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脸颊/挟制 炽烈/卷帙 混水摸鱼/混浊 B.挑剔/警惕 伛偻/囹圄 损兵折将/折本 C.羞赧/牛腩 酩酊/绿汀 模棱两可/模样 D.孝悌/涕零 骠勇/剽悍 翘首以待/翘楚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从总体上看,职务犯罪的发案率还不高,还有相当数量的违法违纪分子仍遣藏于腐败的 冰山之下。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些贪官之所以落马,并非有关部明辨是韭,发现了他 们犯罪的蛛丝马迹:而是缘于一些突发事件和偶然因素。类似小偷偷出大贪官的新闻,固然 常用来说明“天网恢恢,疏而不暹”,但从另一角度看,也恰怡证明了腐败罪行败露的机率 之低。当腐败利益与败露的危险性比率失衡时,一些官员难免会把“东窗事发”视作无法预 测的“自然灾害”一样,产生侥幸心理。试想一下,如果腐败分子十之七八身败名裂、舍官 丢命,还会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吗? A.潜藏 8明辨是非C.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铤而走险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孟非是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主持人,常常妙语连珠,亲和力很强,拥有广泛 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中午还是阳光灿烂,但到下午5时左右,老天突然变脸,市区狂风大作,天 昏地暗。据气象部门监测,这次特强沙尘暴瞬间风力达11级,地面能见度0米。 C.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用力甚多、改动颇大,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 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D.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新加坡召开,本次会议同期举办 “未来之声”活动,将邀请约百名来自各经济体的学生代表和指导老师来参加了 活动。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如果把韩寒放到国际视野,他的优势可能多少会被剥 除 。一方面,这可能是最珍贵的,但另一方面,这 也可能是最没有门槛的。 。由此推论,很多人是否从韩寒身 上看到希望,这个就是见仁见智,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韩寒给年轻 代传递的,绝不是希望的反义词。 ①如果要学,思考是可以学的,勇气也是可以有的,至于智慧,也无非是后天修 炼的 ②但是,和西方所熟知的钢琴家郎朗、篮球明星姚明相比,韩寒又是那么与众不 同,你几乎能够一眼辨认他。 ③但是韩寒不一样,他没有特殊的东西,他最大的资本,来自于他的智慧、他的 独立、他的无所顾忌敢说敢干 ④这个时候,韩寒就显示出他强烈的草根特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韩寒,都有可 能成为韩寒,这是最了不得的一一这种与共性注定韩寒是这个时代最特立独行但 又最具平民特质的明星
广东省潮州市 2013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脸颊/挟制 炽烈/卷帙 混水摸鱼/混浊 B.挑剔/警惕 伛偻/囹圄 损兵折将/折本 C.羞赧/牛腩 酩酊/绿汀 模棱两可/模样 D.孝悌/涕零 骠勇/剽悍 翘首以待/翘楚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孟非是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主持人,常常妙语连珠,亲和力很强,拥有广泛 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 中午还是阳光灿烂,但到下午 5 时左右,老天突然变脸,市区狂风大作,天 昏地暗。据气象部门监测,这次特强沙尘暴瞬间风力达 11 级,地面能见度 0 米。 C. 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用力甚多、改动颇大,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 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D . 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新加坡召开,本次会议同期举办 “未来之声”活动,将邀请约百名来自各经济体的学生代表和指导老师来参加了 活动。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如果把韩寒放到国际视野,他的优势可能多少会被剥 除。 。 。 。一方面,这可能是最珍贵的,但另一方面,这 也可能是最没有门槛的。 , 。由此推论,很多人是否从韩寒身 上看到希望,这个就是见仁见智,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韩寒给年轻一 代传递的,绝不是希望的反义词。 ①如果要学,思考是可以学的,勇气也是可以有的,至于智慧,也无非是后天修 炼的。 ②但是,和西方所熟知的钢琴家郎朗、篮球明星姚明相比,韩寒又是那么与众不 同,你几乎能够一眼辨认他。 ③但是韩寒不一样,他没有特殊的东西,他最大的资本,来自于他的智慧、他的 独立、他的无所顾忌敢说敢干。 ④这个时候,韩寒就显示出他强烈的草根特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韩寒,都有可 能成为韩寒,这是最了不得的——这种与共性注定韩寒是这个时代最特立独行但 又最具平民特质的明星
