,1.5倍行距,首行缩进两宇特。3
3 附件 《××××》课程教学大纲 (小二、黑体,加粗,居中,段前 0.5 行,段后 1 行) 一、课程基本信息(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段前 0.5 行,段后 0.5 行)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考核方式 总学时 学分 课堂教学学时 先修课程 课内实践学时 后续课程 开课学期 第 学期 开课单位 (学院全称,不能简 略) 适用专业 ××专业;××专业;××专业; 编写依据 ××级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类别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类)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 程、应用创新实践环节。 课程性质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基础必修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专业组选课程-1、专业组选课程-2、专业组选课程-3、专业任 选课程、集中实践、分类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践(与人才培养方案一 致)。 考核方式包括:考试、考查。 二、课程简介(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段前 0.5 行,段后 0.5 行) 课程简介须包含以下要素: 1.简要介绍课程性质、课程内容以及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所具备的素质、 知识和能力。 2.简述该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其他课程的分工与联 系;概述课程的内容要点;明确其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3.介绍课程主要特点。 . (课程简介字数限定在 300 字左右为宜;正文字体为小四宋体,1.5 倍行距,首行缩进两字符。)
三、课程目标(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段前0.5行,段后0.5行)从宏观上描述学生应养成哪些素质、学会课程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具有哪些能力,应特别突出素质目标。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通过布鲁姆行为动词,做到可教、可学、可测量、可评价、可达成。要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能力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从“学生中心”的角度说明本课程教学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即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并与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对应。总目标:总体描述,即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目标。分目标: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说明学生实际能达到的目标,包括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部分或组合。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学生达到:课程学习目标达成途径课程目标1-在项目研究中能够融入团队,在团队中根据需要承担相应的职责。课程目标2-能够利用****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结合*****技术,对*****问题进行建模。课程目标3-能够应用****原理/知识,通过****手段,分析*****问题。课程目标4-能够根据****要求,合理选择****器件/技术/工程工具,设计针对
4 三、课程目标(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段前 0.5 行,段后 0.5 行) 从宏观上描述学生应养成哪些素质、学会课程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 具有哪些能力,应特别突出素质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通过布鲁姆行为动词,做到可教、可学、可 测量、可评价、可达成。要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能力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做 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 从“学生中心”的角度说明本课程教学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即教学活动实 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并与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对应。 总目标:总体描述,即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目标。 分目标: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说明学生实际能达到的目标,包括素质目 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部分或组合。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学生达到: 课程学习目标 达成途径 课程目标 1-在项目研究中能够融入团 队,在团队中根据需要承担相应的职 责。 . 课程目标 2-能够利用****基本理论和 *****分析方法结合*****技术,对***** 问题进行建模。 . 课程目标 3-能够应用****原理/知识,通 过****手段,分析*****问题。 . 课程目标 4-能够根据****要求,合理选 择****器件/技术/工程工具,设计针对
课程学习目标达成途径****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在设计过程中体现*****意识,充分考虑*****因素。说明:1.课程目标要支撑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原则上课程目标要与所支撑的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一一对应。2.课程体系支撑毕业要求矩阵中重点支撑(H、M、L)任务是撰写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但可能没有包含课程的全部目标任务,课程(尤其是支撑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较少的课程)需完整撰写课程目标并支撑相应的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即没有重点支持任务不代表没有支撑任务。3.每个课程目标由多个观测点(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构成,需准确表达学生学习的产出目标,而非教学要求。4.课程目标中必须使用有强烈动作意味的动词,比如分析、设计、仿真、建模、比较、显示、描述、评价、解释、辨明、说明、确定、做出、查寻、利用等。诸如此类动词指明了可评价的行为。从可测性角度而言,凡是确切的知识都是可测量的。具体参考下表中动词:分类目标层次可供选择的行为动词接受 (经历、感受)查阅、选择、赞同、体会、观察、尝试、..思考陈述、领会、思考、讨论、探讨、调查、.....素养类(含体验性)兴趣(反应、认同)支持、解释、评价、关注、培养、促进、......热爱热爱、形成、养成、提升、遵守、乐于、……·品格形成相信、拒绝、成为、具有、尊重、树立、......记忆知道、记住、指出、列出、背诵、简述、......理解描述、解释、比较、说明、举例、….…·知识类简单应用计算、运用、利用、制作、推导、解决、..….综合应用分析、总结、编写、设计、研究、决策、……创新评价、比较、证明、解释、编写、………模仿尝试、练习、模仿、分解、使用、移动、….能力类初步学会、在教师指导下·运行、演示、调.(含过程性)理解试、5
