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随想二则《我喜欢出发》 授课者:廖美玲授课班级:12汽修3班授课时间:10月16日(周一)3-4节 教学目标 1、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我喜欢出发》的倒数第2自然段 2、了解作者及其著名的作品,正确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产生对人生追求的感悟。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及其著名的作品,正确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产生对人生追求的感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20世纪90年代初,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先在北京中学生中造成一定反响,并以手 抄本的形式在学生中流传:他的第一本诗集《年轻的潮》出版后,在那个时代的青年人中形 成一种热潮:190年全国高校出现他的诗歌朗诵热,同年,他还和他的“粉丝”登上了中 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晩会的舞台:他用真情的诗歌,影响了很多青年人。他是谁呢?他就是汪 国真。那么他的诗文为什么会有如此轰动的效应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汪国真文章的 魅力。(板书:我喜欢出发汪国真) 二、作者简介 汪国真(1956~),中国大陆当代诗人。祖籍福建厦门,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暨 南大学中文系。汪国真自称其创作得益于四个人: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俄国人)、狄 金森(美国人)。追求普希金的抒情、狄金森的凝炼、李商隐的警策、李清照的清丽。1985 年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1990年开始出版诗集。汪国真的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是《我微 笑着走向生活》,第一部诗集为《年轻的潮》,以后又出过多部诗集。曾经在1990年代掀 起一股“汪国真热”。 汪国真的诗歌,离我们很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几乎都能在他的诗中找到富于 哲理和审美意味的答案,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励。他的诗歌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昂扬而 又超脱。作品的一个特征经常是提出问题,而这问题是每一个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其着 眼点是生活的导向实践,并从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中学生的人生经验较 少,对自己所面临的人生问题,经常手足无措,而汪国真以诗歌的形式,给中学生们提供 种解决人生问题的办法,这对于这些年轻的孩子们来说些十分新鲜,而又简单实用 不是苦恼太多 而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 不是幸福太少 而是我们还不懂得生活 忧愁时,就写一首诗 快乐时,就唱一支歌 无论天上掉下来的是什么 生命总是美丽的” (《生命总是美丽的》) 汪国真的诗中不仅仅有青年人的生活和那种明白畅晓的表达方式,更主要的是一种 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 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一超然、豁达、平易、恬淡(板书) 品读课文 生字注音 羁绊(jban)巍峨(wei白)浩瀚( hao han)广袤 guang mao)老当益壮 全班朗读 1、“我喜欢出发”中的“出发”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第三课 随想二则《我喜欢出发》 授课者:廖美玲 授课班级:12 汽修 3 班 授课时间:10 月 16 日(周一)3—4 节 教学目标: 1、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我喜欢出发》的倒数第 2 自然段。 2、了解作者及其著名的作品,正确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产生对人生追求的感悟。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及其著名的作品,正确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产生对人生追求的感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先在北京中学生中造成一定反响,并以手 抄本的形式在学生中流传;他的第一本诗集《年轻的潮》出版后,在那个时代的青年人中形 成一种热潮;1990 年全国高校出现他的诗歌朗诵热,同年,他还和他的“粉丝”登上了中 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他用真情的诗歌,影响了很多青年人。他是谁呢?他就是汪 国真。那么他的诗文为什么会有如此轰动的效应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汪国真文章的 魅力。(板书:我喜欢出发 汪国真) 二、作者简介 汪国真(1956~ ),中国大陆当代诗人。祖籍福建厦门,生于北京。1982 年毕业于暨 南大学中文系。汪国真自称其创作得益于四个人: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俄国人)、狄 金森(美国人)。追求普希金的抒情、狄金森的凝炼、李商隐的警策、李清照的清丽。