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1)在复式记账法下,需要设有完整的账户体系 复式记账法是针对单式记账法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在这种方法下 要对企业所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全面反映, 因此,必须设置一整套科学的账户体系,用以反映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如企业既要设置所 有资产类账户,又要设置各种权益类账户;既要设置各种收入类账户,同时还要设置各种成 本费用类账户和各种利润类账户。所有账户形成一个科学的体系,用来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 进行综合反映。 (2)在复式记账法下,账户之间体现了各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便于检查账户记录 的 正确性 复式记账法的记账要点是:对于任何一笔经济业务的记录,都要以同等数额、在两个 或两个以上账户中相互联系登记。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全过程 和经济活动的结果,还能够据以对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这种 方法如实地反映了资金运动的过程和结果,从经济业务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反映了来龙去 脉,账户之间具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和数字的勾稽关系 例如,以银行存款归还银行借款的业务,一方面是存款发生减少,另一方面是借款也减 少,复式记账客观反映了资金两方面的变化,体现了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即体现了资金从 何处来,到何处去的双重变化 (3)复式记账法有利用对全面经济业务进行试算平衡 因为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 登记,因此,当某一会计期结束时,对所有会计记录是否正确的检验就非常方便:因为每一 笔经济业务都是平衡的,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业务的记录也必然是平衡的。 复式记账法根据记账符号的不同,可以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和增减记账法三种。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使用是借贷记账法。我国在1993年会计制度改革以前,没有在全国统 会计记账方法,有些地区使用收付记账法,有些使用增减记账法,也有使用借贷记账法的 993年会计制度改革后,要求境内所有企业采用统一的借贷记账法。 下面通过例题来说明复式记账如实反映资金运动来龙去脉的双重变化情况。 第一,在复式记账法下,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和权益双方同时以相等的金额增加 例3-1A公司与B公司订有长期购销合同。2月份,A公司向B公司购入原材料100吨,每 吨价格为150元,货款共支付15000元,合同并规定了购货所发生的运费和途中损失全部由 A公司负担,A公司在到货后一周内付款 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在应付账款和原材料两个账户中 进行相互联系地记录 应付账款 原材料 +15000 这样的记账结果所表现的资金运动形式为:资金从来源(权益)来,到占用(资产)去 第二,在复式记账法下,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和权益双方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减少, 例3-2A公司为业务发展的需要,于上年向银行借入期限为3个月期的短期借款10000元现 已到期,根椐企业的银行存款情况,会计人员开出付款凭证,从银行存款中划出10000元支付 这笔已到期的短期负债 银行存款 短期借款
38 2、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1)在复式记账法下,需要设有完整的账户体系 复式记账法是针对单式记账法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在这种方法下, 要对企业所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全面反映, 因此,必须设置一整套科学的账户体系,用以反映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如企业既要设置所 有资产类账户,又要设置各种权益类账户;既要设置各种收入类账户,同时还要设置各种成 本费用类账户和各种利润类账户。所有账户形成一个科学的体系,用来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 进行综合反映。 (2)在复式记账法下,账户之间体现了各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便于检查账户记录 的 正确性 复式记账法的记账要点是:对于任何一笔经济业务的记录,都要以同等数额、在两个 或两个以上账户中相互联系登记。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全过程 和经济活动的结果,还能够据以对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这种 方法如实地反映了资金运动的过程和结果,从经济业务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反映了来龙去 脉,账户之间具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和数字的勾稽关系。 例如,以银行存款归还银行借款的业务,一方面是存款发生减少,另一方面是借款也减 少,复式记账客观反映了资金两方面的变化,体现了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即体现了资金从 何处来,到何处去的双重变化。 (3)复式记账法有利用对全面经济业务进行试算平衡 因为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 登记,因此,当某一会计期结束时,对所有会计记录是否正确的检验就非常方便:因为每一 笔经济业务都是平衡的,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业务的记录也必然是平衡的。 复式记账法根据记账符号的不同,可以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和增减记账法三种。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使用是借贷记账法。我国在 1993 年会计制度改革以前,没有在全国统 一会计记账方法,有些地区使用收付记账法,有些使用增减记账法,也有使用借贷记账法的。 1993 年会计制度改革后,要求境内所有企业采用统一的借贷记账法。 下面通过例题来说明复式记账如实反映资金运动来龙去脉的双重变化情况。 第一,在复式记账法下,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和权益双方同时以相等的金额增加。 例 3-1 A 公司与 B 公司订有长期购销合同。2 月份,A 公司向 B 公司购入原材料 100 吨,每 吨价格为 150 元,货款共支付 15000 元,合同并规定了购货所发生的运费和途中损失全部由 A 公司负担,A 公司在到货后一周内付款。 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在应付账款和原材料两个账户中 进行相互联系地记录: 应付账款 原材料 + 15000 + 15000 这样的记账结果所表现的资金运动形式为:资金从来源(权益)来,到占用(资产)去。 第二,在复式记账法下,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和权益双方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减少。 例 3-2 A公司为业务发展的需要,于上年向银行借入期限为 3 个月期的短期借款 10000 元现 已到期,根椐企业的银行存款情况,会计人员开出付款凭证,从银行存款中划出 10000 元支付 这笔已到期的短期负债. 银行存款 短期借款
这样的记账结果表现出的资金运动形式为:资金从占用(资产)来,回到来源(权益) 第三,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内部的各不同项目之间发生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的变化。 例3-3A企业用银行存款19800元购入一批材料,货款已从银行存款账中付出 银行存款 原材料 19800 +19800 这样记账的结果表现的资金运动形式为:资金从占用(资产)来,到另一项占用(资产) 去 第四,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方内部不同项目之间发生有增有减,增减金额 相等的变化 例3-4企业将资本公积金100000元转作实收资本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金 +100000 这样记账的结果所表现的资金运动的形式为:资金从一项来源(权益)来,到另一项来 源(权益)去。 上述四笔经济业务发生以后,会计人员在处理的时候都采用了复式记账方法,到一个会 计期的期末,企业会计人员要在编制会计报表之前,检查账务记录的正确性.这种检查通常是 先把已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及期初余额编在一张试算平衡表中,以便检查变化以后的资产与权 益双方的总额是否仍保持平衡 复式记账法如实地反映了资金的来龙去脉双重变化,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 3、复式记账方法的要素 作为一种记账方法,都要有一定的要素。复式记账的要素主要是:记账符号、记账规则 和试算平衡公式。 (1)记账符号。记账符号是记入账户方向的指示标记。记账符号虽然不是记账方法的本 质要素,但其与账户结构相结合,即成为记账方法的要素内容,而且决定了记账方法的特点。 所以记账方法的名称往往是以记账符号来确定的。如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时,就是 借贷记账法,以“增”和“减”为记账符号时,就是増减记账法等。 (2)记账规则,把登记账户的规律性用某种形式规定下来,就是记账规则,也叫记账公 式,它是记账规律性的具体体现。在复式记账法下,由于根据记账符号的不同,又可以分为 多种不同的记账方法,如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和借贷记账法等,每种记账法在具体处理 经济业务时都遵循特定的规律,如在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规则是:对于所发生的每一笔经济 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相互联系地记录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的借方和贷方,并且记 入借贷方的金额必须相等。 (3)平衡公式,是检验记账结果正确与否的公式。复式记账法的平衡公式是根据复式记 账的基本平衡原理而设计的,它具体体现了在复式记账法下独有的特殊的对经济业务记录结 果正确性的检验技巧。 记账符号、记账规则和平衡公式这三个要素,在内含上构成了任何一种复式记账方法要 素,其中的借贷记账法因其应用范围的广泛而著称 第二节借贷记账法
