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说明:根据矩阵图,查找自己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要能支撑毕业要 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2.问避分析 3 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逍德和规范,并能在食品 8职业规范 质量与安全挖制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实验(含上机)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实验名称 实验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学时 项目类型课程目标 了解流动阻力的分类 提流动阻力的测定 验证型 方法 :节流式流量计工 了解节流式流量计的 节流式流量计的 验证型 2.流量系数测定 常用的条的种类 高楚 离心泵特性曲线 验证型 的测 变压于实 压干提原理及 物科干燥的过程 3 验证型 要点 吊 玉干燥的操作 器 打国 技 仿真实验 的爱国情怀学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 (一)考核方式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采用平时实验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实验成绩作出评价。平时实验 考查包括实验态度(出勒及表现入、实验报告。 (二)课程成绩 课程成绩由平时实验考查成绩米评价。平时实验考查包括实验态度(出勤及表现)、实 验报告,均先采用百分制或五级制记分,再按出例计算折合出总评成绩。成绩采用五级制。 具体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100%(出勤及表现60%、实验报告40%) 1.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锁构成 考核说明 24
24 (三)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说明:根据矩阵图,查找自己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要能支撑毕业要 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1 1.3 能够将计算机技术基础、数学建模和工程基础知识相结合,用 于推演和分析食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1.工程知识 2 2.2 能够结合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知识,运用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 知识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正确表达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的复杂 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 3 8.2 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在食品 质量与安全控制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8.职业规范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实验(含上机)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 号 实验名称 实验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学时 项目类型 课程目标 1 流体流动阻 力实验 1.沿程阻力测定 2.局部阻力测定 思政融入点:严谨 求实的精神,实事 求是的态度 1、了解流动阻力的分类 及计算方法; 2、掌握流动阻力的测定 方法 3 验证型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2 孔板流量计 流量系数测 定 1.节流式流量计工 作原理; 2.流量系数测定 1、了解节流式流量计的 工作原理; 2、掌握节流式流量计的 使用方法 3 验证型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3 离心泵特性 曲线测定 1.离心泵工作原理 2.特性曲线测定 1、了解常用的泵的种类 及应用; 2、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 的测定方法 3 验证型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4 常压干燥实 验 1.常压干燥原理及 干燥条件 2.常压干燥操作 1、了解物料干燥的过程 及影响因素; 2、掌握常压干燥的操作 要点 3 验证型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5 食品工程原 理仿真实验 虚拟仿真实验 思政融入点:科学 家打破国外技术垄 断,立志科学报国 的爱国情怀 1、掌握食品工程原理仿 真实验软件的使用 4 仿真实验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 (一)考核方式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采用平时实验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实验成绩作出评价。平时实验 考查包括实验态度(出勤及表现)、实验报告。 (二)课程成绩 课程成绩由平时实验考查成绩来评价。平时实验考查包括实验态度(出勤及表现)、实 验报告,均先采用百分制或五级制记分,再按比例计算折合出总评成绩。成绩采用五级制。 具体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 100%(出勤及表现 60%、实验报告 40%) 1.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构成 考核说明
平时成绩(1)平时成绩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100% (2)针对平时成绩对应的课程目标,由实验态度、实验报告等部分构成。 2.考核与评价方式 课程老核环节 课程目标 平时成频(100% 合计分值 实验态度(60%) 实验报告(40%) 日标1 20 20 40 目标2 20 10 30 日标3 20 10 30 合计(成绩构成) 60 40 100 五、教学方法 教学采用实验前先讲解、再进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 本课程实验属工程类实验,强调独立思考及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实验前,学生必须经 过预习,交出预习报告:在教师讲解后才能正式操作:实验结束后按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交出 实验报告。为保证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及实验效果,每次每套设备人数不超过7一9人:部 分目前没条件进行的实验可以通过模拟仿真实验加深了解。 六、参考材料 线下:参考教材、阅读书目等 1.史贤林、田恒水、张平,《化工原理实验》,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1 2.刘俏、范圣第,《基于MATLAB的化工实验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7月、 第1版。 主撰人:陈必文 审核人:孙晓红 英文校对:陈必文 教学副院长:金银哲 日期:2022年9月25日 25
