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经济业务发生情况和由此而引起的各项资金变化情况进行核算和监督,还必须根据规定 的会计科目在账户中开设账户,以便提供日常管理上的核算资料。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的,具有一定的用途和结构,用来连续、系统地记载 各项经济业务的一种手段。每一个账户都有一个简明的名称,用以说明该账户的经济内容。 会计科目的名称,就是账户的名称。 二、会计账户的作用 科学地设置账户,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有利于组织会计核算 科学地设置账户,就可以使零星、分散发生的经济业务,有一个连续、系统、全面反映 的归宿。这样就可以系统地为经济管理提供各种会计数据,同时,账户资料是编制会计报表 的基本依据,因此,会计账户在会计核算方法中,具有中心地位的作用,它是正确组织会计 核算的重要内容 (二)有利于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 企业单位的经济管理,都必须掌握准确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主要靠账户提供。科学地 设置账户,就能使账户提供的资料,与统计、业务的有关核算资料的口径一致,同时能与经 济管理所需要掌握的指标衔接起来。 (三)有利于会计检查和会计监督 会计账户不仅反映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而且对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起到控制作用。首先, 通过账户记录,可以控制各种财产物资及货币资金的实有数:再者,通过账户记录,可以进 步审核各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 三、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会计核算资料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求会计核算能够提供一些总 括的指标,如通过“原材料”账户核算,提供有关材料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总括资料,而 且要求会计核算能够提供一些详细的指标,如通过对材料的核算,要提供某一类材料的增减 变动及结存情况。为满足各方面的要求,上述各类账户还需要进一步细分,形成不同层次的 账户,提供各类经济活动的详细资料。所以,账户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分为总分类 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核算的账户,它能够提供某一具体内 容的总括核算指标,亦称总账账户、一级账户。在我国,为了保证会计核算指标口径规范 致,并具有可比性,保证会计核算资料能在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 综合汇总分析;为了便于企业编制会计凭证、汇总资料和编制会计报表,总分类账户的名称、 核算内容及使用方法通常是统一制定的。每一个企业都要根据本企业业务的特点和统一制定 的账户名称,设置若干个总分类账户。 明细分类账是对企业某一经济业务进行明细核算的账户,它能够提供某一具体经济业务 的明细核算指标。在实际工作中,除少数总分类账户,如“累计折旧”账户、“利润”账户 不必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外,大多数总分类账户都须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如在“原材料”总分 类账户下,按照材料的类别、品种或规格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在“应收账款”总分类账户下 按照购买单位的名称设置明细分类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是依据企业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设置的,它所提供的明细核算资料主要 是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各个企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具体内容不同,经营管理的水 平不一致,明细分类账户的名称、核算内容及使用方法也就不能统一规定,只能由各企业单 位根据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规定。例如
33 各种经济业务发生情况和由此而引起的各项资金变化情况进行核算和监督,还必须根据规定 的会计科目在账户中开设账户,以便提供日常管理上的核算资料。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的,具有一定的用途和结构,用来连续、系统地记载 各项经济业务的一种手段。每一个账户都有一个简明的名称,用以说明该账户的经济内容。 会计科目的名称,就是账户的名称。 二、会计账户的作用 科学地设置账户,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有利于组织会计核算 科学地设置账户,就可以使零星、分散发生的经济业务,有一个连续、系统、全面反映 的归宿。这样就可以系统地为经济管理提供各种会计数据,同时,账户资料是编制会计报表 的基本依据,因此,会计账户在会计核算方法中,具有中心地位的作用,它是正确组织会计 核算的重要内容。 (二)有利于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 企业单位的经济管理,都必须掌握准确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主要靠账户提供。科学地 设置账户,就能使账户提供的资料,与统计、业务的有关核算资料的口径一致,同时能与经 济管理所需要掌握的指标衔接起来。 (三)有利于会计检查和会计监督 会计账户不仅反映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而且对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起到控制作用。