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都坚持原来的信仰。他们虽因此而牺牲,但是科学上的真理,却因为他们的 牺牲而确定。像这种对于思想负责的精神,才正是推动人类文化的伟大动力 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既然得天独厚,受了人间的特惠,就应该对于 国家民族社会人群,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世间亦唯有知识分子才有机会去发掘 人类文化的宝藏,才有特权去承受过去时代留下最好的精神遗产。知识分子是民 族最优秀的分子,如果不比常人负更重更大的责任,如何对得起自己天然的禀 赋?如何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知识分 子在中国向称为“士”,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舍我其谁至死 无悔的态度,去担当领导群伦继往开来的责任。当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知 识分子的责任尤为重大。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必 须有这种抱负,才配做知识分子。 (选自罗家伦《历史的先见》,学林出版社,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 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负起知识的责任,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人生观,养成道德的勇气 B.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应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 C.有学者签字的学术报告或论文就是负责的思想 D.历史上的一些知识分子在坚持真理时不惧牺牲,是出于对知识的责任感。 E.文中用布鲁诺、伽利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科学真理的发现推动了人类文化 的进步 【答案】BD 【解析】A项据原文第一段,“负起知识的责任”与“养成道德的勇气”均为 建立新的人生观”的前提条件,而并非是后者的目的。C项绝对化表述错误 原文是“体现负责”,并非“就是负责”;E项是为了说明“对负责的思想负 责”,根据当段中心句可知。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A.掌握了再多的知识,如果不能“指挥物质生活”,同样不能被称作知识分子 B.从艰苦困难之中得来的思想总是让人觉得亲切,因此是负责的思想。 C.某科学家经过严密的论证,得出了划时代的科学真理,虽然一直没有拿出来 发表,但他同样是对国家民族社会负责的知识分子。 D.拥有天然的禀赋、国家民族的赐予、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这样的人就配称 作知识分子。 【答案】C 【解析】A项在原文第二段,“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 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据此可知,知识分子的知识不完全是为了 指导物质生活”还有“精神生活”;B项在原文第四段,“他们对从这种艰苦 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是“可以”不是“是 绝对化错误;D项在原文最后一段,“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做知识分子”,选 项丢了“有抱负”的条件,得出结论是不充分的
始终都坚持原来的信仰。他们虽因此而牺牲,但是科学上的真理,却因为他们的 牺牲而确定。像这种对于思想负责的精神,才正是推动人类文化的伟大动力. 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既然得天独厚,受了人间的特惠,就应该对于 国家民族社会人群,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世间亦唯有知识分子才有机会去发掘 人类文化的宝藏,才有特权去承受过去时代留下最好的精神遗产。知识分子是民 族最优秀的分子,如果不比常人负更重更大的责任,如何对得起自己天然的禀 赋?如何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知识分 子在中国向称为“士”,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舍我其谁至死 无悔的态度,去担当领导群伦继往开来的责任。当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知 识分子的责任尤为重大。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必 须有这种抱负,才配做知识分子。 (选自罗家伦《历史的先见》,学林出版社,有删改)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两项给 5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负起知识的责任,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人生观,养成道德的勇气。 B.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应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 C.有学者签字的学术报告或论文就是负责的思想。 D.历史上的一些知识分子在坚持真理时不惧牺牲,是出于对知识的责任感。 E.文中用布鲁诺、伽利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科学真理的发现推动了人类文化 的进步。 【答案】BD 【解析】A 项据原文第一段,“负起知识的责任”与“养成道德的勇气”均为 “建立新的人生观”的前提条件,而并非是后者的目的。C 项绝对化表述错误, 原文是“体现负责”,并非“就是负责”;E 项是为了说明“对负责的思想负 责”,根据当段中心句可知。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A.掌握了再多的知识,如果不能“指挥物质生活”,同样不能被称作知识分子。 B.从艰苦困难之中得来的思想总是让人觉得亲切,因此是负责的思想。 C.某科学家经过严密的论证,得出了划时代的科学真理,虽然一直没有拿出来 发表,但他同样是对国家民族社会负责的知识分子。 D.拥有天然的禀赋、国家民族的赐予、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这样的人就配称 作知识分子。 【答案】C 【解析】A 项在原文第二段,“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 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据此可知,知识分子的知识不完全是为了 “指导物质生活”还有“精神生活”;B 项在原文第四段,“他们对从这种艰苦 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是“可以”不是“是”, 绝对化错误;D 项在原文最后一段,“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做知识分子”,选 项丢了“有抱负”的条件,得出结论是不充分的
14.作者认为,知识分子“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请指出两个“负责” 的不同意思。(4分) 【答案】①第一个“负责”是形容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有周密系统的精 神结晶的”;②第二个“负责”是动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推进和扩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题目关键词回溯 原文,找到答题区域在第四段以及第五段。 15.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 水稻稻种;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向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稻。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 面对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又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依据文意, 分析袁隆平怎样负起了“知识的责任”。(4分) 【答案】①有负责的思想,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 稻稻种; ②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袁隆平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 求,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 ③负起更重大的责任:袁隆平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肩负着解决世界 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的责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要 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 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 (七)(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 家一体,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 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 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 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 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一一村落一一国家, 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一一宗族一一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 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 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 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 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一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 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 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 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 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 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 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 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 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14.作者认为,知识分子“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请指出两个“负责” 的不同意思。(4 分) 【答案】①第一个 “负责”是形容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 “有周密系统的精 神结晶的”;② 第二个“负责”是动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推进和扩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题目关键词回溯 原文,找到答题区域在第四段以及第五段。 15.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 水稻稻种;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向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稻。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 面对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又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依据文意, 分析袁隆平怎样负起了“知识的责任”。(4 分) 【答案】①有负责的思想,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 稻稻种; ②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袁隆平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 求,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 ③负起更重大的责任:袁隆平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肩负着解决世界 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的责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要 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 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 (七)(2012 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 家一体,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 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 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 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 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 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 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 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 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 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 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 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 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 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 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 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 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 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