25 平时成绩 (1)平时成绩满分为 100 分,占总成绩的 100% (2)针对平时成绩对应的课程目标,由实验态度、实验报告等部分构成。 2.考核与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课程考核环节 平时成绩(100%) 合计分值 实验态度(60%) 实验报告(40%) 目标 1 20 20 40 目标 2 20 10 30 目标 3 20 10 30 合计(成绩构成) 60 40 100 五、教学方法 教学采用实验前先讲解、再进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 本课程实验属工程类实验,强调独立思考及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实验前,学生必须经 过预习,交出预习报告;在教师讲解后才能正式操作;实验结束后按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交出 实验报告。为保证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及实验效果,每次每套设备人数不超过 7~9 人;部 分目前没条件进行的实验可以通过模拟仿真实验加深了解。 六、参考材料 线下:参考教材、阅读书目等 1.史贤林、田恒水、张平,《化工原理实验》,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年 3 月、第 1 版。 2.刘俏、范圣第,《基于 MATLAB 的化工实验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年 7 月、 第 1 版。 主撰人:陈必文 审核人:孙晓红 英文校对:陈必文 教学副院长:金银哲 日 期:2022 年 9 月 25 日
附件:各类考核与评价标准表 1.实验态度考核与评价标准 成绩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78≤分数< (68≤分数< (分数≥90分) (0≤分数<68) 理程日标 90) 78) (分数<60分) 熟练堂捏实珍堂提实给膜理 原理相关基础 相关基础知 原理相关基础 相关基础知识 理相关基础 知识及实验】 及实验方法 知识及实验) 及实验方法,基 识及实验方法 目标1 法,掌据测试基本掌据测试 法,熟秀测试 本了解则试议 不够了解测试 (20%) 仪表及单元操位表及单元提 仪表及单元提表及单元损作 仪表及单元提 作设冬的洗型作设冬的谈型 作设冬的洗型设冬的选型及 作设备的透型 及应用 及应用 及应用 应用 及应用 实验原始数据 实验原始数据 实验原始数据 实验原始数据 实验原始数据 记录规范,熟记录规范,掌 记录较规范, 记录不够规范, 记录不规范,未 练掌探实验数捉实验数据的 基本掌操实验 熟悉实验数据 能掌界实验数 据的处理方处理方法,能 数据的处理方 的处理方法,能 据的处理法 确 解释、分析 能解释 解释、分析实验 解释、分析实 分析实验现 验现象,并 分析实验现 现象,并总结实 现象能力不足 象,并总结实 结实验特点或 象,并总结实 验特点或规律 验特点或规规往 验特点或规 独 提作过得 实验操作过程 规范,能配 规范 能配 较规范 基本 基本规范,基 不规范,不能 团队完成实 团队完成实 能配合团队完 能配合团队完 合团队完成实 验、实盼结果验、实验结果 成实验、实验 成实验、实验结 敢、实验结果不 目标3 正确、能熟然较正确、能结果较正渔、 果基本正确、能 正确、不能运用 (20%) 运用理论知识 确运用理论 能运用理论知 运用理论知识 论知识过对 对实验现象 识对实验 识对实验现 对实验现号 验现象、故障向 故障问题进行 象、故障问题 象、故障问题障问题进行分 题进行分析和 分析和处理。 进行分析和处进行分析和处析和处理。 处理。 理 2. 实验报告考核与评价标准 成绩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型测占 (90-100分} (80-89分) 70-79分)80-694分1 (80分) 报告内容结枸完整 报告写规范, 报告继写较规 报告写较 报告撰写不 报告撰写不规 (权重30% 字迹工整 范,字迹工整 规范 多规范 不完整,字边 够工整 不够工整 潦号 实验原理和操作步 实验原理总结 实验原理总结 实验原理总 实验原理总 实验原理总结 豫准确性(权重20%) 清晰。实验步震较清晰,实验步 结较清晰,实结基本清晰 不清味,实验步 合理准确 骤合理准确 验步较合 实验步骤基 骤不合理 本合理 16
26 附件:各类考核与评价标准表 1. 实验态度考核与评价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 90) 中等 (68≤分数< 78) 及格 (60≤分数<68) 不及格 (分数<60 分) 目标 1 (20%) 熟练掌握实验 原理相关基础 知识及实验方 法,掌握测试 仪表及单元操 作设备的选型 及应用。 掌握实验原理 相关基础知识 及实验方法, 基本掌握测试 仪表及单元操 作设备的选型 及应用。 基本掌握实验 原理相关基础 知识及实验方 法,熟悉测试 仪表及单元操 作设备的选型 及应用。 熟悉实验原理 相关基础知识 及实验方法,基 本了解测试仪 表及单元操作 设备的选型及 应用。 不熟悉实验原 理相关基础知 识及实验方法, 不够了解测试 仪表及单元操 作设备的选型 及应用。 目标 2 (20%) 实验原始数据 记录规范,熟 练掌握实验数 据 的 处 理 方 法,正确解释、 分 析 实 验 现 象,并总结实 验 特 点 或 规 律。 实验原始数据 记录规范,掌 握实验数据的 处理方法,能 解释、分析实 验现象,并总 结实验特点或 规律。 实验原始数据 记录较规范, 基本掌握实验 数据的处理方 法,能解释、 分 析 实 验 现 象,并总结实 验 特 点 或 规 律。 实验原始数据 记录不够规范, 熟悉实验数据 的处理方法,能 解释、分析实验 现象,并总结实 验特点或规律。 实验原始数据 记录不规范,未 能掌握实验数 据的处理方法, 解释、分析实验 现象能力不足。 目标 3 (20%) 实验操作过程 规范,能配合 团 队 完 成 实 验、实验结果 正确、能熟练 运用理论知识 对实验现象、 故障问题进行 分析和处理。 实验操作过程 规范,能配合 团 队 完 成 实 验、实验结果 较正确、能准 确运用理论知 识 对 实 验 现 象、故障问题 进行分析和处 理。 实验操作过程 较规范,基本 能配合团队完 成实验、实验 结果较正确、 能运用理论知 识 对 实 验 现 象、故障问题 进行分析和处 理。 实验操作过程 基本规范,基本 能配合团队完 成实验、实验结 果基本正确、能 运用理论知识 对实验现象、故 障问题进行分 析和处理。 实验操作过程 不规范,不能配 合团队完成实 验、实验结果不 正确、不能运用 理论知识对实 验现象、故障问 题进行分析和 处理。 2. 实验报告考核与评价标准 成绩 观测点 优秀 (90-100 分) 良好 (80-89 分) 中等 (70-79 分) 及格 (60-69 分) 不及格 (<60 分) 报告内容结构完整 性(权重 30%) 报告撰写规范, 字迹工整 报告撰写较规 范,字迹工整 报告撰写较 规范,字迹不 够工整 报告撰写不 够规范,字迹 不够工整 报告撰写不规 范不完整,字迹 潦草 实验原理和操作步 骤准确性(权重 20%) 实验原理总结 清晰,实验步骤 合理准确 实验原理总结 较清晰,实验步 骤合理准确 实验原理总 结较清晰,实 验步骤较合 理 实验原理总 结基本清晰, 实验步骤基 本合理 实验原理总结 不清晰,实验步 骤不合理
实验数据处理及结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处实验数据处 实验数据处理 果分析(权重50%) 完整准确,图表拉完整准确图理拉完称,图理基木完移, 错误,图表缺 清晰合理,实弱 表较清晰合理, 表较清。有图表不够清 失,无实验分 分析到位 实验分析合理 实验分析 晰,实验分 不准确 每次实验报告按百分制或五级制评分,以所有实验报告的百分制平均成锁折算计入总成锁。 27
27 实验数据处理及结 果分析(权重 50%) 实验数据处理 完整准确,图表 清晰合理,实验 分析到位 实验数据处理 较完整准确,图 表较清晰合理, 实验分析合理 实验数据处 理较完整,图 表较清晰,有 实验分析 实验数据处 理基本完整, 图表不够清 晰,实验分析 不准确 实验数据处理 错误,图表缺 失,无实验分析 每次实验报告按百分制或五级制评分,以所有实验报告的百分制平均成绩折算计入总成绩