首先, 通过账户记录,可以控制各种财产物资及货币资金的实有数;再者,通过账户记录,可以进 一步审核各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 三、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会计核算资料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求会计核算能够提供一些总 括的指标,如通过“原材料”账户核算,提供有关材料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总括资料,而 且要求会计核算能够提供一些详细的指标,如通过对材料的核算,要提供某一类材料的增减 变动及结存情况。为满足各方面的要求,上述各类账户还需要进一步细分,形成不同层次的 账户,提供各类经济活动的详细资料。所以,账户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分为总分类 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核算的账户,它能够提供某一具体内 容的总括核算指标,亦称总账账户、一级账户。在我国,为了保证会计核算指标口径规范一 致,并具有可比性,保证会计核算资料能在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 综合汇总分析;为了便于企业编制会计凭证、汇总资料和编制会计报表,总分类账户的名称、 核算内容及使用方法通常是统一制定的。每一个企业都要根据本企业业务的特点和统一制定 的账户名称,设置若干个总分类账户。 明细分类账是对企业某一经济业务进行明细核算的账户,它能够提供某一具体经济业务 的明细核算指标。在实际工作中,除少数总分类账户,如“累计折旧”账户、“利润”账户, 不必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外,大多数总分类账户都须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如在“原材料”总分 类账户下,按照材料的类别、品种或规格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在“应收账款”总分类账户下 按照购买单位的名称设置明细分类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是依据企业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设置的,它所提供的明细核算资料主要 是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各个企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具体内容不同,经营管理的水 平不一致,明细分类账户的名称、核算内容及使用方法也就不能统一规定,只能由各企业单 位根据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规定。例如:
圆钢一—c20、c15、c10 钢材 角钢 线材 铜材 原材料 燃料 配件 一级账户一一>二段账户—一>三级账户—一>四级账户 (总分类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 四、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的结构是指组成账户的各个部分及其结合方式。账户的结构是由它所反映的经济内 容决定的。经济业务的发生,必然引起相关的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尽管表现形式复杂多 样,但从数量上看,不外乎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用来分类记录经济业务的账户在结 构上也应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即左、右两方,以一方登记增加,一方登记减少 1、账户的基本内容及一般格式。账户的格式取决于它所反映指标的具体内容,没有硬 性的规定,可以多种多样。但一般来说,任何一种账户格式的设计,都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账户的名称(会计科目) (2)日期和凭证号数(说明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和账户记录的来源) (3)摘要(概括地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 (4)增加和减少的金额。 账户的一般格式如下表2-2所示 表2-2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摘要 左方金额右方金额 余额 月日|种类号数 上列账户格式所包括的内容是账户的基本结构,这种账户格式是手工记账经常采用的格 式。在采用电子计算机记账的情况下,尽管会计数据是存储在磁盘或磁带等介质中,账户的 格式不明显,但仍要按上列格式的内容提供核算资料。 2、“T”形账户。为了更加直观地说明问题,也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可以以一种简化 的形式给出账户的基本格式见图2-1所示 左方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右方 这种账户的结构可简化为“T形图,所以称之为“T”形账户。“T”形账户的左 两方分别用来记录增加金额和减少金额。增加金额和减少金额相抵后的差额,称之为账户余