⑤郎朗和姚明走向世界,很明显靠的是特殊技艺,这份技术是一般人做不了、学 不来的 A.③②①⑤④ B.②⑤③①④ C.③②⑤①④ D. ②③①⑤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江东大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 官。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遺逊及亲戚还吴。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 纪门户 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 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时吴、会稽、丹 杨多有伏匿,逊陈便宜,乞与募焉。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 禽。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余人。鄱阳贼帅尤突作 乱,复往讨之,拜定威校尉,军屯利浦 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逊建议曰:“方今英雄棋峙,财狼窥望,克敌宁乱 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 锐。”权纳其策,以为帐下右部督。会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煽动山贼,为 作内应,权遣逊讨栈。栈支党多而往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 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遂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 宿恶荡除,所过肃清,还屯芜湖。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 “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 乱圣听,不可长也。”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吕蒙称疾诣建业,逊往见之,谓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当可忧也?” 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逊曰:“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 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兼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 若见至尊,宜好为计。”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为攻,己据荆州,恩信大行, 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蒙至都,权问:“谁可代卿者?”蒙对曰 “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 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稳,内察形便,然后可克。”权乃召逊,拜偏将军、 右都督,代蒙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 劝:劝说 B.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 领:兼任 C.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 毁:摧毁 D.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 矜:怜悯
⑤郎朗和姚明走向世界,很明显靠的是特殊技艺,这份技术是一般人做不了、学 不来的。 A. ③②①⑤④ B. ②⑤③①④ C. ③②⑤①④ D. ②③①⑤④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江东大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 官。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 纪门户。 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 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时吴、会稽、丹 杨多有伏匿,逊陈便宜,乞与募焉。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 禽。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余人。鄱阳贼帅尤突作 乱,复往讨之,拜定威校尉,军屯利浦。 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逊建议曰:“方今英雄棋峙,财狼窥望,克敌宁乱, 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 锐。”权纳其策,以为帐下右部督。会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煽动山贼,为 作内应,权遣逊讨栈。栈支党多而往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 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遂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 宿恶荡除,所过肃清,还屯芜湖。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 “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 乱圣听,不可长也。”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吕蒙称疾诣建业,逊往见之,谓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当可忧也?” 