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四问》学案一一钟凤罗制作 入门四问 编辑:钟凤罗审定:文艳辉 第一课时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 著作 2、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与学习方法 3、培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学思习惯。 知识链接 1、本单元相当于全书的绪论部分,主要探讨有关文化经典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四个问题: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概况,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 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三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四是本书的结构、编排 思路以及学习本书的方法 2、阅读经典当然是为了有文化,用文化塑造自己 曾经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文化的事很容易和“清谈”、“务虚”等字眼挂上钩,而“务虚 这个令人尴尬的字眼当然是和“务实”相对立的。在1980年代,中国人曾经一夜之间恍 然大悟,当时有一句很著名的口号:“清谈误国,实干兴邦。” 其实何止是20年内文化遭遇“务实”的挤兑,在整个20世纪,文化一直都在遭遇疯 癫式的折腾:文化运动、文化改良、文化救亡、文化革命等等。整个20世纪,全世界都在 折腾文化,文化总在风起云涌中。扯这么远是为了说明,尽管许多人曾经因为文化不能当枪
《入门四问》学案——钟凤罗制作 1 入门四问 编辑:钟凤罗 审定:文艳辉 第一课时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 著作。 2、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与学习方法。 3、培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学思习惯。 知识链接 1、本单元相当于全书的绪论部分,主要探讨有关文化经典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四个问题: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概况,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 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三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四是本书的结构、编排 思路以及学习本书的方法。 2、阅读经典当然是为了有文化,用文化塑造自己。 曾经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文化的事很容易和“清谈”、“务虚”等字眼挂上钩,而“务虚” 这个令人尴尬的字眼当然是和“务实”相对立的。在1980年代,中国人曾经一夜之间恍 然大悟,当时有一句很著名的口号:“清谈误国,实干兴邦。” 其实何止是20年内文化遭遇“务实”的挤兑,在整个20世纪,文化一直都在遭遇疯 癫式的折腾:文化运动、文化改良、文化救亡、文化革命等等。整个20世纪,全世界都在 折腾文化,文化总在风起云涌中。扯这么远是为了说明,尽管许多人曾经因为文化不能当枪
《入门四问》学案一一钟凤罗制作 炮和面包而打算驱逐之,但实际上每当我们“阔了”,每当别人用某种“文化”的眼光打量 我们,我们就要对着自己的“五干年来古国古”的文化风景抽搐一番。 文化的事情永远和我们有干系。为什么需要文化?因为文化塑造人,文化塑造群体的和 个体的人格精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磨刀霍霍向文化的原因了。一个存在的标识包括两 个方面:生理上和文化上的遗传与塑造。然而现在,许多人都已经开始承认,我们已经不“文 化”许多年,至少不传统“文化”许多年。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国,人们似乎很少感受 到“古国”“古”的传统文化给我们的生存处境带来什么好处,尚武者讨厌那些之乎者也的 老先生在殖民处境中的无能和猥琐,而帝国的日益衰落,确实和“吃人的”文化有很大的干 系。 传统经典当然是传统文化的产物。晚年的鲁迅回到了辮证法,但他对传统文化肯定得井 不多然而我们必须面对一种事实上的挑战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扬弃绝对不能靠鲁迅一个人, 几乎所有的人都看出了中国文化对和平世界中生活的积极意义然而这些经典即使对人生的 指导,也是积极和消极并存的,何况文化的根本功能是塑造一个民族的人格和灵魂 客观地说,传统文化是附着在传统的政治体制、经济方式、伦理道德以及生存状态这张 皮上的,因此,阅读传统,我们要搞清楚面临的两个问题:一是应当丈量出我们今天的世界 和传统世界之间的距离,以便有效地给传统文化或者经典阅读一个恰当的消化空间;二是必 须弄清楚传统文化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我曾在商报撰文,认为传统文化必须经历一个现代化 的过程,事实上意味着我们必须携带着传统文化的基因完成人的现代化。 中国人读书,从古到今,很多人抱着“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的目的读书,这没什 么错,但今天的“读经热"、“国学热”等阅读经典的行为,显然已经不可能抱这样的功利企 图。“阔了”的我们读起了经典,无论是一种文化认归、还是虚空之后的内在需求,无论是 要“引起疗救的希望”,还是要缅怀一个逝去了的好时光,都是有意义的,至少我们意识到
