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课程内容(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课程内容支撑的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学时安排第一讲讲授法、小组讨论6课程目标1/2/3第二讲4课程目标1/2讲授法、启发式8第三讲课程目标2/3讲授法、案例、小组讨论第四讲讲授法、案例4课程目标2/3第五讲4课程目标1/2/3讲授法、小组讨论2第六讲讲授法课程目标1/2/36第七讲课程目标1/2/3讲授法、小组讨论4第八讲课程目标2/3讲授法、案例第九讲4课程目标1/2/3讲授法、案例6第十讲课程目标1/2/3讲授法、课堂讨论第十一讲4课程目标2/3讲授法、案例合计52(二)课程内容第一讲社会学导论【学习目标】1.了解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历程2.掌握本教材提出的社会学概念、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3.熟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贡献【课程内容】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过程2.社会学的概念、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重点、难点】1.重点:社会学的概念及其特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贡献及其特点2.难点: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教学方法】28
28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支撑的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学时安排 第一讲 课程目标 1/2/3 讲授法、小组讨论 6 第二讲 课程目标 1/2 讲授法、启发式 4 第三讲 课程目标 2/3 讲授法、案例、小组讨论 8 第四讲 课程目标 2/3 讲授法、案例 4 第五讲 课程目标 1/2/3 讲授法、小组讨论 4 第六讲 课程目标 1/2/3 讲授法 2 第七讲 课程目标 1/2/3 讲授法、小组讨论 6 第八讲 课程目标 2/3 讲授法、案例 4 第九讲 课程目标 1/2/3 讲授法、案例 4 第十讲 课程目标 1/2/3 讲授法、课堂讨论 6 第十一讲 课程目标 2/3 讲授法、案例 4 合计 52 (二)课程内容 第一讲 社会学导论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2.掌握本教材提出的社会学概念、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 3.熟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贡献 【课程内容】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过程 2.社会学的概念、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 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重点、难点】 1.重点:社会学的概念及其特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贡献及其特点 2.难点: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教学方法】
围绕社会学为什么会产生的问题进行理论讲授,期间提出一些简单的跟教材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答案,同时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加以理解,沉浸式感受对社会的理解。【学习要求】熟悉教材,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拓展学习。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一步了解西方社会学的发展过程。【复习与思考】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本教材提出的社会学的概念、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学思考:如何评价西方社会学?【学习资源】学习通课程资源第二讲社会的基础与条件【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结构、人口转变与老龄化2.了解工业社会中的环境问题与生态文明3.掌握物质资料生产的特点、文化【课程内容】1.人口结构的构成、人口转变理论、老龄化的对国家发展的影响2.环境与社会关系的演变,环境问题与生态文明3.物质资料生产的特点、文化的内涵及特点、分类、功能【重点、难点】1.重点:人口的构成;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功能2.难点:工业社会中的环境问题;文化的特点及功能【教学方法】以社会为什么能够产生提出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理论讲授,其间涉及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理论可以和学生进行内容的互动。【学习要求】1.熟悉教材2.结合《德意志意识形态》拓展学习【复习与思考】1.社会存在的基础29
29 围绕社会学为什么会产生的问题进行理论讲授,期间提出一些简单的跟教材 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答案,同时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加以理解, 沉浸式感受对社会的理解。 【学习要求】 熟悉教材,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拓展学习。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一步了解西方社会学的发展过程。 【复习与思考】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本教材提出的社会学的概念、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学 思考:如何评价西方社会学? 【学习资源】学习通课程资源 第二讲 社会的基础与条件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结构、人口转变与老龄化 2.了解工业社会中的环境问题与生态文明 3.掌握物质资料生产的特点、文化 【课程内容】 1.人口结构的构成、人口转变理论、老龄化的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环境与社会关系的演变,环境问题与生态文明 3.物质资料生产的特点、文化的内涵及特点、分类、功能 【重点、难点】 1.重点:人口的构成;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功能 2.难点:工业社会中的环境问题;文化的特点及功能 【教学方法】 以社会为什么能够产生提出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理论讲授,其间涉及到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理论可以和学生进行内容的互动。 【学习要求】 1. 熟悉教材 2. 结合《德意志意识形态》拓展学习 【复习与思考】 1.社会存在的基础
2.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学习资源】学习通课程资源第三讲个人与社会【学习目标】学生掌握社会的本质、社会结构、社会类型、社会交往、社会化等知识,为学生学习该课程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内容】1.社会的本质、社会结构2.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社会互动3.社会化的内涵、类型、主要场所、社会化的内容及功能【重点、难点】1.重点:社会的本质;社会化的类型、主要场所、内容及其功能2.难点:社会结构;社会交往与社会互动【教学方法】1.讲授社会的本质、社会结构和社会化的内涵、社会化的类型2.关于什么是社会化,通过狼孩的案例引入关于如何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思考。3.小组讨论社会化主要场所的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业,要能结合自身实际来讨论,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也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要求】1.熟悉教材内容2.查阅关于西方社会互动理论的文献资料,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交往理论和西方社会互动理论的比较学习。【复习与思考】1.社会的本质、社会交往理论2.社会化的内涵、社会化的场所内容及功能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交往理论与西方社会互动理论的比较,评价西方社会互动理论【学习资源】学习通课程资源第四讲社会群体【学习目标】1.深刻理解社会群体及其类型30