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逊曰:“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 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兼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 若见至尊,宜好为计。”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为攻,己据荆州,恩信大行, 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蒙至都,权问:“谁可代卿者?”蒙对曰: “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 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稳,内察形便,然后可克。”权乃召逊,拜偏将军、 右都督,代蒙。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 劝:劝说 B.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 领:兼任 C.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 毁:摧毁 D.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 矜:怜悯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3分) A.夜潜山哈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 B.鄱阳帅尤突作乱,复往讨之 吕蒙称疾诣建业,逊往见之 C权以兄策女配逊 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 D.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宿恶荡除,所过肃清,还屯芜湖。 7.下列选项中,能直接表现陆军事才能的—项是()(3分) ①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 ②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 ③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④逊乃蓋施牙幢,分布角鼓,夜潜山俗间。 ⑤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 ⑥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 A.①③⑥B.③④⑥c①④⑤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会稽山贼的首领潘临,很久以来成为当地的一大祸害,历年官府都没能捉住 他。陆逊率领手下招募的兵,进入深山险地实行讨伐,所到之处山贼都被降服。 B.孙权多次向陆逊征询世务。陆逊建议说,山寇惯匪,这一心腹之患还没有消 除,就难以图谋向外发展,可以大规模地部署军队,攻取他的精锐部分 C.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攻击陆逊非法掠取百姓,骚扰地方。陆逊认为淳于式意 在保养民力,所以才告他的状。陆逊不但没有对淳于式怀恨在心,而且还称赞淳 于式是个好官。 D.在接替吕蒙的人选问题上,吕蒙认为:从陆逊的谋虑来看,将来定可以大用 而现在他还不太出名,还需要观察,才能确定 9.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3分) (2)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3分) (3)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共7分) 菩萨蛮 赵令畤 春风试手先梅蕊,頫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注】③作者与苏东坡极友善,东坡为爱其才,曾荐其于朝。东坡因政争遭贬谪 时,作者亦受牵累。②頫:ping,光润美好的样子。③燕,同“宴”。 (1)结合词句分析,词中如何体现梅花是“人间第一枝”?(3分) (2)词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部分位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旧6分) (1)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归园田居》) (2) 半壁见海日,中闻天鸡。(《梦游夭姥吟留别》 皆为惠连;吾人味歌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钟吗鼎食之穿:阿规迷津 (《朦王阁序》4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会稽山贼的首领潘临,很久以来成为当地的一大祸害,历年官府都没能捉住 他。陆逊率领手下招募的兵,进入深山险地实行讨伐,所到之处山贼都被降服。 B.孙权多次向陆逊征询世务。陆逊建议说,山寇惯匪,这一心腹之患还没有消 除,就难以图谋向外发展,可以大规模地部署军队,攻取他的精锐部分。 C.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攻击陆逊非法掠取百姓,骚扰地方。陆逊认为淳于式意 在保养民力,所以才告他的状。陆逊不但没有对淳于式怀恨在心,而且还称赞淳 于式是个好官。 D.在接替吕蒙的人选问题上,吕蒙认为:从陆逊的谋虑来看,将来定可以大用; 而现在他还不太出名,还需要观察,才能确定。 9. 翻译下面的句子。