34 ——圆钢——¢20、¢15、¢10 钢材————角钢 ——线材 铜材 原材料—— 燃料 配件 一级账户——>二级账户——>三级账户——>四级账户 (总分类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 四、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的结构是指组成账户的各个部分及其结合方式。账户的结构是由它所反映的经济内 容决定的。经济业务的发生,必然引起相关的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尽管表现形式复杂多 样,但从数量上看,不外乎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用来分类记录经济业务的账户在结 构上也应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即左、右两方,以一方登记增加,一方登记减少。 1、账户的基本内容及一般格式。账户的格式取决于它所反映指标的具体内容,没有硬 性的规定,可以多种多样。但一般来说,任何一种账户格式的设计,都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账户的名称(会计科目); (2)日期和凭证号数(说明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和账户记录的来源); (3)摘要(概括地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 (4)增加和减少的金额。 账户的一般格式如下表 2—2 所示: 表 2—2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第 页 年 凭证 摘要 左方金额 右方金额 余额 月 日 种类 号数 上列账户格式所包括的内容是账户的基本结构,这种账户格式是手工记账经常采用的格 式。在采用电子计算机记账的情况下,尽管会计数据是存储在磁盘或磁带等介质中,账户的 格式不明显,但仍要按上列格式的内容提供核算资料。 2、“T”形账户。为了更加直观地说明问题,也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可以以一种简化 的形式给出账户的基本格式见图 2—1 所示: 左方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右方 这种账户的结构可简化为“T”形图,所以称之为“T”形账户。“T”形账户的左、右 两方分别用来记录增加金额和减少金额。增加金额和减少金额相抵后的差额,称之为账户余
额。余额按其表现的时间,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因此通过账户记录,可以提供期初余 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四个核算指标 (1)期初余额:上期的期末余额就是本期的期初余额,因此其数字来源于相同账户上 期期末余额的结转。 (2)本期增加额:指一定会计期间内账户所登记的增加金额的合计数。 (3)本期减少额:指一定会计期间内账户所登记的减少金额的合计数。 (4)期末余额:在没有期初余额的情况下,期末余额是本期增加额和本期减少额相抵 后的差额;在有期初余额的情况下,期末余额可以通过下列公式计算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一本期减少额 每个账户的本期增加额和本期减少额都应分别记入该账户左、右两方的金额栏,以便分 别计算增减发生额和余额。如果在左方记增加额,则在右方记减少额,余额反映在左方:;如 果在右方记增加额,则在左方记减少额,余额反映在右方。至于账户的左、右两方叫什么名 称,哪一方记增加额,哪一方记减少额,取决于所采用的方法和账户的性质,我们将在下 节详细论述 五、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的关系 通过对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了解,我们不难看出会计科目和账户在会计学中是两个既 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科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科目的内容。其共同点在于:会计 科目和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所进行的科学分类,其分类口径一致,都说明一定的 经济业务内容,比如:“固定资产”科目与“固定资产”账户核算的内容和范围是相同的。 账户和会计科目的不同点:①会计科目是在实际经济业务发生之前,为了记录会计对 象的具体内容而作的分类规范,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在记账过程中的应用, 是经济业务发生之后所进行的分类记录。②会计科目只是把会计具体对象按经济内容进行了 归类,规定其核算内容与相关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本身没有结构;账户作为分类记录经济 业务的一种形式,则必须有特定的结构和格式,以便提供具体的数据资料 在实际工作中,常把会计科目和账户看成是一回事,这主要是针对它们之间的共同点 而言的。我们在学习了会计学之后,应了解它们的异同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会计科目?什么是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会计科目包括哪几类?内容是什么? 3、为什么既要设置总分类账户,又要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其相互关系 如何? 练习题 (一)分析会计账户按隶属关系分类。 某企业现用部分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l、原材料2、短期借款3、B产品生产成本 4、应收B公司货款5、主要材料6、辅助材料 7、应付丑工厂货款8、应付账款9、临时借款 10、固定资产11、甲材料12、乙材料 13、生产成本14、基本生产成本15、润滑油 16、运输工具17、生产用房18、生产用固定资产 19、A产品生产成本20、机器设备21、应收账款
