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鲁迅决定弃医从文。他和朋友们热烈地讨论 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 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并于1903年、1907年 1908年公开发表了第一批论文,提出了“立国” 必先“立人”的思想,呼唤“精神界之战士” 1906年,鲁迅(左)决定笄医从文,离开日本 台医专。这是和送剜的日本同学们留景
于是鲁迅决定弃医从文。他和朋友们热烈地讨论 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 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并于1903年、1907年、 1908年公开发表了第一批论文,提出了“立国” 必先“立人”的思想,呼唤“精神界之战士
鲁迅于1909年回国后,直在痛苦地思索, 沉默了将近十年。直到1918年五四运动前夕, 才在朋友的鼓动下,提笔写了《狂人日记》, 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这是中国第一篇 现代白话小说。揭露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是 部“吃人”的历史,发出了“救救孩子” 的呼声。小说发表后,引起了社会的极大震 动,鲁迅一发不可收,连续写了多篇小说, 后来编为《呐喊》《彷徨》两本小说集,分 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鲁迅于1909年回国后,一直在痛苦地思索, 沉默了将近十年。直到1918年五四运动前夕, 才在朋友的鼓动下,提笔写了《狂人日记》, 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这是中国第一篇 现代白话小说。揭露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是 一部“吃人”的历史,发出了“救救孩子” 的呼声。小说发表后,引起了社会的极大震 动,鲁迅一发不可收,连续写了多篇小说, 后来编为《呐喊》《彷徨》两本小说集,分 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 拾》(作于1926年,1928年出版)和散文诗《野草》(作于1924 1926年,1927年出版)。《朝花夕拾》是对生命的童年时代“朝 花”)的回忆与重提:民间传说中的“无常”,父亲的病,百草 园和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幼时的保姆“长妈妈”,一生坎坷的 老友范爱农,等等。鲁迅是怀着温馨的爱去回忆的,从中显露出 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含着一种深沉的悲哀。《野 草》是另一类散文,是“梦”的产物:全书三分之一的篇章都以 “我梦见”为开头。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奇诡的世界:夜半 时分的幻觉中听见“吃吃”的声音(《秋夜》);“人睡到不知道 时候的时候”,“影”来“告别”(《影的告别》);青白的冰谷 中看见“死火”,“有炎炎的形,但亳不摇动,全体冰结,像珊 瑚枝”(《死火》);“狗”追着“人”,大声质问,“人”拼命 “逃跑”(《狗的驳诘》)…鲁迅把他在儿时敷演童话的想象力 发挥到了极致,借以表达自己微妙的难以言传的感觉、情绪与心 理,对人的生命进行更深层次的哲理思考。鲁迅对别人说“我的 哲学都在《野草》里”,读者也因此有机会借《野草》去窥见鲁 迅灵魂的深处
•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 拾》(作于1926年,1928年出版)和散文诗《野草》(作于1924- 1926年,1927年出版)。《朝花夕拾》是对生命的童年时代(“朝 花”)的回忆与重提:民间传说中的“无常” ,父亲的病,百草 园和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幼时的保姆“长妈妈” ,一生坎坷的 老友范爱农,等等。鲁迅是怀着温馨的爱去回忆的,从中显露出 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含着一种深沉的悲哀。《野 草》是另一类散文,是“梦”的产物:全书三分之一的篇章都以 “我梦见”为开头。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奇诡的世界:夜半 时分的幻觉中听见“吃吃”的声音(《秋夜》); “人睡到不知道 时候的时候” , “影”来“告别”(《影的告别》);青白的冰谷 中看见“死火” , “有炎炎的形,但毫不摇动,全体冰结,像珊 瑚枝”(《死火》); “狗”追着“人” ,大声质问, “人”拼命 “逃跑”(《狗的驳诘》)……鲁迅把他在儿时敷演童话的想象力 发挥到了极致,借以表达自己微妙的难以言传的感觉、情绪与心 理,对人的生命进行更深层次的哲理思考。鲁迅对别人说“我的 哲学都在《野草》里” ,读者也因此有机会借《野草》去窥见鲁 迅灵魂的深处
