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的优势。如果除开高加索方面军不算,那么布尔什维克一般说来 比社会革命党人占优势。拿北方面军和西方面军来说,布尔什维克 得选票100万以上,而社会革命党人得42万票。 可见,在军队方面,布尔什维克到1917年11月也有了政治上 的“突击部队”,而这就保证了布尔什维克在决定性地点和决定性 时机占压倒优势。既然布尔什维克在北方面军和西方面军中已有 巨大优势,而在远离中部地区的其余方面军中又有时间和可能把 农民从社会革命党方面争取过来(这一点到下面再谈),所以根本 谈不上什么军队方面对无产阶级十月革命、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的任何反抗。 四 我们根据立宪会议选举的材料考察了布尔什维主义获得胜利 的三个条件:(1)得到无产阶级绝大多数人的拥护;(2)得到近半数 军队的拥护;(3)在决定性时机和决定性地点,即在两个首都和靠 近中部地区的各方面军中的力量占压倒的优势。 但是,如果布尔什维克不能把大多数非无产阶级劳动群众吸 引过来,不能把他们从社会革命党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党派那里争 取过来,那么这些条件就只能提供一种极短暂的和极不巩固的胜 利。 主要之点就在这里。 第二国际的“社会党人”(应读作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之所以不 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其主要根源就在于他们不理解: 掌握在一个阶级即无产阶级手里的国家政权,可能并且 立宪会议选举和无产阶级专政 11
倒的优势。如果除开高加索方面军不算,那么布尔什维克一般说来 比社会革命党人占优势。拿北方面军和西方面军来说,布尔什维克 得选票100万以上,而社会革命党人得42万票。 可见,在军队方面,布尔什维克到1917年11月也有了政治上 的“突击部队”,而这就保证了布尔什维克在决定性地点和决定性 时机占压倒优势。既然布尔什维克在北方面军和西方面军中已有 巨大优势,而在远离中部地区的其余方面军中又有时间和可能把 农民从社会革命党方面争取过来(这一点到下面再谈),所以根本 谈不上什么军队方面对无产阶级十月革命、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的任何反抗。 四 我们根据立宪会议选举的材料考察了布尔什维主义获得胜利 的三个条件:(1)得到无产阶级绝大多数人的拥护;(2)得到近半数 军队的拥护;(3)在决定性时机和决定性地点,即在两个首都和靠 近中部地区的各方面军中的力量占压倒的优势。 但是,如果布尔什维克不能把大多数非无产阶级劳动群众吸 引过来,不能把他们从社会革命党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党派那里争 取过来,那么这些条件就只能提供一种极短暂的和极不巩固的胜 利。 主要之点就在这里。 第二国际的“社会党人”(应读作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之所以不 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其主要根源就在于他们不理解: 掌握在一个阶级即无产阶级手里的国家政权,可能并且 立宪会议选举和无产阶级专政 11
应该成为把非无产阶级劳动群众吸引到无产阶级方面来的工 具,成为把这些群众从资产阶级和各小资产阶级党派那里争 取过来的工具。 满脑子小资产阶级偏见的、忘掉了马克思的国家学说精髓的 第二国际“社会党人”先生们,把国家政权当作一种圣物,当作一种 偶像或者是正式投票产生的合力,当作“彻底民主”的绝对物(以及 诸如此类的胡说)。他们没有看到国家政权不过是一个工具,各个 阶级可以而且应该利用(并应该善于利用)它来为自己的阶级目的 服务。 资产阶级用国家政权作为资本家阶级反对无产阶级、反对一 切劳动者的工具。在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里也是这样。只有 马克思主义叛徒才“忘记了”这一点。 无产阶级应该(在集结了足够强大的政治和军事的“突击部 队”之后)推翻资产阶级,夺取它的国家政权,以便运用这个工具来 达到自己的阶级目的。 无产阶级的阶级目的是什么呢? 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中立”农民,并尽可能把农民—— 至少是不从事剥削的劳动 农民中的大多数—— 吸引过来。 用从资产阶级那里剥夺来的工厂和全部生产资料来组织大机 器生产。 在资本主义的废墟上组织社会主义。 机会主义者先生们,包括考茨基分子在内,嘲弄马克思的学 说,他们“教导”人民说:无产阶级应当首先利用普选权争得多数, 12 立宪会议选举和无产阶级专政