35 额。余额按其表现的时间,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因此通过账户记录,可以提供期初余 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四个核算指标。 (1)期初余额:上期的期末余额就是本期的期初余额,因此其数字来源于相同账户上 期期末余额的结转。 (2)本期增加额:指一定会计期间内账户所登记的增加金额的合计数。 (3)本期减少额:指一定会计期间内账户所登记的减少金额的合计数。 (4)期末余额:在没有期初余额的情况下,期末余额是本期增加额和本期减少额相抵 后的差额;在有期初余额的情况下,期末余额可以通过下列公式计算: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一本期减少额 每个账户的本期增加额和本期减少额都应分别记入该账户左、右两方的金额栏,以便分 别计算增减发生额和余额。如果在左方记增加额,则在右方记减少额,余额反映在左方;如 果在右方记增加额,则在左方记减少额,余额反映在右方。至于账户的左、右两方叫什么名 称,哪一方记增加额,哪一方记减少额,取决于所采用的方法和账户的性质,我们将在下一 节详细论述。 五、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的关系 通过对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了解,我们不难看出会计科目和账户在会计学中是两个既 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科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科目的内容。其共同点在于:会计 科目和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所进行的科学分类,其分类口径一致,都说明一定的 经济业务内容,比如:“固定资产”科目与“固定资产”账户核算的内容和范围是相同的。 .账户和会计科目的不同点:①会计科目是在实际经济业务发生之前,为了记录会计对 象的具体内容而作的分类规范,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在记账过程中的应用, 是经济业务发生之后所进行的分类记录。②会计科目只是把会计具体对象按经济内容进行了 归类,规定其核算内容与相关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本身没有结构;账户作为分类记录经济 业务的一种形式,则必须有特定的结构和格式,以便提供具体的数据资料。 在实际工作中,常把会计科目和账户看成是一回事,这主要是针对它们之间的共同点 而言的。我们在学习了会计学之后,应了解它们的异同。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会计科目?什么是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会计科目包括哪几类?内容是什么? 3、为什么既要设置总分类账户,又要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其相互关系 如何? 练 习 题 (一)分析会计账户按隶属关系分类。 某企业现用部分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l、原材料 2、短期借款 3、B 产品生产成本 4、应收 B 公司货款 5、主要材料 6、辅助材料 7、应付丑工厂货款 8、应付账款 9、临时借款 10、固定资产 11、甲材料 12、乙材料 13、生产成本 14、基本生产成本 15、润滑油 16、运输工具 17、生产用房 18、生产用固定资产 19、A 产品生产成本 20、机器设备 21、应收账款
2、辅助生产成本23、应收A单位货款24、应付子公司货款 要求:在上列账户中分析哪些属于总分类账户?哪些属于明细分类账户? 列示于下表(列示方法见举例) 总分类账户 二级账户 原材料 主要材料 甲材料 乙材料 已知某企业2002年5月份账户的有关资料如下 账户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 本期减少期末余额 固定资产 40000 0000 44000 原材料 15000 20000 短期借款 10000 1000 实收资本 40000 10000 应付账款 4000 4000 现金 400 600 30 应收账款 4000 银行存款 45000 55000 4000C 要求:计算上表空格中的数字并将计算结果填入 第三章复式记账法
36 22、辅助生产成本 23、应收 A 单位货款 24、应付子公司货款 要求:在上列账户中分析哪些属于总分类账户?哪些属于明细分类账户? 列示于下表(列示方法见举例): 总分类账户 二级账户 三级账户 原材料 主要材料 甲材料 乙材料 (二) 已知某企业 2002 年 5 月份账户的有关资料如下: 账户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 本期减少 期末余额 固定资产 原材料 短期借款 实收资本 应付账款 现金 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 40000 15000 1500 40000 4000 4000 10000 10000 400 1000 45000 5800 10000 5000 4000 600 55000 44000 20000 1000 300 2000 40000 要求:计算上表空格中的数字并将计算结果填入。 第三章 复式记账法
第一节记账方法概述 记账方法的概念与要素 记账方法是指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根据一定的原理和原则,运用货币作为主要记量单位 利用文字或数字,在账户中记录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的一种专门方法。作为现代社会记 录经济业务的方式,记账方法包括的要素有:记账符号、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公式等。 、记账方法的种类 自从产生了专门记录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的会计以来,用来准确记录经济业务的记账方 法就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产生并应用着不同的记账方法 从记录经济业务方式的角度划分,可以将记账方法分为两种: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一)单式记账法 1、单式记账法的概念 单式记账是一种比较简单,不完整的记账方法,它是对企业所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 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只反映经济业务的一个侧面,与此相联系的另一个侧面不予考虑。 例如: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这一经济业务发生以后,会计人员只记录银行存款的付出业务, 而对于原材料的增加却不做出相应的记录.