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推蔽(qiao)绕舌(ro)决窍(jue)无可言驗(y) B.清激(che)训被(je)控诉(sh)井然有绪(x) C.严道(jin)元勋(xmn)捷径(jng)孤廟寡闻(1ou) D.蜕变(dui)绚丽(xuin)肆倉(nue)不可思异(yi) 【答案】C 【解析】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词语的读音,尤其对 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A有误,“饶舌”应读作“ro”,“来势凶凶”应写作“来势汹 汹”;B.有误,“训诫”应读作“fj”,“控诉”应写作“s”,“井然有绪”应写作“井然有序”;D.有误,“蜕 变”应写作“tui”,“不可思异”应写作“不可思议”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花开是常有的事,花开是有香气更是。在这个只有我一个人的世界里,我就觉得很不 有花香慰我寂寥,我甚至有点儿因花香而了。 A.司空见惯但是寻常沉醉 B.唾手可得因为寻常沉迷 C.司空见惯因为平凡沉迷 D.唾手可得但是平凡沉醉 【答案】A 【解析】结合语境可知,语段想表达的意思是,经常见,不稀奇,可想而知的事,“司空见惯“最恰当:第 一句与后面的句意有转折意思,所以用“但是”最恰当:这样可初步选为A:由:甚至一词可辨析语意的递 进,所以“沉醉”更恰当。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为爱挖一口井,你就找到了使自己幸福的源泉。②与其说梦想成就爱,不如说爱成就梦想。③爱是这个 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没有人能够阻挡。④一旦心中无论多么尘世繁杂,心灵上都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A.“源泉”是名词,“神奇”是形容词,“一口井”、“成就梦想”都是偏正短语 B.“你就找到了使自己幸福的源泉.”这个句子中,“幸福”作状语 C.“与其说梦想成就爱,不如说爱成就梦想。”这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复句
2017 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推敲(qiāo) 饶舌(rào) 决窍(jué) 无可言喻(yù) B.清澈(chè) 训诫(jiè) 控诉(shù) 井然有绪(xù) C.严谨(jǐn) 元勋(xūn) 捷径(jìng) 孤陋寡闻(lòu) D.蜕变(duì) 绚丽(xuàn) 肆虐(nüè) 不可思异(yì) 【答案】C 【解析】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词语的读音,尤其对 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A.有误,“饶舌”应读作“ráo”,“来势凶凶”应写作“来势汹 汹”;B.有误,“训诫”应读作“jiè”,“控诉”应写作“sù”,“井然有绪”应写作“井然有序”;D.有误,“蜕 变”应写作“tuì”,“不可思异”应写作“不可思议”。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花开是常有的事,花开是有香气更是_____。_____在这个只有我一个人的世界里,我就觉得很不_____。 有花香慰我寂寥,我甚至有点儿因花香而_____了。 A.司空见惯 但是 寻常 沉醉 B.唾手可得 因为 寻常 沉迷 C.司空见惯 因为 平凡 沉迷 D.唾手可得 但是 平凡 沉醉 【答案】A 【解析】结合语境可知,语段想表达的意思是,经常见,不稀奇,可想而知的事,“司空见惯“最恰当;第 一句与后面的句意有转折意思,所以用“但是”最恰当;这样可初步选为 A;由:甚至一词可辨析语意的递 进,所以“沉醉”更恰当。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为爱挖一口井,你就找到了使自己幸福的源泉。②与其说梦想成就爱,不如说爱成就梦想。③爱是这个 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没有人能够阻挡。④一旦心中无论多么尘世繁杂,心灵上都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A.“源泉”是名词,“神奇”是形容词,“一口井”、“成就梦想”都是偏正短语。 B.“你就找到了使自己幸福的源泉.”这个句子中,“幸福”作状语。 C.“与其说梦想成就爱,不如说爱成就梦想。”这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复句
D.第④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繁杂”改为“繁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 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 句的语感能力。A.“成就梦想“是动宾:B.“幸福”作定语:D.删除“一旦”。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背影》。 B.《琐记》中鲁迅回忆了在正月初一清晨,长妈妈让他吃福橘的往事 C.《骆驼祥子》中刘四爷问祥子,虎妞在什么地方,祥子没有告诉他。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战斗间隙,为战友们读《牛虻》,大家深受感动。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记忆。需要平时广泛读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记忆,并做好积累。B 表述有误,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回忆了在正月初一清晨,长妈妈让他吃福橘的往事。 5.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5分) (1)烽火连三月, (2) 丰年留客足鸡豚。 (3) 谁家新燕啄春泥 (4)造化钟神秀 (5)芳草鲜美 【答案】(1)家书抵万金 (2)莫笑农家腊酒浑 (3)几处早莺争暖树 (4)阴阳割昏晓 (5)落英缤纷 【解析】本题考査学生默写诗句的能力。本题属于直接默写,要结合所给出的诗句,联系自己掌握的内容, 完成填空即可 、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题。(3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D.第④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繁杂”改为“繁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 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 句的语感能力。A.“成就梦想“是动宾;B.“幸福”作定语;D.删除“一旦”。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背影》。 B.《琐记》中鲁迅回忆了在正月初一清晨,长妈妈让他吃福橘的往事。 C.《骆驼祥子》中刘四爷问祥子,虎妞在什么地方,祥子没有告诉他。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战斗间隙,为战友们读《牛虻》,大家深受感动。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记忆。需要平时广泛读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记忆,并做好积累。B 表述有误,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回忆了在正月初一清晨,长妈妈让他吃福橘的往事。 