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先把整张纸对折,纸就被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再把这♂部分平均分成 5份,涂出其中的1份,这1份就占整张纸的。说明。 5、结合课件演示进行归纳 用课件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1份是这张纸的六,又把这六平 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2×5=10份,1份是这张纸的10。由此可以得到: 111×11 2X510(板书算式) (二)、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1、理解题意:与解决问题(1)的方法相同,种玉米的面积占这块地(。公顷)的 也是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玉米的面积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2的。怎样计算? 3、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预设:与刚才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2×5=10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 1 1×33 =3(板书算式) 4、提问: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 母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2、4/9的1/3是(),3/4的1/5()。 3、一块地是4/5公顷,这块地的1/7是 )公顷 4、一堆水泥重15/16吨,用去3/7,用去()吨,还乘下总数的( 5、1千克面条3/2元,王大妈买了7/10千克面条,共花了()元 6、一个长方形的宽是5/18米,长是宽的4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6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先把整张纸对折,纸就被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1 2 ,再把这1 2 部分平均分成 5 份,涂出其中的 1 份,这 1 份就占整张纸的 1 10 。说明1 2 × 1 5 = 1 10 。 5、结合课件演示进行归纳。 用课件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 2 份,1 份是这张纸的1 2 ,又把这1 2 平 均分成 5 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2×5=10 份,1 份是这张纸的 1 10 。由此可以得到: 1 2 × 1 5 = 2 5 1 1 = 1 10 (板书算式) (二)、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1、理解题意:与解决问题(1)的方法相同,种玉米的面积占这块地(1 2 公顷)的3 5 , 也是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玉米的面积就是求1 2 公顷的3 5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 2 的 3 5 。怎样计算? 3、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预设:与刚才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 2×5=10 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 3 份,可以得到: 10 3 2 5 1 3 5 3 2 1 = = (板书算式) 4、提问: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5、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 母。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第 4 页“做一做”的第 1、2 题。 2、4/9 的 1/3 是( ),3/4 的 1/5( )。 3、一块地是 4/5 公顷,这块地的 1/7 是( )公顷。 4、一堆水泥重 15/16 吨,用去 3/7,用去( )吨,还乘下总数的( )。 5、1 千克面条 3/2 元,王大妈买了 7/10 千克面条,共花了( )元。 6、一个长方形的宽是 5/18 米,长是宽的 4 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学习内容 分数乘分数(三) 第课时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 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能解答生活中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了解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 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约分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具运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算一算 ×30 12×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1)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4: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千米/分 2、解决问题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4。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1)阅读理解。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组织交流对题意的理解,得出: ①乌贼的速度是一千米/分。 ②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一千米/分的 (2)列式解答。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交流解答过程。师根据学生 回答板书: 949×436=2(km) 104510×454502 (3)启发思考。 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这里,我们是否也可 以进行先约分呢?该怎样进行约分呢?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4)交流讨论 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得出:分数乘分数,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约分时 分子的两个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数进行约分,即:
7 学习内容 分数乘分数 (三) 第 课时 课型 新 授 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 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能解答生活中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了解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 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约分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具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算一算 5 3 ×30= 12× 3 2 = 3 1 5 2 = 4 3 8 7 =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1)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 4: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 10 9 千米/分。 2、解决问题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 45 4 。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1)阅读理解。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组织交流对题意的理解,得出: ①乌贼的速度是 10 9 千米/分。 ②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 10 9 千米/分的 45 4 。 (2)列式解答。 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交流解答过程。师根据学生 回答板书: 25 2 450 36 10 45 9 4 45 4 10 9 = = = (㎞) (3)启发思考。 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这里,我们是否也可 以进行先约分呢?该怎样进行约分呢?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4)交流讨论。 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得出:分数乘分数,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约分时, 分子的两个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数进行约分,即:
(km) 1045 024 3、解决问题二: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1)学生独立解答,约分:9×30=9×30=27(km) (2)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这样直接约分。板书:9×30=9×30=27(k如m) 强调:分数和整数相乘,整数可以和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 4、试一试。 10 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强调: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约分。) 5、小结。在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汇报时 重点交流约分的方法。)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计算,最后组 织交流。)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4、教材第6页第7题 5、教材第6页第9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学习内容 小数乘分数 第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教具运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计算下面各题。 54 15 21×=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8 25 2 10 45 9 4 45 4 10 9 = = (㎞) 3、解决问题二:乌贼 30 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1)学生独立解答,约分: 27 10 9 30 30 10 9 = = (㎞) (2)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这样直接约分。板书: 30 27 10 9 30 10 9 = = (㎞) 强调:分数和整数相乘,整数可以和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 4、试一试。 45 4 10 9 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强调: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约分。) 5、小结。在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第 5 页“做一做”第 1 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汇报时 重点交流约分的方法。) 