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社会基本矛盾运课程目标8讲授法、讨论法等2-4动及其规律第八讲人民群众在社会课程目标4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2-4发展中的作用第九讲文化在社会发展课程目标4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2-4中的作用第十讲认识活动及其规讲授法、问题学习法、讨论课程目标6律2-4法等课程目标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4第十一讲真理与价值2-4法等第十二讲人类解放与人课程目标4讲授法、讨论法等的自由全面发展2-464合计(二) 课程内容第一讲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学习目标】本讲主要学习和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历史演进;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内容】1.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世界观2.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3.哲学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规律【重点、难点】1.重点:哲学、世界观、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特征。2.难点:哲学基本问题。【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对比法等方法进行课程教学,讲清楚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知识,正确认识哲学基本问题以及哲学基本派别。通过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事物自觉性。【学习要求】1.熟悉教材。2.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拓展学习。【复习与思考】1.哲学世界观与人生观、价值观。13
13 第七讲 社会基本矛盾运 动及其规律 课程目标 2-4 讲授法、讨论法等 8 第八讲 人民群众在社会 发展中的作用 课程目标 2-4 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 4 第九讲 文化在社会发展 中的作用 课程目标 2-4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 4 第十讲 认识活动及其规 律 课程目标 2-4 讲授法、问题学习法、讨论 法等 6 第十一讲 真理与价值 课程目标 2-4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 法等 4 第十二讲 人类解放与人 的自由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 2-4 讲授法、讨论法等 4 合计 64 (二)课程内容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 【学习目标】 本讲主要学习和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历史演进;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学习马克思主义 哲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内容】 1.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世界观 2.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3.哲学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规律 【重点、难点】 1.重点:哲学、世界观、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特征。 2.难点:哲学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对比法等方法进行课程教学,讲清楚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相关知识,正确认识哲学基本问题以及哲学基本派别。通过对比的方法,引导学 生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事物自觉性。 【学习要求】 1.熟悉教材。 2.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拓展学习。 【复习与思考】 1.哲学世界观与人生观、价值观
2.哲学基本问题和哲学基本派别。【学习资源】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习近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第二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学习目标】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及其传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有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我们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课程内容】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重点、难点】1.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2.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题学习法等方法组织教学。帮助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必然性的认识,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大意义,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特别是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学习要求】1.认真进行课程预习,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科学前提、理论来源和历史过程。2.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核心观点、基本内容。3.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复习与思考】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2.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学习资源】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4
14 2.哲学基本问题和哲学基本派别。 【学习资源】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习近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 【学习目标】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及其传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 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认识马克 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有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我们观察当代 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 科学真理。 【课程内容】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重点、难点】 1.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 发展 2.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问题学习法等方法组织教学。帮助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 学创立必然性的认识,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大 意义,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特别是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 果。 【学习要求】 1.认真进行课程预习,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科学前提、理论来源 和历史过程。 2.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核心观点、基本内容。 3.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复习与思考】 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学习资源】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3.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4.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5.完成课程作业。第三讲世界的物质性【学习目标】正确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和实践观。理解人的实践活动及社会的物质性,深刻认识物质的本原性和意识的派生性问题,把握世界统物质统一性的原理,深刻理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课程内容】1.物质及其存在形态2.意识及其本质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4.实践与世界【重点、难点】1.重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难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题学习法、案例法等组织教学。【学习要求】1.预习课程内容2.深刻认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努力做自觉的唯物主义者。【复习与思考】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及其意义。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4.实践的本质、结构和功能。5.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学习资源】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习近平:《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等第四讲世界的联系与发展15
15 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4.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5.完成课程作业。 第三讲 世界的物质性 【学习目标】 正确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和实践观。理解人的实践 活动及社会的物质性,深刻认识物质的本原性和意识的派生性问题,把握世界统 物质统一性的原理,深刻理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 性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 【课程内容】 1.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2.意识及其本质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4.实践与世界 【重点、难点】 1.重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难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问题学习法、案例法等组织教学。 【学习要求】 1.预习课程内容 2.深刻认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努力做自觉的唯物主义者。 【复习与思考】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及其意义。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4.实践的本质、结构和功能。 5.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学习资源】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习近平:《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等 第四讲 世界的联系与发展
【学习目标】唯物辩证法是从总体上研究世界的普遍联系与运动发展的学说,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总特征。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自觉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反对以片面、孤立和静止为特征的形而上学的观点。认识规律及其特点,增强按规律办事的自觉性。【课程内容】1.普遍联系与发展2.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3.联系与发展的规律性【重点、难点】1.重点:联系和发展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2.难点:辩证法的实质【教学方法】以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组织教学。从理论上弄懂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实际说明坚持辩证法的重要性,通过组织讨论,深化同学们对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认识。【学习要求】进行课程相关知识的预习,联系实际进行学习讨论。【复习与思考】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习资源】1.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地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五讲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目标】学习和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提高尊重规律的自觉性。【课程内容】1.对立统一规律16
16 【学习目标】 唯物辩证法是从总体上研究世界的普遍联系与运动发展的学说,联系和发展 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总特征。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总特 征,自觉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反对以片面、孤立和静止为特征的形而 上学的观点。认识规律及其特点,增强按规律办事的自觉性。 【课程内容】 1.普遍联系与发展 2.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 3.联系与发展的规律性 【重点、难点】 1.重点:联系和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2.难点:辩证法的实质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组织教学。从理论上弄懂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实际说明坚持辩证法的重要性,通过组织讨论,深化同学们对唯物辩证法总 特征的认识。 【学习要求】 进行课程相关知识的预习,联系实际进行学习讨论。 【复习与思考】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学习资源】 1.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地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第五讲 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学习目标】 学习和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 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 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提高尊重规律的自觉性。 【课程内容】 1.对立统一规律
2.量变质变规律3.否定之否定规律【重点、难点】1.重点: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2.难点:对立统一规律【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讨论法组织教学。【学习要求】认真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学会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复习与思考】1.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2.运用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正确认识底线思维。3.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学习资源】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2.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六讲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性【学习目标】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理解和掌握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了解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深刻理解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及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充分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正确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课程内容】1.社会历史与人的活动2.社会历史规律的作用方式【重点、难点】1.重点: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规律2.难点:生产方式及其作用【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题学习法、讨论法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等知识,认识唯物史观创立的重大意义。结合社会现实,帮助学生自觉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习要求】17
17 2.量变质变规律 3.否定之否定规律 【重点、难点】 1.重点: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2.难点:对立统一规律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讨论法组织教学。 【学习要求】 认真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学会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 的基本方法。 【复习与思考】 1.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2.运用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正确认识底线思维。 3.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学习资源】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2.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第六讲 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性 【学习目标】 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理解和掌握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了解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深刻理解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 中的决定作用及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充分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 然历史过程。正确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课程内容】 1.社会历史与人的活动 2.社会历史规律的作用方式 【重点、难点】 1.重点: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规律 2.难点:生产方式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问题学习法、讨论法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观的 基本问题等知识,认识唯物史观创立的重大意义。结合社会现实,帮助学生自觉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