30 2.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习资源】学习通课程资源 第三讲 个人与社会 【学习目标】 学生掌握社会的本质、社会结构、社会类型、社会交往、社会化等知识, 为学生学习该课程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 1.社会的本质、社会结构 2.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社会互动 3.社会化的内涵、类型、主要场所、社会化的内容及功能 【重点、难点】 1.重点:社会的本质;社会化的类型、主要场所、内容及其功能 2.难点:社会结构;社会交往与社会互动 【教学方法】 1.讲授社会的本质、社会结构和社会化的内涵、社会化的类型 2.关于什么是社会化,通过狼孩的案例引入关于如何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 思考。 3.小组讨论社会化主要场所的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业,要能结合自身实 际来讨论,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也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要求】 1. 熟悉教材内容 2. 查阅关于西方社会互动理论的文献资料,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交 往理论和西方社会互动理论的比较学习。 【复习与思考】 1.社会的本质、社会交往理论 2.社会化的内涵、社会化的场所内容及功能 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交往理论与西方社会互动理论的比较,评价西方社 会互动理论 【学习资源】学习通课程资源 第四讲 社会群体 【学习目标】 1. 深刻理解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2.了解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3.掌握初级社会群体的家庭【课程内容】1.社会群体及其类型2.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3.初级社会群体的家庭【重点、难点】1.重点:社会群体及其类型;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作为初级社会群体的家庭2.难点: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教学方法】围绕社会群体的分类功能等问题展开讲解,配合典型案例便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社会群体的分类、构成要素、以及作为初级群体的家庭的结构和功能等问题【学习要求】1.熟悉教材内容2.结合提供书目进行课前相关知识的学习【复习与思考】1.社会群体以及社会初级群体内容的回顾2.家庭结构核心化的原因是什么?【学习资源】学习通课程资源第五讲组织与管理【学习目标】1.掌握组织的概念与构成要素,组织的类型2.了解组织与现代社会,组织结构与组织体系,组织管理3.熟悉单位组织【课程内容】1.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社会组织的类型2.社会组织与现代社会,组织结构与组织体系,组织管理3.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变革【重点、难点】1.重点: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组织的类型;组织与组织管理2.难点:组织结构与组织体系:当代中国组织31
31 2. 了解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3. 掌握初级社会群体的家庭 【课程内容】 1. 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2. 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3. 初级社会群体的家庭 【重点、难点】 1.重点:社会群体及其类型;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作为初级社会群体的家 庭 2.难点: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 【教学方法】 围绕社会群体的分类功能等问题展开讲解,配合典型案例便于学生理解教学 内容,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社会群体的分类、构成要素、以及作为初级群体的 家庭的结构和功能等问题 【学习要求】 1. 熟悉教材内容 2. 结合提供书目进行课前相关知识的学习 【复习与思考】 1.社会群体以及社会初级群体内容的回顾 2.家庭结构核心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资源】学习通课程资源 第五讲 组织与管理 【学习目标】 1. 掌握组织的概念与构成要素,组织的类型 2. 了解组织与现代社会,组织结构与组织体系,组织管理 3. 熟悉单位组织 【课程内容】 1. 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社会组织的类型 2. 社会组织与现代社会,组织结构与组织体系,组织管理 3.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变革 【重点、难点】 1.重点: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组织的类型;组织与组织管理 2.难点:组织结构与组织体系;当代中国组织
【教学方法】通过和初级社会群体对比,突出组织的概念、构成要素及特征,讲清楚科层制和单位制的相关知识,以本校为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组织的视角分析学校这个组织,沉浸式体会组织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要求】1.熟悉教材内容2.查阅关于科层制、单位制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之【复习与思考】1.组织的构成要素和特征2.科层制、单位制【学习资源】学习通课程资源第六讲社会制度【学习目标】学生掌握社会制度的概念,了解社会学分析社会制度的视角,了解社会制度的类型、构成及功能,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理解制度是制约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课程内容】1.社会制度的概念、分析社会学分析社会制度的视角2.社会制度的类型、构成及功能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突出特点与显著优势【重点、难点】1.重点:社会制度的概念:社会制度的构成及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突出特点与显著优势2.难点:社会学分析社会制度的视角【教学方法】讲授社会制度内容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对比的方法,将社会制度的概念讲深、讲透,结合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分类列举大量的例子,将社会制度的构成清晰、准确地呈现出来,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突出特点与显著优势【学习要求】熟悉教材内容【复习与思考】1.社会制度的概念、社会制度的构成及功能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突出特点与显著优势【学习资源】学习通课程资源32
32 【教学方法】 通过和初级社会群体对比,突出组织的概念、构成要素及特征,讲清楚科层 制和单位制的相关知识,以本校为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组织的视角分析学 校这个组织,沉浸式体会组织的相关理论知识。 【学习要求】 1.熟悉教材内容 2.查阅关于科层制、单位制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复习与思考】 1.组织的构成要素和特征 2.科层制、单位制 【学习资源】学习通课程资源 第六讲 社会制度 【学习目标】 学生掌握社会制度的概念,了解社会学分析社会制度的视角,了解社会制度 的类型、构成及功能,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理解制度是制约社会生活的重要 因素, 【课程内容】 1.社会制度的概念、分析社会学分析社会制度的视角 2.社会制度的类型、构成及功能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突出特点与显著优势 【重点、难点】 1.重点:社会制度的概念;社会制度的构成及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的突出特点与显著优势 2.难点:社会学分析社会制度的视角 【教学方法】 讲授社会制度内容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对比的方法,将社会制度的概念讲深、 讲透,结合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分类列举大量的例子,将社会制度的构成清 晰、准确地呈现出来,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突出特点与显著优势。 【学习要求】 熟悉教材内容 【复习与思考】 1.社会制度的概念、社会制度的构成及功能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突出特点与显著优势 【学习资源】学习通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