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54003 课程名称:统计学 英文名称:Statistic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8 学分:3 适用对象:工商管理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 二、课程简介 统计学是一门很古老的科学,一般认为其学理研究始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时 代,迄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在两千多年的发展 过程中,统计学至少经历了“城邦政情”,“政治算数”和“统计分析科学”三个发 展阶段。从概念上讲,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或信息的科学,从 专业角度主要分为数理统计、经济统计和生物统计方向。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 程之一,偏向于经济统计。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统计学为工商管理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实验和讨论,使学生学 握现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思维,能够基于真实的统计调查数据和大数据观察经济社 会现象、洞察数据背后的规律,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升科学决策和量化决策的能 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统计学的概念和统计分析的步骤 2.认识学习统计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54003 课程名称:统计学 英文名称:Statistics 课程类别: 专业课 学 时: 48 学 分:3 适用对象:工商管理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 二、课程简介 统计学是一门很古老的科学,一般认为其学理研究始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时 代,迄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在两千多年的发展 过程中,统计学至少经历了“城邦政情”,“政治算数”和“统计分析科学”三个发 展阶段。从概念上讲,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或信息的科学,从 专业角度主要分为数理统计、经济统计和生物统计方向。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 程之一,偏向于经济统计。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统计学为工商管理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实验和讨论,使学生掌 握现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思维,能够基于真实的统计调查数据和大数据观察经济社 会现象、洞察数据背后的规律,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升科学决策和量化决策的能 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统计学的概念和统计分析的步骤 2.认识学习统计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什么是统计学 (2)学习统计学的必要性 (3)如何学习统计学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第二章数据来源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各种数据的主要来源和采集方法 2。掌握抽样调查方法及各种抽样方法的适用条件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数据的采集方式 (2)数据采集机构 (3)抽样调查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总体和样本 (2)葡机抽样 (3)整群抽样 (4)放回抽样 (5)不放回抽样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了解各种数据的来源及采集方法 (2)掌握抽样方法 (三)思考与实践 能够正确运用抽样方法进行科学抽样。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第三章统计分析软件R操作 (一)目的与要求 1.能够运用R软件进行数学计算 2.能够运用R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 3.能够正确将各种文件格式数据导入R软件,并将计算结果输出并保存为 各种格式的文件 2
2 (1)什么是统计学 (2)学习统计学的必要性 (3)如何学习统计学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第二章 数据来源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各种数据的主要来源和采集方法 2. 掌握抽样调查方法及各种抽样方法的适用条件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数据的采集方式 (2)数据采集机构 (3)抽样调查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总体和样本 (2)随机抽样 (3)整群抽样 (4)放回抽样 (5)不放回抽样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了解各种数据的来源及采集方法 (2)掌握抽样方法 (三)思考与实践 能够正确运用抽样方法进行科学抽样。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第三章 统计分析软件 R 操作 (一)目的与要求 1.能够运用 R 软件进行数学计算 2.能够运用 R 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 3.能够正确将各种文件格式数据导入 R 软件,并将计算结果输出并保存为 各种格式的文件
(二)教学内容 R软件的基本操作 (三)思考与实践 能够熟练使用R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第四章数据清理 (一)目的与要求 1.能够科学评价抽样调查数据的代表性和甄别数据的异常值、正确处理缺 失值。 2.熟练掌握各种数据处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抽样调查数据的代表性检查 (2)异常值的甄别和处理 (3)缺失值的识别和处理 (4)数据加工处理的步骤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异常值 (2)缺失值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第五章统计描述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统计描述分析常用的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2.掌握各种统计指标适用的场景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数据特征 (2)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方法 (3)数据位置的描述方法 (4)数据尺度的描术方法 (5)数据变化的描述方法 (6)结构和强度的描述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3 (二)教学内容 R 软件的基本操作 (三)思考与实践 能够熟练使用 R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第四章 数据清理 (一)目的与要求 1.能够科学评价抽样调查数据的代表性和甄别数据的异常值、正确处理缺 失值。 2.熟练掌握各种数据处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抽样调查数据的代表性检查 (2)异常值的甄别和处理 (3)缺失值的识别和处理 (4)数据加工处理的步骤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异常值 (2)缺失值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第五章 统计描述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统计描述分析常用的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2.掌握各种统计指标适用的场景。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数据特征 (2)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方法 (3)数据位置的描述方法 (4)数据尺度的描述方法 (5)数据变化的描述方法 (6)结构和强度的描述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均值 (2)方差和标准差 (3)众数 (4)分位数 (5)极差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正确使用统计指标展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举世 瞩目的伟大成就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使用描述统计进行行业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第六章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一)目的与要求 1.堂握葡机变量的概令 2.理解随机变量的两种重要类型及其概率模型:二项分布模型和正态模型 3.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一些其它形式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随机变量的两种类型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3)二顶分布 (4)其它离散型分布:泊松分布和超几何分布 (5)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6)正态分布 (7)评价正态性的描述性方法 (8)其它连续型分布:均匀分布和指数分布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随机变量 (2)泊松分布 (3)正态分布 (4)概率分布的性质 (5)评价正态性的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正确使用不同类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模型 4
4 (1)均值 (2)方差和标准差 (3)众数 (4)分位数 (5)极差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正确使用统计指标展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举世 瞩目的伟大成就。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使用描述统计进行行业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第六章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随机变量的概念 2.理解随机变量的两种重要类型及其概率模型:二项分布模型和正态模型 3.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一些其它形式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随机变量的两种类型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3)二项分布 (4)其它离散型分布:泊松分布和超几何分布 (5)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6)正态分布 (7)评价正态性的描述性方法 (8)其它连续型分布:均匀分布和指数分布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随机变量 (2)泊松分布 (3)正态分布 (4)概率分布的性质 (5)评价正态性的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正确使用不同类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模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第七章抽样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样本统计量是一个具有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 2.定义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为抽样分布 3.理解抽样分布的两个重要性质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抽样分布的概念 (2)抽样分布的性质:无偏性和最小方差 (3)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与中心极限定理 (4)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有偏估计 (2)中心极限定理 (3)样本统计量 (4)抽样分布 (5)估计误差 (6)最小方差无偏估计 (7)参数 (8)统计量的标准误 (9)无偏估计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理解抽样分布的两个重要性质,举握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 (2)认识中心,极限定理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第八章基于单样本的统计推断:置信区间的估计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基于从总体中得到的大样本来估计总体参数(均值或比例)的方法 2.能够使用统计量的抽样分布构造总体参数的一个置信区间。 3.能够正确计算估计一个总体参数所需的合适样本量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5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第七章 抽样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样本统计量是一个具有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 2.定义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为抽样分布 3.理解抽样分布的两个重要性质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抽样分布的概念 (2)抽样分布的性质:无偏性和最小方差 (3)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与中心极限定理 (4)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有偏估计 (2)中心极限定理 (3)样本统计量 (4)抽样分布 (5)估计误差 (6)最小方差无偏估计 (7)参数 (8)统计量的标准误 (9)无偏估计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理解抽样分布的两个重要性质,掌握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 (2)认识中心极限定理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第八章 基于单样本的统计推断:置信区间的估计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基于从总体中得到的大样本来估计总体参数(均值或比例)的方法 2.能够使用统计量的抽样分布构造总体参数的一个置信区间。 3.能够正确计算估计一个总体参数所需的合适样本量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