5.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5 分) (1)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丰年留客足鸡豚。 (3)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4)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 (5)芳草鲜美,____________。 【答案】(1)家书抵万金 (2)莫笑农家腊酒浑 (3)几处早莺争暖树 (4)阴阳割昏晓 (5)落英缤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句的能力。本题属于直接默写,要结合所给出的诗句,联系自己掌握的内容, 完成填空即可。 二、阅读理解(55 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 6 题。(3 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别夔州官吏 唐刘禹锡 三年楚国巴城守,一去扬州扬子津。 青帐°联延喧驿步。,白头俯伛°到江滨 巫山暮色常含雨,峡水秋来不恐人。 惟有《九歌》词数首,里中留与赛蛮神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调任之际所作。②青帐:指饯别宴席所设的青色帐篷。③步:码头。④白头俯伛 指当地年老的百姓俯身曲背。⑤《九歌》:这里指诗人在夔州所作的九首《竹枝词》。⑥蛮神:夔州在西 南边地,故称当地供奉的是蛮神。 6.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托明月以达情,表现了他对贬谪好友的关切和同情,写的深切动 B.《别夔州官吏》写于诗人调任之际,三、四两句通过写人们送行的场面,表现他们对诗人的惜别之情。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花落尽子规啼”和《别夔州官吏》中“峡水秋来不恐人”都是写景 兼写时令。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别夔州官吏》则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 向往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査学生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解答。D项中“《别夔州官吏》则流露出诗 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别夔州官吏》写于诗人调任之际,通过标题“别夔州官吏”可 知,这是作者刘禹锡与过去的官员朋友们告别的诗歌,主要表现诗人的惜别之情,从中看不出对隐居生活 的向往。 (二)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别夔州官吏① 唐刘禹锡 三年楚国巴城守,一去扬州扬子津。 青帐②联延喧驿步③,白头俯伛④到江滨。 巫山暮色常含雨,峡水秋来不恐人。 惟有《九歌》⑤词数首,里中留与赛蛮神⑥。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调任之际所作。②青帐:指饯别宴席所设的青色帐篷。③步:码头。④白头俯伛: 指当地年老的百姓俯身曲背。⑤《九歌》:这里指诗人在夔州所作的九首《竹枝词》。⑥蛮神:夔州在西 南边地,故称当地供奉的是蛮神。 6.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托明月以达情,表现了他对贬谪好友的关切和同情,写的深切动 人。 B.《别夔州官吏》写于诗人调任之际,三、四两句通过写人们送行的场面,表现他们对诗人的惜别之情。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花落尽子规啼”和《别夔州官吏》中“峡水秋来不恐人”都是写景 兼写时令。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别夔州官吏》则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 向往。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解答。D 项中“《别夔州官吏》则流露出诗 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别夔州官吏》写于诗人调任之际,通过标题“别夔州官吏”可 知,这是作者刘禹锡与过去的官员朋友们告别的诗歌,主要表现诗人的惜别之情,从中看不出对隐居生活 的向往。 (二)阅读选文,完成 7-10 题。(14 分) 【甲】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
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乙】 凡音,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于伦理者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惑于物也。是故知声 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历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船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 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 乐皆得,谓之有德。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⑤,非致味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 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知好恶,而返人道之正也 (选自《礼记》,有删改) 【注释】①音:歌曲。②乐:这里是音乐和舞蹈(有事还包括诗歌)相结合的总称。③声:这里指声音 ④审:仔细观察。⑤食飨( xIang)之礼:指食礼和飨礼,用于祖宗祭祀或招待宾客。⑥致:极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知音历不知乐者 溪深历鱼肥(《醉翁亭记》 唯君子知乐 虽有千里之舵(《马说》 C.而治道备矣 右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 D.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 客之美我者(《邹忌讽秦王纳谏》)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 译文: (2)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惑于物也 【甲】文中伯牙和子期共同的兴趣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乙】文告诉我们制定礼乐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请用【乙】文中的原句回答。(4分) 【答案】 8①所以不懂的声音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音乐。②礼仪和理乐都通晓,叫做有德