2.3课程18061011《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食品微生物学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Food Microbiology 课程号 18061011 学分 学时 总学时:40 讲授学时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讨论学时 32 0 0 8 开误学院 食品学院 开课学期 4 课程负责人 李晓晖 适用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 先修课程及要求 二、课程简介 (一)课程概况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面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必修课。主要讲授微生物的形态和 构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微生物代谢和发酵、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微生物的遗传变 异和育种、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食品中存在的各类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有 害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引起的腐败、预防和消除:有益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发掘、 利用、改善和保护等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生 产过程中的应用,了解食品防腐、保藏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及技术措施,为学生以后进一步 学习食品质量控制学、食品保藏学、基因工程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Food Mi microbial metabolism and fermentation,microbial growth and control,microbial genetics and microbial ecology,microbial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microorganisms in food,prevention and elimination of harmful microorganisms in food processing,preservation and other processes;Knowledge on the exploration,utilization, improvement and protection of beneficial microorganisms in food production.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icrobi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ood reservation and quality d lay a founda urther study of food quality conro food preservation genetic and her follow-upcourses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能够应用于食品微生物的培养和检测、保藏方法和技术、掌握微生物菌种鉴定方法和遗传特性 理解微生物发酵原理和调控方法,了解食品生物技术等微生物学原理和方法,能够分析解决相 关问题。 28
28 2.3 课程 18061011《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食品微生物学 英文名称:Food Microbiology 课程号 18061011 学分 2 学时 总学时:40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讨论学时 32 0 0 8 开课学院 食品学院 开课学期 4 课程负责人 李晓晖 适用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 先修课程及要求 先修课:食品质量与安全导论、生物化学 B 等 要 求:先修课全部通过课程考核 二、课程简介 (一)课程概况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面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必修课。主要讲授微生物的形态和 构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微生物代谢和发酵、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微生物的遗传变 异和育种、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食品中存在的各类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有 害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引起的腐败、预防和消除;有益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发掘、 利用、改善和保护等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生 产过程中的应用,了解食品防腐、保藏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及技术措施,为学生以后进一步 学习食品质量控制学、食品保藏学、基因工程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Food Microbiology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majors. It mainly includes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microorganisms, microbial nutrition and culture medium, microbial metabolism and fermentation, microbial growth and control, microbial genetics and microbial ecology, microbial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microorganisms in food, prevention and elimination of harmful microorganisms in food processing, preservation and other processes; Knowledge on the exploration, utilization, improvement and protection of beneficial microorganisms in food production.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icrobi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ood production, preserv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food quality control, food preservation,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other follow-up courses.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能够应用于食品微生物的培养和检测、保藏方法和技术、掌握微生物菌种鉴定方法和遗传特性、 理解微生物发酵原理和调控方法,了解食品生物技术等微生物学原理和方法,能够分析解决相 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