2、教材第 5 页“做一做”第 2 题。(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计算,最后组 织交流。) 3、教材第 5 页“做一做”第 3 题。 4、教材第 6 页第 7 题。 5、教材第 6 页第 9 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学习内容 小数乘分数 第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教具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计算下面各题。 15 5 3 = 3 2 21 = = 3 1 5 3 5 4 8 5 =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 1.2 0.4 5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将一个小数化成分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5: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松鼠欢欢的身体长2.1分米,松鼠 乐乐的身体长2.4分米。 (1)学生阅读题目,理解图中的信息。 (2)组织交流。提问:大家从图中收集到哪些信息? 2、解决问题一。 (1)出示问题: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2.1×,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引导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3)探讨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小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进行计算呢?想一想,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组织交流,得出可以把2.1化成分数,也可以把二化成小数 汇报交流计算方法,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小数化成分数:2.1× 321363 (分米) 分数化成小数:2.1×=2.1×0.75=1.575(分米) 3、解决问题二。 (1)出示问题: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2)学生独立解答。 组织交流汇报。交流时,先让学生说说列式的依据,再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采用问题一中学习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时教师可以追问:同学们,想想分数 乘整数时,我们是怎样进行约分的,小数乘分数也能这样约分吗? 当学生有所发现后,让学生进行尝试计算,最后汇报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 行板书 小数和分母约分:24×2=24×=1.8(分米) 4、观察比较,回顾思考。 提问:观察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你想发表自己的什么见解?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 交流讨论,是后进行全班交流。(三种方法中,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所 有的小数乘分数的计算;当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一般不采用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进行
9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 1.2 0.4 3.5 1.25 8 5 5 4 4 1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将一个小数化成分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 5: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 4 3 。松鼠欢欢的身体长 2.1 分米,松鼠 乐乐的身体长 2.4 分米。 (1)学生阅读题目,理解图中的信息。 (2)组织交流。提问:大家从图中收集到哪些信息? 2、解决问题一。 (1)出示问题: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4 3 2.1 ,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引导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3)探讨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小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进行计算呢?想一想,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组织交流,得出可以把 2.1 化成分数,也可以把 4 3 化成小数。 汇报交流计算方法,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小数化成分数: 4 3 2.1 = 4 3 10 21 = 40 63 (分米) 分数化成小数: 4 3 2.1 =2.1×0.75=1.575(分米) 3、解决问题二。 (1)出示问题: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2)学生独立解答。 组织交流汇报。交流时,先让学生说说列式的依据,再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采用问题一中学习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时教师可以追问:同学们,想想分数 乘整数时,我们是怎样进行约分的,小数乘分数也能这样约分吗? 当学生有所发现后,让学生进行尝试计算,最后汇报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 行板书: 小数和分母约分: 1.8 4 3 2.4 4 3 2.4 = = (分米) 4、观察比较,回顾思考。 提问:观察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你想发表自己的什么见解?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 交流讨论,是后进行全班交流 。(三种方法中,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所 有的小数乘分数的计算;当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一般不采用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进行
计算;当小数和分母不能进行约分时,一般不采用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三种方 法中,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计算起来最简便,因此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先观察这个小数 能不能和分母进行约分,如果可以进行约分,一般采用先约分再乘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第8页“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为 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进行计算 2、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2题。 3、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3题 4、作业布置。 1)5/7×1.4 1.8×3/8 7/10×0.57/8×5.6 2)学校长方形花坛的长是否6.4米,宽是长的3/4,这个花坛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条彩带长3.2米,用去全长的17/24,还剩下多少米?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学习内容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 第课时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懂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能熟练进行有 关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够运用所学运算定律 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迁移、尝试学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 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能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地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运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观察下面各题,说说运算顺序。 21×3+25 6×8-5×4 21×(36-14) 2、说说我们学过哪些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分数混合运算 出示例题6:一个画框,长米,宽米,做这个画框要多长的木条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10 计算;当小数和分母不能进行约分时,一般不采用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三种方 法中,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计算起来最简便,因此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先观察这个小数 能不能和分母进行约分,如果可以进行约分,一般采用先约分再乘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第 8 页“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为 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进行计算。 2、教材第 10 页“练习二”第 2 题。 3、教材第 10 页“练习二”第 3 题。 4、作业布置。 1)5/7×1.4 1.8×3/8 7/10×0.5 7/8×5.6 2)学校长方形花坛的长是否 6.4 米,宽是长的 3/4,这个花坛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条彩带长 3.2 米,用去全长的 17/24,还剩下多少米?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学习内容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 第 课时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懂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能熟练进行有 关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够运用所学运算定律 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迁移、尝试学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 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能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地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观察下面各题,说说运算顺序。 21×3+25 6×8-5×4 21×(36-14) 2、说说我们学过哪些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分数混合运算 出示例题 6:一个画框,长 5 4 米,宽 2 1 米,做这个画框要多长的木条?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