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乙】 凡音①,生于人心者也。乐②者,通于伦理者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惑于物也。是故知声③ 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能知乐,是故审④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 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 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 礼 乐皆得,谓之有德。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⑤,非致⑥味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 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知好恶,而返人道之正也。 (选自《礼记》,有删改) 【注释】①音:歌曲。②乐:这里是音乐和舞蹈(有事还包括诗歌)相结合的总称。③声:这里指声音。 ④审:仔细观察。⑤食飨(xiang)之礼:指食礼和飨礼,用于祖宗祭祀或招待宾客。⑥致:极。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知音而不知乐者 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B.唯君子能知乐 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C.而治道备矣 右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 D.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 客之美我者(《邹忌讽秦王纳谏》)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 分) (1)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乐 者 音 之 所 由 生 也 其 本 在 人心 之 惑 于 物 也 10.【甲】文中伯牙和子期共同的兴趣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告诉我们制定礼乐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请用【乙】文中的原句回答。(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D 8.①所以不懂的声音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音乐。②礼仪和理乐都通晓,叫做有德
9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惑于物也 10.【甲】爱好音乐。【乙】将以教民知好恶,而返人道之正也。 【解析】 7.本题主要考査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句意: 只懂得音乐而不懂的乐理的是普通百姓。而:转折。溪水很深,鱼儿鲜美。而:并列。B句意:只有君子才 是能够懂得乐理的人。能:能够: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本领。能:才能。C句意:就具备了治理天下的方法 备:具备:右边备有香囊。备:备有。D句意:因此此先王之所以制定礼乐。之:连接主谓:客人认为我美 的原因。之:连接主谓。故选D 8本题考査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 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査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 句顺 9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 子割裂开。 10本题考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官差此 行目的即可 【译文】 【甲】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髙峻的样子像泰山!” 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 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 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乙】音,是由人心产生的。乐,是与事物伦理相通的。乐是由声音生成的,它产生的本源在于人心受到 外物的感动。所以只懂得声音不懂的音乐的是禽兽,只懂得音乐而不懂的乐理的是普通百姓。只有君子才 是能够懂得乐理的人 所以能由辨别声而知到音乐,由辨别音乐而知乐理,由辨别乐理而知道政治的好坏,就具备了治理天 下的方法。所以不懂的声音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音乐。不懂得音乐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乐理。懂得乐 理就接近于知晓礼仪了。礼仪和理乐都通晓,叫做有德! 所以乐的隆盛,并不是使声音极尽华美。在宗庙中合祭祖先的礼仪,并不是使食物滋味极其丰富。在 宗庙中弹奏的瑟,安装这音色沉浊的朱红色熟丝所做的弦,底部的孔眼很疏朗,弹奏时发出沉浊而舒缓的
9.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惑于物也。 10.【甲】爱好音乐。【乙】将以教民知好恶,而返人道之正也。 【解析】 7.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 句意: 只懂得音乐而不懂的乐理的是普通百姓。而:转折。溪水很深,鱼儿鲜美。而:并列。B 句意:只有君子才 是能够懂得乐理的人。能:能够;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本领。能:才能。C 句意:就具备了治理天下的方法。 备:具备;右边备有香囊。备:备有。D 句意:因此此先王之所以制定礼乐。之:连接主谓;客人认为我美 的原因。之:连接主谓。故选 D。 8.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 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 句顺。 9.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 子割裂开。 10.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官差此 行目的即可。 【译文】 【甲】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 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 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 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乙】音,是由人心产生的。乐,是与事物伦理相通的。乐是由声音生成的,它产生的本源在于人心受到 外物的感动。所以只懂得声音不懂的音乐的是禽兽,只懂得音乐而不懂的乐理的是普通百姓。只有君子才 是能够懂得乐理的人。 所以能由辨别声而知到音乐,由辨别音乐而知乐理,由辨别乐理而知道政治的好坏,就具备了治理天 下的方法。所以不懂的声音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音乐。不懂得音乐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乐理。懂得乐 理就接近于知晓礼仪了。礼仪和理乐都通晓,叫做有德! 所以乐的隆盛,并不是使声音极尽华美。在宗庙中合祭祖先的礼仪,并不是使食物滋味极其丰富。在 宗庙中弹奏的瑟,安装这音色沉浊的朱红色熟丝所做的弦,底部的孔眼很疏朗,弹奏时发出沉浊而舒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