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书C92 二、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按照教科书的编排体系进行编写, 每个单元前面有单元说明,简要说明这个单元的编排意图和教 学时应注意的一般性问题。 阅读部分每篇课文的教学参考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文研讨:包括整体感知和问题研究两个部分,整体 感知是对这篇课文进行整体解读,帮助把握课文精义;问题硏 究是就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研究,帮助教师从细部把握课 文 2.练习说明:主要说明练习的设计意图、解题思路,提 供参考答案,并针对学生做练习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说明如何 灵活引导。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练习题的参考答案不是惟 一的,可以有多种答案。 3.教学建议:一般包括预习指导、教学方法、教学设计 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对课文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实施建 议。对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力求做到具有实用性、启发性和灵 活性。 4.有关资料:包括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体知识、有 关图表、课文鉴赏和评价、作者写作体会等。鉴于有些学校和 教师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不足,这一部分内容较为丰富,教学时 可有选择地使用,不要求全部讲给学生。 三、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是语文教育中的 个新课题,没有多少经验可供借鉴,我们这次教材编写也是 个尝试。我们对“综合性”的理解有两个观点,一是听说读 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 中,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语文活动中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 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 筛选信息和硏究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 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基本原则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
用书 C92 二、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按照教科书的编排体系进行编写, 每个单元前面有单元说明,简要说明这个单元的编排意图和教 学时应注意的一般性问题。 阅读部分每篇课文的教学参考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文研讨:包括整体感知和问题研究两个部分,整体 感知是对这篇课文进行整体解读,帮助把握课文精义;问题研 究是就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研究,帮助教师从细部把握课 文。 2.练习说明:主要说明练习的设计意图、解题思路,提 供参考答案,并针对学生做练习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说明如何 灵活引导。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练习题的参考答案不是惟 一的,可以有多种答案。 3.教学建议:一般包括预习指导、教学方法、教学设计 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对课文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实施建 议。对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力求做到具有实用性、启发性和灵 活性。 4.有关资料:包括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体知识、有 关图表、课文鉴赏和评价、作者写作体会等。鉴于有些学校和 教师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不足,这一部分内容较为丰富,教学时 可有选择地使用,不要求全部讲给学生。 三、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是语文教育中的 一个新课题,没有多少经验可供借鉴,我们这次教材编写也是 一个尝试。我们对“综合性”的理解有两个观点,一是听说读 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 中,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语文活动中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 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 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 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基本原则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
用书C92 并组织协调,学生明确任务,展开活动。本册教科书中,六次 综合性学习分为“二大四小”,即大型综合性学习二次和小型 综合性学习四次,前者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与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综合性学习部分的教学参考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活动目标:一般包括三个维度的目标,突出写作与口 语交际能力目标。 2.教师准备:指教师在指导本次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的 些准备工作,包括学习的时间安排、教师的知识准备、资料 准备和校外活动有关事宜的联络等。这些准备使教师能够在活 动中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 3.活动参考:就这次综合性学习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包 括组织方式、活动安排、课时安排以及根据不同条件如何灵活 处理活动内容等,目的是顺利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达到预期 目标。 4.活动评价:建议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 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既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重点考查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写作与口语交际的能力。 5.有关资料:围绕活动内容,向教师提供比教科书更为 详细的参考材料,以便指导活动时自由选用。 四、过去教科书只有一本,凡编入教科书的都要教给学生 只要有所遗漏,就被认为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大家使用这套 教科书时要改变这个观念。现在的教科书不止一本,而且用于 课堂上讲授的这一本,内容也有不同层次,不要求全部教给学 生,相当一部分要由学生自学。课文分教读和自读,练习分必 做和选做,自读课文后的练习尤其可以灵活处理。一本书中要 求讲授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一点需要明确。教师教学用书仅 仅是供教师参考的,它对课文的评析比较简略、宽泛,提供的
