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知晓教育规律,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爱岗敬业、教书育人。2.具有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史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师资标准上学历,或上述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3.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4.能遵循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设计、实施及评价课程,教材选用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国家统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标准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ISBN978-7-04-059901-5考核项目评分方式出勤情况(20%)通过考勤评分课堂表现及平时作业通过课堂听讲、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总评平时考核评价与(30%)分组讨论时的表现及作业评分成绩(50%)考核标准第二课堂实践活动(100通过实践报告评分(50%))期末考核试卷评分知识应用性试卷(100%)(50%)撰写人:魏范京、孙书娟、黄燕玲系(教研室)主任:张宝运学院(部)负责人:胡晓丽时间:2023年8月23日13
13 师资标准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知晓教育规律,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2.具有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史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 上学历,或上述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3.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4.能遵循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设计、实施及评价课程。 教材选用 标准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国家统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 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3 年版,ISBN 978-7-04-059901-5 评价与 考核标准 考核项目 评分方式 总 评 成 绩 ( 100 ) 平时考核 (50%) 出勤情况(20%) 通过考勤评分 课 堂 表 现 及 平 时 作 业 (30%) 通过课堂听讲、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分组讨论时的表现及作业评分 第 二 课 堂 实 践 活 动 (50%) 通过实践报告评分 期末考核 (50%) 知识应用性试卷(100%) 试卷评分 撰写人:魏范京、孙书娟、黄燕玲 系(教研室)主任:张宝运 学院(部)负责人:胡晓丽 时间:2023 年 8 月 23 日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与法治英文名称MoralityandRuleof Law课程编号030108开课学期课程性质必修课公共基础课课程属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3课程学分适用专业化课程学时总学时:48:其中理论学时:40实验实践学时:8上机学时:0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课程名称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后续课程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毕业要求课程目标1280.40.2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课程目标0.2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0.2及与毕业国革命道德,积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要求的对准则,在投身崇德向善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品质。应关系0.60.43.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习本课课程概述程,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14
14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与法治 英文名称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课程编号 030108 开课学期 一 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课 课程属性 必修课 课程学分 3 适用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 化 课程学时 总学时:48; 其中理论学时:40 实验实践学时:8 上机学时:0 开课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 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 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 后续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 课程目标 及与毕业 要求的对 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8 12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 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0.2 0.4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 国革命道德,积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 准则,在投身崇德向善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品质。 0.2 0.2 3.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把握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 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0.6 0.4 课程概述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 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 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 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习本课 程,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 严私德;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行使法律 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 治素养
任务一:培养良好思想品德(支撑课程目标1)知识要点:人生与人生观、理想与信念、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授课建议: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生的思想认识现状与诉求。(16学时)任务二:提升道德修养水平(支撑课程目标2)知识要点:道德的本质与作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学习自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课程应知德,积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在投身崇德向善的实践应会具体中不断提高道德品质。内容要求授课建议: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6学时)任务三: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修养(支撑课程目标3)知识要点: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道路、法治思维、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授课建议:理论联系实际,积极采用案例教学。(18学时)任务:课程社会实践(支撑课程目标1、2、3)知识要点:人生与人生观、理想与信念、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的本质与作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道路、法治思维、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学习目标:课程应知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应会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内容要求授课建议:(实验部分)1.学生根据自愿组合的原则形成社会实践小组。根据社会实践小组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定一个研究课题,选题可以教师指定或自选。2.实践小组制定实践计划,实施社会实践,活动在任课教师的统一指导下进行。3.最终以多媒体课件或实践报告形成成果,并在班内进行交流,以此作为评分的主要依据。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努力同党中央保持一致;2.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具有讲师及其以上职称;师资标准4.知晓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去向:5.爱岗敬业、教书育人;6.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善于引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1.教材的选用必须体现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教材选用2.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只能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标准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思想道德与法治》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版)。15
15 课程应知 应会具体 内容要求 任务一:培养良好思想品德(支撑课程目标 1) 知识要点:人生与人生观、理想与信念、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 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授课建议: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生的思想认识现状与诉求。(16 学时) 任务二:提升道德修养水平(支撑课程目标 2) 知识要点:道德的本质与作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 德,积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在投身崇德向善的实践 中不断提高道德品质。 授课建议: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6 学时) 任务三: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修养(支撑课程目标 3) 知识要点: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道 路、法治思维、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把握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 权威,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授课建议:理论联系实际,积极采用案例教学。(18 学时) 课程应知 应会具体 内容要求 (实验部分) 任务:课程社会实践(支撑课程目标 1、2、3) 知识要点:人生与人生观、理想与信念、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 德的本质与作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社会主义法律的特 征和运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道路、法治思维、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学习目标: 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授课建议: 1.学生根据自愿组合的原则形成社会实践小组。根据社会实践小组的兴趣和实 际情况选定一个研究课题,选题可以教师指定或自选。 2.实践小组制定实践计划,实施社会实践,活动在任课教师的统一指导下进行。 3.最终以多媒体课件或实践报告形成成果,并在班内进行交流,以此作为评分的主 要依据。 师资标准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努力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2.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3.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具有讲师及其以上职称; 4.知晓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去向; 5.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6.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善于引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教材选用 标准 1.教材的选用必须体现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 2.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只能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 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思想道德与法治》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 社 2023 版)
总成绩考核项目评分方式出勤情况(20)通过考勤评分。平时作业(30)作业评分。评价与平时考核(50%)满分参加社会实践,考核标准社会实践(50)(100)撰写实践报告。期末考核试卷评分。闭卷考试(100)(50%)撰写人:章樱馨系(教研室)主任:王先亮学院(部)负责人:胡晓丽时间:2023年8月10日16
16 评价与 考核标准 总成绩 考核项目 评分方式 满分 (100) 平时考核(50%) 出勤情况(20) 通过考勤评分。 平时作业(30) 作业评分。 社会实践(50) 参加社会实践, 撰写实践报告。 期末考核 (50%) 闭卷考试(100) 试卷评分。 撰写人:章樱馨 系(教研室)主任:王先亮 学院(部)负责人:胡晓丽 时间:2023 年 8 月 10 日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英文名称Stituation and Policy课程编号030203开课学期1-8课程性质必修课公共基础课课程属性2课程学分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学时总学时:64:其中理论学时:48实践学时:16上机学时:0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课程名称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先修课程后续课程毕业要求课程目标课程目标7812及与毕业0.2 0.20.4 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求的对0.4 0.40.22.能够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理论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应关系0.60.2 0.43.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感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形势与政策”课的目的就在于及时、准确、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课程概述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
17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 形势与政策 英文名称 Stituation and Policy 课程编号 030203 开课学期 1-8 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课 课程属性 必修课 课程学分 2 适用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课程学时 总学时:64; 其中理论学时:48 实践学时:16 上机学时:0 开课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 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 后续课程 课程目标 及与毕业 要求的对 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7 8 12 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0.2 0.2 0.4 2.能够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理论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0.4 0.2 0.4 3.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0.4 0.6 0.2 课程概述 “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 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 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 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 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形 势与政策”课的目的就在于及时、准确、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 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