1985 年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1990 年开始出版诗集。汪国真的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是《我微 笑着走向生活》,第一部诗集为《年轻的潮》,以后又出过多部诗集。曾经在 1990 年代掀 起一股“汪国真热”。 汪国真的诗歌,离我们很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几乎都能在他的诗中找到富于 哲理和审美意味的答案,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励。他的诗歌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昂扬而 又超脱。作品的一个特征经常是提出问题,而这问题是每一个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其着 眼点是生活的导向实践,并从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中学生的人生经验较 少,对自己所面临的人生问题,经常手足无措,而汪国真以诗歌的形式,给中学生们提供一 种解决人生问题的办法,这对于这些年轻的孩子们来说些十分新鲜,而又简单实用。 “不是苦恼太多 而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 不是幸福太少 而是我们还不懂得生活 忧愁时,就写一首诗 快乐时,就唱一支歌 无论天上掉下来的是什么 生命总是美丽的” (《生命总是美丽的》) 汪国真的诗中不仅仅有青年人的生活和那种明白畅晓的表达方式,更主要的是一种 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 “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 超然、豁达、平易、恬淡(板书) 三、品读课文 生字注音 羁绊( jī bàn) 巍峨( wēi é ) 浩瀚( hào hàn) 广袤(guăng mào) 老当.益壮 (dāng) 全班朗读 1、“我喜欢出发”中的“出发”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向某个目标前进,就是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板书:出发—追求、探索、前进) 2、“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这里的“凡是……,都……”是一种什么语气? 肯定的语气,表达明确,把所强调的三种情况(山清、水秀、风温柔)放到后面说,前 面的意思就更突出了。一一因为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所以我喜欢出发 3、“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双脚”是有形的, 可以被“绊住”,这个好理解;可是“未来”是无形的,也可以被“绊住”吗? “未来”会被“绊住”这是用了修辞什么手法?——拟人的手法,仿佛“未来”也有了双脚 伴随着人们前进。 “未来”是指高远的目标,它能被眼前“太深的流连”绊住,意在说明人不能留恋于某 次暂时的成功,而忘却了高远的目标 我们上次课学习了《昨天和今天》,大家回忆一下,对于“昨天”作者是什么态度? 昨天已经成为了过去,它不能再次来临,也就是说,不管昨天你是在无聊中度过,还是 在充实中度过,那都是属于昨天的,我们不应该唠唠叨叨地诅咒或者怀念过去,后悔不该做 的事,有成就不必骄傲,没有成就也不必懊悔。 哪怕昨天是再美好都已经成为过去,过于流连于过去,就放不下身上的包袱,无法重新 出发,踏上未来之路。所以说“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人很容易在既得的成就和地位中流连忘返,不思进取,却在不经意间被别人悄悄地追赶 上,悔之晚矣。没有拼搏的人生是没有主旋律的人生,不思进取的生活是死水微澜的生活 出发吧,寻找一个新的目标,为充实丰富自己的人生打拼,为绚烂多姿的前方打拼! 禅的一个小故事: 坦山和尚与一位年轻的和尚走在路上,突然看见一位漂亮的女孩过不了河,坦山和尚于是 就抱着那个女孩过了河。两个和尚走啊走,走了好一段路程,终于那个年轻的和尚停了下来,他 问坦山和尚:“我们出家人不是不近女色吗?你刚才为什么要抱那个女孩过河?”坦山和尚:“哦, 你是说刚才那个女生吗?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那个年轻的和尚非常的惭愧 大家听完故事有什么感想? 很多时候我们难道不是和这个小和尚一样么?放不下过去又怎么能安心地走好未来的路 4、“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用的是什么句式?第3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 样的表达效果?这些句子表达了一种怎样的观点? 是一句反问句,起到从反面强调句意的作用 第3段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壮大文章的气势 这些句子的内容层层递进,列举了见过大山、大海、大漠都会留下遗憾,先抑后扬,从而 突显出作者的观点一一世界的万物是千变万化的,而人那永无止尽的追求更为广阔。 5、为什么说“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如何理解? 其实这是一种心境的表达,世界上有数不尽的风景,我有激情不老的心情去欣赏,说明 追求是无止境的,体现作者对于未来的憧憬和毅然追求的心态。—一因为世界上有不绝的风 景,我有不老的心情,所以我喜欢出发。唯有心情不老,积极常驻,才能充分地浏览人生的 各种风景 6、找出并朗读文中表述“我喜欢出发”原因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作者为什么喜 欢出发? 因为已到达的地方属于昨天,流连昨天是一种羁绊:因为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 老的心情:因为只有不断出发才有机会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7、第5自然段中“即便真老了又怎么样,不是有句话叫老当益壮吗?”这句话又是什么句式? 表达了什么思想?
