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 冯友兰
蔡元培介绍 蔡元培(1868-1940),近代民主革 命家、教育家。字鹤卿,号子民。清同治 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 生于浙江绍兴。17岁考取秀才,后连续中 举人、取进土、点翰林授编修。1898 年弃官从教。1902年组织中国教育会。 1904年组织光复会,次年参加同盟会。 1907年赴德莱比锡大学进修。1912年任 南京临时畋府教育总长。1917年任北京 大学校长。1932年,与宋庆龄等在上海 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40年3月5日 在香港病近。 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 度的创造者,自他开始,中国有了比较完 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 任北大校长时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 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 祥地
蔡元培介绍: 蔡元培(1868 —1940),近代民主革 命家、教育家。字鹤卿,号孑民。清同治 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 年 1 月11日) 生于浙江绍兴。17岁考取秀才,后连续中 举人、取进士、点翰林、授编修。1898 年弃官从教。1902年组织中国教育会。 1904年组织光复会,次年参加同盟会。 1907年赴德莱比锡大学进修。1912年任 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917年任北京 大学校长。1932年,与宋庆龄等在上海 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40 年 3 月 5 日 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 度的创造者,自他开始,中国有了比较完 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 任北大校长时提出的 “思想自由,兼容并 包 ”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 祥地
养江 月 (菜 大清 周情最理 如姒 月因 山水 十十 蔡元培 蔡元培书法
蔡元培 蔡元培书法
蔡元培塑像 蔡元培逝世后,毛泽东发去唁电,称“子民先生,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曾说:“蔡先生不止是属于 北大的,他是属于整个学术界文化界的。对于蔡先生,只要是读书 人,都不能没有一份好感和敬意。〃渐行渐远的蔡元培和只剩下抽 象谈论的“兼容并包”,已经像红楼遗物一样,变成了真正意义上 的文物。当此之时,再一次缅怀蔡元培先生显得是多么的重要。而 冯友兰先生的《我所认识的蔡子民先生》即是我们走进蔡元培先生 的最佳途径
蔡 元 培 塑 像 蔡元培逝世后,毛泽东发去唁电,称“孑民先生,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曾说:“蔡先生不止是属于 北大的,他是属于整个学术界文化界的。对于蔡先生,只要是读书 人,都不能没有一份好感和敬意。”渐行渐远的蔡元培和只剩下抽 象谈论的“兼容并包”,已经像红楼遗物一样,变成了真正意义上 的文物。当此之时,再一次缅怀蔡元培先生显得是多么的重要。而 冯友兰先生的《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即是我们走进蔡元培先生 的最佳途径
冯友兰介绍 冯友兰(1895-1990),中国现代哲学 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 南唐河人。1915年进入北大中国哲学 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 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 大学、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文学 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 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 客座教授。1952年后一直任北大哲学系教 授。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1931-1934年完成的《中国哲学史》上 下册,为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1939-1946年的“贞元六书”,创立了 新理学的思想体系,使他成为当时中国影响 最大的哲学家。 建国后,接受马克思主义,著有七卷本 《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介绍: 冯友兰(1895—1990),中国现代哲学 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 南唐河人。1915年进入北大中国哲学门。 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 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 大学、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文学 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 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 客座教授。1952年后一直任北大哲学系教 授。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1931-1934年完成的《中国哲学史》上、 下册,为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1939-1946年的“贞元六书”,创立了 新理学的思想体系,使他成为当时中国影响 最大的哲学家。 建国后,接受马克思主义,著有七卷本 《中国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