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学专业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会计学理原理 主讲人:黄淑芬(教授) 修订时间:2005年8月
1 海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学专业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会计学理原理 主讲人:黄淑芬(教授) 修订时间:2005 年 8 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 第二节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 第三节会计职能及其属性 第四节会计学及其学科体系 第五节会计方法体系与会计核算方法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第一节会计科目 第二节会计账户 第三章复式记账法 第一节记账方法概述 第二节借贷记账法 第四章工业企业主要经营过程核算 第一节工业企业主要经营过程核算的内容和目的 第二节筹资业务的核算 第三节供应业务的核算 第四节生产业务的核算 第五节销售业务的核算 第六节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 第五章会计凭往 第一节会计凭证的概念和作用 第二节会计凭证的种类 第三节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第四节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第六章账户分类 第一节账户概述 第二节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第三节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第四节账户的其他分类 第七章会计账簿 第一节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第三节会计账簿的使用规则 第四节对账与结账 第八章账务处理程序 第一节会计核算程序概述 第二节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 第三节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程序
4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 第二节 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 第三节 会计职能及其属性 第四节 会计学及其学科体系 第五节 会计方法体系与会计核算方法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第一节 会计科目 第二节 会计账户 第三章 复式记账法 第一节 记账方法概述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第四章 工业企业主要经营过程核算 第一节 工业企业主要经营过程核算的内容和目的 第二节 筹资业务的核算 第三节 供应业务的核算 第四节 生产业务的核算 第五节 销售业务的核算 第六节 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 第五章 会计凭往 第一节 会计凭证的概念和作用 第二节 会计凭证的种类 第三节 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第六章 账户分类 第一节 账户概述 第二节 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第三节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第四节 账户的其他分类 第七章 会计账簿 第一节 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第三节 会计账簿的使用规则 第四节 对账与结账 第八章 账务处理程序 第一节 会计核算程序概述 第二节 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 第三节 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程序
第四节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 第五节多栏式日记账会计核算程序 第九章财产清查 第一节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财产清查的方法 第三节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第十章会计报表 第一节会计报表的作用 第二节会计报表的种类 第三节会计报表编写说明 第四节会计报表的报送和汇总 第十一章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 第一节会计准则概述 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第三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第四节企业会计制度 第十二章会计工作的组织 第一节会计工作组织的意义和要求 第二节会计机构 第三节会计人员 第四节会计规范体系 第五节会计档案 附录:国际会计准则简介 第一章导论
5 第四节 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 第五节 多栏式日记账会计核算程序 第九章 财产清查 第一节 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方法 第三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第十章 会计报表 第一节 会计报表的作用 第二节 会计报表的种类 第三节 会计报表编写说明 第四节 会计报表的报送和汇总 第十一章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 第一节 会计准则概述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第四节 企业会计制度 第十二章会计工作的组织 第一节 会计工作组织的意义和要求 第二节 会计机构 第三节 会计人员 第四节 会计规范体系 第五节 会计档案 附录:国际会计准则简介 第一章 导论
教学时间:10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分类、会计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以及 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一般公认原则等会计学基本理论有关内容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并 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为以后各章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及课堂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由于《会计学》课程是融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为一身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而且,会 计理论与实务部分涉及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非常之大,其理论 体系与操作方法基本上由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形式强制执行,因此,在学习时 般不强调让学生创新方法,但要求学生对现存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的内容讨论并提出自 已的见解,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多地体现在这方面。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 会计的涵义与特点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项对社会经济活 动进行基础管理的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凭证为依据,借 助于专门的方法和手段,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 并向有关方面提供详实的会计信息,并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终级目标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即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源泉,也是物 质资料的消耗过程。这种对物质资料的消耗的量的多少,决定了人们从事物质生产的成果的 多少。在任何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总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获取尽可能 多的劳动成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采用先进的技术外,还必须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管理 与控制和对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进行科学的记录与计算,以提高经济效益,这就是会计产生 的社会经济基础。