向某个目标前进,就是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板书:出发——追求、探索、前进) 2、“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这里的“凡是……,都……”是一种什么语气? 肯定的语气,表达明确,把所强调的三种情况(山清、水秀、风温柔)放到后面说,前 面的意思就更突出了。——因为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所以我喜欢出发。 3、“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双脚”是有形的, 可以被“绊住”,这个好理解;可是“未来”是无形的,也可以被“绊住”吗? “未来”会被“绊住”这是用了修辞什么手法?——拟人的手法,仿佛“未来”也有了双脚, 伴随着人们前进。 “未来”是指高远的目标,它能被眼前“太深的流连”绊住,意在说明人不能留恋于某 一次暂时的成功,而忘却了高远的目标。 我们上次课学习了《昨天和今天》,大家回忆一下,对于“昨天”作者是什么态度? 昨天已经成为了过去,它不能再次来临,也就是说,不管昨天你是在无聊中度过,还是 在充实中度过,那都是属于昨天的,我们不应该唠唠叨叨地诅咒或者怀念过去,后悔不该做 的事,有成就不必骄傲,没有成就也不必懊悔。 哪怕昨天是再美好都已经成为过去,过于流连于过去,就放不下身上的包袱,无法重新 出发,踏上未来之路。所以说“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人很容易在既得的成就和地位中流连忘返,不思进取,却在不经意间被别人悄悄地追赶 上,悔之晚矣。没有拼搏的人生是没有主旋律的人生,不思进取的生活是死水微澜的生活。 出发吧,寻找一个新的目标,为充实丰富自己的人生打拼,为绚烂多姿的前方打拼! 禅的一个小故事: 坦山和尚与一位年轻的和尚走在路上,突然看见一位漂亮的女孩过不了河,坦山和尚于是 就抱着那个女孩过了河。两个和尚走啊走,走了好一段路程,终于那个年轻的和尚停了下来,他 问坦山和尚:“我们出家人不是不近女色吗?你刚才为什么要抱那个女孩过河?”坦山和尚:“哦, 你是说刚才那个女生吗?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那个年轻的和尚非常的惭愧。 大家听完故事有什么感想? 很多时候我们难道不是和这个小和尚一样么?放不下过去又怎么能安心地走好未来的路 呢? 4、“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用的是什么句式?第 3 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 样的表达效果?这些句子表达了一种怎样的观点? 是一句反问句,起到从反面强调句意的作用。 第 3 段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壮大文章的气势。 这些句子的内容层层递进,列举了见过大山、大海、大漠都会留下遗憾,先抑后扬,从而 突显出作者的观点——世界的万物是千变万化的,而人那永无止尽的追求更为广阔。 5、为什么说“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如何理解? 其实这是一种心境的表达,世界上有数不尽的风景,我有激情不老的心情去欣赏,说明 追求是无止境的,体现作者对于未来的憧憬和毅然追求的心态。——因为世界上有不绝的风 景,我有不老的心情,所以我喜欢出发。唯有心情不老,积极常驻,才能充分地浏览人生的 各种风景。 6、找出并朗读文中表述“我喜欢出发”原因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作者为什么喜 欢出发? 因为已到达的地方属于昨天,流连昨天是一种羁绊;因为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 老的心情;因为只有不断出发才有机会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7、第 5 自然段中“即便真老了又怎么样,不是有句话叫老当益壮吗?”这句话又是什么句式? 表达了什么思想?
这句话还是反问句,不仅起到了强调句意的效果,而且在整段中成为了前一句“我还没老” 的递进和提升,意思就是说:即便真老了又怎么样呢?“活到老学到老”,哪怕真的老了也要不 断的学习,不断的追求,更何况没有老,是不是更应该珍惜时间,努力追求呢? 所以这句话表达了,我们不能安于现状,应该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去不断追求。正因为有追求 的想法,有充实自我的需要,人生才没有了遗憾,我们就能感受到出发带来的快乐。(板 书: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赏析:这是《滕王阁序》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 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 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 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当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8、如何理解第7自然段中“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 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 喜欢出发应具有的素质是志向与意志,只有如此一生才会变得丰富而充实。不要被前方若 隐若现的障碍吓倒,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充分努力,坚定不移,矢志前行,终能到达新的彼 岸,再来迎接新的起跑线,新的出发。 (板书:喜欢出发应具有的素质:志向+意志=目标+坚持) 大家知道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故事吗? 讲的是一个老渔夫桑提亚哥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84天之后钓到了 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 鱼。鱼的劲非常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 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 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 架和一身的伤。最后却得到了人们的赞赏 大家想想,人们为什么赞赏他? 他有勇气、不拍死,有一种执着和信念 大家再想想,老人最终拖回家的只是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你认为他是失败的还是 胜利的呢? 胜利的。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 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也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鱼骨架是精神的支 柱,海明威看似没有让老人桑提亚哥成功,却以光秃秃的骨骼奏出了老人生命的硬度 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 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 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 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面对困难,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所以,文中说“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 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 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9、达到高远目标需要具备哪些素质?为什么不问“两脚”和“双手”? 需要高远的志向和坚强的意志,以及不仅为追求光荣的结果,更为追求一种境界的心态。因 为“两脚”“双手”是靠志向和意志指挥的。 10、作者所喜欢、所追求的“出发”是一种盲目的、无目的的“出发”吗? 不是。作者所喜欢、所追求的是一种不断向深远的目的地前进、不断向崇高的目标攀登 的“出发” 四、总结 全班朗读倒数第二自然段