应该成为把非无产阶级劳动群众吸引到无产阶级方面来的工 具,成为把这些群众从资产阶级和各小资产阶级党派那里争 取过来的工具。 满脑子小资产阶级偏见的、忘掉了马克思的国家学说精髓的 第二国际“社会党人”先生们,把国家政权当作一种圣物,当作一种 偶像或者是正式投票产生的合力,当作“彻底民主”的绝对物(以及 诸如此类的胡说)。他们没有看到国家政权不过是一个工具,各个 阶级可以而且应该利用(并应该善于利用)它来为自己的阶级目的 服务。 资产阶级用国家政权作为资本家阶级反对无产阶级、反对一 切劳动者的工具。在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里也是这样。只有 马克思主义叛徒才“忘记了”这一点。 无产阶级应该(在集结了足够强大的政治和军事的“突击部 队”之后)推翻资产阶级,夺取它的国家政权,以便运用这个工具来 达到自己的阶级目的。 无产阶级的阶级目的是什么呢? 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中立”农民,并尽可能把农民—— 至少是不从事剥削的劳动 农民中的大多数—— 吸引过来。 用从资产阶级那里剥夺来的工厂和全部生产资料来组织大机 器生产。 在资本主义的废墟上组织社会主义。 机会主义者先生们,包括考茨基分子在内,嘲弄马克思的学 说,他们“教导”人民说:无产阶级应当首先利用普选权争得多数, 12 立宪会议选举和无产阶级专政
然后根据这种多数人的投票表决来取得国家政权,最后在这个“彻 底”(有些人说:“纯粹”)民主的基础上组织社会主义。 而我们却根据马克思学说和俄国革命经验说: 无产阶级应该首先推翻资产阶级并为自己争得国家政权,然 后用这一国家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作为本阶级的工具来取得大多 数劳动者的同情。 无产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怎样才能成为无产阶级用来影响非 无产阶级劳动群众的阶级斗争工具呢?怎样才能成为把他们吸引 到无产阶级方面来的阶级斗争工具呢?怎样才能成为使他们脱离 资产阶级即把他们从资产阶级那里争取过来的阶级斗争工具呢? 第一,无产阶级做到这一点,不是利用旧的国家政权机构,而 是彻底摧毁它、粉碎它(不顾那些惊慌失措的小市民的号叫和怠工 者的恐吓),并创立新的国家机构。这个新的国家机构是适合于无 产阶级专政的,是适合于无产阶级为争取非无产阶级劳动群众而 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这个新的机构不是什么人臆想出来的,而 是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从这个斗争向广度和深度的扩展中 成长起来的。这个新的国家政权机构,新的国家政权类型就是苏维 埃政权。 俄国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几小时后,便立刻宣布解散旧的 国家机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这种机构经过几个世纪逐渐 成为适合于为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服务的机构,即使在最民主的 共和国里也是如此①),并把全部政权转交给苏维埃。苏维埃只允 立宪会议选举和无产阶级专政 13 ① 参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214—217页和第22卷第225—229 页。——编者注
