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基础工程A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Soil Mechanie 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63104206 学时数:2 学分业中实学时数: 外学时数:0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滩点 筒介) 13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和分类。 物理特 a 、安装零 32自应力的计算方法。 3据鞋能压力的化计算方法。 4的与态。矩形面积的三角影分清和布的条形有作用下如应的计方法。 便士中自重之力功地基利如皮力的计复方法他胸土的有效应愿具 空牌形性质及地降什草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A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Soil Mechanic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63104206 学 时 数:72 其中实验学时数:8 课外学时数:0 学 分 数:4.5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它包括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两部分。土力学部分主要讲授 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使学生掌握土的物理性质、土的渗透性、土的应力和变形、土的抗剪强度理论,地基承载力及土坡稳定性分析等计 算原理及方法;基础工程部分主要讲授地基和基础的类型、常见基础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及地基的处理方法等。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力学的基 本理论,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等。使学生不仅具有进行一般基础工程设计的能力,而且具有从事基础工程施工管理的能力。对于常见的基础工 程事故,能做出合理的评价。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第1章 绪论 1.1 土力学的重要性及学科特点 了解土力学的重要性和学科特点。 1.2 土力学发展概况(简介) 了解土力学的发展概况。 1.3 土力学课程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了解课程的学习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第2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2.1 概述 了解土的成因和组成。 2.2 土的三相比例组成及土的结构 掌握土的三相比例组成;了解土的结构性。 2.3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掌握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及实验方法。 2.4 无粘性土的密实度 熟练掌握无粘性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和分类。 2.5 粘性土的物理特征 熟练掌握粘性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2.6 土的渗透性 掌握土的渗透规律;掌握渗透力与渗透破坏、渗流量的计算。 2.7 土的压实原理 掌握土的压实原理。 2.8 土的工程分类 掌握土的工程分类原则,土的类别与其工程特性的关系。 【重点】土的三相比例组成;无粘性土和粘性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难点】土的渗透规律;渗透力与渗透破坏、渗流量计算。 第3章 土中应力计算 3.1 土中自重应力 掌握地基自重应力的计算方法。 3.2 基底压力 掌握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方法。 3.3 地基附加应力 掌握矩形面积的均布荷载、矩形面积的三角形分布荷载和均布的条形荷载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方法。 3.4 有效应力原理 掌握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 【重点】土中自重应力、基底压力、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方法;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 【难点】地基土附加应力的计算。 第4章 土的变形性质及地基沉降计算 4.1 土的压缩性 掌握土的压缩性指标和固结状态。 4.2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熟练掌握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方法。 4.3 应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理解地基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4.4 地基变形与时间关系 理解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 【重点】土的压缩性和固结状态;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方法。 【难点】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 第5章 土的抗剪强度 5.1 概述 掌握库仑抗剪强度公式;掌握莫尔—库仑抗剪强度理论和极限平衡理论。 5.2 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
5妇标的测定方法。 结和木条件下土的抗期强度标 61 62作用特士的 上的 6 动士乐力、被动士压力的形成条件 64 家程明金土压力理论的应用条件:紫握特殊情况下(填士面有超载、成层坡士、拍士有地下水)士压力计算方法。 66 计内容。 68地基 限承载 股摄器 过分了等用分听法了太对士发定作用。 第7章 口设程的重要性理解装选用原则及设计内家。 新费度类型和适用条练别性基的设计方法。 的选择。 74地基承我力特征值 2 熟练 长面尺 验算的内容了解各种情况的处理方法 78 指 构设计与计算方法 条形基础的结构设计与计算打法。 79 章桩基础及其它深嘉陆简介 量检测方法 4力的 “ 92处方法 解重链夯实与强夯法话用范及设计计算。 94持产福陆法的原理包设计计国
掌握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 5.3 应力路径(简介) 了解应力路径的概念。 5.4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掌握根据不同固结和排水条件下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意义及应用;理解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 【重点】抗剪强度的库仑定律;莫尔—库仑抗剪强度理论和极限平衡理论。 【难点】不同固结和排水条件下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意义及应用。 第6章 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及土坡稳定性 6.1 概述 了解挡土墙的应用。 6.2 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 掌握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的形成条件。 6.3 朗金土压力理论 掌握朗金土压力理论的应用条件;掌握特殊情况下(填土面有超载、成层填土、填土有地下水)土压力计算方法。 6.4 库仑土压力理论 掌握库仑土压力理论及假设。 6.5 挡土墙设计 掌握挡土墙的设计计算方法。 6.6 加筋土挡土墙简介 了解加筋土挡土墙的结构及计算内容。 6.7 地基的破坏型式和地基承载力 了解地基的破坏模式。 6.8 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掌握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6.9 土坡和地基的稳定性分析 掌握无粘性土土坡的稳定性分析法;了解粘性土土坡的圆弧稳定分析法;了解毕肖普等其他常用分析方法;了解水对土坡稳定的作用。 