鲁迅在进行小说、散文创作的同时,又 在《新青年》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杂文。五 四前后,他在北京期间所写的杂文, 编有《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 续编》等集。1926年8月至1927 年 10月的杂文主要收在《而已集》里。1927 杆底,鲁迅定居上海,开始了他“最后十 手”的生命历程,并以主要精力进行杂文 创作。先后出版有 《三闲集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集外集》等。鲁迅曾充满自信地说 中国大众的灵魂’,现在是反映在我 的杂文里了。”在这个意义上,鲁迅的杂 文就是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史”。 如果要真正了解中国的社会与历史,特别 是要了解中国人,那就读读鲁迅的杂文吧
•鲁迅在进行小说、散文创作的同时,又 在《新青年》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杂文。五 四前后,他 在北京期间所写的杂文 , 编有《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 续编》等集。1926年8月至1927 年 10月的杂文主要收在《而已集》里。1927 年底,鲁迅定居上海,开始了他“最后十 年”的生命历程,并以主要精力进行杂文 创作。先后出版有 《三闲集》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集外集》等。 鲁迅曾充满自信地说: “‘中国大众的灵魂’ ,现在是反映在我 的杂文里了。 ”在这个意义上,鲁迅的杂 文就是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史” 。 如果要真正了解中国的社会与历史,特别 是要了解中国人,那就读读鲁迅的杂文吧
鲁迅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奉献出了一本小说集《故事 新编》,《故事新编》,或是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女 娲(《补天》)、后羿(《奔月》)或是历史中的圣贤人物: 孔子、老子等等鲁迅的笔下却全都抹去了英雄的神光,还 原于常人、凡人的本相。因此,《奔月》不写射日英雄后 羿当年的赫赫战功,而竭力写他功成名就“以后”,成为 普通人的遭遇:天下的鸟兽全被射死,再无用武之地,只 能整日为吃食而奔波;被人们冷落、遗忘不说,学生也来 暗算自己了,最后连老婆(嫦娥)远走高飞:这“先驱者 的命运”的思考与表现,发人深省。整部《故事新编》充 满了鲁迅式的幽默,而骨子里仍然藏着固有的悲凉;此时 的鲁迅正面临死亡的威胁,处于身心交瘁之中,却能写出 如此从容、洒脱的文字,这正意味着他的思想与艺术都已 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1936年10月19日,这位本世纪中国与世界的文学大师 放下了手中的笔;这位思想的巨人,停止了思想。成千上 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 旗帜,上面写着三个字:“民族魂
鲁迅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奉献出了一本小说集《故事 新编》, 《故事新编》,或是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女 娲(《补天》)、后羿(《奔月》)或是历史中的圣贤人物: 孔子、老子等等鲁迅的笔下却全都抹去了英雄的神光,还 原于常人、凡人的本相。因此,《奔月》不写射日英雄后 羿当年的赫赫战功,而竭力写他功成名就“以后”,成为 普通人的遭遇:天下的鸟兽全被射死,再无用武之地,只 能整日为吃食而奔波;被人们冷落、遗忘不说,学生也来 暗算自己了,最后连老婆(嫦娥)也远走高飞:这“先驱者 的命运”的思考与表现,发人深省。整部《故事新编》充 满了鲁迅式的幽默,而骨子里仍然藏着固有的悲凉;此时 的鲁迅正面临死亡的威胁,处于身心交瘁之中,却能写出 如此从容、洒脱的文字,这正意味着他的思想与艺术都已 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1936年10月19日,这位本世纪中国与世界的文学大师, 放下了手中的笔;这位思想的巨人,停止了思想。成千上 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 旗帜,上面写着三个字: “民族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