然后根据这种多数人的投票表决来取得国家政权,最后在这个“彻 底”(有些人说:“纯粹”)民主的基础上组织社会主义。 而我们却根据马克思学说和俄国革命经验说: 无产阶级应该首先推翻资产阶级并为自己争得国家政权,然 后用这一国家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作为本阶级的工具来取得大多 数劳动者的同情。 无产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怎样才能成为无产阶级用来影响非 无产阶级劳动群众的阶级斗争工具呢?怎样才能成为把他们吸引 到无产阶级方面来的阶级斗争工具呢?怎样才能成为使他们脱离 资产阶级即把他们从资产阶级那里争取过来的阶级斗争工具呢? 第一,无产阶级做到这一点,不是利用旧的国家政权机构,而 是彻底摧毁它、粉碎它(不顾那些惊慌失措的小市民的号叫和怠工 者的恐吓),并创立新的国家机构。这个新的国家机构是适合于无 产阶级专政的,是适合于无产阶级为争取非无产阶级劳动群众而 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这个新的机构不是什么人臆想出来的,而 是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从这个斗争向广度和深度的扩展中 成长起来的。这个新的国家政权机构,新的国家政权类型就是苏维 埃政权。 俄国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几小时后,便立刻宣布解散旧的 国家机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这种机构经过几个世纪逐渐 成为适合于为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服务的机构,即使在最民主的 共和国里也是如此①),并把全部政权转交给苏维埃。苏维埃只允 立宪会议选举和无产阶级专政 13 ① 参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214—217页和第22卷第225—229 页。——编者注
许被剥削的劳动者参加,而不容许任何剥削者插足。 无产阶级在它夺得国家政权之后,立刻用这个办法,一举而把 小资产阶级的和“社会主义的”党派中拥护资产阶级的大量群众从 资产阶级那里争取过来,因为这些群众都是被剥削劳动者,他们受 过资产阶级(包括它的应声虫切尔诺夫之流、考茨基之流、马尔托 夫之流及其他人在内)的欺骗,他们获得了苏维埃政权,也就第一 次获得了维护自己利益、反对资产阶级的群众性斗争的工具。 第二,无产阶级能够并且应当立刻或者至少是很快地从资产 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那里,把“它们的”群众即跟它们走的群 众争取过来,争取的方法是用革命的手段来剥夺地主和资产阶级, 以满足群众最迫切的经济需要。 资产阶级无论掌握多么“强大的”国家政权,也不能做到这一 点。 无产阶级在它夺得国家政权的第二天就能做到这一点,因为 它既有做到这一点的机构(苏维埃),又有做到这一点的经济手段 (剥夺地主和资产阶级)。 俄国无产阶级正是这样把农民从社会革命党人那里争取过来 的,确实可以说,是在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几个小时之后就争取 过来的。这是因为取得了胜利的无产阶级在战胜了彼得格勒资产 阶级几小时之后,就颁布了《土地法令》①,在这个土地法令中以革 命的速度、毅力和果敢精神立刻完全满足了大多数农民的全部迫 切的经济需要,用非赎买的办法完全剥夺了地主。 为了向农民证明无产者不是想用多数票压他们,向他们发号 14 立宪会议选举和无产阶级专政 ① 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33卷第18—21页。——编者注
许被剥削的劳动者参加,而不容许任何剥削者插足。 无产阶级在它夺得国家政权之后,立刻用这个办法,一举而把 小资产阶级的和“社会主义的”党派中拥护资产阶级的大量群众从 资产阶级那里争取过来,因为这些群众都是被剥削劳动者,他们受 过资产阶级(包括它的应声虫切尔诺夫之流、考茨基之流、马尔托 夫之流及其他人在内)的欺骗,他们获得了苏维埃政权,也就第一 次获得了维护自己利益、反对资产阶级的群众性斗争的工具。 第二,无产阶级能够并且应当立刻或者至少是很快地从资产 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那里,把“它们的”群众即跟它们走的群 众争取过来,争取的方法是用革命的手段来剥夺地主和资产阶级, 以满足群众最迫切的经济需要。 