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选用教材自编教学讲义。九、主要参考书目1.刘少雪.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构、设置及管理机制研究[M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专业设置是新中国成立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在近60年的发展和改革历程中,专业、专业布局及专业管理制度改革等都经历了很大的变化。《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构、设置及管理机制研究》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对不同时期指导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的相关文件(主要是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从高等教育适应社会需求的理论高度,运用问卷调查和比较研究法,对当前本科专业划分、设置布点以及管理制度等进行了认真分析,最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未来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和管理本科专业提出了建议。2.宋锡辉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研究:以师范类本科专业为对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研究:以师范类本科专业为对象》是部专门研究师范类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学术专著,也是云南师范大学“学术文库”、“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建设”的研究成果之一。全书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涉及的历史沿革、专业定位、专业发展、教育与教学、学生与教师以及专业管理的六大重要问题,分别研究了其内涵、现状、发展趋势和改进提高的原则、方法。在内容安排上,尽量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发展为支撑,侧重对专业发展实践的总结;以社会发展需要为线索,注重运用手资料作为研究依据。以引起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问题的关注和深入思考。3.赵金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本书编写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整体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具体改革,旨在总结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明确进一步加强建设和改革的思路,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综合实力及整体教学水平,以思想政治教8
8 八、选用教材 自编教学讲义。 九、主要参考书目 1.刘少雪.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构、设置及管理机制研究[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9 年。 专业设置是新中国成立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在近 60 年的发展 和改革历程中,专业、专业布局及专业管理制度改革等都经历了很大的变化。《高 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构、设置及管理机制研究》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对不同时期指 导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的相关文件(主要是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比较分析, 然后从高等教育适应社会需求的理论高度,运用问卷调查和比较研究法,对当前 本科专业划分、设置布点以及管理制度等进行了认真分析,最后,在总结经验的 基础上,对未来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和管理本科专业提出了建议。 2.宋锡辉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研究:以师范类本科专业为对象[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年版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研究:以师范类本科专业为对象》是部专门研 究师范类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学术专著,也是云南师范大学“学术文 库”、“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建设”的研究成果之一。全书对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建设涉及的历史沿革、专业定位、专业发展、教育与教学、学生与教师以及 专业管理的六大重要问题,分别研究了其内涵、现状、发展趋势和改进提高的原 则、方法。在内容安排上,尽量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 论发展为支撑,侧重对专业发展实践的总结;以社会发展需要为线索,注重运用 手资料作为研究依据。以引起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问题的关注和深入思 考。 3.赵金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 社 2009 年 12 月 本书编写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整体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具体 改革,旨在总结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明确进一步加强建设和改革的 思路,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综合实力及整体教学水平,以思想政治教
育专业所设置的基本教育平台为板块,以具体开设的专业课程为单位,总结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各门课程的一线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结合专韭特点讨论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大热点问题。4.阿里研究院.互联网+:未来空间无限[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5年05月“互联网+”是什么?互联网到底又“+”了些什么?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互联网+”学习读本,在一针见血地解读“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简明、深刻地阐述了互联网+的未来趋势和动力之源,更具体分析了互联网+各个领域,如+经济新常态、+制造业、+跨境电子商务、+三农、+金融、+地方创新创业、+医疗、+交通、+养老、+教育、+社会管理、+政府治理。5.谢雪峰.从全面学苏到自主选择一一中国高等教育与苏联模式[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几乎是从学习苏联模式开始的。本书以历史法、文献法、调查和专家访谈、比较研究与案例分析为主要方法,以近代俄罗斯和苏联高等教育发展及其模式的形成、中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学苏”、“十七年”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及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为主线,以中国高等教育与苏联模式的关系为中心而展开研究。该书提出“自主选择”的改革总原则和“融合”的改革总思路,并根据这一原则和思路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改革方向。十、课程学习建议1.制定学习计划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学习课程的重要一环。在开始学习课程之前,学生可以先查看整个课程的大纲并制定学习计划。这包括将每周的学习时间划分成若干小段,合理安排时间用于复习、做作业和参加课程考试。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课堂上学生可以提问问题、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通过参与讨论和分享观点,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3.做好课堂笔记9
9 育专业所设置的基本教育平台为板块,以具体开设的专业课程为单位,总结了思 想政治教育专业各门课程的一线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结合专韭特点讨论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大热点问题。 4.阿里研究院.互联网+:未来空间无限[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5 年 05 月 “互联网+”是什么?互联网到底又“+”了些什么?本书是国内第一本 “互联网+”学习读本,在一针见血地解读“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简明、深 刻地阐述了互联网+的未来趋势和动力之源,更具体分析了互联网+各个领域,如 +经济新常态、+制造业、+跨境电子商务、+三农、+金融、+地方创新创业、+医 疗、+交通、+养老、+教育、+社会管理、+政府治理。 5.谢雪峰.从全面学苏到自主选择——中国高等教育与苏联模式[M].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几乎是从学习苏联模式开始的。本书以历史法、 文献法、调查和专家访谈、比较研究与案例分析为主要方法,以近代俄罗斯和苏 联高等教育发展及其模式的形成、中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学苏”、“十七年”中国 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及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为主线,以中国高等教育与苏联 模式的关系为中心而展开研究。该书提出“自主选择”的改革总原则和“融合” 的改革总思路,并根据这一原则和思路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 并提出了改革方向。 十、课程学习建议 1.制定学习计划 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学习课程的重要一环。在开始学习课程之前,学 生可以先查看整个课程的大纲并制定学习计划。这包括将每周的学习时间划分成 若干小段,合理安排时间用于复习、做作业和参加课程考试。 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课堂上学生可以提问问题、与老 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通过参与讨论和分享观点,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做好课堂笔记