这种方法在选择单方面记账时,主要考虑的是现 金、银行存款和债权债务方面发生的经济业务,因此,一般只设置有限的几个账户,例如: 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 2、单式记账的特点 (1)账户设置不完整,没有完整的账户体系,一般只设货币资金和结算性质的账户,因此, 不能全面反映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全部情况 (2)在单式记账法下,由于只设置少数几个账户,所以许多经济业务发生以后无法在相关 账户中相互联系地反映出来,而反映的经济业务只是一个侧面或一个方面,不能体现经济业 务引起的来龙去脉 (3)采用单式记账法时,由于对于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只片面地记录,每笔经济业务都无法 从会计账簿记录中进行试算平衡,因此,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无法根据会计记录 进行总体平衡验算 总之,在单式记账法下,由于账户之间也没有形成相互对应的关系,因而不能全面、完 整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 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单式记账必然让位于另一种记账方法一一科学的 复式记账法。 (二)复式记账法 1、复式记账法的概念 复式记账法是以会计等式为依据建立起来的一种记账方法。它是对每一种经济业务的发 生,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以反映资金 来龙去脉的一种记账方法 由于企业所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在客观上都会引起两方面的变化,例如,从银行存 款中提取现金这笔业务,一方面是银行存款的减少,一方面是现金等额的增加,当采用复式 记账法时,这两方面的变化要同时反映出来。也就是说,银行存款的减少是由于现金增加引 起的,反之,现金的增加使银行存款的金额减少。这样,一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就非常清 楚地在相互联系的会计账户中反映出来
37 第一节记账方法概述 一、 记账方法的概念与要素 记账方法是指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根据一定的原理和原则,运用货币作为主要记量单位, 利用文字或数字,在账户中记录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的一种专门方法。作为现代社会记 录经济业务的方式,记账方法包括的要素有:记账符号、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公式等。 二、 记账方法的种类 自从产生了专门记录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的会计以来,用来准确记录经济业务的记账方 法就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产生并应用着不同的记账方法。 从记录经济业务方式的角度划分,可以将记账方法分为两种: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一)单式记账法 1、单式记账法的概念 单式记账是一种比较简单,不完整的记账方法,它是对企业所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 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只反映经济业务的一个侧面,与此相联系的另一个侧面不予考虑。 例如: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这一经济业务发生以后,会计人员只记录银行存款的付出业务, 而对于原材料的增加却不做出相应的记录.这种方法在选择单方面记账时,主要考虑的是现 金、银行存款和债权债务方面发生的经济业务,因此,一般只设置有限的几个账户,例如: “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 2、单式记账的特点 (1)账户设置不完整,没有完整的账户体系,一般只设货币资金和结算性质的账户,因此, 不能全面反映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全部情况; (2)在单式记账法下,由于只设置少数几个账户,所以许多经济业务发生以后无法在相关 账户中相互联系地反映出来,而反映的经济业务只是一个侧面或一个方面,不能体现经济业 务引起的来龙去脉; (3)采用单式记账法时,由于对于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只片面地记录,每笔经济业务都无法 从会计账簿记录中进行试算平衡,因此,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无法根据会计记录 进行总体平衡验算。 总之,在单式记账法下,由于账户之间也没有形成相互对应的关系,因而不能全面、完 整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 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单式记账必然让位于另一种记账方法---科学的 复式记账法。 (二)复式记账法 1、复式记账法的概念 复式记账法是以会计等式为依据建立起来的一种记账方法。它是对每一种经济业务的发 生,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以反映资金 来龙去脉的一种记账方法。 由于企业所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在客观上都会引起两方面的变化,例如,从银行存 款中提取现金这笔业务,一方面是银行存款的减少,一方面是现金等额的增加,当采用复式 记账法时,这两方面的变化要同时反映出来。也就是说,银行存款的减少是由于现金增加引 起的,反之,现金的增加使银行存款的金额减少。这样,一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就非常清 楚地在相互联系的会计账户中反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