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下册 第一五单元测试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说明:本试卷共同8页2张,总分为105分,其中附加题5分,请 同学们沉着、认真作答。) 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杳无音信油光可见好意难却B.深恶痛疾精通时事高高耸起 C.无从插嘴难以下咽不倦教诲D.状况无聊大而言之大声喝采 2.选出解释有错的一项( A.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B正襟危坐: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C.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D颔首低眉:一会抬起头,一会儿又显得很恭顺的样子。 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从他的英雄英雄事迹中,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B.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简易的蜜橘贮存的方法。 C.全世界的植物,一年中能制造出好几千吨有机物。 D.不管身体条件这么差,小莉还是坚持刻苦学习。 4、选出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实在标致极了。 B.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C.再继续写那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D.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5.从下列人的名字中选出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杨志 B、沙僧 C、鲁智深D、宋 积累与运用8分,每空0.5分,错一字不得分)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 ②送别友人时,我们会引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的句子: 。伤心秦汉经行处, ④《赤壁》一诗中作者抒发感慨的句是 ⑤《过零丁洋》的千古名句是
1 初二语文下册 第一五单元测试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说明:本试卷共同 8 页 2 张,总分为 105 分,其中附加题 5 分,请 同学们沉着、认真作答。) 一.选择题:(10 分,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杳无音信 油光可见 好意难却 B. 深恶痛疾 精通时事 高高耸起 C. 无从插嘴 难以下咽 不倦教诲 D. 状况无聊 大而言之 大声喝采 2. 选出解释有错的一项( ) A.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B.正襟危坐: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C.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D.颔首低眉:一会抬起头,一会儿又显得很恭顺的样子。 3.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从他的英雄英雄事迹中,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B.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简易的蜜橘贮存的方法。 C.全世界的植物,一年中能制造出好几千吨有机物。 D.不管身体条件这么差,小莉还是坚持刻苦学习。 4、选出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实在标致极了。 B.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C.再继续写那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D.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5.从下列人的名字中选出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杨志 B、沙僧 C、鲁智深 D、宋江 二.积累与运用 8 分,每空 0.5 分,错一字不得分)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 。 ②送别友人时,我们会引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的句子:“ , ” ③ , 。伤心秦汉经行处, 。 ④《赤壁》一诗中作者抒发感慨的句是 , 。 ⑤《过零丁洋》的千古名句是
⑥念天地之悠悠, 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王维) ⑧但愿人长久, 、阅读:42分 11分 (甲)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 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 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 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 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中国 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一—呜呼,无 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乙)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 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 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 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一摘自《呐喊·自序》 (1)(甲)文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2分) A B (2)(甲)段中的第⑧句“那时那地”指的是 我的意见却变化 了”指的是 (2分) (3)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选择正确的解释()1分 A.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B.对噪音特别反感。 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 (4)(乙)段中“那一回”指的是 2 (6)从(乙)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2分 (7)从表达方式看(甲)段以为主,(乙)段以 为主。2分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2 ⑥念天地之悠悠, 。 ⑦ , 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王维) ⑧但愿人长久, 。 三、阅读:42 分 一 11 分 (甲)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 60 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 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 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 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 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中国 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 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乙)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 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 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 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 (1)(甲)文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2 分) A B (2)(甲)段中的第⑧句“那时那地”指的是 ,“我的意见却变化 了”指的是 。(2 分) (3)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选择正确的解释( )1 分 A.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B.对噪音特别反感。 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 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 (4)(乙)段中“那一回”指的是 2 分 (6)从(乙)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2 分 (7)从表达方式看(甲)段以 为主,(乙)段以 为主。