资产阶级无论掌握多么“强大的”国家政权,也不能做到这一 点。 无产阶级在它夺得国家政权的第二天就能做到这一点,因为 它既有做到这一点的机构(苏维埃),又有做到这一点的经济手段 (剥夺地主和资产阶级)。 俄国无产阶级正是这样把农民从社会革命党人那里争取过来 的,确实可以说,是在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几个小时之后就争取 过来的。这是因为取得了胜利的无产阶级在战胜了彼得格勒资产 阶级几小时之后,就颁布了《土地法令》①,在这个土地法令中以革 命的速度、毅力和果敢精神立刻完全满足了大多数农民的全部迫 切的经济需要,用非赎买的办法完全剥夺了地主。 为了向农民证明无产者不是想用多数票压他们,向他们发号 14 立宪会议选举和无产阶级专政 ① 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33卷第18—21页。——编者注
施令,而是要帮助他们,做他们的朋友,取得了胜利的布尔什维克 在《土地法令》中并没有加上自己的片言只字,而是逐字逐句照抄 社会革命党人在社会革命党的报纸上所公布的农民委托书(当然 是最革命的委托书)12。 社会革命党人曾大发雷霆、愤愤不平、怒气冲天、大喊大叫,说 “布尔什维克把他们的纲领偷去了”;但是,这只会使人嘲笑社会革 命党人:好一个出色的政党,为了实现它的纲领中一切革命的,一 切有益于劳动者的东西,竟要先把它打败,把它从政府中赶出去才 行! 第二国际的判徒、蠢才和书呆子们永远也不能理解的这个辩 证法就在于:无产阶级要是不把大多数居民争取过来,就不能取得 胜利。但是,如果把这种争取工作局限于在资产阶级统治的条件下 进行的选举中获得大多数选票,或者认为这种争取工作只取决这 一点,那就是愚不可及或是对工人的公然欺骗。无产阶级为了要把 大多数居民争取过来,第一,应当推翻资产阶级,把国家政权夺到 自己手里;第二,应当彻底粉碎旧的国家机构,建立苏维埃政权,这 样一举而摧毁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妥协派在非无产阶级劳动群 众中间的统治、威信和影响;第三,应当用革命手段、靠剥夺剥削者 来满足大多数非无产阶级劳动群众的经济需要,以彻底铲除资产 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妥协派在大多数非无产阶级劳动群众中间的影 响。 自然,只有在资本主义发展到相当的程度时,这一切才有可能 做到。没有这个基本条件,无产阶级既不能成为一个单独的阶级, 也不能在罢工、游行示威、羞辱和驱逐机会主义者的多年斗争中, 得到长期的有效的锻炼、教育、训练和考验。没有这个基本条件,那 立宪会议选举和无产阶级专政 15
施令,而是要帮助他们,做他们的朋友,取得了胜利的布尔什维克 在《土地法令》中并没有加上自己的片言只字,而是逐字逐句照抄 社会革命党人在社会革命党的报纸上所公布的农民委托书(当然 是最革命的委托书)12。 社会革命党人曾大发雷霆、愤愤不平、怒气冲天、大喊大叫,说 “布尔什维克把他们的纲领偷去了”;但是,这只会使人嘲笑社会革 命党人:好一个出色的政党,为了实现它的纲领中一切革命的,一 切有益于劳动者的东西,竟要先把它打败,把它从政府中赶出去才 行! 第二国际的判徒、蠢才和书呆子们永远也不能理解的这个辩 证法就在于:无产阶级要是不把大多数居民争取过来,就不能取得 胜利。但是,如果把这种争取工作局限于在资产阶级统治的条件下 进行的选举中获得大多数选票,或者认为这种争取工作只取决这 一点,那就是愚不可及或是对工人的公然欺骗。无产阶级为了要把 大多数居民争取过来,第一,应当推翻资产阶级,把国家政权夺到 自己手里;第二,应当彻底粉碎旧的国家机构,建立苏维埃政权,这 样一举而摧毁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妥协派在非无产阶级劳动群 众中间的统治、威信和影响;第三,应当用革命手段、靠剥夺剥削者 来满足大多数非无产阶级劳动群众的经济需要,以彻底铲除资产 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妥协派在大多数非无产阶级劳动群众中间的影 响。 自然,只有在资本主义发展到相当的程度时,这一切才有可能 做到。没有这个基本条件,无产阶级既不能成为一个单独的阶级, 也不能在罢工、游行示威、羞辱和驱逐机会主义者的多年斗争中, 得到长期的有效的锻炼、教育、训练和考验。没有这个基本条件,那 立宪会议选举和无产阶级专政 15