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RNA和系统发育树 (参见P317) 1.rRNA的顺序和进化 培养微生物—→提取并纯化rRNA一rRNA序列测定 分析比较→微生物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2.特征序列或序列印记( signature sequence) 通过对rRNA全序列资料的分析比较(特别是 采用计算机)发现的在不同种群水平上的特异 特征性寡核苷酸序列,或在某些特定的序列位 点上出现的单碱基印记。 特征序列有助于迅速确定某种微生物的分类归 属,或建立新的分类单位
2. 特征序列或序列印记(signature sequence) 通过对r RNA全序列资料的分析比较(特别是 采用计算机)发现的在不同种群水平上的特异 特征性寡核苷酸序列,或在某些特定的序列位 点上出现的单碱基印记。 特征序列有助于迅速确定某种微生物的分类归 属,或建立新的分类单位。 三、rRNA和系统发育树 (参见P317) 1. rRNA的顺序和进化 培养微生物 提取并纯化rRNA rRNA序列测定 分析比较 微生物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参见P317) 3.系统发育树( phylogenetic tree) 通过比较生物大分子序列差异的数值构建的系统树称 为分子系统树,其特点是用一种树状分枝的图型来概 括各种(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图型中,分枝的末端和分枝的连结点称为结(node), 代表生物类群,分枝末端的结代表仍生存的种类。系 统树可能有时间比例,或者用两个结之间的分枝长度 变化来表示分子序列的差异数值
3. 系统发育树(phylogenetic tree) 通过比较生物大分子序列差异的数值构建的系统树称 为分子系统树,其特点是用一种树状分枝的图型来概 括各种(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图型中,分枝的末端和分枝的连结点称为结(node), 代表生物类群,分枝末端的结代表仍生存的种类。系 统树可能有时间比例,或者用两个结之间的分枝长度 变化来表示分子序列的差异数值。 (参见P317)
1)生命的第三种形式古生菌 动物界和植物界匚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20世纪60年代) 古细菌( archaebacteria) 界( Kingdom) 真细菌( Eubacteria) 真核生物( Eukaryotes) (1977, Carl Woese 域( domain Bacterial(细菌) archaea( 生菌)原核生物 Eukarya(真核生物 (1990, Carl Woese)
1)生命的第三种形式——古生菌 动物界和植物界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20世纪60年代) 古细菌(archaebacteria) 真细菌(Eubacteria) 真核生物(Eukaryotes) (1977,Carl Woese) Bacteria(细菌) Archaea(古生菌) Eukarya(真核生物) (1990,Carl Woese) 原核生物 界(Kingdom) 域(domain)
2)建立16 SrRNA系统发育树的意义 a)使生物进化的研究范围真正覆盖所有生物类群; 传统的生物进化研究,主要基于复杂的形态学和化石记载,因此多 限于研究后生生物( metazoa),而后者仅占整个生物进化历程的1/5 b)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正确衡量生物间系统发育关系的方法; c)对探索生命起源及原始生命的发育进程提供了线索和理论依据; d)突破了细菌分类仅靠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的限制,建立了全 新的分类理论; e)为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建立了全新的研究理 论和研究方法,特别是不经培养直接对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进 行研究
b)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正确衡量生物间系统发育关系的方法; c)对探索生命起源及原始生命的发育进程提供了线索和理论依据; d)突破了细菌分类仅靠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的限制,建立了全 新的分类理论; 传统的生物进化研究,主要基于复杂的形态学和化石记载,因此多 限于研究后生生物(metazoa),而后者仅占整个生物进化历程的1/5 a)使生物进化的研究范围真正覆盖所有生物类群; 2)建立16 S r RNA系统发育树的意义 e)为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建立了全新的研究理 论和研究方法,特别是不经培养直接对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进 行研究
不可培养微生物( uncultured microorganisms) 从环境中直接分离并克隆rRNA并分析其序列和在分子进 化树上的位置等方法而发现的的目前尚不能在人工条件下获得 培养的微生物 参见P372:不可培养的微生物与生物多样性
不可培养微生物(uncultured microorganisms) 从环境中直接分离并克隆rRNA并分析其序列和在分子进 化树上的位置等方法而发现的的目前尚不能在人工条件下获得 培养的微生物。 参见P372:不可培养的微生物与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