这句话还是反问句,不仅起到了强调句意的效果,而且在整段中成为了前一句“我还没老” 的递进和提升,意思就是说:即便真老了又怎么样呢?“活到老学到老”,哪怕真的老了也要不 断的学习,不断的追求,更何况没有老,是不是更应该珍惜时间,努力追求呢? 所以这句话表达了,我们不能安于现状,应该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去不断追求。正因为有追求 的想法,有充实自我的需要,人生才没有了遗憾,我们就能感受到出发带来的快乐。 (板 书: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赏析:这是《滕王阁序》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 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 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 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当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8、如何理解第 7 自然段中“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 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 喜欢出发应具有的素质是志向与意志,只有如此一生才会变得丰富而充实。不要被前方若 隐若现的障碍吓倒,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充分努力,坚定不移,矢志前行,终能到达新的彼 岸,再来迎接新的起跑线,新的出发。 (板书:喜欢出发应具有的素质:志向+意志=目标+坚持) 大家知道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故事吗? 讲的是一个老渔夫桑提亚哥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 84 天之后钓到了一 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 鱼。鱼的劲非常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 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 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 架和一身的伤。最后却得到了人们的赞赏。 大家想想,人们为什么赞赏他? 他有勇气、不拍死,有一种执着和信念。 大家再想想,老人最终拖回家的只是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你认为他是失败的还是 胜利的呢? 胜利的。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 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也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鱼骨架是精神的支 柱,海明威看似没有让老人桑提亚哥成功,却以光秃秃的骨骼奏出了老人生命的硬度。 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 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 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 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面对困难,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所以,文中说“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 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 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9、达到高远目标需要具备哪些素质?为什么不问“两脚”和“双手”? 需要高远的志向和坚强的意志,以及不仅为追求光荣的结果,更为追求一种境界的心态。因 为“两脚”“双手”是靠志向和意志指挥的。 10、作者所喜欢、所追求的“出发”是一种盲目的、无目的的“出发”吗? 不是。作者所喜欢、所追求的是一种不断向深远的目的地前进、不断向崇高的目标攀登 的“出发”。 四、总结 全班朗读倒数第二自然段
《我喜欢出发》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是作者希望不停地探索一个又一个未知的生命片段, 在生命中永不停歇地探索、出发,争取另一段新生活。所以我们不能安于现状,应该保持 颗年轻的心去不断追求。正因为有追求的想法,有充实自我的需要,人生才没有了遗憾,我 们就能感受到出发带来的完美人生 五、拓展:汪国真的两首小诗 《只要明天还在》 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陷身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 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学会等待》 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就打不起精神,每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苦衷。 你看即便像太阳那样辉煌,有时也被浮云遮住了光阴。 你的才华不会永远被埋没,除非你自己想把前途葬送 你要学会等待和安排自己,成功其实不需要太多酒精 要当英雄不妨先当狗熊,怕只怕对什么都无动于衷。 河上没有桥还可以等待结冰,走过漫长的黑夜便是黎明 六、作业布置:收集汪国真的诗歌,下次课朗读分享 七、板书设计 我喜欢出发汪国真 “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一—超然、豁达、平易、恬淡 出发——追求、探索、前进 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喜欢出发应具有的素质:志向+意志=目标+坚持
《我喜欢出发》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是作者希望不停地探索一个又一个未知的生命片段, 在生命中永不停歇地探索、出发,争取另一段新生活。所以我们不能安于现状,应该保持一 颗年轻的心去不断追求。正因为有追求的想法,有充实自我的需要,人生才没有了遗憾,我 们就能感受到出发带来的完美人生。 五、拓展:汪国真的两首小诗 《只要明天还在》 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陷身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学会等待》 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就打不起精神,每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苦衷。 你看即便像太阳那样辉煌,有时也被浮云遮住了光阴。 你的才华不会永远被埋没,除非你自己想把前途葬送。 你要学会等待和安排自己,成功其实不需要太多酒精。 要当英雄不妨先当狗熊,怕只怕对什么都无动于衷。 河上没有桥还可以等待结冰,走过漫长的黑夜便是黎明。 六、作业布置:收集汪国真的诗歌,下次课朗读分享。 七、板书设计 我喜欢出发 汪国真 “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 超然、豁达、平易、恬淡 出发——追求、探索、前进 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喜欢出发应具有的素质:志向+意志=目标+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