【重点】朗金土压力理论;库仑土压力理论;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难点】特殊情况下土压力的计算;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 第7章 浅基础设 计 7.1 概述 了解基础工程的重要性;理解基础选用原则及设计内容。 7.2 浅基础类型 了解浅基础的常用类型和适用条件;熟练掌握刚性基础的设计方法。 7.3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掌握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7.4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掌握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7.5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熟练掌握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方法。 7.6 地基变形验算 掌握地基变形验算的内容,了解各种情况的处理方法。 7.7 扩展基础设计 掌握常用基础结构设计与计算方法。 7.8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掌握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结构设计与计算方法。 7.9 减轻不均匀沉降措施 理解减轻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重点】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方法和刚性基础的设计。 【难点】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结构设计与计算方法。 第8章 桩基础及其它深基础简介 8.1 概述 了解桩基础的设计内容和设计原则。 8.2 桩和桩基的分类及质量检测 了解桩和桩基的分类及质量检测方法。 8.3 竖向荷载下单桩的工作性能 了解桩的荷载传递和负摩阻力的概念。 8.4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掌握单桩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8.5 桩的水平承载力和位移 了解桩的水平承载力和位移。 8.6 群桩基础计算 掌握群桩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8.7 桩基础设计 掌握桩基的设计与计算。 【重点】单桩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群桩基础的工作性能。 【难点】群桩承载力的设计与计算。 第9章 软弱土地基处理 9.1 概述 了解地基处理方法。 9.2 换填垫层法 掌握换填法适用范围及设计计算。 9.3 重锤夯实与强夯法 了解重锤夯实与强夯法适用范围及设计计算。 9.4 排水固结法 了解排水固结法的原理和设计计算
1山2桩、地下连 基坑支护结构的类型、适用条件、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 13水泥士和拉备 15燕坑定 享护结构的设计及内廊稳定分析。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序号 主受内容 主受数学浴 物性质及工用分类幻 及地基沉降升算 主·地暴承议力及士坡稳 6:1 这 软十地留商介 10 2 合计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 之。、头颗受的具体情况,适当布置作女。点深学生对程复所学知识的理解。 1.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力学:德构空贺甜炕杭格建提器:(煲道工程、信士工程。 六、考核方式 本误程为考试课,采用闭卷考试方式为主,结合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进行综合考核,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锁占20%,阴末考试占0%。 七、教学参考书目 、 程地质学 孔宪立, ,中国建工业出版社,2002 验工程 学出版社,2010 6、 《建筑地整基础设计规范)GBS0007一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重点】换填法的设计与计算。 【难点】排水固结法的设计与计算。 第10章 沉井基础 10.1 概述 了解沉井基础的类型、适用条件、构造。 10.2 沉井基础的施工 了解沉井基础的施工方法及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措施。 【重点】沉井基础的类型、适用条件、构造、施工方法及处理措施。 【难点】沉井基础遇到的问题和处理。 第11章 基坑工程 11.1 概述 理解基坑工程的概念及特点、基坑支护结构的类型、适用条件、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 11.2 排桩、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 了解内撑式和拉锚式围护结构设计内容。 11.3 水泥土桩墙支护结构 了解水泥土桩墙支护结构的设计要点。 11.4 土钉支护结构 了解土钉支护结构的设计及内部稳定分析。 11.5 基坑稳定性分析 了解基坑稳定性分析。 【重点】排桩、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 【难点】基坑稳定性分析。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序号 主要内容 主要教学 方式 学时 分配 辅导答 疑比例 1 第1章 绪论 讲授 1 6:1 2 第2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讲授与实验 11 3 第3章 土中应力计算 讲授 7 4 第4章 土的变形性质及地基沉降计算 讲授 7 5 第5章 土的抗剪强度 讲授与实验 6 6 第6章 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及土坡稳 定性 讲授 9 7 第7章 浅基础设计 讲授 14 8 第8章 桩基础及其它深基础简介 讲授 10 9 第9章 软弱土地基处理 讲授 3 10 第10章 沉井基础 讲授 2 11 第11章 基坑工程 讲授 2 合计 72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 1、作业要求 根据各章的具体情况,适当布置作业,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2、实验要求 实验内容:土的天然含水量、土的天然重度、土的塑限、液限、土的直剪实验、土的快速压缩实验。 实验要求详见《土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等。 后续课程:《地基处理》、《岩石力学》、《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地下建筑结构》、《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勘察》。 六、 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闭卷考试方式为主,结合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进行综合考核,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70%。 七、教学参考书目 1、《工程地质学》,孔宪立, 石振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工程地质学》,胡广韬, 杨文远,地质出版社,1997 3、《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赵明华,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4、《地基及基础》, 杨位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土力学地基基础》, 陈希哲,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