2 分 二 10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 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 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 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 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 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 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 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 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 气叫别人听的。 1、胡适的母亲之所以每天天亮时,便把他喊醒,为的是什么?(2分) 2、“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一句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是什么?(2分) 3、在学习方面,母亲是如何要求我的?(2分) 4、在做人方面,母亲又是怎样训导我的?(2分) 5、请概述你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思想,并写出你的感受。(2分) 三7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于鱼碎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髙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击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 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解释加横线的词。(2分) (1)丛()流飘荡(2)窥谷忘反()
3 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 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 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 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 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 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 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 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 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 气叫别人听的。 1、胡适的母亲之所以每天天亮时,便把他喊醒,为的是什么?(2 分) 2、“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一句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是什么?(2 分) 3、在学习方面,母亲是如何要求我的?(2 分) 4、在做人方面,母亲又是怎样训导我的?(2 分) 5、请概述你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思想,并写出你的感受。(2 分) 三 7 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于鱼碎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击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 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加横线的词。(2 分) (1)从( )流飘荡 (2)窥谷忘反( )
(3)猛浪若奔()(4)鸢飞戾()天者 2.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 工之妙?(1分) 4.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1分) 5.翻译句子(2分) (1)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四8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 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 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余幼时即嗜()学 (2)以是( )人多以书假余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4)或遇其叱咄( 2、翻译句子:(2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作者求学的艰苦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分) 4、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2分)
4 (3)猛浪若奔( ) (4)鸢飞戾( )天者 2.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 (1 分)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 工之妙?(1 分) 4.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1 分) 5.翻译句子(2 分) (1)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四 8 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 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 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 分) (1)余幼时即嗜.( )学 (2)以是..( )人多以书假余 (3)俟.( )其欣悦,则又请焉 (4)或遇其叱咄..( ) 2、翻译句子:(2 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作者求学的艰苦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 分) 4、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2 分)
五6分 亲情呼唤 田庄村十字街口是个热闹场所。村里人好在那里议论家事、国事、天下事,还好在那 里张贴各种启事,广而告之 信息时代,乡下人也懂得传递信息的重要性了! 这天早晨,红艳艳的太阳升起来时,一张红艳艳的启事也在那里贴了出来。村里人好 事儿,不管下地的还是回村的还是担水洗衣服碾米磨面买油盐酱醋的,都一齐立在那里, 争相观看那张启事。 其实那是一则寻物启事,具体一点讲是一则寻狗启事,有人把狗丢了,请乡亲们协助 查找,把狗送还给主人 那启事写道 各位乡亲,各位亲朋好友 因我们小夫妻两个一时疏忽大意,走失了家里养着的小狗“亲亲”。“亲亲”是一只 京巴狗,憨态可掬,玲珑可爱,浑身皮毛如雪,惟脑门处染有一片红色,我们戏称为万绿 丛中一点红。“亲亲”悟性极髙,很有感情,很有礼貌,能给我们叩头作揖敬礼,还能对 我们喊爸喊妈,十分乖巧伶俐。“亲亲”嘴馋,非鸡鸭鱼肉不吃,非鲜奶果汁不喝……自 “亲亲”五天前丢失后,我们夫妻两个吃饭不香,睡觉不甜,整日惶惶然怅怅然,焦头烂 额中已是重病在身,眼见灯干油尽奄奄一息。务请各位乡亲伸出友谊之手,搭救我们于水 深火热之中! 有提供确切线索者,酬谢人民币3000元! 有将“亲亲”送还者,酬谢人民币8000元! A.各位乡亲,您找的是一只狗,救的是两个人! 谨此启事! 寻狗人:仁杰、艾荷花 2003年×月×日 村里人看罢启事,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夸这只狗福大命大,摊上这么一对“爸 爸妈妈”,是前生的造化;有的说现在的事情真是说不清了,怎么一只小小的哈巴狗比 个大活人还值钱∵……慷慨激昂或扼腕叹息地议论完了,却又该下地的下地,该回家的回家, 该干啥干啥。就在谁也没有注意的时候,又一张红艳艳的启事紧挨着那张启事红艳艳地贴 了出来,字迹比那张启事的字迹还大! 这是一张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写道 各位乡邻,各位亲朋好友:
5 五 6 分 亲情呼唤 田庄村十字街口是个热闹场所。村里人好在那里议论家事、国事、天下事,还好在那 里张贴各种启事,广而告之。 信息时代,乡下人也懂得传递信息的重要性了! 这天早晨,红艳艳的太阳升起来时,一张红艳艳的启事也在那里贴了出来。村里人好 事儿,不管下地的还是回村的还是担水洗衣服碾米磨面买油盐酱醋的,都一齐立在那里, 争相观看那张启事。 其实那是一则寻物启事,具体一点讲是一则寻狗启事,有人把狗丢了,请乡亲们协助 查找,把狗送还给主人。 那启事写道: 各位乡亲,各位亲朋好友: 因我们小夫妻两个一时疏忽大意,走失了家里养着的小狗“亲亲”。“亲亲”是一只 京巴狗,憨态可掬,玲珑可爱,浑身皮毛如雪,惟脑门处染有一片红色,我们戏称为万绿 丛中一点红。“亲亲”悟性极高,很有感情,很有礼貌,能给我们叩头作揖敬礼,还能对 我们喊爸喊妈,十分乖巧伶俐。“亲亲”嘴馋,非鸡鸭鱼肉不吃,非鲜奶果汁不喝……自 “亲亲”五天前丢失后,我们夫妻两个吃饭不香,睡觉不甜,整日惶惶然怅怅然,焦头烂 额中已是重病在身,眼见灯干油尽奄奄一息。务请各位乡亲伸出友谊之手,搭救我们于水 深火热之中! 有提供确切线索者,酬谢人民币 3000 元! 有将“亲亲”送还者,酬谢人民币 8000 元! A.各位乡亲,您找的是一只狗,救的是两个人! 谨此启事! 寻狗人:仁杰、艾荷花 2003 年×月×日 村里人看罢启事,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夸这只狗福大命大,摊上这么一对“爸 爸妈妈”,是前生的造化;有的说现在的事情真是说不清了,怎么一只小小的哈巴狗比一 个大活人还值钱……慷慨激昂或扼腕叹息地议论完了,却又该下地的下地,该回家的回家, 该干啥干啥。就在谁也没有注意的时候,又一张红艳艳的启事紧挨着那张启事红艳艳地贴 了出来,字迹比那张启事的字迹还大! 这是一张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写道: 各位乡邻,各位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