《入门四问》学案——钟凤罗制作 2 炮和面包而打算驱逐之,但实际上每当我们“阔了”,每当别人用某种“文化”的眼光打量 我们,我们就要对着自己的“五千年来古国古”的文化风景抽搐一番。 文化的事情永远和我们有干系。为什么需要文化?因为文化塑造人,文化塑造群体的和 个体的人格精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磨刀霍霍向文化的原因了。一个存在的标识包括两 个方面:生理上和文化上的遗传与塑造。然而现在,许多人都已经开始承认,我们已经不“文 化”许多年,至少不传统“文化”许多年。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国,人们似乎很少感受 到“古国”“古”的传统文化给我们的生存处境带来什么好处,尚武者讨厌那些之乎者也的 老先生在殖民处境中的无能和猥琐,而帝国的日益衰落,确实和“吃人的”文化有很大的干 系。 传统经典当然是传统文化的产物。晚年的鲁迅回到了辩证法,但他对传统文化肯定得并 不多。然而我们必须面对一种事实上的挑战: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扬弃绝对不能靠鲁迅一个人, 几乎所有的人都看出了中国文化对和平世界中生活的积极意义;然而这些经典即使对人生的 指导,也是积极和消极并存的,何况文化的根本功能是塑造一个民族的人格和灵魂。 客观地说,传统文化是附着在传统的政治体制、经济方式、伦理道德以及生存状态这张 皮上的,因此,阅读传统,我们要搞清楚面临的两个问题:一是应当丈量出我们今天的世界 和传统世界之间的距离,以便有效地给传统文化或者经典阅读一个恰当的消化空间;二是必 须弄清楚传统文化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我曾在商报撰文,认为传统文化必须经历一个现代化 的过程,事实上意味着我们必须携带着传统文化的基因完成人的现代化。 中国人读书,从古到今,很多人抱着“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的目的读书,这没什 么错,但今天的“读经热”、“国学热”等阅读经典的行为,显然已经不可能抱这样的功利企 图。“阔了”的我们读起了经典,无论是一种文化认归、还是虚空之后的内在需求,无论是 要“引起疗救的希望”,还是要缅怀一个逝去了的好时光,都是有意义的,至少我们意识到
《入门四问》学案一一钟凤罗制作 了文化塑造心灵、塑造人格尊严的必要性。但是正如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喜忧参半在自然而 然的生活中,担心太多或者漠不关心都是不可取的。总归,一切都会朝它自身需要的方向发 展 自主学习 1、我们的阅读渴望什么? 答 2、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经典著作,你能说说理由吗? 答 合作探究 1、经、史、子、集是指什么? 答
《入门四问》学案——钟凤罗制作 3 了文化塑造心灵、塑造人格尊严的必要性。但是正如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喜忧参半,在自然而 然的生活中,担心太多或者漠不关心都是不可取的。总归,一切都会朝它自身需要的方向发 展。 自主学习 1、我们的阅读渴望什么? 答: 2、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经典著作,你能说说理由吗? 答: 合作探究 1、经、史、子、集是指什么? 答:
《入门四问》学案一一钟凤罗制作 2、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我的疑惑 归纳总结 注:归纳总结可从①知识归纳梳理②本课知识在知识链中的前后关连性O学 习方法总结④我的认识与收获四方面着手,但不必面面俱到。 训练评估 )课堂检测 四书包括那些著作?最初是由谁编辑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发挥 2、何谓“前四史”?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编写体例有哪些?“三通″指的是哪三部历 史著作?
《入门四问》学案——钟凤罗制作 4 2、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我的疑惑 归纳总结 注:归纳总结可从①知识归纳梳理②本课知识在知识链中的前后关连性③学 习方法总结④我的认识与收获四方面着手,但不必面面俱到。 训练评估 (一)课堂检测 1、四书包括那些著作?最初是由谁编辑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发挥? 2、何谓“前四史”?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编写体例有哪些?“三通”指的是哪三部历 史著作?
《入门四问》学案一一钟凤罗制作 3、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 二)课后训练 1、《白氏长庆集》是属于“别集”还是“总集”?其命名依据是什么?我国先存最最 早的诗文总集是那部书? 2、怎样学习中国文化经典? 学后反思: 第二课时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巩固四部分类法,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 文化著作
《入门四问》学案——钟凤罗制作 5 3、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 (二)课后训练 1、《白氏长庆集》是属于“别集”还是“总集”?其命名依据是什么?我国先存最最 早的诗文总集是那部书? 2、怎样学习中国文化经典? 学后反思: 第二课时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巩固四部分类法,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 文化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