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有关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大工业的论述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 宁从俄国的国情出发,把 建立和发展大工业,视为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物 质基础。他曾明确指出: “社会主义的唯一的物质 基础,就是同时也能改造 农业的大机器工业。” (《列宁选集》第4卷,第549 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 宁从俄国的国情出发,把 建立和发展大工业,视为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物 质基础。他曾明确指出: “社会主义的唯一的物质 基础,就是同时也能改造 农业的大机器工业。 ” (《列宁选集》第4卷,第549 页。) 列宁有关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大工业的论述
斯大林有关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论述 斯大林根据列宁的思想,阐明了社 会主义工业化的本质和中心,进一步指 明了工业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他认 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算做工 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 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 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 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工业化的任务 不仅要增加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工业的 比重,而且要在这种发展中保证受资本 主义国家包围的我国在经济上的独立, 使我国不致变成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属 品。”《斯大林全集》第8卷,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12113页
斯大林根据列宁的思想,阐明了社 会主义工业化的本质和中心,进一步指 明了工业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他认 为: “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算做工 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 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 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 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工业化的任务 不仅要增加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工业的 比重,而且要在这种发展中保证受资本 主义国家包围的我国在经济上的独立, 使我国不致变成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属 品。 ” 《斯大林全集》第8卷,第 112—113页。 斯大林有关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论述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确立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两大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 如何由一个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使中华民族 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一个多世纪以来 中华民族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历史任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确立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两大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 如何由一个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使中华民族 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一个多世纪以来 中华民族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历史任务
我国原有的工业基础十分落后和薄弱 由于我国原有的工业基础十分落后和薄弱 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生产起步十分艰难。1952年, 全国钢的年产量仅130多万吨,使用机器的现代 工业的产值,约占工农业生产总值的28%,农业 及其副业、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的产值约占工农 业生产总值的72%。 YN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由于我国原有的工业基础十分落后和薄弱, 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生产起步十分艰难。1952年, 全国钢的年产量仅130多万吨,使用机器的现代 工业的产值,约占工农业生产总值的28%,农业 及其副业、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的产值约占工农 业生产总值的72%。 我国原有的工业基础十分落后和薄弱
1954年6月,毛泽东 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 30次会议上指出:“现在 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 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 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 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 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954年6月,毛泽东 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 30次会议上指出: “现在 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 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 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 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