39 -10000 -10000 这样的记账结果表现出的资金运动形式为:资金从占用(资产)来,回到来源(权益) 去。 第三,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内部的各不同项目之间发生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的变化。 例 3-3 A 企业用银行存款 19800 元购入一批材料,货款已从银行存款账中付出。 银行存款 原材料 -19800 +19800 这样记账的结果表现的资金运动形式为:资金从占用(资产)来,到另一项占用(资产) 去。 第四,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方内部不同项目之间发生有增有减,增减金额 相等的变化。 例 3-4 企业将资本公积金 100000 元转作实收资本。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金 +100000 -100000 这样记账的结果所表现的资金运动的形式为:资金从一项来源(权益)来,到另一项来 源(权益)去。 上述四笔经济业务发生以后,会计人员在处理的时候都采用了复式记账方法,到一个会 计期的期末,企业会计人员要在编制会计报表之前,检查账务记录的正确性.这种检查通常是 先把已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及期初余额编在一张试算平衡表中,以便检查变化以后的资产与权 益双方的总额是否仍保持平衡。 复式记账法如实地反映了资金的来龙去脉双重变化,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 3、复式记账方法的要素 作为一种记账方法,都要有一定的要素。复式记账的要素主要是:记账符号、记账规则 和试算平衡公式。 (1)记账符号 。记账符号是记入账户方向的指示标记。记账符号虽然不是记账方法的本 质要素,但其与账户结构相结合,即成为记账方法的要素内容,而且决定了记账方法的特点。 所以记账方法的名称往往是以记账符号来确定的。如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时,就是 借贷记账法,以“增”和“减”为记账符号时,就是增减记账法等。 (2)记账规则,把登记账户的规律性用某种形式规定下来,就是记账规则,也叫记账公 式,它是记账规律性的具体体现。在复式记账法下,由于根据记账符号的不同,又可以分为 多种不同的记账方法,如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和借贷记账法等,每种记账法在具体处理 经济业务时都遵循特定的规律,如在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规则是:对于所发生的每一笔经济 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相互联系地记录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的借方和贷方,并且记 入借贷方的金额必须相等。 (3)平衡公式,是检验记账结果正确与否的公式。复式记账法的平衡公式是根据复式记 账的基本平衡原理而设计的,它具体体现了在复式记账法下独有的特殊的对经济业务记录结 果正确性的检验技巧。 记账符号、记账规则和平衡公式这三个要素,在内含上构成了任何一种复式记账方法要 素,其中的借贷记账法因其应用范围的广泛而著称。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账户的相反方向,以相等的金额,相互联系地、全面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 复式记账方法,是复式记账法中应用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借”与“贷”最初的含义,要追溯到12世纪的意大利。当时,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的 些城市如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商业经济很发达,但当时流行的货币在名称、重量与成色上都 很复杂,币制不统一是商品交换的一大障碍。尽管当时以经营货币兑换业的“银行”相当发 达,而频繁的货币兑换和折算却很不方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就受到商 人们的普遍欢迎。商人可以把不同的货币存入银行,银行则将不同的货币折算成公认的货币 计量单位为他开设存款账户。银行为每一个存款人记账时,都预留两个记账部位:一记“我 (银行)应当给他(存款人)的”,相当于今天的“贷方”;另一记“他应当给我的”,相当 于今天的“借方”。借贷的含义都是从银行的角度来讲的。因此,甲乙两人同时在银行有存 款,甲需要支付乙一笔货款,银行就可以在甲、乙两个人的存款户中转账,对于双方发生的 同一笔业务,既记在甲的借方,又记在乙的贷方 实际上,借贷记账在佛罗伦萨银行开始使用时还只是单式借贷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的 初级阶段:银行为每一个存款人设立一个账户,分为借贷两方,银行将吸收的存款记在这 人名账户的贷方,表示“欠人”,把放出的款项记在这一人名账户的借方,表示“人欠”。在 人名账户情况下,“借贷”二字是有着确切的含义的 借方 账户 借方账户 支取的存款吸收的存款 放出的款项收回的款项 (欠人) (人欠) 借和贷二字还可以从借贷资本家的角度来解释,即用来表示债权(应收款)和债务(应 付款)的增减变动:借贷资本家对于收进的存款,记在贷主的名下,表示债务:对于付出的 放款,记在借主的名下,表示债权。这时,“借”,“贷”两字表示债权债务的变化情况 借主 贷主 放出的款项(债权)吸收的存款(债务) 大约在15世纪中后期,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形成了一种较为完备的借贷记账方式:不 仅从单式借贷方法改为了复式记账,而且还开设了较为齐全的包括资产、负债、损益、资本 类账户。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在他的名著《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中,第一次如实地介词了 威尼斯的复式记账法,并从理论上给予了具体的说明: 1、采用复式记账方法 2、记录对象扩大到各个方面 3、记账形式有仅采用左右对照的账户形式,而且对全部账户的余额进行集中反映,并 进行试算平衡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和对借贷记账法的理论阐述,原来银行业的单式借贷记账法发 展为复式记账法后,又应用到各行各业,人名账户变为物名账户,借贷即失去了原有的含 成为纯粹抽象的记账符号,并一直沿用下来。而复式记账法恰恰又十分需要记账符号不具有 单一的实际含义,以记载复杂的资金增减变化。由于这种方法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随着社 会经济的发展,其应用的范围逐步扩大,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记账方法 现在,如果把记账符号与账户结构联系起来,就使得“借贷”记账符号赋予了新的双重