(10 分) (1)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3 分) (2)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3 分) (3)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4 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共 7 分) 菩萨蛮 赵令畤①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②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③瑶池,人间第一枝。 【注】①作者与苏东坡极友善,东坡为爱其才,曾荐其于朝。东坡因政争遭贬谪 时,作者亦受牵累。②頩:pīng,光润美好的样子。③燕,同“宴”。 (1)结合词句分析,词中如何体现梅花是“人间第一枝”?(3 分) (2)词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 分)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①中国长期以来强调以文立国,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偃武修文,四方来朝” “有唐三百年,用文治天下”。要真正了解中国文化,认识中国人的人生,就得 熟悉中国的文学,因为对文有这种异乎寻常的尊崇。日本人甚至给中国取过一个 讥讽性的外号,就叫“文学国度”。文在许多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近乎是一种 宗教。 ②而文的核心,正是诗。所以,在古代,官员中有诗人,隐士中有诗人,皇帝、 僧人、侠客中也不乏诗人。但哪个文人若是写小说或编戏曲,不仅不能登大雅之 堂,甚至都不敢留下自己真实的姓名一一所以四大名著的真实作者,至今争议不 断。因此,现在风行的小说,在一百年前,还只是被贬为“小道”的文体,那时 真正令文人骄傲的是诗。胡适当年发动白话文革命,阻力最大的也是诗,所以他 说,如果把新诗的堡垒攻克下来,白话文学的革命就彻底胜利了。 ③诗在民众心目中的这种神圣地位,如林语堂所说,“中国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 的任务”。中国一直以来缺乏那种恒定的、终极意义上的宗教传统,许多人的心 灵都处于无所信、也无从信的状态,即便有人说中国是偏重于信佛的国家,但在 日常生活层面,佛教的影响其实也是很小的。许多中国人并没有把他的宗教信仰 带到日常生活中来,真正影响、塑造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还是诗歌的力量。 ④西方人常常把人生的终极看作是神圣的,超越的,救赎的,而中国人却常常把 人生的最高境界看作是诗意的,审美的,艺术的,二者之间有根本的不同。诗意、 审美、艺术的人生由什么来承载?诗。在中国人的人生构想中,诗意的人生是比 庸俗的、充满功利色彩的人生,甚至比遁入空门的人生更高一个层次的一一即便 和尚,中国人也是尊崇那些会作诗的和尚。正如一些人退休之后,觉得吟诗、写 字、作画、刻章、遛鸟、养花,要比在家数钱更富审美价值,隐居也比入世更具 诗意。所以像金庸的小说,写的是典型的中国人生,他的主人公,大多数最后都 归隐,这样的人生如同艺术,有乌托邦色彩,令人向往;相反,多数读者不会羡 慕金庸笔下的僧人生活,更不会羡慕萧远山、慕容博最终皈依于少林,原因就在 于归隐的生活、田园的生活,是审美的,艺术的,比纯粹的宗教生活更富诗意 它背后的价值参照正是按照诗的精神来设计的 ⑤诗在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它就是宗教,或者具有一种宗教般的力量。西方人 习惯从小让孩子背诵圣经,中国人则常常让孩子背诵唐诗;美国人遇见 “9·11”,首先想到的是去教堂,向神祷告,倾诉,而中国人遭遇汶川大地震, 首先想到的是写诗,举行诗歌朗诵会。“5·12”以后,中国的诗歌有一次热潮 就因为那时的诗歌起到了抚慰人心、安妥灵魂的宗教性作用。 ⑥不能藐视诗歌的力量,它在关键时刻,可以唤醒一个人内心柔软的部分,甚至 能让人热泪盈眶。诗歌的力量一旦深入人心,一种和诗有关的价值观,那种审美 的、艺术的思想,就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设计,因此,提倡“诗教”,其实就是 提倡一种美育。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就主张打通科学和人文的界限,主张美育和 智育并重的,他说,“常常看见专治科学,不兼涉美术的人难免有萧瑟无聊的状 态”,他所召唤的也是那颗审美之心。所以,我很感佩于有那么多中小学老师, 愿意从诗歌入手,对孩子们那些还未被过度污染的心灵实行“诗教”,进而培育 他们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①中国长期以来强调以文立国,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偃武修文,四方来朝”, “有唐三百年,用文治天下”。要真正了解中国文化,认识中国人的人生,就得 熟悉中国的文学,因为对文有这种异乎寻常的尊崇。日本人甚至给中国取过一个 讥讽性的外号,就叫“文学国度”。文在许多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近乎是一种 宗教。 ②而文的核心,正是诗。所以,在古代,官员中有诗人,隐士中有诗人,皇帝、 僧人、侠客中也不乏诗人。但哪个文人若是写小说或编戏曲,不仅不能登大雅之 堂,甚至都不敢留下自己真实的姓名——所以四大名著的真实作者,至今争议不 断。因此,现在风行的小说,在一百年前,还只是被贬为“小道”的文体,那时 真正令文人骄傲的是诗。胡适当年发动白话文革命,阻力最大的也是诗,所以他 说,如果把新诗的堡垒攻克下来,白话文学的革命就彻底胜利了。 ③诗在民众心目中的这种神圣地位,如林语堂所说,“中国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 的任务”。中国一直以来缺乏那种恒定的、终极意义上的宗教传统,许多人的心 灵都处于无所信、也无从信的状态,即便有人说中国是偏重于信佛的国家,但在 日常生活层面,佛教的影响其实也是很小的。许多中国人并没有把他的宗教信仰 带到日常生活中来,真正影响、塑造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还是诗歌的力量。 ④西方人常常把人生的终极看作是神圣的,超越的,救赎的,而中国人却常常把 人生的最高境界看作是诗意的,审美的,艺术的,二者之间有根本的不同。诗意、 审美、艺术的人生由什么来承载?诗。在中国人的人生构想中,诗意的人生是比 庸俗的、充满功利色彩的人生,甚至比遁入空门的人生更高一个层次的——即便 和尚,中国人也是尊崇那些会作诗的和尚。