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社会形态下,对会计解释呈现出表义上的不同和意义上的 差异 1941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名词委员会在其发表的会计名词第一号公告中,将会计 定义为:“会计是以货币形式记录、分类和汇总经济业务并说明其结果的技术。”这一定义将 会计定义为一门技术,并且着重强调说明会计的职业特征是记录、分类与汇总经济业务。这 种解释是对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下会计所从事的工作的总结 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对会计做出的定义是:“会计是鉴定、计量和传送经济信息的方 法,并使信息的使用者有可能据以做出有根据的判断与决策。”这一定义着重强调会计的信 息处理与信息传输功能,是对20世纪中后期的工业经济时代向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过 渡过程中会计所发挥的作用概括和总结 1977年,美国著名会计学家西德尼.戴维森在其编著的《现代会计手册》中指出:“会 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这一系统旨在向利害相关的各方传输一家企业或其他个体的富有意义的 经济信息。”这一定义的重点是强调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这一系统具有加工和传输富有意 义的经济信息的作用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已经超出了传统定义的范畴,并更广泛地起着服务于社会 6
6 教学时间:10 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分类、会计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以及 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一般公认原则等会计学基本理论有关内容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并 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为以后各章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及课堂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由于《会计学》课程是融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为一身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而且,会 计理论与实务部分涉及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非常之大,其理论 体系与操作方法基本上由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形式强制执行,因此,在学习时一 般不强调让学生创新方法,但要求学生对现存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的内容讨论并提出自 已的见解,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多地体现在这方面。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 一、 会计的涵义与特点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项对社会经济活 动进行基础管理的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凭证为依据,借 助于专门的方法和手段,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 并向有关方面提供详实的会计信息,并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终级目标。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即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源泉,也是物 质资料的消耗过程。这种对物质资料的消耗的量的多少,决定了人们从事物质生产的成果的 多少。在任何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总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获取尽可能 多的劳动成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采用先进的技术外,还必须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管理 与控制和对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进行科学的记录与计算,以提高经济效益,这就是会计产生 的社会经济基础。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社会形态下,对会计解释呈现出表义上的不同和意义上的 差异: 1941 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名词委员会在其发表的会计名词第一号公告中,将会计 定义为:“会计是以货币形式记录、分类和汇总经济业务并说明其结果的技术。”这一定义将 会计定义为一门技术,并且着重强调说明会计的职业特征是记录、分类与汇总经济业务。这 种解释是对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下会计所从事的工作的总结。 1966 年,美国会计学会对会计做出的定义是:“会计是鉴定、计量和传送经济信息的方 法,并使信息的使用者有可能据以做出有根据的判断与决策。”这一定义着重强调会计的信 息处理与信息传输功能,是对 20 世纪中后期的工业经济时代向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过 渡过程中会计所发挥的作用概括和总结。 1977 年,美国著名会计学家西德尼.戴维森在其编著的《现代会计手册》中指出:“会 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这一系统旨在向利害相关的各方传输一家企业或其他个体的富有意义的 经济信息。” 这一定义的重点是强调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这一系统具有加工和传输富有意 义的经济信息的作用。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已经超出了传统定义的范畴,并更广泛地起着服务于社会
经济生活和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对会计的理解也应该更具有时代意义 1、会计是一种语言,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 把会计表述成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是十分恰当的。人类的任何交往和任何活动都必 须借助于可以相互沟通的共同语言。没有对语言理解就无法表达真实的思想和目的。生活在 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在日常生产与生活中通常用一种可以相互沟通的语言,我国称之为 “母语”,如对于中国人来说的汉语和对于法国人来说的法语;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在 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了较为通用的自然交际语言——英语,从而使得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 术领域的交流更加频繁,从而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不 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经济组织之间,需要进行商品、技术、人员以及信 息上的交流与沟通,这种交流与沟通需要一种特殊的商业语言,即会计语言。但是,对会计 语言的理解必须加以限定,因为在某一特定环境下,会计并不是一门真正的语言,其中的许 多词汇在会计与日常用法中会出现不同的涵义;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它的一些规则是 确切的,而另外一些规则却是不确定的,就像人们对句子的结构、用词的选择和标准等许多 问题存在争议一样,会计人员也对如何报告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持有不同的见解,使得对这 些会计事项的处理方法出现差异,这就像英语的习惯用法或英语和美语对某些词汇的使用 样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认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已经浸透到每一个经济组织内部, 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会计必须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及时地、客观地进行记录与科学计 量,并将这些记录以会计特殊语言一一会计报表信息的形式,按照规范化要求列示于财务报 告之中。