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按位累进法:按DCT系数的量化精度表示位(bit) 进行分段累进扫描.对于8位精度,按位分段的位码集为 B={(7,6,5,4),3,2,1,0}→累进操作 (3)分层编码模式 适用场合:用低分辨率设备,显示或存取高分辨图像 基本思想:源图像的每个分量用多帧形式表示 非差分帧后跟差分帧串;每帧按空间分辨率进行分层, 使分辨率沿水平和垂直扫描方向,以22-1)倍率关系下降, 再对分层后的低分辨率图像进行编码 解码时,按2的倍数因子即22m-1)规律 把分辨率提升; 并用插值方法进行图像恢复
② 按位累进法:按DCT系数的量化精度表示位(bit) 进行分段累进扫描.对于8位精度,按位分段的位码集为: B={(7,6,5,4),3,2,1,0 } → 累进操作 ⑶ 分层编码模式 适用场合: 用低分辨率设备,显示或存取高分辨图像 基本思想: 源图像的每个分量用多帧形式表示 — 非差分帧后跟差分帧串;每帧按空间分辨率进行分层, 使分辨率沿水平和垂直扫描方向,以2 2(n-1)倍率关系下降, 再对分层后的低分辨率图像进行编码 解码时,按2的倍数因子即2 2(n-1)规律, 把分辨率提升; 并用插值方法进行图像恢复
分层编码的基本过程: ①按像元的两维空间分层关系,把源图像的分辨率降低 ②选用顺序、累进或无失真编码模式, 对已降低分辨率的图像进行扫描编码 ③对低分辨率图像进行解码,以从低层开始重建图像 ④用插值滤波器提高重建图像的分辨率, 并作为源图像的预测值 所形成的差分值, 采用选定模式{顺序,累进,无失真}进行编码 ⑤重复第③~④步,直至图像达到原来的分辨率
分层编码的基本过程: ① 按像元的两维空间分层关系,把源图像的分辨率降低 ② 选用顺序、累进或无失真编码模式, 对已降低分辨率的图像进行扫描编码 ③ 对低分辨率图像进行解码,以从低层开始重建图像 ④ 用插值滤波器提高重建图像的分辨率, 并作为源图像的预测值; 所形成的差分值, 采用选定模式{ 顺序,累进,无失真 }进行编码 ⑤ 重复第③~④步,直至图像达到原来的分辨率
3.JPEG混合编码的一般过程 二维教耜块(8×8像素块〕 DCT变换 DCT系数(64个系数值 望化处理 量优表 有失真阶段 ( AC 无失真阶段 z形扫 DC AC 差分码 行程绍码 差分码 行程码 熵绍 编码表
3.JPEG混合编码的一般过程
(1)DCT变换 ①数据分块:对输入的静止图像进行分割, 以降低计算复杂性和存储开销 f(x,y)={B,0i=1,2,…,N:j=1,2,…,N;N≥8} 对于JPEG标准,取N=8,即MCU=8×8,形成64个变换点 例:一幅实际图像的分辨率为256×256, 可分割成16个8×8采样块,需16次DCT系数计算 ②子块层平移:把采样数据从无符号整数转换为 带正负号的整数(2的补码表示).其值域映射为: [0,2D-1]→[20-1,2-1-1] 若采样精度p=8,层平移通过减128(27)来完成; p=12,则减2048(21)
⑴ DCT变换 ① 数据分块:对输入的静止图像进行分割, 以降低计算复杂性和存储开销 f(x,y)={ B(i,j)|i=1,2,…,N;j=1,2,…,N;N≥8 } 对于JPEG标准,取N=8,即MCU = 8×8,形成64个变换点 例:一幅实际图像的分辨率为256×256, 可分割成16个8×8采样块,需16次DCT系数计算 ② 子块层平移:把采样数据从无符号整数转换为 带正负号的整数(2的补码表示).其值域映射为: [0,2 p-1]→[-2 p-1 ,2 p-1-1] 若采样精度 p=8, 层平移通过减128(2 7)来完成; p=12,则减2048(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