40 一、 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账户的相反方向,以相等的金额,相互联系地、全面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 复式记账方法,是复式记账法中应用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借”与“贷”最初的含义,要追溯到 12 世纪的意大利。当时,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的一 些城市如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商业经济很发达,但当时流行的货币在名称、重量与成色上都 很复杂,币制不统一是商品交换的一大障碍。尽管当时以经营货币兑换业的“银行”相当发 达,而频繁的货币兑换和折算却很不方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就受到商 人们的普遍欢迎。商人可以把不同的货币存入银行,银行则将不同的货币折算成公认的货币 计量单位为他开设存款账户。银行为每一个存款人记账时,都预留两个记账部位:一记“我 (银行)应当给他(存款人)的”,相当于今天的“贷方”;另一记“他应当给我的”,相当 于今天的“借方”。借贷的含义都是从银行的角度来讲的。因此,甲乙两人同时在银行有存 款,甲需要支付乙一笔货款,银行就可以在甲、乙两个人的存款户中转账,对于双方发生的 同一笔业务,既记在甲的借方,又记在乙的贷方。 实际上,借贷记账在佛罗伦萨银行开始使用时还只是单式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 初级阶段:银行为每一个存款人设立一个账户,分为借贷两方,银行将吸收的存款记在这一 人名账户的贷方,表示“欠人”,把放出的款项记在这一人名账户的借方,表示“人欠”。在 人名账户情况下,“借贷”二字是有着确切的含义的。 借方 账户 贷方 借方 账户 贷方 支取的存款 吸收的存款 放出的款项 收回的款项 (欠人) (人欠) 借和贷二字还可以从借贷资本家的角度来解释,即用来表示债权(应收款)和债务(应 付款)的增减变动:借贷资本家对于收进的存款,记在贷主的名下,表示债务;对于付出的 放款,记在借主的名下,表示债权。这时,“借”,“贷”两字表示债权债务的变化情况。 借主 贷主 放出的款项(债权) 吸收的存款(债务) 大约在 15 世纪中后期,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形成了一种较为完备的借贷记账方式:不 仅从单式借贷方法改为了复式记账,而且还开设了较为齐全的包括资产、负债、损益、资本 类账户。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在他的名著《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中,第一次如实地介词了 威尼斯的复式记账法,并从理论上给予了具体的说明: 1、 采用复式记账方法; 2、 记录对象扩大到各个方面; 3、 记账形式有仅采用左右对照的账户形式,而且对全部账户的余额进行集中反映,并 进行试算平衡。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和对借贷记账法的理论阐述,原来银行业的单式借贷记账法发 展为复式记账法后,又应用到各行各业,人名账户变为物名账户,借贷即失去了原有的含义, 成为纯粹抽象的记账符号,并一直沿用下来。而复式记账法恰恰又十分需要记账符号不具有 单一的实际含义,以记载复杂的资金增减变化。由于这种方法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随着社 会经济的发展,其应用的范围逐步扩大,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记账方法。 现在,如果把记账符号与账户结构联系起来,就使得“借贷”记账符号赋予了新的双重
含义 “借”在表示资金运动数量的变化时,一方面表示资产或费用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表示 负债、所有者权益或收入的减少 贷”在表示资金运动数量变化时,一方面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或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 表示资产或费用成本的减少。“借”、“贷”符号在表示资金性质时,“借”表示的是资产的性 质,“贷”表示的是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性质。据此可以推断出:凡是账户的余额在借方的 账户,通常是资产;相反,贷方余额的账户性质就是负债或所有者权益。从方向上看,符号 “借”永远在账户的左侧,符号“贷”则永远在账户的右侧 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借贷记账法作为一种会计方法能够为不同的社会形态所采纳与广场应用,其根本原因在 于这种方法的科学性 借贷记账法的科学性在于它可以全面、系统地、相互关联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增减变化情 况,并能够根据会计对象中客观存在的恒等关系检査账务记录的正确性。借贷记账法在检查 账簿记录正确性时应用了“资产=权益”(其中的权益分为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因此, 等式又可表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业务权益)这一能说明企业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 的原始等式和“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这一能够综合反映资金运动动态与静态 关系的会计等式,从而表明了这种记账方法在理论上和逻辑上的正确性。 