5 课程学习目标 达成途径 ****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在设计过程中 体现*****意识,充分考虑*****因素。 . 说明: 1.课程目标要支撑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原则上课程目标要与所支撑的毕 业要求分解指标点一一对应。 2.课程体系支撑毕业要求矩阵中重点支撑(H、M、L)任务是撰写课程目 标的主要依据,但可能没有包含课程的全部目标任务,课程(尤其是支撑毕业 要求分解指标点较少的课程)需完整撰写课程目标并支撑相应的毕业要求分解 指标点,即没有重点支持任务不代表没有支撑任务。 3.每个课程目标由多个观测点(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构成,需准确表达 学生学习的产出目标,而非教学要求。 4.课程目标中必须使用有强烈动作意味的动词,比如分析、设计、仿真、 建模、比较、显示、描述、评价、解释、辨明、说明、确定、做出、查寻、利 用等。诸如此类动词指明了可评价的行为。从可测性角度而言,凡是确切的知 识都是可测量的。具体参考下表中动词: 分类 目标层次 可供选择的行为动词 素养类 (含体验性) 接受(经历、感受) 查阅、选择、赞同、体会、观察、尝试、. 思考 陈述、领会、思考、讨论、探讨、调查、. 兴趣(反应、认同) 支持、解释、评价、关注、培养、促进、. 热爱 热爱、形成、养成、提升、遵守、乐于、. 品格形成 相信、拒绝、成为、具有、尊重、树立、. 知识类 记忆 知道、记住、指出、列出、背诵、简述、. 理解 描述、解释、比较、说明、举例、. 简单应用 计算、运用、利用、制作、推导、解决、. 综合应用 分析、总结、编写、设计、研究、决策、. 创新 评价、比较、证明、解释、编写、. 能力类 (含过程性) 模仿 尝试、练习、模仿、分解、使用、移动、. 理解 初步学会.、在教师指导下.运行、演示、调 试
协调独立操作、表达、展示、开发、实现、....熟练灵活运用、有效使用、适应、发现、探究、联系、….创新改变、新编、创造、创作、提升、拓展、扩展、.·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段前0.5行,段后0.5行)课程贡献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目标度毕业要求2:(发现问能够运用相关科学原理,识别目标题)能够应用数学、自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1节。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2目标++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2效结论。目标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毕业要求7:(面向人类)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发展的理念和内涵。3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目标7-续发展的影响2X……. (小四,宋体)说明:1.毕业要求序号按照专业毕业要求条目序号填写。2.课程目标与指标点要合理对应,原则上课程目标与所支撑的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一一对应。3.该表须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对应。4. 多个课程目标可以对应一个毕业要求,但一个课程目标尽量不要发生对应多个毕业要求。5.贡献度的数值与支撑度的等级须匹配。6.表中中文字体设置为宋体五号,行间距20磅。6
6 协调 独立操作、表达、展示、开发、实现、. 熟练 灵活运用、有效使用、适应、发现、探究、联系、. 创新 改变、新编、创造、创作、提升、拓展、扩展、. 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段前 0.5 行,段后 0.5 行)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课程 目标 贡献 度 毕业要求 2:(发现问 题)能够应用数学、自 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 本原理,识别、表达、 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 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 效结论。 2- 1 能够运用相关科学原理,识别 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 节。 目标 1 2- 2 . 目标 2 毕业要求 7:(面向人 类)能够理解和评价针 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 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影响 7- 1 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目标 3 7- 2 . 目标 4 .(小四,宋体) 说明: 1.毕业要求序号按照专业毕业要求条目序号填写。 2.课程目标与指标点要合理对应,原则上课程目标与所支撑的毕业要求分 解指标点一一对应 ....。 3.该表须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对应。 4.多个课程目标可以对应一个毕业要求,但一个课程目标尽量不要发生对 ............................... 应多个毕业要求 .......。 5.贡献度的数值与支撑度的等级须匹配。 6.表中中文字体设置为宋体五号,行间距 20 磅
五、教学方法(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段前0.5行,段后0.5行)概括阐述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注重、采取、应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达到相应的课程目标。(如:比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话题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讲授教学法、主体教学法、谈话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等,以上示例仅供参考。)*....(支撑课程目标1)。.2....(支撑课程目标2)。... (小四,宋体)六、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段前0.5行,段后0.5行)(一)课堂教学内容及安排(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段前0.25行,段后0.25行)对应思政元素/序学教学的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思政案例号时方法程目(简述)标教学重点:….(**法)目标1教学难点:.(**法)2目标22
7 五、教学方法(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段前 0.5 行,段后 0.5 行) 概括阐述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注重、采取、应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方 法达到相应的课程目标。(如:比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合 作学习教学法、话题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 法、头脑风暴教学法、讲授教学法、主体教学法、谈话教学法、演示教学法、 发现式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等,以上示例仅供参考。) 1. . (支撑课程目标 1)。 2. . (支撑课程目标 2)。 .(小四,宋体) 六、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段前 0.5 行, 段后 0.5 行) (一)课堂教学内容及安排(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段前 0.25 行,段后 0.25 行) 序 号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 时 重难点 思政元素/ 思政案例 (简述) 教学 方法 对应 的课 程目 标 1 教学重点:. (**法) 教学难点:. (**法) 目标 1 2 目标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