做好课堂笔记是学习课程的重要一环。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记录老师讲授的关键知识点和重点内容。同时,还可以在课后对这些笔记进行整理和梳理,以便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4.与同学合作学习与同学合作学习也是学习课程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可以组建学习小组,与同学共同学习和讨论问题。通过相互的学习和帮助,学生可以解决自己的疑惑并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5.管理时间时间管理对于学习课程非常重要。学生可以使用时间管理工具来帮助自已更好地管理时间。设定学习的时间段,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避免分散注意力和浪费时间。6.灵活使用学习资源现在有很多学习资源可以供学生使用,包括教科书、网络课程、教学视频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学习方式灵活使用这些学习资源,提高学习的效果。但要注意选择正规和权威的学习资源。7.定期复习和巩固知识定期复习和巩固知识是保持对学习课程的持续理解和记忆的关键。学生可以通过制定复习计划,并定期回顾课堂笔记、做习题或者参加小组讨论来巩固学习的知识。8.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于学习课程非常重要。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要坚持下去并保持积极的态度。相信自已的能力,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取得好成绩,这样才能更好地克服困难。10
10 做好课堂笔记是学习课程的重要一环。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记录老师讲授的 关键知识点和重点内容。同时,还可以在课后对这些笔记进行整理和梳理,以便 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4.与同学合作学习 与同学合作学习也是学习课程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可以组建学习小组,与 同学共同学习和讨论问题。通过相互的学习和帮助,学生可以解决自己的疑惑并 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5.管理时间 时间管理对于学习课程非常重要。学生可以使用时间管理工具来帮助自己更 好地管理时间。设定学习的时间段,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避免分散注意力和浪 费时间。 6.灵活使用学习资源 现在有很多学习资源可以供学生使用,包括教科书、网络课程、教学视频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学习方式灵活使用这些学习资源,提高学习的效果。 但要注意选择正规和权威的学习资源。 7.定期复习和巩固知识 定期复习和巩固知识是保持对学习课程的持续理解和记忆的关键。学生可以 通过制定复习计划,并定期回顾课堂笔记、做习题或者参加小组讨论来巩固学习 的知识。 8.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于学习课程非常重要。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 折和困难,但要坚持下去并保持积极的态度。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通过努力可 以取得好成绩,这样才能更好地克服困难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MarxistPhilosophy)课程编码231610103B造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无先修课程第二学期修读学期课程类别课程性质凸必修口选修学科专业基础课程4课程学分考核方式心考试口考查课程学时64学时(理论学时64,实践学时0)执笔人审核人李小红杨彩莲二、课程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奠定专业知识基础和方法论基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学生能够全面科学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锻炼和提高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不断转变和优化理论思维方式,锻炼和提升理论思维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谱写新时代人生华章。三、课程目标(一) 课程目标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如期保质完成课程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课程目标1: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11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哲学 ( Marxist Philosophy) 课程编码 231610103B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先修课程 无 修读学期 第二学期 课程类别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课程学分 4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学时 64 学时(理论学时 64, 实践学时 0 ) 执笔人 杨彩莲 审核人 李小红 二、课程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通过《马克思主 义哲学》课程教学,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奠定专业知识基础和方法 论基础。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学生能够全面科学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 理,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锻炼和提高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不断转变和 优化理论思维方式,锻炼和提升理论思维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谱写新时代人生华章。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如期保质完成课程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学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课程目标 1: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能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等知识,奠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的良好基础。【毕业要求指标点3.1】课程目标2:学生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全面科学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毕业要求指标点3.1】课程目标3:学生能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锻炼和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毕业要求指标点7.2】(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3.1【学科知识】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基课程目标1学科素养本原理和方法技能,了解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发展趋势。3.1【学科知识】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基课程目标2学科素养本原理和方法技能,了解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发展趋势。7.2【发展规划】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了解课程目标3学会反思政治学科发展动态,能够理性认知、分析自我,根据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合理规划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四、课程内容(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学时安排课程内容支撑的课程目标教学方法第一讲马克思主义的哲4课程目标1讲授法、对比法学观第二讲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目标4讲授法、问题学习法1-2的创立与发展课程目标讲授法、问题学习法、案例8第三讲世界的物质性2-4法等第四讲世界的联系与发课程目标6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2-4展第五讲联系与发展的基课程目标6讲授法、讨论法等本规律2-4第六讲社会历史运动的课程目标讲授法、问题学习法、讨论6规律性1-4法等12
12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能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等知识,奠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的良好基础。【毕 业要求指标点 3.1 】 课程目标 2:学生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唯 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全面科学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树立科 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毕业 要求指标点 3.1 】 课程目标 3:学生能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锻炼和提高运用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自觉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毕业要求指标点 7.2 】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学科素养 3.1【学科知识】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基 本原理和方法技能,了解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发展趋势。 课程目标 2 学科素养 3.1【学科知识】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基 本原理和方法技能,了解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发展趋势。 课程目标 3 学会反思 7.2【发展规划】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了解 政治学科发展动态,能够理性认知、分析自我,根据时代、教 育发展的需求,合理规划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支撑的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学时安排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的哲 学观 课程目标 1 讲授法、对比法 4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创立与发展 课程目标 1-2 讲授法、问题学习法 4 第三讲 世界的物质性 课程目标 2-4 讲授法、问题学习法、案例 法等 8 第四讲 世界的联系与发 展 课程目标 2-4 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 6 第五讲 联系与发展的基 本规律 课程目标 2-4 讲授法、讨论法等 6 第六讲 社会历史运动的 规律性 课程目标 1-4 讲授法、问题学习法、讨论 法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