无论是早期西方的会计学者,还是现代国际会计研究专家,均认为根据企业资金来源与 走向形成的会计公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或“资产=权益”这一会计基本 恒等式是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根据这一理论,企业必须在记录经济业务时,应该将所发生的任何一笔资产或成本费用 的增减变化与权益或其他相关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从而说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 运动过程和结果 例如,某从事商品流通的企业在成立之初接受所有者投资500000元,并向银行借入 流动资金500000元,两项资金在使用前均存入银行。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企业取得了一项可供使用的现实资产一一银行存款1000000元, 同时,必须说明这项可供使用的1000000元资产的来源或提供者: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具有 500000万元的权益和作为所有者的投资人享有500000元的权益。用会计等式表示为: 资产(银行存款10000000负债(500000+所有者权益(500000 根据这种理论,会计人员在应用借贷记账法进行账务处理时,必须同时记录三笔账,即: 银行存款 1000000 实收资本 短期借款 500000 500000 假如该企业在开业的第一个月用银行存款购进商品一批,购进成本35000元。并将该批 商品售出取得现金收入50000元,货款收入已存入银行,销售成本已结转 根据借贷记账法原理,应同时作以下记录 1、记录购进商品的增加和银行存款的减少 银行存款 库存商品 1000000 35000
41 含义: “借”在表示资金运动数量的变化时,一方面表示资产或费用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表示 负债、所有者权益或收入的减少; “贷”在表示资金运动数量变化时,一方面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或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 表示资产或费用成本的减少。“借”、“贷”符号在表示资金性质时,“借”表示的是资产的性 质,“贷”表示的是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性质。据此可以推断出:凡是账户的余额在借方的 账户,通常是资产;相反,贷方余额的账户性质就是负债或所有者权益。从方向上看,符号 “借”永远在账户的左侧,符号“贷”则永远在账户的右侧。 二、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借贷记账法作为一种会计方法能够为不同的社会形态所采纳与广场应用,其根本原因在 于这种方法的科学性。 借贷记账法的科学性在于它可以全面、系统地、相互关联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增减变化情 况,并能够根据会计对象中客观存在的恒等关系检查账务记录的正确性。借贷记账法在检查 账簿记录正确性时应用了“资产=权益”(其中的权益分为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因此, 等式又可表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业务权益)这一能说明企业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 的原始等式和“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这一能够综合反映资金运动动态与静态 关系的会计等式,从而表明了这种记账方法在理论上和逻辑上的正确性。 无论是早期西方的会计学者,还是现代国际会计研究专家,均认为根据企业资金来源与 走向形成的会计公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或“资产=权益”这一会计基本 恒等式是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根据这一理论,企业必须在记录经济业务时,应该将所发生的任何一笔资产或成本费用 的增减变化与权益或其他相关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从而说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 运动过程和结果。 例如,某从事商品流通的企业在成立之初接受所有者投资 500000 万元,并向银行借入 流动资金 500000 元,两项资金在使用前均存入银行。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企业取得了一项可供使用的现实资产——银行存款 1000000 元, 同时,必须说明这项可供使用的 1000000 元资产的来源或提供者: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具有 500000 万元的权益和作为所有者的投资人享有 500000 元的权益。用会计等式表示为: 资产(银行存款 1000000)=负债(500000)+所有者权益(500000) 根据这种理论,会计人员在应用借贷记账法进行账务处理时,必须同时记录三笔账,即: 银行存款 1000000 实收资本 短期借款 500000 500000 假如该企业在开业的第一个月用银行存款购进商品一批,购进成本 35000 元。并将该批 商品售出取得现金收入 50000 元,货款收入已存入银行,销售成本已结转。 根据借贷记账法原理,应同时作以下记录: 1、记录购进商品的增加和银行存款的减少 银行存款 库存商品 1000000 35000
