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5、熊渠子射石 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 却复射之,矢摧无迹。 (刘向《新 序·杂事四》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见寝石以为伏虎 ②关弓射之( ③却复射之( ④矢摧无迹( (2)翻译下面句子。 关弓射之,灭矢饮羽。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6、多言何益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 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墨子·附录》) 注:檞(pi),同"敝",困,疲劳。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 ②然而不听( (2)翻译下面句子。 唯其言之时也。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7、校人欺子产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①,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②烹之,反命曰:"始 舍之,圉圉③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孟子·万章上》) 注:①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 ③圉圉(y),疲乏的样子。④罔,欺骗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反命曰( ②始舍之( ③少则洋洋焉( ④悠然而逝( ⑤孰谓子产智( ⑥得其所哉(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少则洋洋焉。 ②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5、熊渠子射石 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 却复射之,矢摧无迹。 (刘向《新 序·杂事四》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见寝石以为伏虎( ) ②关弓射之( ) ③却复射之( ) ④矢摧无迹( ) (2)翻译下面句子。 关弓射之,灭矢饮羽。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6、多言何益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 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墨子·附录》) 注:檘(pì),同"敝",困,疲劳。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 ) ②然而不听( ) (2)翻译下面句子。 唯其言之时也。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7、校人欺子产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①,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②烹之,反命曰:"始 舍之,圉圉③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孟子·万章上》) 注:①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 ③圉圉(yǔ),疲乏的样子。 ④罔,欺骗。 (1) 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反命曰( ) ②始舍之( ) ③少则洋洋焉( ) ④悠然而逝( ) ⑤孰谓子产智( ) ⑥得其所哉(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少则洋洋焉。 ②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8、晏子逐高缭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 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 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说苑·臣术》) 注:①仕,旧时做官为仕。②仄陋,卑贱,低贱。③四,四周,周围,指身边的 人 ④维,维系,引申为扶助,帮助。⑤弼,本义是矫正弓弩的工具,引申为纠正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晏子逐之( ②高缭之事夫子( ③三年曾无以爵位() ④其义可乎( (2)翻译下面句子。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9、弓与矢 人曰:"吾弓良,无所用矢。”一人曰:"吾矢善,无所用弓。″羿闻之曰:"非 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令合弓矢,而教之射。 (《胡非子》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非弓何以往矢( ②非弓何以往矢( ③非矢何以中的( ④令合弓矢( (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20、管庄子刺虎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 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战国策·秦策二》)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管与止之曰( ②虎者戾虫( ③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④而有刺两虎之名(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有两虎争人而斗者 ②人者,甘饵也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4)从这个寓言中,可以形象地概括成为 ″这样一个 成语 文言40则寓言故事之三 作者:徐进阅读:189时间:2010-4-321:04:19
18、晏子逐高缭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 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 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说苑·臣术》) 注:①仕,旧时做官为仕。②仄陋,卑贱,低贱。③四,四周,周围,指身边的 人。 ④维,维系,引申为扶助,帮助。⑤弼,本义是矫正弓弩的工具,引申为纠正。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晏子逐之( ) ②高缭之事夫子( ) ③三年曾无以爵位( ) ④其义可乎( ) (2)翻译下面句子。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9、弓与矢 一人曰:"吾弓良,无所用矢。"一人曰:"吾矢善,无所用弓。"羿闻之曰:"非 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 令合弓矢,而教之射。 (《胡非子》)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非弓何以往矢( ) ②非弓何以往矢( ) ③非矢何以中的( ) ④令合弓矢( ) (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20、管庄子刺虎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 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战国策·秦策二》)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管与止之曰( ) ②虎者戾虫( ) ③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 ④而有刺两虎之名(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有两虎争人而斗者 ②人者,甘饵也 (3) 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4) 从这个寓言中,可以形象地概括成为" "这样一个 成语。 文言 40 则寓言故事之三 作者:徐进 阅读: 189 时间: 2010-4-3 21: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