正如一些人退休之后,觉得吟诗、写 字、作画、刻章、遛鸟、养花,要比在家数钱更富审美价值,隐居也比入世更具 诗意。所以像金庸的小说,写的是典型的中国人生,他的主人公,大多数最后都 归隐,这样的人生如同艺术,有乌托邦色彩,令人向往;相反,多数读者不会羡 慕金庸笔下的僧人生活,更不会羡慕萧远山、慕容博最终皈依于少林,原因就在 于归隐的生活、田园的生活,是审美的,艺术的,比纯粹的宗教生活更富诗意—— 它背后的价值参照正是按照诗的精神来设计的。 ⑤诗在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它就是宗教,或者具有一种宗教般的力量。西方人 习惯从小让孩子背诵圣经,中国人则常常让孩子背诵唐诗;美国人遇见 “9·11”,首先想到的是去教堂,向神祷告,倾诉,而中国人遭遇汶川大地震, 首先想到的是写诗,举行诗歌朗诵会。“5·12”以后,中国的诗歌有一次热潮, 就因为那时的诗歌起到了抚慰人心、安妥灵魂的宗教性作用。 ⑥不能藐视诗歌的力量,它在关键时刻,可以唤醒一个人内心柔软的部分,甚至 能让人热泪盈眶。诗歌的力量一旦深入人心,一种和诗有关的价值观,那种审美 的、艺术的思想,就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设计,因此,提倡“诗教”,其实就是 提倡一种美育。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就主张打通科学和人文的界限,主张美育和 智育并重的,他说,“常常看见专治科学,不兼涉美术的人难免有萧瑟无聊的状 态”,他所召唤的也是那颗审美之心。所以,我很感佩于有那么多中小学老师, 愿意从诗歌入手,对孩子们那些还未被过度污染的心灵实行“诗教”,进而培育 他们
⑦诗歌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诗的感性,容易被人领悟;诗的优美,容易激发人 的想象:诗歌中那种结晶的语言,深藏着许多精致的心灵。以诗教之,对于孩子 们,甚至对于普遍的国民,都能起到润泽人心的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 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因为对文异乎寻常的尊崇,日本人给中国取过“文学国度”的讥讽性外号。 B.因为小说是被贬为“小道”的文体,所以四大名著的真实作者都没有留下自 己的姓名。 C.因为没有把新诗的堡垒攻克下来,所以白话文学的革命没有彻底胜利 D.中国人喜欢张恨水、谢冰心这样的名字,因为这些名字有诗意,有一种特殊 的美。 E.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诗意的人生是比庸俗的、充满功利色彩的人生更高一个 层次的。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常常把人生的最高境界看作是诗意的,审美的,艺术的,这样的人生由诗来 承载 B.金庸的小说,写的是典型的中国人生,他的主人公大多数最后都归隐,因为归隐的 生活、田园的生活,是审美的、艺术的。 C.蔡元培主张打通科学和入文的界,主张美育和智育并重,也就是主张“诗歌教育” D.孩子们的心灵未被过度污染,实行“诗教”,能泽孩子们的心灵。 14.文中第三段画线的句子“中国诗在中函代替了宗的任务”,如何理解? 15.为什么要提倡诗歌教育,请根据原文的内容回答。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 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填涂与 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江南好 周海亮 江南好。江南有桑 桑有纤弱的身子,纤长的颈,纤秀的臂,纤美的足。桑住在小镇,小镇依河 而建,小河匍匐逶迤。黄昏时桑提着白裙,踏过长长的石阶。黄昏的河水是粉色 的,河面上似乎洒了少女的胭脂。桑慵倦的倒影在河水里轻轻飘摇,桑顾影怀思。 桑躲进闺房写字。连毛笔都是纤细的。桑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两只 鸟歇落树上,悠然地梳理羽毛。桑扔掉笔,趴到窗口,就不动了。桑常常独自发 呆,然后,红了唇,红了脸,红了眼圈,红了窗外风景
⑦诗歌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诗的感性,容易被人领悟;诗的优美,容易激发人 的想象;诗歌中那种结晶的语言,深藏着许多精致的心灵。以诗教之,对于孩子 们,甚至对于普遍的国民,都能起到润泽人心的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两项给 5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 分)( )( ) A.因为对文异乎寻常的尊崇,日本人给中国取过“文学国度”的讥讽性外号。 B.因为小说是被贬为“小道”的文体,所以四大名著的真实作者都没有留下自 己的姓名。 C.因为没有把新诗的堡垒攻克下来,所以白话文学的革命没有彻底胜利。 D.中国人喜欢张恨水、谢冰心这样的名字,因为这些名字有诗意,有一种特殊 的美。 E.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诗意的人生是比庸俗的、充满功利色彩的人生更高一个 层次的。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 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卷上填涂与 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江南好 周海亮 江南好。江南有桑。 桑有纤弱的身子,纤长的颈,纤秀的臂,纤美的足。桑住在小镇,小镇依河 而建,小河匍匐逶迤。黄昏时桑提着白裙,踏过长长的石阶。黄昏的河水是粉色 的,河面上似乎洒了少女的胭脂。桑慵倦的倒影在河水里轻轻飘摇,桑顾影怀思。 桑躲进闺房写字。连毛笔都是纤细的。桑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两只 鸟歇落树上,悠然地梳理羽毛。桑扔掉笔,趴到窗口,就不动了。桑常常独自发 呆,然后,红了唇,红了脸,红了眼圈,红了窗外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