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 制作佘姚中学沙
阿Q正传 鲁迅 制作: 余姚中学 沙佳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 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 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受崇仰1 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 其人
鲁迅其人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 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 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 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 郁达夫
(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 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 兴一个破落的封建大家庭里。绍兴是一个有着 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保留有众多的名胜,如 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留下的遗迹,近代反清女杰秋瑾从容就义的轩 亭口,等等。民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戏剧演出和 传说故事。乡亲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两个“鬼”: 一个是“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 更强的鬼魂”—女吊;另一个是腰束草绳, 脚穿草鞋,手捏芭蕉扇,富有同情心的“无常”。 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鲁迅的 生
• (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 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 兴一个破落的封建大家庭里。绍兴是一个有着 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保留有众多的名胜,如 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留下的遗迹,近代反清女杰秋瑾从容就义的轩 亭口,等等。民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戏剧演出和 传说故事。乡亲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两个“鬼”: 一个是“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 更强的鬼魂”——女吊;另一个是腰束草绳, 脚穿草鞋,手捏芭蕉扇,富有同情心的“无常” 。 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鲁迅的一 生
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 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 生活,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直读 到17岁。在这里,他熟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在课余广泛 阅读了儒家之外的各种杂书:小说,野史,笔记… 鲁迅以后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 础。 鲁迅的童年也有阴影:13岁那年,祖父因故入狱,不得 不随着全家到亲戚家避难;以后父亲病重,家庭生活也 从小康陷入困顿。作为长子的鲁迅,不得不经常出入于 当铺与药店,在周围人的歧枧与侮辱中,感受社会的冷 酷与势利。父亲最后因庸医的延误而过早离世,更给少 年鲁迅以很深的刺激,他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社会、文化 人世与人心的思考
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 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 生活,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直读 到17岁。在这里,他熟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在课余广泛 阅读了儒家之外的各种杂书:小说,野史,笔记……为 鲁迅以后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 础。 鲁迅的童年也有阴影:13岁那年,祖父因故入狱,不得 不随着全家到亲戚家避难;以后父亲病重,家庭生活也 从小康陷入困顿。作为长子的鲁迅,不得不经常出入于 当铺与药店,在周围人的歧视与侮辱中,感受社会的冷 酷与势利。父亲最后因庸医的延误而过早离世,更给少 年鲁迅以很深的刺激,他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社会、文化、 人世与人心的思考
1898年,18岁的鲁迅,到异地去寻求新 的出路,开始接触物理、数学、化学等 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并阅读外国文学与 科学著作。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 胥黎的《天演论》,接受了一种自强、 自立、自主的人生哲学,同时强烈地感 受到在激烈竞争的世界里,处于落后地 位的中华民族的危机。1902年,鲁迅 东渡日本,两年后怀着“科学救国”的 梦想,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遇到了 藤野严九郎先生那样关心自己的老师, 但也不时受到歧视;特别是有一次课堂 里放映记录日俄战争的幻灯画片,看到 个替俄军当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 捉住杀头,旁边竟站着一群中国人在围 观。鲁迅受到极大刺激,由此觉悟到医 治精神上的麻木比医治身体上的病弱更 为重要,改变中国第一要著是改变中国 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当推文艺。 1909年鲁迅在日本
• 1898年,18岁的鲁迅,到异地去寻求新 的出路,开始接触物理、数学、化学等 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并阅读外国文学与 科学著作。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 胥黎的《天演论》,接受了一种自强、 自立、自主的人生哲学,同时强烈地感 受到在激烈竞争的世界里,处于落后地 位的中华民族的危机。 1902年,鲁迅 东渡日本,两年后怀着“科学救国”的 梦想,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遇到了 藤野严九郎先生那样关心自己的老师, 但也不时受到歧视;特别是有一次课堂 里放映记录日俄战争的幻灯画片,看到 一个替俄军当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 捉住杀头,旁边竟站着一群中国人在围 观。鲁迅受到极大刺激,由此觉悟到医 治精神上的麻木比医治身体上的病弱更 为重要,改变中国第一要著是改变中国 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当推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