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1氯化物的熔点(单位为℃)IA0HHe-114.8注1:IB~VBIA~IVA族价态与族数相后IVAVAIIAIIAVIAVIIAN0FCNeLiBeBVIA族为四氯化物,VIB、VA族为三氯化-40107.3-23605405物。VIIB和VII族为二氯化物注2 :TI、Pb、Bi分别为+1、+2、+3价。ArPClNaMgAlSSi190-70-30801714-112-101IBIVBVBVIRVIIBVIIITBIIBVKTiNiScCrFeCoCuGaGeSeCaMnZnAsBrEr724-2567277078265010014309391150283-8.520577.9-49.5学?.粥.RhSrYZrTcRuRhPdNhMoCdSnAgInShTeIXe437205718721500d875455568586-3373.422427.2馆业中CsBaTaWPoLaHfReIrTIBiAtRnOsPtAuPbHg645963319216860430501231370d170d276.页页上一页下一页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6 表6.1 氯化物的熔点 (单位为℃) 注1:IB~VB,IA~IVA族价态与族数相同; VIA族为四氯化物,VIB、VA族为三氯化 物。VIIB和VIII族为二氯化物。 注2:Tl、Pb、Bi分别为+1、+2、+3价
IA表6.2氯化物的沸点(单位为℃)HCI-84.9IIAIIAIVAVAVIAs表示升华:d表示分解;LiCl,ScCl.的LiclBeChBCINC13CC14数据有一个温度范围,本表取平均值。134252012.5<7176.8AICI3NaClMgChSiC4PC13SC41413178s57.675.5-15d1412VBIBIIBIBIVBVIBVIIBVIIBKCCaChScCkTiCl4VCI4CrC3MnChFeCCoChNiChCuChZnChGaClGeClAsClSeCl484148.51190315d1049973s933d732201.3130.2288d1500s>1600825s136.41300sCuCI1490RbClSrChRhChYChZrClNbClMoClsCdClInCl3SnCl4SbCl3TeCl4AgCl1390254268800s96038012501507331s1550600114.1283AuCl3BaChLaCkHfCLTaCkWCl6ReClHgClTICIPbCLBiCl3CSCL265s500302720105d447129015601000319s242346.7AuClWClPbCh289.5d950275.6页7颠上一页下一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7 IA HCl -84.9 IIA IIIA IVA VA VIA LiCl 1342 BeCl2 520 BCl3 12.5 CCl4 76.8 NCl3 <71 NaCl 1413 MgCl2 1412 AlCl3 178s SiCl4 57.6 PCl3 75.5 SCl4 -15d IIIB IVB VB VIB VIIB VIIIB IB IIB KCl 1500s CaCl2 >1600 ScCl3 825s TiCl4 136.4 VCl4 148.5 CrCl3 1300s MnCl2 1190 FeCl3 315d CoCl2 1049 NiCl2 973s CuCl2 933d CuCl 1490 ZnCl2 732 GaCl3 201.3 GeCl4 84 AsCl3 130.2 SeCl4 288d RbCl 1390 SrCl2 1250 YCl3 1507 ZrCl4 331s NbCl5 254 MoCl5 268 RhCl2 800s AgCl 1550 CdCl2 960 InCl3 600 SnCl4 114.1 SbCl3 283 TeCl4 380 CsCl 1290 BaCl2 1560 LaCl3 >1000 HfCl4 319s TaCl5 242 WCl6 346.7 WCl5 275.6 ReCl4 500 AuCl3 265s AuCl 289.5d HgCl2 302 TlCl 720 PbCl4 105d PbCl2 950 BiCl3 447 表6.2 氯化物的沸点(单位为℃) s表示升华; d表示分解;LiCl,ScCl3的 数据有一个温度范围,本表取平均值
2.离子极化理论1)离子极化离子化合物是由正负离子组成的,正负离子如果是球形的,则正负电荷的中心分别处于各自的球心。但是,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离子中的原子核和电子会发生相对位移,离子就会变形,产生诱导偶极,这种过程叫做离子极花。离子本身产生的电场,可使带异号电荷的相邻离子发生极化。(a)不在电场中(b)离子在电场中(c)两个离子的的离子的极化相互极化图6.1离子极化作用示意图页页上一页下一页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8 2. 离子极化理论 离子化合物是由正负离子组成的,正负离子如果是球 形的,则正负电荷的中心分别处于各自的球心。 但是,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离子中的原子核和电子会 发生相对位移,离子就会变形,产生诱导偶极,这种 过程叫做离子极化。 离子本身产生的电场,可使带异号电荷的相邻离子发 生极化。 图6.1 离子极化作用示意图 1)离子极化
2)离子极化与键的极性离子极化的结果,使正、负离子之间发生了额外的吸引力,甚至有可能使两个离子的电子云产生变形,轨道相互重叠生成极性较小的键(如下图),即离子键向共价键转变。因而,极性键可以看成是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的一种形式离子相互极化作用增强键的极性减小图6.2离子键向共价键转变的示意图页颠上一页下一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9 离子极化的结果,使正、负离子之间发生了额外的吸 引力,甚至有可能使两个离子的电子云产生变形,轨 道相互重叠生成极性较小的键(如下图),即离子键 向共价键转变。因而,极性键可以看成是离子键向共 价键过渡的一种形式。 图6.2 离子键向共价键转变的示意图 2)离子极化与键的极性
3)影响离子极化的因素①离子极化力(使其他离子极化而发生变形的能力)离子的极化力决定于它的电场强度,主要取决于:>离子的电荷电荷数越多,极化力越强。半径越小,极化力越强。如Mg2+>Ba2+离子的半径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8电子构型的离子(如Nat、Mg2+)极化力弱,9~17电子构型的离子(如Cr3+、Mn?+、Fe2+、Fe3+)及18电子构型的离子(如Ag+、Zn?+等)极化力较强,如 Ag+>>Na页页上一页下一页1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0 3)影响离子极化的因素 ①离子极化力(使其他离子极化而发生变形的能力) 离子的极化力决定于它的电场强度,主要取决于: ➢ 离子的电荷 电荷数越多,极化力越强。 ➢ 离子的半径 半径越小,极化力越强。如 Mg2+> Ba2+ ➢ 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 8电子构型的离子(如Na+ 、Mg2+ )极化力弱,9~17电子 构型的离子(如Cr3+ 、Mn2+ 、Fe2+ 、Fe3+ )及18电子构 型的离子(如Ag+ 、Zn2+等)极化力较强,如 Ag+>> 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