5000 此时该企业的资产与权益金额不变,会计等式为 资产(1000000元)=负债(500000所有者权益(500000 资产中包括银行存款965000和库存商品35000 2、记录销售收入和银行存款的增加以及销售成本的增加与库存商品的减少 银行存款 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0 50000 35000 50000 主营业务成本 库存商品 35000 35000 在这种经营活动中,企业的资金由静态形式转为动态形式,出现了收入、费用和利润。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可表述为 收入(5000-费用(35000)=利润(15000 此时企业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及收入之间的关系为 资产(1015000)+费用(35000)=负债(500000+所有者权益(500000+收入(50000 该企业的资产全部为银行存款,其中15000元是由于对原始投资与借入资金使用后产生 的增值部分,即销售商品取得的利润。 由此可见,借贷记账法在理论上的科学性使得这种方法极富实践性,被广泛应用于世界 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管理活动中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与会计分录 (一)记账规则 记账规则是记账时应遵循的规律,是根据会计对象运动的规律性加以确定的。借贷记账法 的记账规律是: 1、对于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登记 2、所记入的账户可以属于同一类,也可以属于不同类,这取决经济业务内容,但登记账户 时,对一笔经济业务必须是一方面记在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记在另外有关账户的贷方 3、登记账户数额时,登记在借方的数额与登记在贷方的数额必须相等,体现了复式记账的 特点。 概括地说,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就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有借必有贷”反映了账户之间借贷的对应关系,“借贷必相等”体现了借贷双方数字 上的勾稽关系。这一记账规则适于任何经济业务。如果是复杂的经济业务,需要涉及几个账 户时,借贷方的金额也必须相等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实际上就是根据复式记账原理,对企业所发生的任何一笔经济业 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相反的方向,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 (二)会计分录 为了保证账户对应关系的正确性,登记账户前应先根据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借贷方向和金 额,编制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入账 会计分录就是确定每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记录。这种分录主要包 括三个要素:会计账户、记账符号和金额。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工作是通过编制记账凭
42 35000 此时该企业的资产与权益金额不变,会计等式为: 资产(1000000 元)=负债(500000)+所有者权益(500000) 资产中包括银行存款 965000 和库存商品 35000 2、记录销售收入和银行存款的增加以及销售成本的增加与库存商品的减少 银行存款 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0 50000 35000 50000 主营业务成本 库存商品 35000 35000 在这种经营活动中,企业的资金由静态形式转为动态形式,出现了收入、费用和利润。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可表述为: 收入(50000)-费用(35000)=利润(15000) 此时企业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及收入之间的关系为: 资产(1015000)+费用(35000)=负债(500000)+所有者权益(500000)+收入(50000) 该企业的资产全部为银行存款,其中 15000 元是由于对原始投资与借入资金使用后产生 的增值部分,即销售商品取得的利润。 由此可见,借贷记账法在理论上的科学性使得这种方法极富实践性,被广泛应用于世界 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管理活动中。 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与会计分录 (一)记账规则 记账规则是记账时应遵循的规律,是根据会计对象运动的规律性加以确定的。借贷记账法 的记账规律是: 1、对于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登记; 2、所记入的账户可以属于同一类,也可以属于不同类,这取决经济业务内容,但登记账户 时,对一笔经济业务必须是一方面记在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记在另外有关账户的贷方; 3、登记账户数额时,登记在借方的数额与登记在贷方的数额必须相等,体现了复式记账的 特点。 概括地说,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就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有借必有贷”反映了账户之间借贷的对应关系,“借贷必相等”体现了借贷双方数字 上的勾稽关系。这一记账规则适于任何经济业务。如果是复杂的经济业务,需要涉及几个账 户时,借贷方的金额也必须相等。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实际上就是根据复式记账原理,对企业所发生的任何一笔经济业 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相反的方向,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 (二)会计分录 为了保证账户对应关系的正确性,登记账户前应先根据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借贷方向和金 额,编制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入账。 会计分录就是确定每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记录。这种分录主要包 括三个要素:会计账户、记账符号和金额。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工作是通过编制记账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