在经营活动和会计处理过程中,只要遵循一般公认会计原则,采用规范化的记账方 法、会计程序和会计报表,就能使人们看得懂不同企业、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会计信息, 了解这些企业、地区和国家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和经营成果状况,使得处于不同地域、有着不 同文化背景和处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人们,无论是投资人、职业经理,都能够使用国际通 用的会计词汇和会计概念,并凭借会计这种特殊的商业语言进行交流与沟通。可以预言,随 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技术合作的日益频繁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国际化,会计作为商业语言的作用 将显得更加重要,会计在对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中所起特殊作用也将更加明显。 2、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将会计定义为信息系统必须从会计目标—一提供会计信息谈起:会计以提供信息为职业 目标,这一目标成为创建会计理论体系的起点。会计为什么要提供信息?会计信息的需求群 体在哪里?谁最需要会计信息?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报告体系 的构建与完善 首先,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需要信息。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要通过自身的生产 经营活动谋取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在现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 对本企业产品的目标市场供求状况、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状况、同行业竞争产品的质量、价格 和服务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必须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采购成本、生产过程、产 品销售状况、各种产品的成本费用支出状况以及企业的各项期间费用支出情况有全面清楚的 了解,才能把握市场脉搏,做出符合实际的经营决策。然而,即使是最有经营管理才能的经 理,对于以上所有这些情况都不可能只靠亲临生产经营第一线去观察和了解,相反,他必须 依靠会计所特有的功能将业务交易转变为能够在会计报告中进行概括和汇总的商业语言,把 为数众多的复杂的变量处理成一目了然的会计信息 其次,作为企业现实投资人的股东和存在于社会中的众多的潜在投资人需要信息。作为 已经将资本投入企业的股东,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下,他们虽然远离企业的生产经营 活动,但投资人的身份使得他们从关于投资收益的角度关注企业的经营过程及其结果。他们 会通过各条途径去采集企业的各种信息,以判断自己的投资决策是否正确。一旦通过各种信
7 经济生活和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对会计的理解也应该更具有时代意义。 1、 会计是一种语言,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 把会计表述成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是十分恰当的。人类的任何交往和任何活动都必 须借助于可以相互沟通的共同语言。没有对语言理解就无法表达真实的思想和目的。生活在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在日常生产与生活中通常用一种可以相互沟通的语言,我国称之为 “母语”,如对于中国人来说的汉语和对于法国人来说的法语;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在 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了较为通用的自然交际语言——英语,从而使得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 术领域的交流更加频繁,从而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不 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经济组织之间,需要进行商品、技术、人员以及信 息上的交流与沟通,这种交流与沟通需要一种特殊的商业语言,即会计语言。但是,对会计 语言的理解必须加以限定,因为在某一特定环境下,会计并不是一门真正的语言,其中的许 多词汇在会计与日常用法中会出现不同的涵义;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它的一些规则是 确切的,而另外一些规则却是不确定的,就像人们对句子的结构、用词的选择和标准等许多 问题存在争议一样,会计人员也对如何报告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持有不同的见解,使得对这 些会计事项的处理方法出现差异,这就像英语的习惯用法或英语和美语对某些词汇的使用一 样。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认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已经浸透到每一个经济组织内部, 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会计必须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及时地、客观地进行记录与科学计 量,并将这些记录以会计特殊语言——会计报表信息的形式,按照规范化要求列示于财务报 告之中。在经营活动和会计处理过程中,只要遵循一般公认会计原则,采用规范化的记账方 法、会计程序和会计报表,就能使人们看得懂不同企业、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会计信息, 了解这些企业、地区和国家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和经营成果状况,使得处于不同地域、有着不 同文化背景和处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人们,无论是投资人、职业经理,都能够使用国际通 用的会计词汇和会计概念,并凭借会计这种特殊的商业语言进行交流与沟通。可以预言,随 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技术合作的日益频繁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国际化,会计作为商业语言的作用 将显得更加重要,会计在对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中所起特殊作用也将更加明显。 2、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将会计定义为信息系统必须从会计目标——提供会计信息谈起:会计以提供信息为职业 目标,这一目标成为创建会计理论体系的起点。会计为什么要提供信息?会计信息的需求群 体在哪里?谁最需要会计信息?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报告体系 的构建与完善。 首先,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需要信息。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要通过自身的生产 经营活动谋取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在现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 对本企业产品的目标市场供求状况、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状况、同行业竞争产品的质量、价格 和服务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必须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采购成本、生产过程、产 品销售状况、各种产品的成本费用支出状况以及企业的各项期间费用支出情况有全面清楚的 了解,才能把握市场脉搏,做出符合实际的经营决策。然而,即使是最有经营管理才能的经 理,对于以上所有这些情况都不可能只靠亲临生产经营第一线去观察和了解,相反,他必须 依靠会计所特有的功能将业务交易转变为能够在会计报告中进行概括和汇总的商业语言,把 为数众多的复杂的变量处理成一目了然的会计信息。 其次,作为企业现实投资人的股东和存在于社会中的众多的潜在投资人需要信息。作为 已经将资本投入企业的股东,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下,他们虽然远离企业的生产经营 活动,但投资人的身份使得他们从关于投资收益的角度关注企业的经营过程及其结果。他们 会通过各条途径去采集企业的各种信息,以判断自己的投资决策是否正确。一旦通过各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