用书 C92 并组织协调,学生明确任务,展开活动。本册教科书中,六次 综合性学习分为“二大四小”,即大型综合性学习二次和小型 综合性学习四次,前者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与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综合性学习部分的教学参考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活动目标:一般包括三个维度的目标,突出写作与口 语交际能力目标。 2.教师准备:指教师在指导本次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的 一些准备工作,包括学习的时间安排、教师的知识准备、资料 准备和校外活动有关事宜的联络等。这些准备使教师能够在活 动中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 3.活动参考:就这次综合性学习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包 括组织方式、活动安排、课时安排以及根据不同条件如何灵活 处理活动内容等,目的是顺利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达到预期 目标。 4.活动评价:建议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 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既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重点考查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写作与口语交际的能力。 5.有关资料:围绕活动内容,向教师提供比教科书更为 详细的参考材料,以便指导活动时自由选用。 四、过去教科书只有一本,凡编入教科书的都要教给学生, 只要有所遗漏,就被认为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大家使用这套 教科书时要改变这个观念。现在的教科书不止一本,而且用于 课堂上讲授的这一本,内容也有不同层次,不要求全部教给学 生,相当一部分要由学生自学。课文分教读和自读,练习分必 做和选做,自读课文后的练习尤其可以灵活处理。一本书中要 求讲授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一点需要明确。教师教学用书仅 仅是供教师参考的,它对课文的评析比较简略、宽泛,提供的
用书C92 资料较多,而且有时是几种意见兼收并蓄,教学时要有所取舍。 而教学建议更是就一般情况设计的,只是起一个参考的作用 希望老师们在教学时独立思考,自行设计教学思路,努力形成 自己的教学风格。 本书编写者:谭桂声、聂鸿飞、赵晓非、顾振彪、朱于国、 张必锟、王曼、黄伟、张彬福。责仼编辑:赵晓非。审稿:顾 振彪、黄成稳。审读:王存志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3年4月 第一单元单元说明97 本套教材的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是这样编排的:七年级上 下册分散在各个单元中,计有《在山的那边》(王家新)、《理 想》(流沙河)、《秋天》(何其芳)、《化石吟》(张锋) 《金色花》(泰戈尔)、《纸船寄母亲》(冰心)、《天上的 街市》《静夜》(郭沬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黄河颂》(光未然)、《华 南虎》(牛汉)共12首。九年级上、下册各安排了一个单元。 上册计有《沁园春雪》(毛泽东)、《雨说》(郑愁予)、《星 星变奏曲》(江河)、《蝈蝈和蛐蛐》(济慈)、《夜》(叶 赛宁)共5首。而下册,就在本单元安排《我爱这土地》(艾
用书 C92 资料较多,而且有时是几种意见兼收并蓄,教学时要有所取舍。 而教学建议更是就一般情况设计的,只是起一个参考的作用, 希望老师们在教学时独立思考,自行设计教学思路,努力形成 自己的教学风格。 本书编写者:谭桂声、聂鸿飞、赵晓非、顾振彪、朱于国、 张必锟、王曼、黄伟、张彬福。责任编辑:赵晓非。审稿:顾 振彪、黄成稳。审读:王存志。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3 年 4 月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97 本套教材的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是这样编排的:七年级上、 下册分散在各个单元中,计有《在山的那边》(王家新)、《理 想》(流沙河)、《秋天》(何其芳)、《化石吟》(张锋)、 《金色花》(泰戈尔)、《纸船寄母亲》(冰心)、《天上的 街市》《静夜》(郭沫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黄河颂》(光未然)、《华 南虎》(牛汉)共 12 首。九年级上、下册各安排了一个单元。 上册计有《沁园春雪》(毛泽东)、《雨说》(郑愁予)、《星 星变奏曲》(江河)、《蝈蝈和蛐蛐》(济慈)、《夜》(叶 赛宁)共 5 首。而下册,就在本单元安排《我爱这土地》(艾
用书C92 青)、《乡愁》(余光中)、《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祖国》(莱蒙托夫) 《黑人谈河流》(休斯)共6首。全套教材共有中国新诗和外 国诗17课23首,占全套教材课文总数的约1/10。与过去任何 套教材相比,这套教材对中国新诗和外国诗的重视是显而易 见的。 与九年级上册的中国新诗和外国诗单元一样,这个单元的 中国新诗和外国诗仍按主题编排,主题叫“土地情思”,其内 涵是爱国思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来看,这个单元的 重点,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教 学时应重视这一点。 从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来看,学习这几首诗歌,要“关注 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 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 语言”。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诗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要用形 象思维,即使是有议论,一般也依赖于具体的形象。所以要特 别注意这些诗中诗人是通过哪些具体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形象来表情达意。