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节植物界(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 第二节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第三节植物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第四节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 中的意义 第五节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当代植物科学 的发展趋势 第六节学习植物学的要求和方法
绪论 第一节 植物界(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 第二节 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第三节 植物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第四节 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 中的意义 第五节 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当代植物科学 的发展趋势 第六节 学习植物学的要求和方法
第一节植物界(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 PI 林奈的两界系统 海(赫)克尔的三界系统 魏泰克的四界、阶系统 四、六界和八界系统 五、三原界系统 六、中国学者对生物分界的
第一节 植物界(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 P1 一、林奈的两界系统 二、海(赫)克尔的三界系统 三、魏泰克的四界、五阶系统 四、六界和八界系统 五、三原界系统 六、中国学者对生物分界的意见
林奈的两界系统 瑞典博物学家林奈(或译为林耐、林纳) ( Carolus linnaeus.1707~1778),现代生物分 类的奠基人。 在《自然系统》(1735)将生物分为植物界 和动物界。 于《植物种志》(1753):植物24纲,动物 6纲 (本教材仍采用两界系)
一、 林奈的两界系统 瑞典博物学家林奈(或译为林耐、林纳) (Carolus Linnaeus. 1707~1778),现代生物分 类的奠基人。 在《自然系统》(1735)将生物分为植物界 和动物界。 于《植物种志》(1753):植物24纲,动物 6纲。 (本教材仍采用两界系统)
二、海(赫)克尔的三界系统 19世纪前后,由于显微镜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发现裸藻、甲藻等(光合作用、运动)和粘菌 (营养期无细胞壁,变形运动—动物性;无性 生殖期形成孢子囊,产生具细胞壁的孢子 植物性)。 1866年,德国著名生物学家海克 ( Haeckel.1834~1919)提出原生生物界(包括: 原核生物、原生动物、硅藻、粘菌和海绵等) 即三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二、海(赫)克尔的三界系统 19世纪前后,由于显微镜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发现裸藻、甲藻等(光合作用、运动)和粘菌 (营养期无细胞壁,变形运动——动物性;无性 生殖期形成孢子囊,产生具细胞壁的孢子 ——植物性)。 1866年,德国著名生物学家海克尔 (Haeckel. 1834~1919)提出原生生物界(包括: 原核生物、原生动物、硅藻、粘菌和海绵等), 即三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魏泰克的四界、五界系统 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 Whittaker.1924~1980) 1959年将不含叶绿体的真核菌类从植物界分离,提出四 界系统: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1969年,将原生生物界中的细菌和蓝藻分离,建立 原核生物界,提出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 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五界系统的优点: 纵向三阶段:原核—真核单细胞—真核多细胞 横向三方向:光合自养、吸收异养、摄食异养
三、魏泰克的四界、五界系统 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Whittaker. 1924~1980) 1959年将不含叶绿体的真核菌类从植物界分离,提出四 界系统: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1969年,将原生生物界中的细菌和蓝藻分离,建立 原核生物界,提出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 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五界系统的优点: 纵向三阶段:原核——真核单细胞——真核多细胞 横向三方向:光合自养、吸收异养、摄食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