如艾青《我爱这土地》 诗中的“鸟”“土地”“河流”“黎明”,余光中《乡愁》 诗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戴望舒《我用 残损的手掌》一诗中的“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 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 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中“破旧的老水车”“熏 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 等,诗人对每一个形象的选择,都是为了服从所要表达的思想 感情的需要。教学时要引领学生分析这些形象所表达的感情。 其实,这里所谓的“形象”,在学术界叫做“意象”,意为渗 透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形象。这里之所以没有出现这个术语,主 要是考虑这一专业术语比较抽象,不如用“形象”一词易于理 解。但“意象”一词的内涵和特点,作为教师应该掌握 古典诗词中有名句,中国新诗和外国诗中也有名句。要让 学生找出这几首诗中的名句反复品味并积累下来。如艾青的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用书 C92 青)、《乡愁》(余光中)、《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祖国》(莱蒙托夫)、 《黑人谈河流》(休斯)共 6 首。全套教材共有中国新诗和外 国诗 17 课 23 首,占全套教材课文总数的约 1/10。与过去任何 一套教材相比,这套教材对中国新诗和外国诗的重视是显而易 见的。 与九年级上册的中国新诗和外国诗单元一样,这个单元的 中国新诗和外国诗仍按主题编排,主题叫“土地情思”,其内 涵是爱国思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来看,这个单元的 重点,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教 学时应重视这一点。 从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来看,学习这几首诗歌,要“关注 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 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 语言”。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诗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要用形 象思维,即使是有议论,一般也依赖于具体的形象。所以要特 别注意这些诗中诗人是通过哪些具体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形象来表情达意。如艾青《我爱这土地》 一诗中的“鸟”“土地”“河流”“黎明”,余光中《乡愁》 一诗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戴望舒《我用 残损的手掌》一诗中的“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 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 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中“破旧的老水车”“熏 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 等,诗人对每一个形象的选择,都是为了服从所要表达的思想 感情的需要。教学时要引领学生分析这些形象所表达的感情。 其实,这里所谓的“形象”,在学术界叫做“意象”,意为渗 透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形象。这里之所以没有出现这个术语,主 要是考虑这一专业术语比较抽象,不如用“形象”一词易于理 解。但“意象”一词的内涵和特点,作为教师应该掌握。 古典诗词中有名句,中国新诗和外国诗中也有名句。要让 学生找出这几首诗中的名句反复品味并积累下来。如艾青的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用书C92 沉…”,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舒婷的“我 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休斯 的“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等,都要细细揣摩,品出 其中的滋味。 学习中国新诗和外国诗,应以师生的反复朗读和教师的精 彩赏析为主,这个单元也不例外。尽量避免泛泛的无目的无重 点的讨论,避免课上热热闹闹,结果收获甚少 单元结束时,可组织进行一次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 的新诗朗诵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 生诗歌朗读技巧和诗歌欣赏水平。 如有条件,可联系自读课本中的一组诗来学习这个单元。 这组诗有闻一多的《祈祷》、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李广田的《乡愁》、刘湛秋的《中国的土地》、舒婷的《土地 情诗》、江河的《祖国啊,祖国》、海子的《五月的麦地》、 赵丽宏的《祖国啊》、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席慕蓉的《长 城谣》、彭斯的《阿富顿河》、鲁勃佐夫的《我宁静的故乡》、 叶赛宁的《我又回到这里,回到亲爱的家》等,它们多为名诗, 都与爱国思乡主题有关,思想内容好,艺术手法高,适合作为 课内的阅读延伸材料。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围绕这个单元的阅读 主题而设计,从探究土地本义出发,挖掘土地背后的文化内涵。 涉及地理、历史、文学,活动多样,内容丰富,有可选择性, 适合不同地区。 1诗两首96 课文研讨
用书 C92 沉……”,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舒婷的“我 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休斯 的“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等,都要细细揣摩,品出 其中的滋味。 学习中国新诗和外国诗,应以师生的反复朗读和教师的精 彩赏析为主,这个单元也不例外。尽量避免泛泛的无目的无重 点的讨论,避免课上热热闹闹,结果收获甚少。 单元结束时,可组织进行一次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 的新诗朗诵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 生诗歌朗读技巧和诗歌欣赏水平。 如有条件,可联系自读课本中的一组诗来学习这个单元。 这组诗有闻一多的《祈祷》、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李广田的《乡愁》、刘湛秋的《中国的土地》、舒婷的《土地 情诗》、江河的《祖国啊,祖国》、海子的《五月的麦地》、 赵丽宏的《祖国啊》、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席慕蓉的《长 城谣》、彭斯的《阿富顿河》、鲁勃佐夫的《我宁静的故乡》、 叶赛宁的《我又回到这里,回到亲爱的家》等,它们多为名诗, 都与爱国思乡主题有关,思想内容好,艺术手法高,适合作为 课内的阅读延伸材料。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围绕这个单元的阅读 主题而设计,从探究土地本义出发,挖掘土地背后的文化内涵。 涉及地理、历史、文学,活动多样,内容丰富,有可选择性, 适合不同地区。 1 诗两首 96 课文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